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缺血性中风中医辨证分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干初 《河北中医》2010,32(1):145-147
中风即现代医学所称急性脑血管疾病,具有很高的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和复发率。我国每年新发脑血管疾病150万人次,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总数达600万。据统计,城市中脑血管疾病死亡居各种死亡首位。有报道,缺血性中风占全部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86%。  相似文献   

2.
施凯莉 《光明中医》2014,29(11):2411-2412
目的探讨辨证施护在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中运用的效果。方法对50例中风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治疗的患者给予中医辨证施护,观察干预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中医症状评分的变化。结果辨证施护前后比较,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中医症状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辨证施护在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中运用的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3.
曹学斌 《光明中医》2014,(8):1647-1649
目的对急性脑梗塞的中医辨证分型与头颅CT、MRI的相关性进行研究,为临床诊断和正确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塞患者200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行CT、MRI扫描检查,分析中医辨证分型和扫描检查二者之间相关性。结果本次研究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为中经络证和中脏腑证二型,前者以腔隙性梗塞为主,后者以大面积梗塞为主,二者CT、MRI表现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性脑梗塞的中医辨证分型与头颅CT、MRI扫描检查结果之间具有密切相关性,对于急性脑梗塞患者及时行CT、MRI扫描检查,有助于诊断和治疗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初步探讨老年缺血性中风复发中经络急性期辨证分型与头颅CT的关系。方法:按纳入标准选择老年缺血性中风复发中经络急性期病例200例,按中医辨证分型进行分组,观察各组CT改变。结果:1各组梗死部位比较基底节区分布最多,脑叶次之;2、各组梗死面积比较:肝阳暴亢组,痰热腑实组大面积梗塞出现率比其他组相对较高(P0.05,P0.01),中面积梗塞出现率以肝阳暴亢组与风痰滞络组较高;小面积梗塞出现率以气虚血瘀组、阴虚风动组最高(P0.05,P0.01),腔隙性梗塞出现率以气虚血瘀组为主。结论:CT变化指标与中风复发辨证分型有一定相关性,可为缺血性中风复发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5.
脑血管病是当今人类死亡的三大原因之一。有资料表明,缺血性中风占全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86%,其研究越来越受到中医药界的重视。近十余年来,中医对缺血性中风的研究进一步深化,取得了大最的成果。1缺血性中风中医辨证临床研究1.1中医诊断标准传统中医多以症状来命名疾病。中风乃因其发病急、变化快,类似风善行数变的特点而得名,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或失语、偏身麻木五大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医辨证分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中医辨证分型.方法分析归纳近五年我科收治的58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四诊资料,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观察加服中药治疗的疗效,验证中医辨证分型的可靠性.结果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急性期表现可归纳为两型,恢复期无明显症状,以肾虚髓空为主.两组临床疗效对比,加服中药组各项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讨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医分为急性期与恢复期两期,急性期又分两型.  相似文献   

7.
高丽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7):100-100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侯与头颅CT的关系,使中风病的中医辨证更直观、更完善,并能及早预测本病的预后。方法:对100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进行临床辨证,按Pullicion公式:长(cm)×宽(cm)×CT或MRI扫描阳性层数/2计算脑梗塞体积。结果: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梗塞部位最多的在基底节区。梗塞体积与痰证、风证、火热证、气虚证有明显相关性(P〈0.05)。  相似文献   

8.
胡跃强  刘泰  祝美珍  胡玉英  古联  吴云虎  梁妮 《河北中医》2009,31(11):1608-1610
目的 观察中风急性期中医辨证分型与炎性细胞因子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观察组237例中风急性期患者治疗前后(发病后72 h内、治疗第14 d)血清白细胞介素-1β( IL-1β)、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白细胞介素-8( IL-8)炎性细胞因子变化情况,并与正常对照组30例对照.结果 中风急性期患者治疗前后IL-1β、IL-8和sICAM-1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 治疗第14 d IL-1β、IL-8和sICAM-1仍维持较高水平,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中脏腑患者IL-1β、IL-8和sICAM-1水平均高于中经络患者(P<0.05,P<0.01) ;风痰火亢证、痰热腑实证、风痰瘀阻证IL-1β、IL-8和sICAM-1高于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P<0.01,P<0.05 ).痰湿蒙神证、风痰火亢证、风火上扰证上述指标高于痰热腑实证、风痰瘀阻证、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P<0.01,P<0.05).结论 中风的致病因素、病情轻重和辨证分型与IL-1β、IL-8和sICAM-1介导的炎性反应、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网络功能的失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辨证分型治疗缺血性中风52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 5年来 ,笔者收治缺血性中风 5 2例 ,用中医药辨证分型治疗 ,获效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5 2例中 ,男 31例 ,女 2 1例 ;年龄 5 0~ 60岁 1 5例 ,61~ 70岁 1 8例 ,71岁以上 1 9例 ;合并高血压病40例 ,糖尿病 6例 ,冠心病 30例。所有病例均经颅脑 CT确诊 ,其中单侧  相似文献   

10.
脑梗死中医辨证分型与头颅CT检查结果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梗死中医辨证与头颅CT检查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将所有病例按四诊信息辨证分为阴虚证、气虚证、火热证、痰湿证;然后将病人的头颅CT检查的梗死面积、部位及数量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建立证型与梗塞直径、部位和数量的关系表;探讨头颅CT检查结果与中医辨证的相关性.结果:不同中医辨证分型脑梗死数目及面积有显著差异.结论:头颅CT检查的梗死面积、数量及部位与标准证型之间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风急性期中医辨证分型与中性粒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37例中风急性期患者的血清中性粒细胞(PMN)凋亡率。结果:中风急性期患者在发病的72h内血清中PMN凋亡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组内比较PMN凋亡率呈进行性降低趋势(P<0.05)。中脏腑患者PMN凋亡率明显低于中经络组(P<0.05);风痰火亢证、痰热腑实证、风痰瘀阻证、风火上扰证、痰湿蒙神证PMN凋亡率明显低于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P<0.05或0.01)。痰湿蒙神证、风火上扰证、风痰火亢证PMN凋亡率明显低于痰热腑实证、风痰瘀阻证、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P<0.05)。结论:中风病的致病因素、病情轻重和辨证分型与PMN凋亡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各证型与血脂[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脂蛋白-a(LP-a)]的观察研究,寻求两者的相关性,为中医辨证分型及中西医结合防治脑梗死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将130例因脑梗死急性期住院的患者辨证分型。观察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各证型之间血脂的差异性,探讨血脂对脑梗死急性期中医辨证的意义。结果脑梗死急性期各型的血脂水平存在一定差异,其中风痰火亢证组、风痰瘀阻证组血脂与其余组之间差异较为明显,即辨证为"风痰"组的血脂紊乱较明显。结论在脑梗死急性期中医辨证分型中,血脂异常与其"风痰证"关系密切,可作为中医辨证分型的生化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探讨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辨证论治的研究进展。通过对近几年中医辨证论治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有关文献进行分析,从病因病机到辨证论治方面阐述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中医治疗进展。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辨证论治在临床上普遍应用,中西医结合能提高临床疗效。在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进行中医辨证论治具有提高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等优点,但缺乏客观统一的辨证标准。  相似文献   

14.
急性缺血性中风辩证与头颅CT相关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分析了 16 9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 ,中医辨证与头颅 CT、血脂、血液流变关系。结果 ,缺血性中风中90 .5 3%为中经络 ,9.47%为中脏腑。风痰瘀血 ,痹阻脉络型以红细胞电泳减慢为主 (P<0 .0 5 ) ,肝阳暴亢、风火上扰型以血浆比粘度增高为主 (P<0 .0 5 ) ,痰热腑实、风痰上扰型以 TG增高 (P<0 .0 1) ,HDL- C下降 (P<0 .0 5 ) ,全血比粘度、红细胞压积增高为主 (P<0 .0 5 )。中脏腑 ,TC、TG、L DL- C均增高 (P<0 .0 5 ) ,HDL- C下降(P<0 .0 5 ) ,全血比粘度、红细胞压积增高更具有显著性 (P<0 .0 1)。提示辨病指导下的辨证分型确有其特有的病理改变 ,为缺血性中风辨证论治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广东韶关地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医证型特点,为缺血性脑卒中中医针灸辨证取穴提供依据。方法:将 269例我院门诊及住院部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中医四诊收集患者信息和中医证型资料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分析各型所占比例。结果:韶关地区缺血性脑卒中中医证型特点有一定规律。急性期以中经络为主,其中痰热腑实证最多;恢复期及后遗症期以中经络为主,且均以气虚血瘀证多见。结论:韶关地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以痰热腑实证为主,恢复期及后遗症期以气虚血瘀证为主。针灸治疗应根据其证型,辨证取穴。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缺血性中风。方法将100例缺血性轻中度中风进行临床观察,对100例患者采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治疗方法治疗。结果各证型疗效比较,经统计表明,气虚血瘀型、痰浊阻络型、肝阳上亢型、阴虚血瘀型的疗效相似(P>0.05),痰热闭窍型因病例较少,未进行组间比较,但与国内文献报道的疗效相近。结论采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治疗方法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中医辨证治疗缺血性中风7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自1994年至2002年经中医辨证治疗缺血性中风76例,临床疗效尚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本组76例均为住院患者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其中男47例,女29例;年龄最小43岁,最大78岁,平均年龄62岁;病程为急性期19例,恢复期49例,后遗症期8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要素与血糖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收集缺血性中风患者临床资料166例,根据入院时的四诊信息对证候要素予以赋分,检测血糖水平、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统计软件SPSS13.0研究证候要素与血糖的相关性。结果: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出现频数最高的为风91次,占55.2%;阴虚阳亢出现最少13次,占7.9%;火、痰、血瘀、气虚四种证素出现次数分别为73次、86次、83次、48次,分别占44.2%、52.1%、50.3%、29.1%。急性期、恢复期不同证素间血糖水平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风、火、痰、血瘀、气虚血糖降低程度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阴虚阳亢血糖水平较前升高。急性期不同证素积分与NIHSS分值间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不同证素血糖水平与NIHSS分值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不同证素均可促进机体血糖升高,对血糖水平程度影响程度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经络的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符合研究标准的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经络患者120例,按照中医临床辨证分型,随机将其分为风痰瘀阻、气虚血瘀、痰热腑实、肝阳暴亢及阴虚风动5个证型组,分别检测其血清Hcy水平,各两组间进行比较,运用统计学处理并分析。结果:不同证型组的Hcy水平相比较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血清Hcy水平最高的是风痰瘀阻证组和气虚血瘀证组。结论:高Hcy水平对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经络的辨证论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即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经络的5个辨证分型中,风痰瘀阻证、气虚血瘀证最具特异性,临床辨证施治需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0 d。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43%,高于对照组的71.43%(P0.05);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17.54±9.62)分、(22.89±12.87)分,分别低于治疗前的(28.46±8.05)分、(29.26±8.06)分(P0.05);两组比较,观察组改善更加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71.43%(P0.05)。治疗前后观察组不同中医证型中医症类诊断标准评分比较,观察组各中医证型中医症类诊断标准评分均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急性期优势明显,能提高疗效及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