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手足口病重症患儿T细胞亚群分化变化和血清中细胞因子及免疫球蛋白表达量改变,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以2013年6月-2014年6月贵阳市第五人民医院住院的EV71感染的手足口病患儿共60例为观察组,健康儿童53例设为对照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急性期和正常儿童外周血T细胞亚群,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g A、Ig G、Ig M、IL-6、IL-10及TNF-α的水平。结果:观察组静脉血中Th/Ts淋巴细胞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静脉血B淋巴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血清炎症因子IL-6、IL-10及TNF-α和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 A、Ig G及Ig M比例均高于对照组,经T检验,观察组较对照组结果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染手足口病患儿存在细胞及体液免疫异常情况,其细胞免疫功能降低,体液免疫反应增强,并且同病情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维生素D联合匹多莫德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将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12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退热、祛痰、抗感染等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采用匹多莫德治疗,观察组采用维生素D联合匹多莫德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M(Ig M)、免疫球蛋白A(Ig A)和免疫球蛋白G(Ig G)]及25-羟维生素[25-(OH)D3]水平。结果:观察组疗效总有效率(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7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扁桃体肿大消退时间和肺啰音消失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Ig M、Ig A、Ig G和25-(OH)D3水平均有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D联合匹多莫德治疗能显著提高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免疫功能,缩短临床症状改善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喜炎平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0例手足口病患儿,按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喜炎平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喜炎平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发烧、疱疹、神经受累、口腔炎等临床症状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和治疗总有效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疱疹消失时间、神经受累时间、口腔炎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喜炎平联合人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升降散加减对手足口病患儿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本院住院治疗的手足口病患儿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6例。所有患儿在住院期间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昔洛韦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升降散加减治疗。结果:治疗组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COR、Ig G、Ig A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升降散加减治疗手足口病疗效显著,能改善患儿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施保利通片和纳米穴位敷贴配合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德庆县妇幼保健院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80例RRI的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抗感染、化痰止咳、平喘等常规治疗与纳米穴位敷贴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施保利通片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与血清免疫球蛋白(Ig)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血清Ig A、Ig G、Ig M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清Ig A、Ig G、Ig M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施保利通片和纳米穴位敷贴配合治疗RRI有效缓解患儿临床症状,促进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免疫球蛋白对重症手足口病的具体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六盘水市妇幼保健院2015年8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62例,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人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对比两组患儿治疗48 h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儿均治愈出院,未出现危重病例。观察组发热、惊跳消失时间等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4.12%)显著高于对照组(78.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早期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清咽散足敷联合蓝芩口服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及对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予蓝芩口服液联合清咽散治疗,均连续治疗5 d。评价两组临床疗效,记录并比较两组患儿退热时间、流涎症状消失时间、疱疹消失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检测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及免疫球蛋白A(IgA)水平。记录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6.00%vs 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退热时间、流涎症状消失时间、疱疹消失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gG、IgM及IgA水平均明显升高,且治疗组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咽散足敷联合蓝芩口服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儿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提高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采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连续治疗5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疱疹消失时间、口腔炎愈合时间、神经系统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0%(23/25),高于对照组的68.00%(1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疗效确切,能够快速、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与银翘散联合治疗手足口病患儿的疗效与护理方法。方法:选取160例手足口病患儿,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更昔洛韦治疗,观察组采用更昔洛韦与银翘散联合治疗,两组护理措施完全相同。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症状消失时间。结果: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的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相同护理操作下,更昔洛韦与银翘散联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手足口病患儿的病情,缩短症状消失时间与住院时间,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益肺补脾方联合西药常规治疗支气管哮喘(BA)并发反复呼吸道感染(RR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益肺补脾方,2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比较2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免疫学指标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等。结果:喘息、咳嗽、高烧、湿啰音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清免疫球蛋白A(Ig A)、免疫球蛋白C(Ig C)、免疫球蛋白M(Ig M)等含量2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肾损伤发生率为35.71%(15/42),复发率为28.57%(12/42);观察组肾损伤发生率为9.52%(4/42),复发率为11.90%(5/42)。肾损伤发生率及复发率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肺补脾方联合西药常规治疗BA并发RRI可快速缓解临床症状、恢复机体免疫功能,同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  相似文献   

11.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宜  冯金环 《中医临床研究》2010,2(11):25-25,27
目的:探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6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给予热毒宁注射液,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结果:治疗组退热及退疹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较利巴韦林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和诊治方法。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对242例手足口病病例进行分析。结果:242倒手足口病均治愈。结论:手足口病若早期应用人免疫球蛋白抗病毒治疗,可缓解疾病进展,减少重症病例发生,加速疾病好转。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手足口病方对新疆地区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及对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80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手足口病方治疗组和利巴韦林对照组,另选择同期经过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小儿20例血清作为正常组,评价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疗效,疱疹消退时间和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检测治疗前后患儿Th1/Th2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10(IL-10)水平。结果:治疗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疱疹消退时间和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患儿治疗前Th1/Th2细胞因子IFN-γ、IL-2、IL-6、IL-10较正常组明显升高,两组治疗后Th1/Th2细胞因子IFN-γ、IL-2、IL-6、IL-10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组较对照组恢复更快,治疗组接近正常组,对照组仍高于正常组。结论:手足口病方治疗新疆地区小儿手足口病临床疗效显著,可以调节Th1/Th2细胞因子水平,改善患儿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目前手足口病的中医治疗情况,并观察黄芪在手足口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在辨证治疗核心处方中加入3~9g黄芪,记录30例手足口病患儿每天体温情况,观察住院天数。结果:经过治疗,多数患儿体温迅速下降,至第3日已无体温超过39℃的患儿,住院6日之后,所有患儿痊愈出院,未见后遗症、并发症和药物不良反应。结论:手足口病治疗过程中适当应用黄芪益气托毒,通过调节免疫力,可以起到增强机体抵抗病毒能力、预防次生感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以脾功能为辨证出发点,以三大典型症状-手、足、口腔等部位疱疹为入手点,从病因、病机、辨证三大方面讨论小儿手足口病的治疗及预防,强调注重暑夏养脾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2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给予痰热清注射液0.3~0.5ml/k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200ml,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给予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观察并记录两组退热时间、退疹时间、食欲改善时间及疾病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退热和退疹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欲改善时间治疗组短于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四季抗病毒合剂治疗小儿手足口病35例的疗效。方法:将70例门诊手足口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35例,应用四季抗病毒合剂;对照组35例,应用双黄连口服液。从用药之日起用药7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35例,显效28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28%;对照组35例,显效21例,有效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5.7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季抗病毒合剂治疗手足口病作用安全、持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杨祥正 《河南中医》2010,30(11):1079-1080
目的:观察中药外治法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8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用青霉素或先锋类抗生素+阿昔洛韦+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纽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外治法治疗。结果:治疗组42例中,痊愈39例,好转3例,无效0例,痊愈率为92.8%,对照组40例中,痊愈31例,好转9例,无效0例,痊愈率为77.5%,两组痊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药外治法治疗手足口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联合纳洛酮治疗小儿重症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将2009年3月-2013年8月收入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小儿手足口病区的重症手足口病具有神经精神症状患儿12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吸氧、20%甘露醇降颅压、抗感染、营养脑细胞、应用糖皮质激素、应用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等),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复方丹参联合纳洛酮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症状、体征变化及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患儿临床症状缓解及出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复方丹参联合纳洛酮治疗治疗小儿重症手足口病疗程短,见效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传染病,近年引起高度重视,本文对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