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结合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优势。方法前瞻性选取2011年4月至2017年4月住院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研究组应用经皮椎间孔镜结合针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周、2周、4周、8周、12周通过日本骨科学会腰痛(JOA)评分、视觉模拟法评分(VAS)以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JOA评分、VAS评分和ODI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均得到一定改善,且研究组治疗后各时间点各观察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联合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利于改善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疼痛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9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行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摘除术,对照组行Quadrant通道辅助微创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前后的腰腿痛程度[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腰椎功能[(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4])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并发症总发生率及术后12个月的优良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两组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减小(P0.05),观察组术后1周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ODI指数均较术前显著减小、JOA评分较术前显著增大(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6个月的ODI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JO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与优良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小的优点,患者腰腿痛缓解与腰椎功能恢复效果较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更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改良经脊柱内椎间孔镜系统(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柳州市工人医院收治的1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改良TESSYS技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经皮椎间孔镜(PTE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情况、腰椎活动度、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腰椎曲度、腰屈曲范围及腰背肌后伸活动度均大于术前,且观察组均大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ODI评分均低于术前,JOA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VAS疼痛评分、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总低于对照组(P&l...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其一氧化氮(NO)、过氧化物岐化酶(SOD)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诊治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136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68例。对照组采用椎板开窗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术后1个月评估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JOA腰椎评分(JOA)、直腿抬高角度、NO、SOD、炎性因子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ODI、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JOA及直腿抬高角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NO、SOD水平升高,但治疗后3个月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个月IL-6、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感染、切口愈合不良、感觉功能改变、血肿及脏器损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意义。结论:与椎板开窗手术相比,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能更好地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腰椎功能、减轻疼痛、降低氧化应激反应和炎性因子水平,手术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张立冬 《临床医学》2016,(12):86-87
目的探究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30例,给予椎间盘镜治疗;干预组30例,给予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的VAS评分、ODI评分以及手术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并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干预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ODI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给予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VAS评分以及ODI评分等,提升患者的手术质量,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可以在临床医学中得以广泛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对47例老年LDH患者经皮椎间孔镜治疗,并给予精心围术期护理,比较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评定(ODI)指数,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本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及ODI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优良率为89.36%。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老年LDH患者疗效显著,而及时、有效的围术期护理对提高手术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椎板间与椎间孔入路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医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做经皮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组做经皮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统计两组手术临床疗效,评估两组手术前后疼痛、腰椎功能及脊柱稳定情况。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C型臂透视次数显著短(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前至术后3个月两组VAS评分逐渐降低(P<0.05),但各个时间点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3、6、12个月两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显著降低,日本骨科学会腰痛评分(JOA)显著升高(P<0.05),但两组间ODI、JOA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3、6、12个月两组腰椎曲度、平均椎间隙高度、腰椎前凸角度、腰骨倾斜角均显著升高(P<0.05),但两组间上述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经皮椎板间入路与经皮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均能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症状,两者对患者脊柱稳定性及腰椎功能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经皮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手术时间、C型臂透视次数显著短(少)于经皮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经皮椎间孔镜与开放椎板间开窗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38例,行开放椎板间开窗术治疗;研究组38例,行经皮椎间孔镜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及手术前后疼痛评分、功能障碍评分。结果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研究组,术内出血量、卧床时间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患者VAS、ODI评分均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优于开放椎间盘开窗术,利于患者术后功能快速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08月—2017年08月应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单一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8例,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DI功能障碍指数评分评价患者疼痛及腰椎功能改善情况,改良MacNab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本组78例患者术后VAS、ODI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术后6月、12个月VAS、ODI评分无显著性差异。术后12个月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优良率93.59%。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术后脊柱结构稳定、近期临床疗效可靠等优势,值得临床医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侧路椎间孔镜技术与椎板开窗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我院10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并根据其随机化原则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54例患者接受常规的椎板开窗术治疗,研究组54例患者接受侧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手术前后的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变化。结果:术后3个月,研究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及ODI指数较术前均明显降低,JOA评分较术前明显升高,且研究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侧路椎间孔镜技术创伤性小,患者疼痛轻微,对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促进腰椎功能恢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手术合"椎间盘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7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2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手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椎间盘方"内服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评分低于对照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直腿抬高试验、步行困难、腰部疼痛、腰椎活动度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手术合"椎间盘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提高疗效,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2.
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脊柱外科自2011年1月至2013年7月共应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69例,疗效评价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JOA及MacNab评分法评定。结果 69例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67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33个月,平均11.6个月;术前下肢VAS评分(7.12±0.70),术后1年下肢VAS评分(2.27±0.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由术前的(13.7±0.87)升高到术后的(22.1±0.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患者均未出现手术并发症,1例术后患者症状无明显改善,择期行全椎板切除联合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2例L5-S1突出,由于髂嵴过高,阻挡手术入路,术中改行后路椎间盘镜治疗,3例患者术后复发,择期行全椎板切除联合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整体优良率83.5%。结论应用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和疗效的保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手术及传统开窗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围术期护理策略。方法选取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采用椎间孔镜手术方式,对照组采用传统开窗手术方式。观察2组患者术中、术后3个月Oswestry功能指数(ODI)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并分析护理效果。结果经及时有效的术前、术后护理干预,60例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2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脑脊液漏、神经根损伤、压疮及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研究组切口长度显著短于对照组,术后下地活动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P 0. 05);术后3个月,2组ODI评分及VAS评分较术前显著改善(P 0. 05);术前、术后3个月,2组间ODI评分、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与传统开窗手术方式相比,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创伤小,术后下地活动时间及恢复工作更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ELD)治疗老年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管狭窄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00例老年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管狭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后路显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MED)治疗,研究组予以PEL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前和术后半年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OA)腰腿痛评价量表评分情况。结果研究组透视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ODI评分、VAS评分、JOA各维度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半年,两组患者ODI评分和VAS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JOA各维度评分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ELD治疗老年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管狭窄与MED治疗疗效相当,但PELD对患者损伤较小,患者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导杆导引在经椎间孔脊柱内镜系统(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TESSYS)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穿刺下开展TESSYS技术椎间盘切除治疗,观察组采用相同术式,但采用导杆导引下穿刺建立工作通道。比较两组患者穿刺次数、放射暴露次数等手术指标,比较术前、术后1、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scale/score,VAS)、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associatio,JO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术后6个月以改良Macnab标准评价手术满意度,记录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穿刺次数、放射暴露次数、穿刺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手术满意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1、6个月ODI指数、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JOA评分显著高于术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χ^2=4.003,P=0.043)。结论导杆导引在TESSYS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缩短工作通道建立时间,降低穿刺时间、次数,减少放射暴露,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应用TESSYS技术治疗的3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集术前及术后14d、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的VAS评分、JOA评分及改良Mac Nab评价情况。结果:35例患者随访3个月到2年不等,平均随访9.6个月。术后历次随访VAS评分与术前对比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3个月与末次随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JOA评分与术前对比明显升高,差异均显著(P0.01);改良Mac Nab评价:优27例,良6例,可2例,总体优良率达94.29%。结论: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短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镜下磨钻辅助的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36例行镜下磨钻辅助的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患者为可视化组,33例行TESSYS成形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透视次数、手术时间,术前、术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改良MacNab标准等评价临床疗效。结果可视化组透视次数、手术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VAS评分、O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依据改良MacNab标准,末次随访时,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镜下磨钻辅助下的经皮内镜椎间孔成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传统TESSYS技术具有放射暴露少、操作安全、学习曲线平缓的优点,且可获得与TESSYS技术相当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安阳市中医院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12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小切口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观察组给予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切除术,随访观察6个月。比较2组手术优良率、手术质控指标(包括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及手术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脊椎不稳情况);术前、术后2个月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日本骨科协会治疗评分(JOA)评价腰椎功能;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价术后第1天、1个月及2个月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手术优良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和切口长度较对照组短,术中失血量较对照组少(均P<0.05);观察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3.13%)较对照组(12.50%)低(P<0.05);观察组术后ODI较对照组低,JOA评分较对照组高(均P<0.05);观察组术后不同时间点VA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均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切除术可通过减少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创伤,降低术后疼痛,改善腰椎功能,以提高手术优良率且手术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改良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TESSYS)技术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F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采用改良TESSYS技术治疗31例(改良TESSYS组),采用FLD技术治疗49例(FLD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术前、术后1周以及末次随访的VAS、JOA和ODI评分,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疗效。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改良TESSYS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FLD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FLD组(P0.01);两组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VAS、JOA和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TESSYS组术后1周VAS和ODI评分明显低于FLD组,JOA评分明显高于FLD组(P0.05);两组患者均得到6~12个月的随访,显示术后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经改良MacNab标准评定,改良TESSYS组优良率为90.32%,高于FLD组的83.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TESSYS技术和F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取得同等的近期疗效,但改良TESSYS技术具有创伤小、术后疼痛缓解明显、恢复快的优点,在严格遵循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优选术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联合藤黄健骨胶囊在治疗中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该院脊柱外科住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2例.将接受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联合藤黄健骨胶囊治疗的48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接受单纯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的44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前1 d,以及术后3 d、5 d、3个月、6个月腰背痛和下肢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术前1 d和术后1、3、6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满意随访,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10.2±2.4)个月.术后3 d观察组腰背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观察组ODI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联合藤黄健骨胶囊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