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阿尔茨海默病(AD)是发生在老年和老年前期、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损害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是老年期痴呆的最常见类型,约占50%。据统计,65岁以上老年人约有5%患有AD。并且随着增龄,患病率增加。有关AD的确切病因,现有多种假说,主要是淀粉样蛋白-β(Aβ)和Tau 相似文献
2.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0)
<正>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最常见和最重要的脑变性疾病之一,它的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及人类寿命的延长,AD发病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现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和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AD以β淀粉样蛋白(,A)在脑内沉积、神经原纤维缠结以 相似文献
3.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7)
目的观察当归对慢性脑低灌注大鼠阿尔茨海默病样变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SD大鼠4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模型(2VO)组、低剂量当归组及高剂量当归组,每组11只。通过Morris水迷宫和物体再认实验评价大鼠海马依赖的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海马区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沉积,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法检测海马区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β分泌酶1、Aβ、Tau蛋白和蛋白激酶B(Akt)/糖原合酶激酶3β(GSK3β)信号通路磷酸化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2VO组大鼠第3、4、5天逃逸潜伏期明显延长,目标象限探索时间明显缩短,优先指数显著降低,Aβ1-40、Aβ1-42、磷酸化Tau、β分泌酶1表达明显增高,Akt/GSK3β通路磷酸化水平、BDNF明显降低(P<0.05,P<0.01)。与2VO组比较,低剂量当归组和高剂量当归组第3、4、5天逃逸潜伏期明显缩短,目标象限探索时间明显延长,优先指数显著升高,Aβ1-40、Aβ1-42、磷酸化Tau、β分泌酶1表达明显降低,Akt/GSK3β通路磷酸化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与低剂量当归组比较,高剂量当归组逃逸潜伏期明显缩短,目标象限探索时间明显延长。与2VO组比较,高剂量当归组海马BDNF表达明显增高(0.360±0.027 vs 0.056±0.019,P<0.01)。结论当归可能通过抑制Akt/GSK3β通路和β分泌酶1活性而抑制慢性脑低灌注大鼠海马内磷酸化Tau蛋白和Aβ沉积等阿尔茨海默病样病理变化,从而改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4.
孙永安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4)
<正>痴呆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阿尔茨海默病(AD)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痴呆类型。据2018年国际AD协会的最新报告数据显示,全球每3s就将有1例痴呆患者产生,目前全球约有5千万人患有痴呆,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增至1.52亿,是现在的3倍之多。2018年全球痴呆相关成本为1万亿美元,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增至2万亿美元。目前,AD发病的原因并不完全清楚。多年来,大部分学者都坚信β淀粉样蛋白(Aβ)在AD的发病中起到最为关键性的作用,最终可引起患者死亡~([1-2])。Aβ是由淀粉样前体蛋白(APP)经β和γ分泌酶的蛋白水解作 相似文献
5.
朊病毒是一种新型的蛋白感染因子,它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关系是:两者发病机理相似,但是否引起阿尔茨海默病尚待定论。 相似文献
6.
7.
8.
9.
β淀粉样蛋白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军 《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2000,21(5):198-200
大脑皮层细胞外间隙的β淀粉样蛋白沉积是阿尔茨海默病最基本的两个组织病理特征之一,其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尚未完全明了。近年研究表明,β淀粉样蛋白在促进神经元细胞凋亡方面起重要作用,它可通过多种途径引发细胞凋亡,其他一些致病因素也可直接或间接通过β淀粉样蛋白加速神经元的细胞凋亡,其他一些致病因素也可直接或间接通过β淀粉样蛋白加速神经元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
11.
12.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2)
<正>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最常见的痴呆类型,目前全球大约有3500万患者,到2050年约有1亿1500万患者。AD的特征性病理改变是位于细胞外的、由β淀粉样蛋白(Aβ)聚集为主形成的老年斑和由异常磷酸化的tau蛋白形成的神经原纤维缠结,这些病理特征与AD患者的认知功能下降相关,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出现,最终可引起患者死亡。Aβ主要是淀粉样前体蛋白通过β和γ裂解酶水 相似文献
13.
14.
<正>痴呆是一个临床综合征,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最常见的痴呆类型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和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AD的典型临床特征是以记忆功能障碍为主逐渐进展的认知功能下降,病理改变以异常的淀粉样蛋白在脑内沉积为主。VaD认知功能损害病程则呈阶段性变化,其病理特征是脑血管病变。传统上大家习惯会把脑血管病和VaD联系起来,但AD患者脑内大都伴 相似文献
15.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一种以记忆力减退为主要特征,伴有日常生活能力受损的进行性神经变性疾病,是老年期痴呆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病理上以老年斑(senile plaques,SP)和神经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为主要特点。虽然近年来AD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其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还不完全清楚。研究发现,AD与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之间也有许多共性,如大部分AD患者脑皮质和基底节深部白质有不同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朊蛋白基因(PRNP)129密码子多态性与阿尔茨海默病(AD)的关联性。方法以AD组和健康对照组基因型分布的OR值为统计量进行荟萃。全面检索相关文献并应用Review Manager 4.2软件对各研究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和数据合并。结果4个相关文献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共包括AD组1095例,健康对照组940例,校正后包括3个研究AD组972例,健康对照658例。携带至少一个缬氨酸等位基因(V^*)的基因型相对于甲硫氨酸纯合子(MM)(即V^*/MM的合并,OR为0.80,95%C10.65—0.98,P=0.03)。携带至少一个甲硫氨酸等位基因(M^*)的基因型相对于缬氨酸纯合子(VV),即M^*/VV的合并(OR为1.38,95%CI1.01—1.89,P=0.04)。纯合子基因型相对于杂合子,即(MM+VV)/MV的合并(OR为1.10.95%C10.89—1.35,P=0.38)。结论欧洲人群PRNP129密码子纯合子发生AD的危险性增高,但无统计学意义。MM纯合子AD风险增加,M^*基因型与AD发病风险增加有关联,V^*基因型与AD发病风险减少有关联。 相似文献
17.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多因异质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仍在深入研究。业已证实,细胞凋亡在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β淀粉样蛋白及异常的早老素1、2可诱导神经细胞凋亡,从而导致神经元丢失。 相似文献
18.
阿尔茨海默病(AD)是痴呆的最常见病因,我国AD患者群体巨大,AD防治势在必行.淀粉样蛋白斑块靶向治疗的失败让毒性β淀粉样蛋白寡聚体(AβOs)学说愈加醒目,体内、外试验证明AβOs的神经毒性可能是AD病理改变的原因.本文主要阐述AβOs致病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治疗策略,旨在更好地了解AD与AβOs之间的关系,为临床进... 相似文献
19.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进行性神经变性痴呆症,主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记忆减退和认知障碍。阿尔茨海默病在病因学上主要有两大学说,β淀粉样蛋白学说和tau蛋白学说。最近研究的几项重大发现支持β淀粉样蛋白学说,以β淀粉样蛋白为靶点的药物研究和开发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本文重点综述了近两年来β淀粉样蛋白学说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15)
目的探究miR-129的表达水平与阿尔茨海默病(AD)的相互关系。方法用β淀粉样蛋白(Aβ)取新生SD大鼠原代海马神经元细胞培养,Aβ处理神经元细胞复制AD模型,将培养的原代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miR-129敲低组、miR-129过表达组、miR-129敲低+Aβ处理组、miR-129过表达+Aβ处理组、淀粉样前体蛋白(APP)siRNA组。Q-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基因和蛋白水平;膜联蛋白(Annexin)V/碘化丙啶(PI)双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活力。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miR-129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显著增高,细胞活力显著减弱(P0.05);而过表达miR-129能够显著降低凋亡率,增加细胞活力,起到保护神经元细胞的作用,敲低miR-129则起不到保护作用;通过抑制Aβ前体可以有效减少模型组的凋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R-129参与了AD的发病过程,且过表达miR-129可以有效减少对于脑神经元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