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3):376-378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间歇性气压治疗对预防妇科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观察。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法选取2016年7月~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行妇科手术患者78例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间歇性气压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凝血功能4项及D-二聚体、下肢周径及血流速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h,观察组凝血功能四项、血浆D-二聚体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周径低于对照组,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间歇性气压治疗可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四项及血浆D-二聚体水平,提高血流速度,缩小下肢周径,降低妇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总结1例脑膜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经验;术后做好预防工作及仔细的病情观察是非常重要的,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后,要严格抬高制动,抗凝扩容治疗,并严密监测凝血四项及病情变化,经过细致的护理,8天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缓解,无出现肢体功能障碍、肺栓塞及脑栓塞等并发症,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3.
郭玲  马胜华 《护理学报》2017,24(16):66-70
目的 探讨自我管理教育预防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复发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血管外科收治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49例,实施为期12个月自我管理教育.干预前和干预后12个月观察患者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认知情况、凝血功能国际标准化比值,并评估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复发情况.结果 干预后12个月患者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理基础、高危因素、并发症、抗凝治疗、梯度压力袜治疗、下肢功能锻炼等认知情况优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12个月患者定期复诊、坚持抗凝治疗、使用梯度压力袜、坚持下肢功能锻炼行为及国际标准化比值均优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12个月内49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复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复发率为4%.结论 自我管理教育可提高患者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关知识认知水平,改善健康相关行为及凝血功能控制情况,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复发率,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D-二聚体检测在未接受临床治疗的卵巢癌患者中诊断深静脉血栓发生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3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手术或病理诊断的卵巢癌患者110例,于临床干预治疗前完善卵巢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25(CA125)和人附睾蛋白4(HE4)检测,血浆D-二聚体(DD)检测,以及妇科B超、双下肢血管B超、肺部血管造影(CTA)检查。分析卵巢癌患者中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比较CA125、HE4和DD水平在卵巢癌不同分期中的差异,以及CA125、HE4、DD在卵巢癌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15.5%的卵巢癌患者在临床干预治疗前发生了深静脉血栓,其中94.2%的深静脉血栓患者为晚期卵巢癌,88.2%的深静脉血栓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在未治卵巢癌患者中,形成深静脉血栓与未形成深静脉血栓组间比较,血浆DD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清CA125及HE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DD水平诊断卵巢癌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灵敏度为70.6%,特异度为89.2%,阳性预测值54.5%,阴性预测值94.3%,截断值为1 894.0ng/mL。结论未治卵巢癌患者无症状性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概率较高;血浆DD水平对未治卵巢癌深静脉血栓发生有诊断价值;选择合适的血浆DD诊断截断值,可有效协助临床诊断未治卵巢癌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与防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产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对21例产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产生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除生理性血液高凝状态及髂静脉受压外与产妇年龄、体重以及产后活动少,剖宫产、产后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结论:凝血四项检测可用于深静脉血栓的风险测定,产后早下床活动可预防深静脉血栓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探讨有效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在溶栓治疗过程中,对2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抬高患肢+保暖、禁烟,加强患肢肿胀、皮温、疼痛、血运的观察,使用尿激酶时现用现配,定时监测凝血四项,防止出血等措施的实施。结果:本组1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恢复顺利,2例因出院后未坚持服药治疗,1个月余复发。结论:在溶栓治疗过程中,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对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在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患者中应用体位护理联合弹力袜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患者,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取体位护理联合弹力袜护理,对照组仅采取体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凝血功能。结果 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低于对照组,且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TT)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患者中应用体位护理联合弹力袜,可有效缓解患者血液高凝的状态,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总结了16例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护理方法,包括对患者进行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以及出院前的相关指导,认为细致的术前及术中护理,可提高患者术中的配合度,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术后通过实施溶栓、抗凝等针对性治疗以及细心周到的护理,均可不同程度地减轻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患者肢体的肿胀程度,且不会引发新血栓的形成,不会引起血栓上行导致的肺梗塞、血栓后遗症等并发症,可极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腹部手术患者术后检测凝血4项指标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外科大手术未采取预防措施,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可高达25%~50%。作对910例患术后检测血小板计数及凝血4项指标,其中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栓塞21例,术前凝血检测异常的发生率2%,而术后高凝状态占61%,下肢深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率2.3%。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根治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 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6年3月在陕西省肿瘤医院妇瘤科行宫颈癌根治术的患者病历资料及护理记录,按一定的纳入排除标准将2014年1月~2015年2月236例设为对照组;2015年3月~2016年3月的229例设为实验组,对照组实施传统宫颈癌术后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其凝血功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对照组出现下肢肿痛、活动受限等血栓样症状者 23 例,发生率9.75%;实验组出现下肢血栓样症状者 8 例,发生率 3.49%,实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02,P=0.007);②实验组术后一周的凝血指标均显著优于同期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综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宫颈癌根治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同时亦可改善其凝血系统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把8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0例,对照组40例。试验组术后4d采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双下肢,对照组行常规治疗与护理联合个人行为功能锻炼。比较两组患者患肢疼痛程度、肿胀指数、凝血综合指数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研究时间为10d。结果治疗后10d时试验组的疼痛分数为2.26±0.78、肿胀指数为5.66±2.06、凝血综合指数为2.36±1.08、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2.5%;对照组的疼痛分数为2.98±1.87、肿胀指数为6.98±1.99、凝血综合指数为3.18±1.38、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20.0%。试验组疼痛分数、肿胀指数、凝血综合指数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较好的效果,并且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12.
王莉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12):1500-1501
目的 探讨纤维蛋白原(FIB)降解产物(FDP)及D-二聚体(DD)对骨折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2例骨折患者进行FDP及DD血浆水平测定.结果 骨折患者血浆FDP及DD水平明显升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患者FDP和DD的阳性率分别为42.9%(18/42)、54.8%(23/42).结论动态监测FDP和DD水平,可密切关注体内凝血及纤溶的状况,有助于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3.
周九红 《妇幼护理》2023,3(5):1221-1223
目的 探讨依诺肝素钠联合压力泵对预防老年髋骨骨折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 选择 2021 年 7 月至 2022 年 7 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髋骨骨折患者 84 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 42 例。对照组行依诺肝素钠治 疗;研究组行依诺肝素钠联合压力泵治疗。分析对比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下肢肿胀程度及凝血功能。结果 研究组下 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治疗 7d、10d 大腿周径差值、小腿周径差值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 (P<0.05)。研究组治疗 7d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纤维蛋白原水平较 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依诺肝素钠联合压力泵可有效预防老年髋骨骨折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改善凝血功能,减轻 下肢肿胀程度。  相似文献   

14.
包凌燕  李巧平  李璟   《护理与康复》2021,20(11):52-54
目的 分析脊柱骨折住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丽水市中心医院脊柱骨折住院患者13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分组,分析相关资料,采用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 具有静脉曲张疾病史、静脉血栓栓塞家族史的脊柱骨折住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较高(P<0.05);D-二聚体、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偏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P<0.05).结论 有静脉曲张疾病史、静脉血栓栓塞家族史及D-二聚体、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偏高是脊柱骨折住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骨折患者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患者可表现为局部肿胀、深部触痛及活动时疼痛等,血栓栓子脱落可导致严重肺栓塞等,可危及生命[1,2]。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D-二聚体(D-Dimer,DD)以及血小板(Platelet,PLT)均能够良好的反映机体凝血及纤溶过程,属于良好的凝血及纤溶的重要标记物[3]。为了探讨上述3项指标监测在骨折患者病情变化中的意义,笔者回顾性分析了186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对诊断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北京市隆福医院准备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81例,术前采用CDUS检查下肢静脉,记录有无血栓、检测瓣膜功能及有无静脉曲张;术后于第2、5、7及14天查DVT发生情况,对形成血栓患者临床加强抗凝治疗并监测。并对血栓的可能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数据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 结果术前均未检出深静脉血栓,其中股静脉反流29例,静脉曲张26例;术后检出下肢深静脉血栓25例,均发生于术后1周内,其中于术后第2天检出6例,第3~5天12例,第6~7天7例;血栓患者经加强抗凝及溶栓治疗14 d后复查,8例孤立血栓溶解,其余患者血栓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所有血栓均未向近端发展,未出现肺栓塞症状。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股静脉反流、静脉曲张及高血压是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术后发生DVT的风险倍数分别增加到7.42、7.38、7.34倍。 结论CDUS能筛选出DVT高危患者,早期发现并监测TKA术后下肢DVT的形成,对临床采取预防措施及提供个体化干预治疗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防治性护理措施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深静脉血栓形成.方法 自2006年3月至2009年2月在我院收治初次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58例,术前积极控制全身疾病,加强心理护理;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下肢情况,逐步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并常规短期应用"低分子肝素7~10 d",出现异常者立即以抗凝及扩容药物改善凝血及微循环状态.结果 58例中6例发生深静脉血栓栓塞,经积极治疗和护理,全部恢复出院.结论 积极的术前准备;术后的预防性和治疗性护理可明显降低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运动治疗及气压治疗在预防神经外科术后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3年10月本院收治的神经外科术后重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干预组各50例,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予运动及气压治疗,比较2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采用运动治疗及气压治疗可有效的防止神经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妊娠期糖尿病(GDM)、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孕晚期血浆凝血因子、D-二聚体(DD)的变化。方法比较、分析正常妊娠晚期孕妇(108名)和GDM患者(104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52例)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DD的水平。结果GDM患者FIB增高,PT、APTT缩短,与正常孕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高血压患者FIB增高,PT缩短,与正常孕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PTT有缩短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排除1例并发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后,51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APTT较正常孕妇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孕妇比较,GDM及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孕晚期D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有3例并发羊水过少、胎儿窘迫、深静脉血栓的GDM患者以及1例发生HELLP综合征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浆DD水平异常升高。结论 GDM及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在其孕晚期时血液存在高凝倾向,异常升高的DD可预测不良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TEG)结合常规凝血参数、下肢深静脉血管超声多普勒等检查在诊断肿瘤患者是否存在高凝状态中的作用.方法 162例确诊为恶性肿瘤患者,同时行TEG、常规凝血参数及下肢深静脉血管超声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分为深静脉血栓形成组(A组)12例、红细胞聚集组(B组)23例及无血栓及红细胞聚集组(C组)127例.比较各组间反应时间(R值)、最大振幅(MA值)、α角、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及血小板计数的关系.结果 A、B2组间各项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A、B组R值均显著低于C组,其余各参数均显著高于C组.结论 TEG结合常规凝血参数、下肢深静脉血管超声多普勒检查,可评估肿瘤患者凝血状态,预测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可作为评判肿瘤患者是否需要抗凝治疗,降低血栓发生风险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