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变应性鼻炎的变应原特异性皮下免疫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变应性鼻炎是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治疗体系由四部分构成:①避免接触变应原;②药物治疗;③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④患者教育。避免(减少)接触变应原是一线干预措施,药物治疗的目的是控制症状,而免疫治疗是目前惟一有可能通过免疫调节机制改变变应性疾病自然进程的治疗方式。免疫调节作用的目的是通过临床干预手段,[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变应性鼻炎的特异性免疫治疗(specific immunotherapy,SIT)已有100多年历史,是针对变应原致敏的对因疗法,在Ig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疾病治疗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1-3].国内外多个诊疗指南和专家共识认为[4-9],SIT在临床的应用不需要以药物治疗失败为前提条件,换言之,SIT应该是变态反应疾病的一线疗法.这一治疗理念改变了过去将SIT用作变应性鼻炎辅助疗法的旧思维,有力地提升了其临床治疗地位.  相似文献   

3.
儿童变应性鼻炎是儿童常见的鼻部疾病,在我国,变应性鼻炎的发病率为10%~15%,而且有上升趋势,并且已经证实与环境空气污染有密切关系。变应性鼻炎典型症状是打喷嚏、流清涕、鼻痒、鼻塞,鼻腔黏膜苍白水肿。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特异性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65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1~3年特异性免疫治疗后,通过患者的症状评估进行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分析。结果 65例患者中3例中途退出(治疗未满1年),其余62例经过1~3年特异性免疫治疗,多数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好转。治疗结束时显效25例(40.32%),有效18例(29.03%),无效19例(30.65%),总有效率69.35%。其中25例治疗满1年,显效7例(28%),有效7例(28%),无效11例(44%),有效率56%;2 1例满2年,显效1 0例(4 7.6 2%),有效5例(2 3.8 1%),无效6例(2 8.5 7%),有效率7 1.4 3%;1 6例满3年,显效8例(5 0%),有效6例(3 7.5%),无效2例(1 2.5%),有效率8 7.5%。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特异性免疫治疗对于变应原明确的变应性鼻炎患者,是一种有效、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按变应原种类可将变应性鼻炎(AR)分为季节性AR和常年性AR,季节性AR主要由室外过敏原如植物花粉传播诱发,而常年性AR则主要由尘蛾、动物皮屑、霉菌等引起.AR的治疗药物众多,但是均只能暂时缓解症状,并有部分患者未能获得满意疗效[1].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35例变应性鼻炎患者接受标准化尘螨变应原疫苗特异性免疫治疗后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对35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行特异性免疫治疗,比较治疗前与治疗1、2年后的症状、体征评分及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结果:经过1年免疫治疗后患者的症状、体征评分及VAS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P〈0.05);坚持完成2年治疗后患者的症状、体征评分及VAS评分较治疗前、治疗1年时亦有显著降低,三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化尘螨变应原疫苗治疗对于该地区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作为变应性鼻炎的一种常规治疗。为进一步提高疗效,建议完成至少2年的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7.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现代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健康问题。一些国家AR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20%以上,并且有进一步增长的趋势。虽然AR并不危及患者的生命,但却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社会的经济负担。有研究发现AR是哮喘发病的重要诱发因素,提出了一个呼吸道一种疾病的观念。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变应性鼻炎患者妊娠期进行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脱敏疗法)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2008年在妊娠期接受特异性免疫治疗的变应性鼻炎患者11例,包括治疗期间的药物使用情况、免疫治疗不良反应及处理、妊娠期常规体检指标、胎儿的生产方式、出生时体重、有无早产或畸形、出生后3个月时的健康状况等.结果 11例患者在妊娠期间均顺利完成免疫治疗,1例患者偶尔使用布地奈德鼻喷剂,2例患者因不良反应进行了剂量调整,所有患者妊娠期常规检查正常,9例孕妇行剖宫产,2例孕妇顺产,所有胎儿均无早产及畸形,随访3月健康状况均无异常.结论 目前观察结果显示,妊娠期变应性鼻炎特异性免疫治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但需要积累更多的病例资料.  相似文献   

9.
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allergen-specific immunotherapy,AIT)经过10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最近几十年来,其在基础研究、脱敏制剂(变应原疫苗)标准化、适应证、给药方式以及安全性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最初的专家意见到以循证医学研究为依据的指南,涉及AIT的国内外指南、共识等指导性文件不断更新,特别是国内从事变应性疾病临床诊治的医务工作者,与时俱进,开展诸多由中国学者主持的循证医学研究,从而不断改版、更新符合我国国情的AIT相关指导性文件,且步伐越来越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SIT)变应性鼻炎(AR)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对屋尘螨过敏的102例AR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1例。SIT组: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3年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SIT;对症治疗组(ST组):仅对症治疗。评价疗效指标包括:鼻炎症状评分、用药评分、皮肤反应指数、血清特异性IgE(sIgE)、外周血嗜酸粒细胞(Eos)计数,AR发展成哮喘和出现新的致敏原的比例。结果:SIT组经3年治疗后,患者血清Eos计数、皮肤反应指数、症状及药物评分均较ST组明显降低(均P〈0.01);SIT后slgE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IT组无AR患者发展为哮喘,2.1%出现新的致敏原;ST组17.4%的患者发展为哮喘,32.6%出现新的致敏原。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坚持长期SIT对螨致敏的AR安全有效,同时能减少新的过敏发生,阻止AR发展为哮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吸入变应原,谱及标准化变应原脱敏治疗的效果。方法选用阿罗格吸入性过敏原14类57种对29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皮肤点刺试验,选择相应敏感的典型过敏原阿罗格脱敏试剂进行脱敏治疗;类固醇药喷鼻治疗做为治疗对照组。结果最常见的变应原依次为屋尘螨(59.7%)、粉尘螨(54.1%)、禾本科草(27.4%)、花(24.9%)、杂草(20.9%)、霉菌I(20.9%),其中屋尘螨和粉尘螨占72.0%。145例皮肤点刺试验典型阳性(+++)的变应性鼻炎患者,选择相应敏感的典型过敏原进行特异性脱敏治疗。76例完成71周的疗程,疗程结束时显效28例(36.8%),有效42例(55.3%),总有效率为92.1%,无效6例(7.9%);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此76例共行2872次脱敏治疗,21例(27.6%)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有110次(3.8%)局部反应;4例(5.3%)发生全身反应,共5次(0.2%)。结论屋尘螨和粉尘螨是变应性鼻炎最常见的过敏原,其次为禾本科草和花粉。阿罗格变应原脱敏疗法是治疗变应性鼻炎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疗效高于类固醇药喷鼻,但需注意在实践中的个体化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北京地区1~12岁儿童变应性鼻炎(AR)患者吸入组变应原的分布。方法 采用敏筛定量过敏原检测系统(Allergy Screen)及其专用体外变应原诊断试剂测定663例1~12岁儿童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中吸入组变应原的sIgE,并比较北京地区不同年龄段吸入组变应原阳性率的变化趋势。结果 ①所有患者吸入组变应原均呈阳性反应,首要变应原为混合真菌(61.4%),其次为户尘螨(32.6%)、屋尘(28.2%)、艾蒿(23.8 %)等;各类变应原sIgE≥Ⅲ级占相应变应原阳性例数百分率前三位依次为艾蒿(70.9%,112/158)、混合真菌(63.9%,260/407)、户尘螨(56.5%,122/216);②随年龄增长,混合真菌阳性率总体呈下降趋势,户尘螨阳性率呈增高趋势;户尘螨阳性在A~D组中的分布有统计学意义(χ2=17.757,P<0.001);③艾蒿(χ2=10.636,P=0.014)、混合真菌(χ2=8.298,P=0.040)及屋尘(χ2=11.681,P=0.005)sIgE≥Ⅲ级在A~D组的相应变应原阳性病例中的分布有统计学意义;④属牧草类的葎草和矮豚草变应原sIgE≥Ⅲ级占相应阳性例数百分率的变化曲线在艾蒿的变化曲线之下,但又高于木本植物树花粉的变化曲线;⑤单一混合真菌变应原阳性最常见;其次为双重变应原阳性,最常见双重阳性组合为混合真菌+户尘螨。结论 北京地区儿童AR患儿主要吸入组变应原以混合真菌为主;随年龄增长,各类变应原阳性率有趋势性变化;秋季杂草花粉的致敏性强于牧草,牧草的致敏性则强于木本植物树花粉;单一变应原阳性最常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本文旨在对季节性变应性鼻炎(AR)患儿进行变应原组分筛查,了解AR患儿代表性蒿属植物花粉变应原致敏组分。方法 采集黄花蒿和大籽蒿花粉,提取花粉蛋白,以临床确诊为AR且艾蒿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 (sIgE)检测为阳性患儿血清为一抗,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法筛查花粉中变应原组分。结果 蛋白质免疫印迹显示2种蒿属植物花粉蛋白提取物中主要有3条带能与血清IgE特异性结合,相对分子量(Mr)分别为12、25和70 kDa。黄花蒿花粉中70 kDa变应原为AR儿童最常见的变应原分子,阳性检出率为85.19%,25 kDa和12 kDa变应原分别为37.04%和14.81%。大籽蒿花粉中70 kDa变应原阳性检出率低于黄花蒿(P<0.05),为51.85%,25 kDa和12 kDa变应原阳性检出率与黄花蒿相似(P>0.05)。另外,同一个体血清对2种蒿属植物同源变应原阳性反应存在差异,不同患儿对1种或多种变应原分子敏感。结论 AR患儿黄花蒿花粉致敏率更高,推荐增加黄花蒿花粉组分蛋白进行诊断和免疫治疗,尤其是70 kDa变应原分子。  相似文献   

14.
变应性鼻炎冲击免疫治疗可短时间内增加变应原疫苗的剂量,快速有效地治疗变应性鼻炎。然而由于对其安全性的担忧,国内外开展此项治疗的并不多。对目前冲击免疫治疗的临床应用文献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推广应用的可行性和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河北石家庄地区变应性鼻炎(AR)患者的常见吸入性变应原种类,以及变应原在不同年龄患者中分布的差异性,为变应性鼻炎的防治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994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采用阿罗格(NHD)皮肤点刺试验行皮肤变应原点刺试验,结合年龄及变应原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在本地区引起变应性鼻炎的吸入性变应原中,屋尘螨和粉尘螨是最主要的变应原(43.46%、40.64%),其次分别为杂草(17.30%)、艾蒿(16.49%)和狗上皮(13.27%)。不同年龄人群中主要变应原并不完全一致。结论尘螨为本地区最重要的变应原,变应原点刺试验有助于发现变应原,从而尽可能避免接触变应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ublingual immunotherapy,SLIT)应用于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前后自身对照,比较44例3~13岁尘螨过敏的变应性鼻炎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6个月的症状评分、药物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血液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os)水平,评价SLIT的近期临床疗效。结果 SLIT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患者的鼻部症状评分、药物评分及V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SLIT治疗3个月 与治疗6个月相比,患者鼻塞、流涕、喷嚏症状评分,鼻部总症状评分、药物评分及VAS评分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而鼻痒症状评分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Z =-4.185,P <0.05);SLIT治疗6个月与治疗前相比,血液Eos水平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544,P<0.05)。结论 舌下含服标准化粉尘螨滴剂是治疗尘螨变应性鼻炎儿童患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在治疗3个月左右观察到疗效,SLIT治疗6个月后患者Eos百分比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大连地区多重致敏的儿童变应性鼻炎(AR)患者血清特异性IgE(sIgE)特点,为本地区AR精准防控提供参考。 方法 回顾性分析272例多重致敏的儿童AR患者sIgE结果,按性别、年龄、变应原种类和强度、吸入性和食入性变应原例次和强度进行分组,比较不同组间变应原分布情况。 结果 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r=0.587,P=0.035)在所有入组AR儿童中,多重致敏占比与年龄呈正相关,且相关性较高;多重致敏患者变应原种类数量与相应人数之间呈负相关(r=-0.913,P<0.001),且相关性较高。将患儿按年龄段分成3个组,2~5岁组、6~9岁组和10~14岁组,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各组变应原阳性例数与变应原种类呈负相关,且相关性较高。变应原阳性例次及变应原总强度最高的前5位依次为屋尘螨/粉尘螨、艾蒿、猫、蛋清、普通豚草。吸入性和食入性变应原平均强度(t=2.410,P=0.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按年龄分组,6~9岁组中吸入性与食入性变应原例次差异(t=2.275, P=0.048)及平均强度差异(t=2.361, P=0.035)有统计学意义,10~14岁组中吸入性与食入性变应原平均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58, P=0.002)。吸入性变应原中春季、秋季及常年的例次、总强度、平均强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随着年龄增大,接触变应原种类增多,多重致敏患者也随之增多,故应定期复查过敏原。屋尘螨/粉尘螨、艾蒿、猫、蛋清、普通豚草是大连地区多重致敏的AR患儿主要致敏原,应注意重点防控。在6~9岁时应着重关注吸入性变应原致敏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新疆地区变应性鼻炎(AR)儿童常见变应原的分布,为该区AR儿童的诊治及流行病学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017年1月—2021年6月就诊并具有典型AR症状及体征的566例AR患儿纳入研究,将患者的血清变应原分布,就诊时间,不同年龄段及性别等进行分析。结果425例(75.1%)AR患儿至少一种变应原阳性,吸入性变应原主要致敏因素。9月和4月为AR发病最高的月份。艾蒿、屋尘螨、粉尘螨、柳树、屋尘等为是最常见的5种吸入性变应原。牛奶、小麦面粉、鸡蛋、花生、牛肉等为主要的5种食入性变应原。艾蒿、柳树、豚、牛奶在不同年龄段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儿童中部分变应原阳性率存在差异,屋尘阳性率在男性中明显高于女性,而在女性中羊肉的阳性率高于男性(P<0.05)。结论新疆地区AR患儿变应原以吸入性变应原阳性居多,不同季节变应原分布,在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中变应原存在部分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