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抓主证是方证相应辨证的关键《伤寒论》的方证一般有明确的主证,主证是张仲景总结出来的适合某一方剂治疗证候中最具特征的症状,因而具有重要的辨证价值。主证就是疾病的主要脉症及疾病基本病理变化的外在表现,每一种病证都有它特异性的主证,可以是一个症状,亦可能由若干个症状组成。抓主证方法即是依据疾病的主要脉、症而确定诊断并处以方药的辨证施治之方法,主证是诊断的标准也是投方的指征。  相似文献   

2.
<正>《伤寒论》第317条方后注:"病皆与方相应者,乃服之。"强调方证相应。方证即方药的适应证。《伤寒论》的六经八纲辨证是根据患者的症状反应,辨清表、理病位,辨清阴、阳、寒、热、虚、实病性,但对于临床的实际应用,这还是远远不够的。最后还必须辨清属何方证。方证是《伤寒论》六经八纲辨证的继续,也即辨证的尖端,中医治病有无疗效,关键就在于方证是否辨正确[1]。小柴胡汤是《伤寒论》少阳病的主治方,临床应用广泛,该方不但治外感热病,而且对  相似文献   

3.
罗燕文 《新中医》2021,53(11):5-11
六经-八纲-方证经方辨证施治理论是著名经方大家胡希恕先生首先提出的。现将《伤寒论》中有"汗出"这一病理性反应并且提供了相应治疗方的条文整理出来,以六经-八纲-方证经方辨证施治理论进行分析,以方为纲,条文为目,条分缕析,总结出《伤寒论》中这些汗证治疗方的六经归属以及方证辨证要点。认为除厥阴病条文中未涉及汗出的方证外,《伤寒论》记载了23个汗证的治疗方,其汗出症状可有部位、数量、性质、气味以及伴随症状的不同,但证候仍不外六经病或者六经病之间的并(合)病。  相似文献   

4.
笔者通过对仲景《伤寒论》113方的学习,粗略体会其方证演化可归纳为加减药味、增损剂量、复方和变方四种主要方法。 一、加减药味法 (一)主证在主方主药不变:主证仍在,主方主药不变,视兼挟症的不同而加减药味。如主治阳明经热证的白虎汤,因热盛伤津之证见,故加人参,而为白虎加人参汤;黄芩汤证因呕而加半夏、生姜,是为黄芩加半夏生姜汤等等。  相似文献   

5.
《伤寒论》方证对应规律的数学三维解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在建立《伤寒论》常用73味"药力"的基础上,根据"药证相应"、"方证相应"原理,将《伤寒论》中药、方、证全部放到一个具有客观的相对精确数据要求的数学模型中,试图用现代数学语言解析中医的临床经验、药物性能和辨证术语,客观展现抽象的中医概念,可视化方证对应规律。方法:应用数学方法、计算机模型法和计算机软件技术对《伤寒论》方证质点对应规律进行空间描述并进行数学三维解析及量化表达。结果:在获得有关《伤寒论》药、方、证量化数据的基础上,将《伤寒论》方证对应质点图形化、量化显示在模型软件的空间坐标系中,通过数学三维解析使传统的中医方证对应规律图形化、量化表达。结论:利用模型软件可以清晰地演示《伤寒论》中药、方、证质点在三维空间的变化轨迹,可视化方证对应规律的同时,也客观展示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思辨过程,为中医的量化模式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刘果 《北京中医》2007,26(6):339-341
历代医家对四逆散方证的论述,无论是维护旧论派,还是辨证论治派,均或多或少对此条文的真实性有着一定的怀疑。而桂林古本《伤寒论》的问世为解决这一久悬未决的难题提供了契机,书中将四逆散纳入少阳篇,方名为柴胡芍药枳实甘草汤,而非四逆散,所治乃是少阳病胆气不降之证,揭示了本方证的真相。  相似文献   

7.
方证对应是通过探讨方剂与病证之间内在规律而进行临床辨证的一种学说,亦是一种独特的辨证思维,是辨证论治的核心与精髓。方证对应始载于《伤寒论》,方包括经验方,经方,时方;证是症状,更是病机,方证对应即方剂与病机相对应。疾病在不同患者表现不同的证,同一患者疾病在不同发展阶段证又随之变化,因此单纯应用经方原方不能更好的体现“随证治之”的辨证原则,亦不能解决复杂的临床问题。掌握了方证对应原则不仅能提高辨证的准确性,还可以知常达变,随证治之,才能掌握辨证的核心与精髓。经方中方药与其适应证之间的关系最为固定,由此经方可作为探讨方证对应的典型代表。本文以《伤寒论》为例,将方证对应原则概括为以经类证、以方类证、明辨主证、守证守方、药随证变、方随证合、量随证更、平脉辨证、依时辨证的九大原则,通过对《伤寒论》原文分析,阐述了九大原则的应用,旨在发掘方证对应的科学内涵,提高辨证的准确率,拓展经方的应用范围,为灵活应用经方,提高临床疗效做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方证相应"论浅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即方剂,证即病证,"方证相应"乃方剂与病证相对应之称.方证相应创源于张仲景,始见于<伤寒论>317条,通脉四逆汤方后注日:"病皆与方相应者,乃服之." 1"方证相应"的意义 首先,方证相应是组成方剂的原则:<伤寒论>立法组方,严依病证,其原则是以"凭脉辨证"为基础,据四诊所得具体脉症,严格依据病证而确立组方原则.方证相应,乃是法依证立,方随法出,故要求组成方剂,必与病证相应,故"方证相应"亦为组方的基本原则.其次,方证相应是辨证论治的依据:张仲景运用方剂是以"辨证"为前提,依据辨证结果,作为论治标准和条件.所以临床诊疗疾病,定要将方与证对应,才可收到佳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运用人工神经网络算法探讨“方”与“证”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方法:整理《伤寒论》中有症有方的条文,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对245 条数据进行训练,建立方证知识库,先选择100 条作为测试样本,然后分别以桂枝汤证、麻黄汤证、小柴胡汤证、白虎汤证的症状表现输入模型,进行“症状”到“药物”的预测分析。结果:模型预测正确率79%,对桂枝汤证及麻黄汤证各药物的预测误差均在0.1 以内;对小柴胡汤、白虎汤证中主药的预测误差在0.1 以内,对其它药物的预测误差在0.3 以内。结论:利用人工神经网络能较好的模拟方证之间的非线性映射,该思路可进一步应用于方证辨证论治体系中,为方证规范化及中医信息化服务。  相似文献   

10.
论方证相应说及其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论方证相应说及其意义黄煌(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210029)关键词方剂证候方证相应说方证相应说是探讨临床处方药物应用规律的学说之一。该学说首见于《伤寒论》,后经众多医家的发挥,成为中医临床的原则和方法。方证相应说强调方与证的对应性,证以方名,方为证立,...  相似文献   

11.
风引汤载于《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由于该方条文简单,体例独特,后世医家对该方重视不够,对风引汤方证解析尚不明确。现结合《诸病源候论》《备急千金要方》《圣济总录》等关于风引汤论述的条文考释风引汤源流及证治,分析风引汤的方证配伍,认为风引汤中诸药合用,有寒凉潜镇、引风下行、温中固摄、平冲降逆之效。病机为里热结实,热极生风的中风、癫痫、惊悸、震颤、狂证等,均可以风引汤化裁治疗,有风引汤治验医案为证。  相似文献   

12.
《伤寒论》以六经辨证为纲,以方证为目,首创方证辨证,有很好的客观性和通用性。在《伤寒论》,教学实践中围绕“方-方证-辨方证”展开方证教学,以方证为中心,认真讲解经方的组方理论、药物配伍规律,使学生全面掌握各个方证内在的应用指征,深入理解仲景方证的“辨证心法”、“辨证思路”实质,深刻掌握仲景的“六经方证体系”精髓,融会“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等辨证方法,突出方证“辨”的特色,培养学生树立方证的概念和以方证为核心的临床辨治思维。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运用人工神经网络算法探讨“方”与“证”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方法:整理《伤寒论》中有症有方的条文,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对245条数据进行训练,建立方证知识库,先选择100条作为测试样本,然后分别以桂枝汤证、麻黄汤证、小柴胡汤证、白虎汤证的症状表现输入模型,进行“症状”到“药物”的预测分析。结果:模型预测正确率79%,对桂枝汤证及麻黄汤证各药物的预测误差均在0.1以内;对小柴胡汤、白虎汤证中主药的预测误差在0.1以内,对其它药物的预测误差在0.3以内。结论:利用人工神经网络能较好的模拟方证之间的非线性映射,该思路可进一步应用于方证辨证论治体系中,为方证规范化及中医信息化服务。  相似文献   

14.
《伤寒论》的方证体系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伤寒论》的方证体系初探刘秀清(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100700)冯世纶(中日友好医院北京100029)关键词《伤寒论》,方证体系刘渡舟老师在第一次中日《伤寒论》学术讨论会上讲:“使用经方的关键在于抓住主证。”并指出:“本书内容多能理论联系实...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建立基于多层次复杂概念网络生成方法的Sunshine图,发现《伤寒论》小便相关方证知识。方法:收集《伤寒论》小便方证相关的条文39条,进行规范化表达,建立数据库,构建多层次复杂概念网络图,绘制Sunshine图,并从图中进行模式发现,从而总结《伤寒论》小便相关方证的内涵规律。结果:生成的小便相关方剂-证候Sunshine图集合了44个对象(即方剂)和191个属性(即证候),并能可视化表达小便相关的方剂-证候关系。结论:基于多层次复杂概念网络生成方法的Sunshine图应用于方证知识发现,对传统中医经典传承知识发现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何莉娜  孙景波 《河南中医》2013,33(6):821-823
诸多医家认为《伤寒论》中桃核承气汤证为“膀胱蓄血”之证,但通过研究各注家的观点,结合临床分析此方虽可治“膀胱蓄血”之证,但其使用不能拘于膀胱.故临床遣方用药,当方证对应.  相似文献   

17.
小青龙汤方证及方药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小青龙汤出自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为仲景治疗“外寒内饮证”的代表方,该方解表化饮,散收并用,配伍精当,广泛用于呼吸系统疾病及过敏性疾病的治疗,疗效卓著。近年来,国内外对其进行了多层次、全方位的研究。兹就本方方证及其机制的研究述评如下。1方证研究方一般指古代医方,证字用于医籍的最初本义,盖指疾病的证据、征象,即今之所言症状、体征。方证即用方的证据、征象,是以主治方剂来命名的证,具有某方证之主证的任何疾病都可使用该方。近年来,方证研究引起高度关注,成为中医领域研究热点。本文就小青龙汤方证研究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方证研究引起高度关注,成为中医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就经方方证研究有关问题进行探讨,希望能对中医经典及方证研究提供参考。1经方方证概念经方本指古代医方,现一般指《伤寒杂病论》(后世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所载之方。证的早期字义为口头作证,《说文解字》训“证”为“告也”,其后引申为证验或验证。证字用于医籍的最初本义,盖指疾病的证据、征象,即今之所言症状、体征。方证即用方的证据、征象,是以主治方剂来命名的证,具有某方证之主证的任何疾病都可使用该方。如《伤寒杂病论》中的桂枝汤证就是指使用桂枝汤的证…  相似文献   

19.
方证内涵即根据患者的客观症状和体征辨别方与证的对应关系,其实质则强调用方的客观指征。深刻理解经典条文是运用方证的前提,故方证要义在于原文的解词明义、条文症状体征的厘定主次以及主次的巧思明辨。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一方对多证"和"多方对一证"的现象普遍存在,而通过以经类证、以法统方和类方详辨的方法构建症、证、方一体化,可突破临床运用经方的难题。  相似文献   

20.
五苓散方在《伤寒论》中主要治疗太阳表邪不解,循经入腑,影响膀胱、三焦气化而致水液内蓄的蓄水证。文中从五苓散方的脉证、组方原则、药味、药性特点以及五苓散方与蓄水证之间的方证对应关系入手,提出五苓散与蓄水证之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方证对应关系,进一步指出深入研究这种方证对应关系将有助于构建新的方证相关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