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抗苗勒管激素(AMH)联合雌激素(E2)对围绝经期尚未绝经女性骨质疏松患者的诊断价值,以期为骨质疏松的预测、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320例初诊围绝经期尚未绝经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骨量正常组(A组,n=68)、骨量减少组(B组,n=125)和骨质疏松组(C组,n=127)。所有研究对象进行AMH和E2检测,比较3组间水平的不同;Spearman相关性进行血清AMH和E2水平的相关性研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AMH和E2及二者联合对骨质疏松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 3组患者血清AMH和E2水平比较为:A组B组C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患者血清AMH和E2水平间的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AMH和E2水平间呈正相关性(r=0.261,P0.005)。绘制ROC曲线分析得出,AMH、E2以及二者联合预测骨质疏松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7、0.824和0.854,灵敏度分别为65.8%,68.9%和69.3%,特异度分别为72.4%,82.7%和85.8%。结论 AMH可用于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的诊断,其与E2联合可明显提高E2对骨质疏松的诊断价值,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抗苗勒管激素(AMH)联合性激素检测在预测卵巢早衰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12月接收的卵巢早衰与围卵巢早衰患者各45例,作为A组与B组,另选取同期月经周期正常的健康妇女45例作为C组,三组妇女均需进行AMH联合性激素检测,回顾分析检测结果。结果A组、B组妇女AMH、E2明显低于C组,LH、FSH明显高于C组,而A组妇女AMH、E2明显低于B组,LH、FSH明显高于B组,且C组年龄≥32岁妇女AMH、E2明显低于年龄<32岁妇女,LH、FSH明显高于年龄<32岁妇女(P<0.05)。结论抗苗勒管激素联合性激素检测在预测卵巢早衰中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通过AMH与性激素水平变化,可帮助判断妇女卵巢早衰程度,且随着年龄增大,妇女AMH、E2水平会降低,LH、FSH水平会增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孕症女性血清抗精子抗体(ASAb)、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及抗苗勒管激素(AMH)的改变,为免疫性不孕不育的预测、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200例不孕女性为不孕症组;以同时期100名有正常生育史的女性为对照组,定性检测两组血清中ASAb、EMAb,定量检测AMH.结果 不孕症组女性血清ASAb总阳性率为27.5%( 55/200),IgG阳性率为11.5% (23/200),IgM阳性率为22.5% (45/200),IgA阳性率为9.5% (19/200);对照组阳性率分别为6.0% (6/100)、1.0% (1/100)、0、2.0% (2/100)(x2值分别为5.33、5.37、5.41、4.05,P均<0.05).不孕症组EMAb总阳性率为48.5% (97/200),IgG阳性率为13.5% (27/200),IgM阳性率为32.5% (65/200),IgG和IgM同时阳性率为5.5% (11/200),对照组分别为0、1.0% (1/100)、3.0%(3/100)、0(x2值分别为5.01、5.24、5.16、5.33,P均<0.01).不孕症组血清AMH为(5.39±1.42)μg/L,对照组为(2.55 ±1.27)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39,P<0.01);相关性分析发现女性不孕患者ASAb与EMAb具有一定的相关性(x2=6.27,P=0.03).结论 不孕妇女血清AMH显著高于正常人群,且ASAb、EMAb的阳性率高于对照人群;检测ASAb、EMAb及AMH对寻找不孕原因及采取相应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检测不同年龄段女性血清抗缪勒氏管激素(AMH)、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水平,分析不同年龄段女性AMH与性激素水平之间的关系,为临床评估不同年龄段女性卵巢储备功能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各选取30例研究对象分为育龄期组、超育龄期组、围绝经期组,检测其AMH、FSH、E2、LH水平,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育龄期组和超育龄期组AMH水平与年龄呈负相关(r=-0.38,P=0.038;r=-0.59,P=0.001),FSH水平与AMH水平呈负相关(r=-0.44,P=0.014;r=-0.44,P=0.014);围绝经期患者FSH,LH水平与年龄呈正相关(r=0.46,P=0.010;r=0.73,P<0.001),E2、AMH水平与年龄呈负相关(r=-0.70,P<0.001;r=-0.85,P<0.001),E2水平与AMH水平呈正相关(r=0.65,P<0.001),LH水平与AMH水平呈负相关(r=-0.70,P<0.001)。结论:在育龄期和超育龄期女性中,AMH在评价早期卵巢功能改变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围绝经期女性卵巢功能评价指标中,FSH、E2、LH的敏感性要高于AMH。针对不同年龄段女性联合检测FSH、E2、LH、AMH水平变化,有利于提高卵巢功能的监测效果,能够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清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检测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PCOS患者80例(PCOS组),其中具有以下情况之一者纳入PCOS组1(40例):月经正常、高雄激素血症和多囊卵巢(PCO);月经稀少或闭经、雄激素正常和PCO;月经稀少或闭经、高雄激素血症和无PCO.月经稀少或闭经、高雄激素血症和PCO患者纳入PCOS组2.40例年龄和体质量指数(BMI)相匹配的健康妇女纳入对照组.检测各研究组血清AMH水平及各项相关指标.结果 PCOS组血清AMH(55.21±9.03) pmol/L高于对照组(12.58±4.82)pmol/L(P<0.05),PCOS组2血清AMH(61.73±7.62)pmol/L高于PCOS组1(32.53±3.05)pmol/L(P<0.05);对照组及PCOS组血清AMH均与小卵泡数(FN)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56、0.703,P<0.05);对照组血清AMH与年龄呈负相关(r=-0.431,P<0.05).结论 AMH分泌异常可能与PCOS发生发展有关,血清AMH水平是描述PCO的可靠指标,也是反映健康妇女卵巢功能衰退的敏感标志物,而在PCOS患者中可能无此作用.  相似文献   

6.
申恒春 《浙江临床医学》2012,(11):1316-1318
目的研究卵泡刺激素(FSH)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卵巢颗粒细胞分泌抗苗勒管激素(AMH)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PCOS患者30例,从其直径为8~10mm的窦卵泡中分离颗粒细胞,平均分成未经FSH刺激的颗粒细胞组(PCOS组为A组)15例和体外添加外源性的FSH刺激组[(PCOS+FSH组为B组)]15例,分别采用ELISA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培养液中颗粒细胞分泌的AMH水平,及AMHmRNA表达水平;检测卵巢颗粒细胞中AMH启动子的活性。结果培养液中颗粒细胞分泌的AMH水平,A组为(12.3±3.1)μg/L,B组为(7.64±0.9)μg/L,A组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AMH mRNA表达水平为(3.1±1.1),B组为(1.9±0.6),A组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颗粒细胞中AMH启动子的活性A组为(11.8±2.0),B组为(7.9±2.7),A组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卵泡刺激素可通过抵制PCOS患者卵巢颗粒细胞中AMH的启动子活性及其mRNA表达,抑制抗苗勒管激素的过度分泌,从而促进卵泡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PC、PS在恶性肿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本文测定了92例恶性肿瘤患者的PC、PS抗凝活性。结果:PC:A以肺癌组为最高;肝癌组最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均<0.01。其他癌症组与正常组比较P>0.05。PS:A除肝癌组低于正常对照组外(P<0.05),其余癌症组与正常组比较P均>0.05。17例恶性肿瘤经治疗后PC:A高于治疗前(P<0.05);而PS:A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经手术治疗病人的PC:A,以术后1周内为最低,术后2周恢复正常水平。结论:血浆PC:A检测可作为肺癌、肝癌等的辅助诊断指标,如连续测定PC:A的动态变化有助于判断疗效及预测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控制性卵巢刺激过程中抗缪勒管激素(AMH)与性激素预测卵巢反应性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该院300例行体外受精(IVF)或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助孕治疗的患者,患者于月经第3~5天测定血清AMH、促卵泡激素(FSH)、雌二醇(E2)水平,记录年龄、体质量指数(BMI)、促性腺激素(Gn)天数、Gn总量、获卵数、成熟卵子数、优质胚胎数,所有患者均采取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长方案超促排卵。根据获卵数分3组:低反应组(获卵数≤5)、正常反应组(5获卵数≤15)和高反应组(获卵数15),比较3组各指标与获卵数的相关性,分析各检测指标预测卵巢反应性的截断值。结果 3组间的BMI、Gn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及Gn总量上低反应组正常反应组高反应组(P0.05),成熟卵子数及优质胚胎数上高反应组正常反应组低反应组(P0.05)。3组间的E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H水平高反应组正常反应组低反应组(P0.05),FSH水平低反应组正常反应组高反应组(P0.05)。获卵数与AMH呈正相关,与年龄、FSH、E2呈负相关。AMH、年龄、FSH、E2预测卵巢低反应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4、0.705、0.638、0.588,其中AMH、年龄、FSH对卵巢低反应预测的诊断截值分别为2.3ng/mL,37.6岁,7.3mIU/mL。AMH、年龄、FSH、E2预测卵巢高反应的ROC的AUC分别为0.706、0.676、0.607、0.563,其中AMH、年龄、FSH对卵巢高反应预测的诊断截值分别为3.5ng/mL,30.5岁,8.4 mIU/mL。AMH、年龄、FSH 3个指标联合预测卵巢低反应的ROC的AUC是0.816,预测高反应的ROC的AUC是0.732。结论 AMH预测价值优于其他性激素指标。  相似文献   

9.
郑峥  罗辉兰  谢梅青 《新医学》2008,39(4):222-224
目的:探讨激素替代治疗(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HRT)对绝经后妇女乳腺密度的影响.方法:150例绝经后妇女分为替勃龙组(A组,56例)、联合应用结合雌激素和甲羟孕酮组(B组,44例)和尼尔雌醇和甲羟孕酮序贯用药组(C组,50例)3组.其中A组予替勃龙2.5 mg,每日1次睡前口服;B组予结合雌激素0.625 mg和甲羟孕酮2.5 mg,每日1次睡前口服.C组予尼尔雌醇2 mg,每月1号和15号各1次睡前口服,每隔4次加用甲羟孕酮10 mg,每日1次睡前口服,连用10日.3组疗程均为1年.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围绝经期症状、乳腺致密度的改变情况,以及比较3组治疗期间乳房胀痛的发生情况.结果:3种HRT治疗方案均能减轻围绝经期症状.治疗期间,3组乳房胀痛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以B组最高,C组次之,A组最低.A组治疗前、后乳腺致密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治疗后的乳腺致密度评分均比治疗增高(P<0.05-0.01);3组治疗后的乳腺致密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B组最高,C组次之,A组最低.结论:HRT对绝经后妇女乳腺致密度有一定影响,采用替勃龙对乳腺致密度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筛选促排卵治疗中对卵巢反应性预测准确率较高的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2月于该院妇产科生殖医学中心接受辅助生殖助孕治疗的549例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根据获卵数将卵巢反应性分为高反应组(n=125)、正常反应组(n=336)及低反应组(n=88),对不同组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在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窦卵泡数(AFC)、促卵泡激素(FSH)及抗苗勒管激素(AMH)中筛选预测指标。以2019年1-5月的992例患者资料为依据对筛选后的预测指标进行验证。结果3组患者年龄、AFC、AM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AMH预测卵巢低反应和高反应的cut-off值分别为1.87、5.22 ng/mL,且AMH对卵巢低反应的预测价值优于卵巢高反应。AMH联合年龄和(或)FSH后并不能明显提高AMH的预测效能。结论血清AMH是促排卵治疗中预测卵巢反应性的一个较为可靠的指标,各实验室根据各自的检测方法拟定各自的检测阈值非常必要,其在该实验室条件下的cut-off值对临床卵巢反应性的控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袁博  宋俊  刘路成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12):1670-1672
目的 探讨抗缪勒氏管激素(AMH)和性激素水平在预测卵巢储备功能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于该院收治的142例妇科患者,根据其卵巢储备功能不同,分为正常组、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OR)组和卵巢早衰(POF)组,分别检测各组AMH、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及雌二醇(E2)水平,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进行灵敏度和特异度分析.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DOR组、POF组血清AMH及E2水平明显降低,而FSH、LH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AMH与E2呈正相关(r=0.36,P<0.05),与FSH及LH呈负相关(r分别为-0.45、-0.39,P<0.05).将AMH分别与FSH、LH和E2联合检测评估卵巢储备功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联合检测结果均高于单项检测结果.结论 血清AMH和性激素与卵巢储备功能密切相关,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当进行联合检测时,其检测灵敏度和特异度更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促炎因子、生殖内分泌激素、脂肪因子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发病的相关性及其交互作用。方法 将2020年1月—2022年1月就诊的PCOS 100例作为PCOS组,选择同期体检的健康女性100例作为健康组。比较2组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INS)、生殖内分泌激素[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总睾酮(T)、抗苗勒管激素(AMH)]、脂肪因子[脂联素(ADPN)、瘦素(LEP)、视黄醇结合蛋白(RBP)]、促炎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淀粉样蛋白A(SAA)、kruppel样因子7(KLF7)、糖类抗原125(CA125)、人趋化因子(FK)、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并分析与PCOS的相关性及其交互作用。结果 POCS组BMI、FSH、LH、T、AMH、ADPN、RBP、hs-CRP、KLF7、CA125、MCP-1、INS、FBG、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BMI、KLF7、T、LH、ADPN、hs-CRP、RBP...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血清抗苗勒管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AMH)及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接受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胚胎移植(embryo transfer,ET)助孕过程中控制性促排卵结局的相关性。方法372例首次接受IVF/ICSI-ET助孕的PCOS患者均行控制性促排卵治疗,根据获卵数分为A组111例(获卵数≤10枚),B组156例(获卵数10~20枚),C组105例(获卵数≥20枚),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获卵数与控制性促排卵前血清AMH、BMI等的相关性。结果 C组MⅡ卵子数[(25.26±7.61)个]、2PN卵裂数[(15.77±7.36)个]及可利用胚胎数[(10.17±5.84)个]均高于B组(14.46±3.98)个、(9.96±3.83)个、(6.35±2.56)个]和A组[(7.51±2.35)个、(4.46±2.27)个、(3.62±1.75)个](P0.05),B组高于A组(P0.05);C组控制性促排卵前BMI[(23.23±3.22)kg/m~2]、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7.25±3.29)u/L]、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s,Gn)启动量[(111.07±21.39)u]均低于A组[(25.47±3.95)kg/m~2、(10.61±5.56)u/L、(125.68±27.31)u]和B组[(24.91±4.34)kg/m~2、(9.41±5.51)u/L、(126.44±24.96)u],血清AMH[(12.72±4.78)mg/L]高于A组[(8.56±4.74)mg/L]和B组[(9.43±4.76)mg/L](P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年龄、控制性促排卵前促卵泡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Gn使用时间、Gn总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获卵数与控制性促排卵前AMH呈正相关(r=0.548,P0.001),与控制性促排卵前LH及BMI呈负相关(r=-0.439,P=0.001;r=-0.426,P=0.026),AMH与BMI呈负相关(r=-0.217,P=0.016),LH与AMH、BMI无明显线性相关(r=0.154,P=0.088;r=-0.023,P=0.803)。结论血清AMH水平与PCOS患者IVF/ICSI-ET助孕过程中控制性促排卵结局呈正相关,BMI与控制性促排卵结局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初步探讨抗苗勒管激素(AMH)Ile49Ser及抗苗勒管激素Ⅱ型受体(AMHRⅡ)IVS 10+77AG、IVS 5-6CT、482AG基因多态性与隐睾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DNA正、反向测序方法,检测49例单纯性隐睾患儿(病例组)及40例体检健康男童(对照组)AMH和AMHRⅡ基因型,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测定血清AMH和睾酮(T)水平。结果 (1)病例组血清AMH、T水平低于对照组,且双侧隐睾组低于单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病例组和对照组AMHRⅡIVS 5-6CT、AMHRⅡ482AG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MH Ile49Ser、AMHRⅡIVS 10+77AG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病例组和对照组AMH Ile49Ser、AMHRⅡIVS 10+77AG、AMHRⅡIVS 5-6CT、AMHRⅡ482AG不同基因型之间血清AMH和T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隐睾患儿血清AMH、T水平显著降低,AMHRⅡ型受体基因多态性(AMHRⅡIVS 5-6CT、AMHRⅡ482AG)可能与隐睾发病有关,但AMH及AMHRⅡ基因多态性并不影响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血糖控制不佳的肥胖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加用艾塞那肽后的疗效。方法:选取研究对象60例(退出3例,实际完成57例),根据不同体重指数(BMI)分为A组(25kg/m2≤BMI30kg/m~2)23例,B组(30kg/m2≤BMI35kg/m~2)27例,C组(35kg/m2≤BMI40kg/m2)7例,连续给予艾塞那肽治疗12周,比较治疗前后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清指标变化。结果:随访结束后,所有患者平均空腹血糖(fastingbloodglucose,FBG)水平、HbA1c、体重和BMI、血脂(TC、TG、LDL)等较基线有明显下降(P0.05);所有患者平均空腹胰岛素(fastingserum in sulin,FINS)水平较治疗前有所升高(P0.05),所有患者HOMA-IR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HOMA-β较治疗前无显著变化(P0.05)。3组间比较显示,各组FBG下降幅度C组B组A组(P0.05);HbA1c下降幅度水平C组A组(P0.05);体重减轻幅度和BMI的下降幅度依次为C组B组A组(P均0.05)。结论:艾塞那肽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控制不佳的肥胖T2DM患者的FBG、HbA1c,改善血脂水平和胰岛功能,减轻体重和BMI。其中,艾塞那肽对FBG、HbA1c、体重、BMI的疗效,在BMI较高组中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抗苗勒管激素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1年9月聊城市东昌府区妇幼保健院生殖健康科门诊就诊的PCOS患者47例为PCOS组,健康女性4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行AMH、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总睾酮(T)测定。结果:PCOS组年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体重、BMI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LH、AMH明显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MH通过对雄激素的调节作用及/或通过其它作用在PCOS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PC、PS活性的变化在糖尿病足形成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以及APCR与糖尿病足形成的关系。方法采用Dahlback法对50例健康成年人(对照组)及60例糖尿病足患者(DF1、DF2组)进行APCR阳性率测定,同时测定受检者蛋白C(PC,)和蛋白S(PS)。结果糖尿病足(DF)患者血浆PC/PS活性下降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血浆PC/PS活性检测对糖尿病足患者的诊断、估计预后和疗效观察有参考价值,且APCR阳性者有动脉血栓发生的倾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水平与肥胖和2型糖尿病(T2DM)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00例健康体检者,根据体质量指数(BMI)分为A组(n=50,BMI24kg/m2)和B组(n=50,BMI≥24kg/m2);选取100例新诊断的T2DM患者,根据BMI分为C组(n=50,BMI24kg/m2)和D组(n=50,BMI≥24kg/m2)。比较各组PCSK9、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结果 B组BMI、TG、PCSK9水平高于A组,HDL-C水平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FBG、HbA1c、PCSK9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FBG、HbA1c、PCSK9均高于B组,BMI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FBG、HbA1c、HDL-C、Fins、PCSK9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FBG、HbA1c、Fins、PCSK9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BMI、TC、TG、LDL-C、Fins、HOMAIR、PCSK9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患者PCSK9与BMI、FBG、TC、TG、LDL-C、Fins、HOMA-IR、HDL-C有一定相关性(r=0.469、0.279、0.314、0.363、0.347、0.251、-0.338,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BMI、HOMA-IR是PCSK9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2、0.011)。结论 T2DM患者PCSK9与BMI、HOMA-IR关系密切,可能参与了肥胖及T2DM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分析抗苗勒氏管激素(AMH)检测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检测48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和500例健康女性的抗苗勒氏管激素(AMH),比较AMH在PCOS患者和健康人群中的结果。结果 PCOS患者组血清AMH、血清黄体生成素(LH)、睾酮(T)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雌二醇(E_2)促卵泡激素(FSH)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的增加,AMH水平呈显著下降趋势。结论 AMH水平在PCOS患者中显著高于健康者,并且AMH的水平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20.
血清抗苗勒管激素诊断卵巢早衰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抗苗勒管激素(AMH)在早期诊断卵巢早衰(POF)中的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1例隐匿性或初期卵巢衰竭(IOF)组、11例过渡期卵巢衰竭(TOF)组、19例POF组患者及18例月经正常的对照者血清中AMH、卵泡刺激素(FSH)和雌二醇(E2)水平。结果血清中AMH水平在月经正常组中最高,在IOF组及TOF组中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POF绝经组中最低。FSH在月经正常组中浓度最低,IOF组及TOF组FSH较月经正常组增高,而POF绝经组最高,4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E2水平月经正常组和IOF组及TOF组中相似,而POF绝经组明显降低。结论血清AMH水平下降是反映卵巢功能衰退的较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