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对康复治疗脑梗死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收治的脑梗死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67例,随机分为研究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康复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的上肢功能相关指标及日常生活能力(Barthal指数)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两组治疗前,STER、FMA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STER、FMA评分均显著上升,且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Barthal指数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Bartha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综合性康复治疗对脑梗死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治疗效果较好,可有效促进患者上肢肌力的恢复,改善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时机与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脑卒中偏瘫患50例,分为康复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康复组在病情稳定时(一般为5~7d)开展除同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外的康复护理,治疗前后采用功能独立性评价(FIM),Fugl-Meyer运动评分(FMA),平衡功能评价采用三级平衡评价。经过两个月的康复治疗后两组患FIM,FMA评分、平衡功能均有所恢复,康复组恢复最快。结果显示在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中实验早期康复可以预防并发症,并促进运动功能恢复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3.
选择脑卒中偏瘫患者50例,分为康复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康复组在病情稳定时(一般为5~7d)开展除同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外的康复护理,治疗前后采用功能独立性评价(FIM),Fugl-Meyer运动评分(FMA),平衡功能评价采用三级平衡评价。经过两个月的康复治疗后两组患者FIM,FMA评分、平衡功能均有所恢复,康复组恢复最快。结果显示在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中实验早期康复可以预防并发症,并促进运动功能恢复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4.
康复护理用于急性脑梗死伴偏瘫病人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刘宪霞 《护理研究》2001,15(4):210-211
为了探讨系统化康复护理在急性脑梗死伴偏瘫病人早期的应用价值,并与常规护理组病人在出院时的步行能力、步态质量、日常生活能力(ADL)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实验组的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提示:有针对性地进行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可使急性脑梗死病人的运动机能得到最大可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脑梗死偏瘫病人的早期康复循证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运用循证护理思维方法,探讨脑梗死偏瘫病人早期康复护理策略。[方法]采用单盲法将30例脑梗死偏瘫病人分为循证组(16例)和对照组(14例),循证组采用运动再学习法(MRP)进行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程序。观察两组病人康复训练效果.[结果]经过4周的康复训练后,循证组简化Fugl Meyer运动量表(FMA)评分与训练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下肢功能的改善最为明显。对照组的上肢、下肢运动功能评分也有一定提高,但改善的程度不如循证组。两组病人康复训练4周后的FMA和功能独立性简测量表(FIM)评分的改善情况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循证护理方法.可促进急性期脑槌死偏瘫病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6.
脑梗死偏瘫病人的早期康复循证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运用循证护理思维方法,探讨脑梗死偏瘫病人早期康复护理策略。[方法]采用单盲法将30例脑梗死偏瘫病人分为循证组(16例)和对照组(14例),循证组采用运动再学习法(MRP)进行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程序。观察两组病人康复训练效果。[结果]经过4周的康复训练后,循证组简化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分与训练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下肢功能的改善最为明显。对照组的上肢、下肢运动功能评分也有一定提高,但改善的程度不如循证组。两组病人康复训练4周后的FMA和功能独立性简测量表(FIM)评分的改善情况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循证护理方法,可促进急性期脑梗死偏瘫病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梗死进行康复治疗的时机对治疗后患者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总结鲁山县中医院收治的200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发病后3d即开展康复训练的150例为观察组,发病后15d开展康复训练的50例为对照组。治疗后按照文中疗效标准统计指标,比较患者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运动功能评分均值为(50.3±8.5)分,生活能力评分均值为(70.1±9.2)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运动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死发病早期进行康复训练对患者运动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改善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康复时机的选择对脑梗死偏瘫肌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有研究表明,脑梗死对脑组织中的神经元大部是损伤的,少量是破坏性的。适当适时的治疗与功能训练,可以调动和利用机体的各种反射,使损伤细胞发生逆转,促进软弱无力肌群的收缩,恢复最大肌力。 1资料与方法 我院自 1996年始收治脑梗死患者 109例,经临床检查与颅脑 CT确诊。护理上按康复介入时机早晚分为 A组 (入院后 2~ 3d始 ), B组 (入院后第 4周始 )。 A组 55例,其中男 33例,女 22例; B组 54例,男 35例,女 19例。入院时不同程度偏瘫,患者肌力 0级 66例, 1~ 2级 4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发病时间及肢体肌力方面基本…  相似文献   

9.
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脑血管疾病是致残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大约75%有不同程度的劳动力丧失,如何使患者获得康复治疗,帮助他们回归家庭、社会,获得躯体的、精神的、社会的和经济能力的最大限度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降低病残率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本研究旨在探讨康复治疗对急性期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能力的恢复作用与影响。l资料与方法1.l一般资料病例来源于我科1995年10月~1998年5月住院的脑梗死偏瘫患者共112例;年龄37~78岁,平均57.4岁;均符合1996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并经头颅CT确诊。随机分为2…  相似文献   

10.
高芸茹  李寅洁 《家庭护士》2009,7(2):139-140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进程,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许多病人由于没能得到及时的康复治疗导致废用综合征或不科学的康复治疗造成的误用综合征,使本来有极大恢复潜力的病人因不可逆转的功能障碍而成为终身残疾.对此,对30例脑卒中偏瘫病人进行了系统的康复治疗,对可能出现的功能异常,结合病情的需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并发症发生,减缓影响运动功能的痉挛、联合反应和代偿动作等,为功能恢复创造条件,随着病程的进展,按康复计划认真实施,大多数偏瘫病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经过康复治疗后不同部位脑梗死恢复的效果。方法:选本院100例就诊于神经内科脑梗死患者,根据各患者脑梗死部位的不同,分为A组和B组。其中A组患者脑梗死主要为基底节区梗死,B组患者为脑干梗死。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A组基底节区梗死的患者恢复情况明显好于B组脑干区梗死的患者,A组患者平均肌力恢复情况更好,A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恢复效果更佳,对两组患者的肌力恢复情况以及生活自理能力对比后,两组患者的肌力恢复情况以及生活自理能力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干脑梗死患者较基底节区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治疗后恢复情况相对较差,基底节区梗死的患者肢体肌力恢复情况更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综合性康复治疗时实验性大鼠急性脑梗死以及偏瘫的功能恢复。方法:雄性大鼠20只,用尼龙线堵塞法建立急性脑局部缺血而引起脑梗死偏瘫模型,随机分为综合康复治疗实验组(n=10,采用综合康复疗法和药物治疗相结合)和对照组(n=10,单纯应用药物疗法并制动),平均治疗20d,治疗前后评估各组大鼠肢体运动功能,并断头取脑,将梗死灶照相扫描输入Photoshop软件,比较梗死灶体积。结果:治疗前康复治疗组大鼠的肢体运动功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后康复治疗组大鼠肢体运动功能较治疗前和对照组均明显提高(P<0.01);但治疗后梗死灶体积较对照组无明显减小。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可改善大鼠脑梗死偏瘫侧肢体运动功能,但未减小梗死灶体积。  相似文献   

13.
徐玉珍 《全科护理》2012,10(19):1761-1762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使局部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性损害,导致脑组织缺氧缺血性坏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环境的转变及人口的老龄化,脑梗死的发病率也逐渐增高。虽然临床对脑卒中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但致残率仍然居高不下,存活者当中有86.5%留下不同程度的功能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和分析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在康复治疗前后sEMG信号MF和MPF值的变化特征.为康复治疗疗效评定提供电生理依据。方法:2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运动功能评定,并在康复治疗前采集健侧及患侧下肢被动运动、主动助力运动时股直肌和半腱肌的肌电信号,采用快速傅立叶变换方法收集MF和MPF值.经过30d至45d的综合康复治疗后,再次采集相同条件下股直肌和半腱肌的MF和MPF值。结果:股直肌和半腱肌在治疗前后被动运动时MF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主动运动时MF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治疗前后被动运动和主动运动的MPF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表面肌电图信号可反映脑梗死偏瘫患者患侧下肢在康复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改善情况,MPF值优于MF值,sEMG可作为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5.
偏瘫病人步行康复是独立生活的重要步骤,从肢体瘫痪到足运动功能的恢复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改进过程。早期应有计划的康复训练使病人尽早的站立起来,最大程度的促进功能恢复,减轻残疾。我科自1998年1月至2002年1月收治的病人中,选择了200例偏瘫患者进行了早期的康复训练,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长期康复治疗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一些脑损伤患者应接受长期的康复治疗,至少2年内仍有恢复的可能,本文就此进行了研究。 资料与方法 受试者51例,均为卒中后3个月经过初步康复不能行走的偏瘫患者,他们均为一侧半球单个病灶的脑出血或脑缺血,CT示损伤包括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医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病人早期功能康复的影响,降低脑梗死偏瘫的致残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方法]本院筋伤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脑梗死偏瘫病人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中医康复护理,就临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后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和Baythel指数比治疗前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更显著。[结论]中医康复护理能有效地促进脑梗死偏瘫病人早期功能康复,降低脑梗死偏瘫的致残率,改善了病人的生活,提高了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延伸作业治疗对偏瘫病人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采取历史对照研究,选取本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住院脑卒中偏瘫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40例与干预组42例,对照组病人常规进行作业治疗训练,干预组病人在常规作业治疗基础上参与科室新开展的延伸作业治疗。于病人住院当天、住院两周、住院1个月时采用Barthel指数及简明健康量表(SF-36)对病人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住院1个月干预组病人Barthel指数、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延伸作业治疗可提高脑卒中偏瘫病人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9.
燕娜娜  曲丽红  王静  王玉玲 《妇幼护理》2022,2(16):3837-3839
目的 研究时机理论在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并发偏瘫患者,按照组间基线资料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时机理论的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的NIHSS评分与BI指数,负性情绪,健康知识掌握率,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的NIHSS评分与BI指数,负性情绪,健康知识掌握率,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实施基于时机理论的延续性护理,能够促进康复,改善情绪,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