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以中医针灸理论为指导,结合"子午流注"思想,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及生物节律分析方法,探讨择时艾灸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A)昼夜节律的影响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艾灸组、假摘除肾上腺组(假摘组)、摘除肾上腺组(摘除组)、摘除肾上腺艾灸组(摘灸组),各组分4个时间点,分别为0点组、6点组、12点组、18点组,每个时间点6只大鼠。采用右后足足垫部皮内注入弗氏完全佐剂建立RA模型。造模后对摘除组、摘灸组大鼠进行摘除双侧肾上腺预处理。艾灸组、摘灸组大鼠接受麦粒灸"肾俞""足三里"治疗,每穴5壮,每日1次,6d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各组大鼠在造模前、造模后、治疗后分别进行足容积测定。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浆皮质酮(CORT)、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的含量。Halbeg余弦法进行昼夜节律分析。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右后足肿胀度明显升高(P0.05),HPAA各指标保持昼夜节律性(P0.001,P0.05),峰相位有前移趋势,振幅有增高趋势,CORT中值明显降低(P0.05),其他HPAA指标中值明显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大鼠右后足肿胀度明显降低(P0.05),HPAA各指标存在昼夜节律性(P0.001,P0.05),峰相位有后移趋势,振幅有降低趋势,CORT中值明显升高(P0.05),其他HPAA指标中值明显降低(P0.05);与艾灸组比较,摘灸组大鼠右后足肿胀度明显升高(P0.05),CORT和CRF昼夜节律消失,峰相位有前移趋势,振幅有降低趋势,CORT中值明显降低(P0.05),其他HPAA指标中值明显升高(P0.05)。结论:RA大鼠HPAA各指标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特征;艾灸可能通过调整RA大鼠HPAA各指标节律,达到控制炎性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针灸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灸可以通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以及免疫细胞因子等物质来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功能,进而调节机体的特质代谢和内分泌、免疫功能。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是神经、内分泌、免疫三大系统协同作用的主要物质基础之一,因此临床研究很多,但在其作用机理方面应进一步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3.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是机体应对外界各种急性或慢性应激的反应中枢,其最高反应中枢是下丘脑室旁核,HPA轴的激活除需应激刺激外,还受到中枢核团的调节作用,随之分泌CRH、ACTH、CORT 3种激素,使机体做出适应性的反应,从而保持内环境的稳定。但机体长期受到应激刺激则使HPA轴处于异常状态,CRH、ACTH、CORT 3种激素分泌异常,机体出现相应的疾病。目前研究发现,针灸能够使CRH、ACTH、CORT 3种激素恢复到正常水平,调整HPA轴功能,但其作用究竟是通过下丘脑室旁核及垂体、肾上腺的作用,还是通过脑内其他中枢核团的调节起效,其内在机制需要今后研究进一步明确。  相似文献   

4.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在抑郁症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抑郁症是以持久性抑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理障碍,在精神疾病中,其发病率仅次于精神分裂症,约有15%的抑郁症患者有自杀倾向。尽管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缺陷学说仍然是抑郁症发病的主要机制和指导防治的主要理论基础,但近年来神经内分泌学的研究提示,抑郁症发病常伴有内分泌功能的改变,特别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的功能改  相似文献   

5.
针灸可通过甲状腺激素T3、T4、TSH和刺激性抗体(甲状腺刺激免疫球蛋白、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甲状腺微粒体抗体、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等有效地调整机体甲状腺功能,促进肿大的甲状腺缩小或消失.但针灸对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调控机理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雷公藤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机体存在一种十分重要的整合调控系统 ,即由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神经、内分泌和免疫三大系统构成的“免疫神经内分泌调节网络”。由于糖皮质激素的重要生理学意义和广泛的药理学活性 ,使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hypothalamic pituitary adrenalaxis ,HPAA)成为近些年来的研究热点( 1) 。雷公藤对神经内分泌尤其对HPAA的影响已受到关注。阐明雷公藤对该轴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无疑将有利于指导临床安全、合理、灵活、有效地使用该药 ,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雷公藤 (Tripterygiu…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艾灸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A)的影响。方法:福氏安全佐剂塑造大鼠实验性RA病理模型,手术摘除大鼠双侧肾上腺,测定大鼠足容积,放免法检测大鼠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血清皮质酮(CS)含量,观察艾灸对实验性RA大鼠足肿胀度、血浆ACTH及血清CS含量的影响。结果:艾灸能显著降低实验性RA大鼠足肿胀度(P<0.05-0.01),明显降低RA大鼠血浆ACTH含量(P<0.01)和升高血清CS含量(P<0.05),但对去肾上腺的实验性RA大鼠的足肿胀度、血浆ACTH及血清CS含量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HPAA在艾灸治疗实验性RA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皮质酮大鼠模拟中医肾虚模型,并在此基础上以胶原性关节炎模型创制出了既具人类类风湿关节炎(RA)特点,又有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抑制的动物模型,符合中医RA患者大多"肝肾亏损、寒湿内侵"的病理机制,探讨了"地附饮"对HPA轴的作用机理.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自然衰老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功能变化,并通过右归丸干预,探索补肾方延缓衰老的机理。方法:以自然衰老SD雄性大鼠(24月龄)为肾虚衰老模型,大鼠随机分为老年对照组和右归丸组,每组35只,另设青年对照组(5月龄)35只,共3组。老年对照组大鼠常规喂养至24月龄。右归丸组大鼠自20月龄始,按相当于右归丸生药量7.5g/kg自由饮用稀释药液,每周停药2天,连续4个月;采用放射性配体结合分析法观察大鼠血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皮质酮(CORT)含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技术观察大鼠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mRNA及其多肽表达。结果:与青年组比较,老年组大鼠下丘脑CRHmRNA和CRH表达、血浆ACTH及血清CORT含量升高;与老年组比较,右归丸组大鼠下丘脑CRHmRNA和CRH表达、血浆ACTH及血清CORT含量显著下降(P0.05)。结论:自然衰老大鼠神经内分泌调控紊乱,HPA轴功能亢进;右归丸可调节HPA轴,使亢进的HPA轴功能得以改善,减轻对机体的危害而延缓衰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理气调补汤对运动性疲劳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调节作用。 方法: 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采用大鼠游泳运动训练方式,观察大鼠最后1次力竭游泳的力竭时间、血清皮质酮、睾酮、血清和下丘脑β内啡肽含量等指标。 结果: 理气调补汤可以延长大鼠游泳力竭的时间(P<0.01),提高血清睾酮含量;降低血清β内啡肽含量。 结论: 理气调补汤可以改善运动性疲劳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功能,从而起到预防运动性疲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蜂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按简单随机法分为蜂针组、电针组和西药组,其中蜂针组40例,电针组30例,西药组30例.蜂针组采用活蜂直刺法,电针组采用体针结合电针仪的方法,西药组采用甲氨蝶呤口服.结果:患者治疗前后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细胞因子及皮质醇的水平比较显示,各指标在蜂针、电针及西药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蜂针与西药甲氨蝶呤对RA患者的治疗作用优于电针疗法,蜂针与西药甲氨蝶呤治疗RA的疗效相当.同时,蜂针无甲氨蝶呤口服带来的副作用,因此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免疫系统和骨骼系统共享多种信号通路和细胞因子,并通过免疫细胞与骨组织细胞相互连接,骨免疫学的主要内容即是研究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关系,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的机制亦在于此。针灸具有良好的抗炎镇痛、调节免疫与内分泌、改善微循环等作用,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的机制主要包括调节破骨细胞、调节NF-κB受体激活蛋白配体(RANKL)-RANK-骨保护素(OPG)通路、调节炎症因子等。参考文献35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影响类风湿关节炎针灸效应的因素。方法:通过对近10年针灸临床文献中影响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针灸效应的多因素作分析、探讨。结果:影响RA针灸效应的因素主要有针灸时机、选穴、针灸方法、针灸疗程、针灸与其他疗法的联用。结论:注意影响RA针灸效应的因素,有益于提高针灸治疗RA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根本在于人体正气不足,阴阳不调,而致风、寒、湿邪闭阻络脉,治疗上以局部痛处为着眼点,并以之为治疗重点。以总督全身阳经经气的督脉和主人体一身之表的膀胱经为主,用以固本培元,调和阴阳,局部活血化瘀止痛为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针灸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概述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主要表现为周围对称性的多关节慢性炎的疾病 ,可伴有关节外的系统性损害。其病理为关节的滑膜炎 ,当累及软骨和骨质时出现关节畸形。 70 %患者血清中出现类风湿因子 ,属自身免疫性疾病。 1 987年美国风湿病学院关于此病的分类标准如下 :  ①晨僵持续至少 1小时 (每天 ) ,病程至少 6周 ;②有 3个或 3个以上的关节肿 ,至少 6周 ;③腕、掌指、近指关节肿至少 6周 ;④对称性关节肿至少 6周 ;⑤有皮下结节 ;⑥手X线摄片改变 (至少有骨质稀疏和关节间隙的狭窄 ) ;⑦类风湿因子阳性 (滴度 >1∶2 0 )。有上述 7项…  相似文献   

16.
雷公藤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了雷公藤(TW)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 轴)的作用以及有关雷公藤的耐受性问题。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正常组、TW Ⅰ组、TWⅡ组、TWⅢ组。正常组不作任何处理,余下3组给予 TW 灌胃,剂量为每次20mg/kg,每天2次。给药时间分别为1个月、2个月、3个月。检测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酮水平、肾上腺重量以及肾上腺病理学改变。结果:TW Ⅰ、TWⅡ组血浆 ACTH、皮质酮水平以及肾上腺重量均显著高于正常(P<0.01,P<0.05);TW Ⅲ组血浆 ACTH、皮质酮水平以及肾上腺重量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实验结果表明 TW 对 HPA 轴有促进作用;大鼠能对此作用产生耐受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双氢青蒿素(DHA)对佐剂性关节炎(AIA)和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的保护作用,探讨DHA抗炎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8组,分别为AIA正常组,AIA模型组,AIA DHA组,AIA甲氨蝶呤组; CIA正常组,CIA模型组,CIA DHA组,CIA甲氨蝶呤组。佐剂性关节炎(AIA)的建立:除正常组外,各组大鼠右后足趾皮内注射0. 1 m L弗式完全佐剂;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的大鼠模型的建立:除正常组外,各组大鼠尾根部注射1 g·L~(-1)二型胶原乳化剂0. 2 m L,并在7 d后,在大鼠相同部位注射相同体积的胶原乳化剂加强免疫。造模成功后,并分别给予DHA(30 mg·kg~(-1)·d~(-1))治疗后,并考察DHA抗AIA/CIA大鼠关节炎作用,包括关节炎指数(AI),足趾肿胀度,以及DHA对AIA/CIA大鼠免疫器官指数,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和AIA/CIA大鼠踝关节病理切片的影响。体外培养RAW264. 7巨噬细胞系,分别以0. 5,1,2,4,8μmol·L~(-1)DHA处理24 h,设立正常,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DHA对RAW264. 7细胞活力的影响;设立正常组,脂多糖(LPS)组,LPS+DHA(0. 5,1,2μmol·L~(-1))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细胞上清IL-6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核内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 p65)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足肿胀度,AI,脾脏指数,IL-6水平显著增高(P 0. 05,P 0. 01),DHA可明显减轻AIA/CIA大鼠的足肿胀度(P 0. 05),降低关节炎评分指数(P 0. 05),降低AIA大鼠脾脏指数(P 0. 01)和胸腺指数(P 0. 05)以及AIA大鼠血清中IL-6水平(P 0. 05);但是对CIA大鼠脾脏指数并没有降低作用,而对胸腺指数和IL-6水平虽有降低作用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DHA能够明显改善AIA/CIA大鼠踝关节病变情况,并能降低病理评分(P 0. 01)。与正常组比较,DHA 4,8,16μmol·L~(-1)组对RAW264. 7细胞活力明显抑制作用(P 0. 05,P 0. 01),DHA体外安全用药范围≤2μmol·L~(-1)。与正常组比较,LPS模型组IL-6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 0. 01),与LPS模型组比较,DHA能够抑制IL-6的产生(P 0. 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LPS能够上调RAW264. 7细胞核内NF-κB p65水平,而DHA能够抑制p65的入核。结论:DHA能够改善类风湿关节炎大鼠踝关节病变情况,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蜂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蜂针组60例和西药组60例。蜂针组根据患者病情及体质不同,每次蜂刺用量为5~15只,选穴以阿是穴为主,配合循经取穴及辨证取穴,每位患者用活蜂蛰刺后留针15 min,蜂刺治疗每周3次,共治疗8周。西药组患者口服甲氨蝶呤10mg,每周1次,塞莱昔布(西乐葆)0.2g,每日1次,共治疗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蜂针组(83.33%,50/60)与西药组(80.00%,48/6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晨僵时间、关节疼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双手握力、15m步行时间、视觉模拟量尺评分、类风湿因子、血沉、C-反应蛋白等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蜂针组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尿、便常规,心电图及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均在正常范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蜂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拔罐起泡加内服中药治疗寒湿、瘀血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法,将127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采用针刺拔罐起泡加内服中药治疗;对照组62例,给予口服尼美舒利分散片结合口服复方环磷酰胺片治疗;疗程为2个月,2个月后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12例,显效25例,有效24例,无效4例,愈显率为56.92%,总有效率93.85%;对照组临床治愈7例,显效17例,有效26例,无效12例,愈显率为38.71%,总有效率为80.65%。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组内寒湿痹阻证与瘀血痹阻证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寒湿痹阻证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治疗组对于寒湿痹阻证疗效更好;两组治疗后实验室检查指标ESR、CRP、RF均有明显降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刺拔罐起泡加内服中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阻证、瘀血痹阻证疗效显著,对于寒湿痹阻证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