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护理流程优化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2月就诊的50例STEMI病人作为对照组,2017年1月—2017年12月就诊的50例STEMI病人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病人采用常规护理流程,观察组给予护理流程优化。比较病人的心电图监测时间、静脉采血时间、静脉通道建立时间、分诊评估时间、急救时间等,记录病人的急性心肌梗死(AMI)复发率、二次PCI术率、ST段降低率,比较两组病人家属急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心电图监测时间、静脉采血时间、静脉通道建立时间、分诊评估时间、急救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AMI复发率、二次PCI术率低于对照组,ST段降低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满意度为98.00%,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结论]护理流程优化能够缩短STEMI病人急诊抢救时间,提高PCI术效果,提高护理质量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时间路径式急救护理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心内科急性STEMI患者19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98例采用传统的急救措施,观察组96例实施时间路径式急救护理。比较两组球囊扩张(Door-to-Balloon,D-to-B)时间及D-to-B时间达标率、第一份心电图时间、急救总时间、患者住院时间以及临床转归情况。结果观察组D-to-B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D-to-B时间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第一份心电图报告出来时间、急救总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转归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时间路径式急救护理可以有效缩短患者的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的对象为大连市急救中心2012-05—2015-12所收治的77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按照抽签尾数奇偶法将患者分为常规流程组(37例)和标准流程组(40例)。常规流程组按照常规急救护理流程开展急救护理;标准流程组按照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开展急救护理。分析的指标:1家属满意度、ST段降低率。2急诊通过时间、首次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费用。3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1标准流程组患者家属满意度、ST段降低率显著比常规流程组高,经χ2检验显示P0.05。2标准流程组急诊通过时间、首次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更短,治疗费用更少,经t检验显示P0.05。3标准流程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流程组,χ2检验显示P0.05。结论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的应用价值确切,可为患者急救赢得时机,促进ST段降低,改善患者预后,缩短其住院时间和费用,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专职化分层护理小组模式在急诊科心血管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实践。方法改变传统抢救护理方法,由三级护士构成专职化分层护理小组(专职组)为中心的急救模式。比较专职组与传统护理小组(传统组)在急诊心功能Ⅳ级、心绞痛Ⅳ级、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 STEMI)患者抢救中静脉通道开放时间、急诊室滞留时间,患者家属及医生对急救护理工作满意度情况。结果专职组静脉通道开放时间及抢救室滞留时间分别为(3.6±1.3),(55.6±25.7) min,较传统组的(4.4±1.3),(62.6±29.3)min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5.913,2.554;P<0.05);专职组患者家属及医生对专职组急救护理工作满意度分别为95.6%,98.9%,均优于传统组的88.7%,91.4%,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4.98,9.43;P<0.05)。结论专职化分层护理小组对急诊抢救室护理工作有一定促进作用,能有效提高急诊科护士核心能力,确保急救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专职化分层护理干预在急诊科心血管危重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例急诊心血管危重患者随机分为专职组与传统组各100例,传统组采用传统急诊护理流程,专职组采用专职化分层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工作人员与急救设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抢救时间、心肺复苏时间、气管插管时间、预后良好率、重残率、病死率及患者满意率。结果:专职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传统组(P0.05),抢救时间、心肺复苏时间、气管插管时间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预后良好率显著高于传统组,其重残率和病死率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专职组患者满意率明显高于传统组(P0.05)。结论:专职化分层护理小组对急诊抢救室护理工作有一定促进作用,能有效提高急诊科护士核心能力,确保急救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应用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的价值。方法以时间点为分组原则,将2017年1月—12月采取常规急救流程救治的37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常规组,将2018年1月—12月采取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救治的37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标准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时间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焦虑与抑郁评分及2 h内ST段下降率。结果开展标准化急救流程后,标准组患者的急诊救治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标准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70%,低于常规组的16.22%(P0.05);标准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标准组抢救后2 h内ST段下降率为72.97%,高于常规组的48.65%(P0.05)。结论采用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救治,能缩短救治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应用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共103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急救护理流程,观察组患者实施优化后急救护理流程。对2组救治时间以及救治效果进行对比评价。结果观察组出诊到达时间、第一救治时间、门球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急救实施后2 h内,观察组胸痛缓解率、ST段回落率、心肌酶谱回落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应用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救治实践中,可缩短患者自呼救至得到救治各个阶段中的耗时,提高急救救治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流程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ACI患者3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急救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抢救时间、分诊及转诊时间、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治疗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抢救总时间、分诊时间和转诊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卒中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救护理流程可明显提高急救效率,促进ACI患者神经功恢复,疗效确切,护理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研究专职化分层护理对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急救的作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1~12月收治的180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同时予以专职化分层护理。将两组护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在救治成功率方面,观察组显著超过对照组(P0.05);在再次入院率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出院1个月后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方面,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心力衰竭患者实施专职化分层护理,可以有效提升急救的成功率,降低再次入院率,同时,对于提升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均具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无缝链接急救护理模式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抢救及护理,研究组采取无缝链接急救护理。比较两组抢救情况、血栓再通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院前急救反应用时、接诊至入院用时、入院预检分诊用时、抢救用时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管再通率(90.24%)高于对照组(73.17%)(P<0.05);研究组心源性休克(2.44%)、心力衰竭(14.63%)、心律失常(26.83%)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无缝链接急救护理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干预,可缩短抢救用时,提升血管再通率,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专职化分层护理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急诊科2015年9月~2016年8月接收的60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归为对照组,另将2016年9月~2017年8月接收的60例患者归为干预组,分别实施常规急救护理及专职化分层护理,比较2组急救效果及急救满意率。结果专职化分层护理干预后,干预组的急救成功率为98.33%,显著高于对照组为85.00%;干预组的再次入院率为3.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33%;且干预组的急诊滞留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抢救医师及家属满意率分别为96.67%、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75.0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在急救护理时实施专职化分层护理,可以显著提高急救效果及急救护理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夏群艳  潘宏肖 《妇幼护理》2023,3(11):2693-2695
目的 探讨多学科协助下的分层急救护理小组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达法将本院 2020 年 1 月至 2022 年 6 月本院收治的 97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47 例)和观察组(50 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急救护 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多学科协助下的分层急救护理小组干预模式。比较两组的急救效果、心功能指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 察组的急救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 LVEDD、LCESD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多学科协助下的分层急救护理小组干预有效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治疗时间,改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专项管理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STEMI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观察组实施医护一体化专项管理;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干预前后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心理状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抢救时间、30 min抢救成功率、1 h抢救成功率、入院至球囊扩张时间(DTB)、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1,P<0.05);干预后,两组VAS、SDS、SA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服务态度、护理安全、护理效果、护理过程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专项管理增强了团队意识,提高了STEMI患者急救时效性,缓解患者不良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优化急救护理流程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救中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3年5月—2014年8月急诊抢救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按照急救护理流程优化路径进行抢救;将2013年5月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传统的急救护理模式,比较2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抢救效果和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呼吸、心率、血压较对照组平稳(P0.05);观察组在进出急诊室时间、PCI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住院期间观察组死亡率、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救护理流程优化路径可提高AMI患者的抢救效果,缩短等待治疗处理时间,提高急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预后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卒中急救护理小组在脑卒中病人抢救中的作用,提高急性脑卒中的抢救成功率,降低致残率。[方法]2011年1月—12月我院接收的685例急性脑卒中病人为对照组,应用常规急救护理方法;2012年1月—12月我院接收的708例急性脑卒中病人为研究组,采用由三级护士构成脑卒中急救护理小组为中心的急救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病人护理措施完成时间、从接诊到确诊时间、从确诊到接受专科治疗时间、致残率和死亡率,病人、家属及医生对护士配合的满意度。[结果]采用脑卒中急救护理小组模式后护理措施完成时间、从接诊到确诊时间、从确诊到接受专科治疗时间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致残率、死亡率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人、家属及医生对护士配合的满意度均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急救护理小组模式能缩短急性脑卒中病人急诊科救治的时间,提高救治的时效性和成功率,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急诊胸痛中心的救治模式。方法将2015年1-7月我院收治的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患者78例设为对照组,将2016年1-7月STEMI患者82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原有就诊抢救模式;观察组采用急诊专科护士提前介入,急诊医护团队化抢救模式,比较两组STEMI患者的D2B时间、DIDO时间、急诊处置时间、候诊时间、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医护互评满意率及患者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D2B时间、DIDO时间、急诊处置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急诊专科护士主导的医护配合模式能缩短STEMI患者在急诊的滞留时间,提高医护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诊科STEMI急救流程管理与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急诊科收治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的STEMI患者治疗护理方法,观察组实施STEMI急救流程管理与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应用。结果观察组急诊STEMI患者实施急救流程管理过程与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应用后质量控制结果显示,患者症状发作至急诊手术完成率、围术期院内病死率、平均住院日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急诊STEMI急救流程管理与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应用,可显著提升STEMI急救工作质量,缩短院前抢救时间,提高救治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郭瑞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2,(3):410-412+432
目的探讨绿色通道信息化系统与分诊护理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该院收治的87例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护理方案分为常规干预组(43例)和联合干预组(44例)。常规干预组采取常规分诊护理,联合干预组采取绿色通道信息化系统与分诊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急诊效果、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护理人员对分诊管理的好评度。结果联合干预组检验时间、急诊分诊时间、入院至手术时间、急诊室滞留时间短于常规干预组(P<0.05);联合干预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常规干预组(P<0.05),病死率低于常规干预组(P<0.05);联合干预组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常规干预组(P<0.05),护理人员对分诊管理的好评度高于常规干预组(P<0.05)。结论绿色通道信息化系统联合分诊护理不仅可以缩短STEMI患者急诊时间,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还能增强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护理人员对分诊管理的好评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1月~2019年9月30日收治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4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化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急救时间、抢救效果、护理前后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静脉输液建立时间、心电图使用时间、抢救总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复发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HAMD、HAMA评分低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标准化急救护理,可提高其抢救成功率,改善不良情绪,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程序在急性多发伤患者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急性多发伤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急救护理程序。观察两组患者的抢救时间、预后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抢救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论急救护理程序可显著缩短急性多发伤患者的抢救时间,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