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经静脉和经冠脉内给予负荷量替罗非班注射液两种不同给药方式对AMI患者急诊PCI预后的影响。方法:急诊AMI患者80例,根据是否使用替罗非班及负荷量替罗非班注射液给予方式分为A组21例(经静脉组)、B组31例(经冠脉组),C组28例(常规治疗组)。观察PCI术后靶血管前向TIMI血流分级情况,30d内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对心功能的影响、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及对血小板的影响。结果:替罗非班经静脉和冠脉两种给药方式较对照组更能改善PCI术后靶血管前向TIMI血流分级(P=0.015),改善心功能(EF值:P=0.000;E/A>1例数:P=0.012)。30d内死亡率3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346),但替罗非班使用组(经静脉或冠脉)与对照组相比其他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无严重出血并发症的发生,但小出血并发症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具体为A组>B组>C组;替罗非班使用组(A、B两组)血小板较对照组低,但均无严重血小板减少发生,3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经冠脉内及经静脉给予负荷量替罗非班均可有效改善PCI术后血流情况,改善近期预后,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在标准肝素抗凝治疗基础上应用不同剂量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依据是否同意接受替罗非班治疗分为3组,A组37例给予肝素3 000 u静脉注射,继以起始剂量750 u/h静脉泵入,每6~8 h测定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调整肝素剂量,持续泵注72 h;B组43例肝素用法、用量同A组,并给予替罗非班0.4 μg/(kg·min)泵注30 min后,继以0.1 μg/(kg·min)维持泵注72 h;C组40例肝素用法、用量同A组,并给予替罗非班0.2 μg/(kg·min)泵注30 min后,继以0.05 μg/(kg·min)持续泵注72 h.比较3组疗效及用药24 h内血小板计数减少、住院期间出血事件、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B,C组疗效高于A组(P<0.05),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A组(P<0.05),B,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出血事件发生率高于A,C组(P<0.05),A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素联合替罗非班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半量与全量替罗非班联合肝素治疗效果相同,但出血风险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应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将58例AC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0例,PCI术前6 h内嚼服阿司匹林300 mg和口服氯吡格雷600 mg;替罗非班组28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替罗非班10 μg·kg-1原药稀释1倍后通过指引导管于冠状动脉内给药,2 min注射完毕,并以0.1 μg·kg-1·min-1速度维持静脉泵入24 h.2组PCI术后均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4 000 U 5~7 d及其他药物治疗.对2组患者PCI术后的TIMI血流情况、出血事件及术后3个月的不良心脏事件(MACE)进行比较.结果 PCI术后替罗非班组靶血管前向血流TIMI 3级获得率为92.9%,对照组靶血管前向血流TIMI 3级获得率为7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14.3%,对照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1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组术后3个月MACE发生率为3.6%,对照组为1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中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可以明显改善PCI术后的冠状动脉血流和临床预后,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2011年7月在本院应用替罗非班治疗的66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以同期未采用替罗非班治疗的66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不良反应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2 h,8 h,24 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I(TnI)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心肌缺血发生率、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应用于PCI术后患者可促进其疾病康复,而完善的病情观察和护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应用替罗非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查阅本院2007-2008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历共150份,均为发病12h内行急诊PCI术。其中对照组患者72例,替罗非班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使用替罗非班的患者有78例,观察PCI术前、术后梗死相关血管TIMI血流情况,术后4周内并发症及主要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无复合终点事件的发生;替罗非班组PCI术后慢复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有2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8%。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共18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替罗非班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梗死相关血管的TIMI血流,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似,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联合不同剂量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灌注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9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交替分组法分为A组和B组各49例。两组均接受PCI治疗,A组49例患者在术中给予半剂量(0.075μg/kg·min)替罗非班治疗,B组49例患者在术中给予全剂量(0.15μg/kg·min)替罗非班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并记录对比两组术后心肌灌注分级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LVEDD及LVESD水平较治疗前低,而LVEF较治疗前高(P0.05)。B组治疗后LVEDD及LVESD较A组低,LVEF较A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心肌灌注分级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联合不同剂量替罗非班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均具有一定的疗效,而全剂量较半剂量能更好改善患者术后心肌灌注及心功能。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5):2800-2802
目的研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联合盐酸替罗非班对心功能及血浆B型利钠肽(BNP)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直接PCI治疗的86例STEMI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行PCI治疗,观察组联合PCI和盐酸替罗非班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术后1、5w心功能,术前、术后1、5w BNP,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5w心功能指标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5w较术后1w相比,LVEDD和LVEF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1、5w较对照组相比,血浆BNP水平显著降低;观察组术后5w较术前及术后1w相比血浆BNP水平较低;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7.0%和25.6%,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直接PCI后联合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STEMI患者进行治疗,可明显改善心功能及血浆BNP水平,且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6):3019-3020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A组(术前基础用药)、B组(术前基础用药+300~400μg/h替罗非班静脉滴注)、C组(术前基础用药+300~400μg/h替罗非班静脉滴注+10μg/kg替罗非班静脉注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A组梗死相关血管自溶率为30.0%,B组梗死相关血管自溶率为40.0%,C组梗死相关血管自溶率为73.3%,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ST段回落50%构成比为73.3%,B组ST段回落50%构成比为86.7%,C组ST段回落50%构成比为96.7%,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无复流发生率为16.7%,B组术中无复流发生率为6.7%,C组术中无复流发生率为3.3%,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滴注联合静脉注射替罗非班能减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栓负荷,降低术中无复流发生率,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应用盐酸替罗非班对经皮穿刺冠状动脉成形术(PCI)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的影响。方法该院收治的93例NSTE-ACS患者行PCI术,被随机分为实验组(47例)和对照组(46例)。所有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验组术前、对照组术中给予盐酸替罗非班治疗。观察患者30d内疗效;PCI术前后病变血管前向血流心肌梗死溶栓(TIMI)分级;术后1周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和血小板降低程度;术后24h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30d内PCI术总有效率为93.62%和90.1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TIMI 3级均有显著性升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内2组患者均无严重出血事件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lg(NT-proBNP)水平均显著下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前应用盐酸替罗非班,可提高术后达到TIMI 3级血流患者比例,降低NT-proBNP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对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中高危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PAR)和临床结果的影响,从而评价其在PCI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00例入院行PCI的中高危NSTEACS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应用替罗非班组(47例)和早期未应用替罗非班组(53例).早期应用组在PCI术前至少4h静脉应用替罗非班.早期未应用组术前不使用替罗非班,术后可据临床情况使用,因此它包括PCI术后即刻应用替罗非班(32例)和PCI术后未应用(21例)两个亚组.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他汀类及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索.观察两组PAR、PCI术前术后TIMI血流情况、出血事件与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结果 与未用药相比,应用替罗非班12h后PAR明显下降(P<0.01);与早期未应用替罗非班组的两亚组相比,早期应用组术前靶血管的TIMI血流3级的获得率明显较高(83.0% vs.60.0% vs.61.5%;P=0.045);术后靶血管的TIMI血流分级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出血与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可安全、有效地抑制PCI患者血小板聚集并改善PCI术前TIMI血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直接介入术早期应用不同剂量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连续入选确诊STEMI行PCI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大剂量组(予替罗非班25μg/kg的负荷剂量静脉推注)、常规剂量组(予替罗非班10μg/kg的负荷剂量静脉推注)及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术前、术后罪犯血管的TIMI分级血流及心功能[术后住院期间及术后30d左室射血分数(LVEF)、脑利钠肽(BNP)]。对术后住院期间出血事件发生率进行安全性评价。对住院期间及术后30d患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进行随访。结果:大剂量组、常规剂量组患者术前罪犯血管的TIMI血流分级均优于对照组(P0.001,P=0.032),且大剂量组患者术前罪犯血管的TIMI血流分级优于常规剂量组(P=0.037)。3组术后TIMI血流分级及慢血流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心功能显示,住院期间大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LVEF、BNP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且大剂量组较常规剂量组LVEF、BNP改善更明显(P0.05);3组术后30d的LVEF、BN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出血事件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术后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大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STEMI患者早期使用替罗非班,可以改善PCI术前TIMI血流分级、早恢复PCI术后住院期间心功能及减少MACE发生率,且上游大剂量应用替罗非班改善术前TIMI血流分级及恢复PCI术后住院期间心功能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2.
狄红彦  陈欣  卢成志  徐建强 《新医学》2012,43(10):722-725
目的:研究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替罗非班对接受急诊PCI术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接受急诊PCI术的急性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比较支架植入前行血栓抽吸后冠状动脉内注入替罗非班(A组,53例)与常规PCI后静脉应用替罗非班(B组,36例)两组的冠状动脉造影、UCG及心电图结果.结果:两组PCI术后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的TIMI 3级血流、UCG所示的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LVEF、术前及术后1h心电图所示的总ST段回落≥50%比率、梗死相关血管(IRA)无复流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急性STEMI明显血栓负荷的患者,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替罗非班后PCI术的治疗方案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手术中应用不同剂量替罗非班后对患者的近远期预后影响.[方法]将行PCI手术的患者分为全量组(126例)及半量组(85例),分别在24~72 h内维持给予0.1 μg/(kg·min)和0.05 μg/(kg·min)的替罗非班,比较其对PCI术后患者的近远期预后影响.[结果]术前,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24 h、48 h,全量组血小板聚集率显著低于半量组(P<0.01);术后7 d、30 d两组之间的血小板聚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死亡、出血、心律失常、新发心肌梗死、再发心绞痛以及总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剂量替罗非班对PCI术后患者的预后影响不同,半剂量能有效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全剂量能够有效控制血小板的聚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与替罗非班联用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中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该院116例确诊的急性STEMI并行PCI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38例)、B组(38例)、C组(40例)、D组(40例)。A组给予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和氯吡格雷;B组给予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和替格瑞洛;C组给予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氯吡格雷、替罗非班;D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替格瑞洛。治疗10d后比较各组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PCI术后D组ST段完全下降(P0.05),治疗后D组血小板聚集率显著低于B、C组(P0.05),D组出血并发症显著低于A、B、C组(P0.05)。结论急性STEMI患者行PCI时替格瑞洛与替罗非班联用疗效高于单用替格瑞洛,且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单用替格瑞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半负荷量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心肌生化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1月至2015年11月接受急诊PCI治疗的STEMI患者21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前是否应用替罗非班分为治疗组(应用替罗非班,108例)与对照组(未应用替罗非班110例)。分别在两组患者手术前及术后48 h对患者的肌钙蛋白、肌酸激酶、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NT-pro BNP)水平进行测定,并对两组患者在发病24 h内及术后60 d的心功能指标进行评估。观察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及术后90 d内不良心脏事件(MACE)及出血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手术前比较,手术后48 h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肌钙蛋白、肌酸激酶、NT-pro-BNP水平均显著升高,且对照组在手术后48 h各指标水平升高更显著(P0.05);治疗组发病24 h内及术后60 d心功能指标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均低于对照组,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发生MACE5例(4.65%),出血并发症2例(1.85%),对照组发生MACE12例(10.91%),出血并发症1例(0.91%),治疗组MACE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半负荷量替罗非班可有效降低急性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心肌生化标志物水平,并能改善短期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早期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的80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在PCI手术前给予替罗非班,对照组在PCI手术后给予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术后血浆N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水平变化,观察PCI后6个月的心脏不良事件及出血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前NT-pro BNP与c Tn I含量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 d观察组NT-pro BNP水平为(1 758.25±198.5)ng/L,对照组为(2 144.8±214)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 Tn I水平为(21.4±5.2)mg/L,对照组为(30.7±10.9)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脏不良事件及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使用替罗非班用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术能减少患者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降低出血风险,有利于预后的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替罗非班、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和曲美他嗪联合应用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116例行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PCI术前给予替罗非班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PCI术前加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并在术后给予曲美他嗪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心功能[包括LVDd、LVDs、LVEF水平]、术后3个月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和出血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的LVDd、LVDs和LVEF水平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LVDd和LVDs水平均低于对照组,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45%,低于对照组的17.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和曲美他嗪联合应用于行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可显著改善其心功能,降低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且不会提高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替罗非班联合急诊PCI对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死(AMI)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应用替罗非班改善冠状动脉血流和临床预后的疗效。方法所有确诊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并于发作6h内行急诊PCI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和控制组(B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急诊PCI术及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肝素和低分子肝素、他汀类、β受体阻滞剂等治疗,A组另给予替罗非班静脉内使用,观察两组在病变性质和术后即刻靶血管TIM/血流分级、术后心电图改变(ST段回落幅度)、术后30d内心脏不良事件(MACE)及出血事件发生率,并随访出院后MACE发生情况。结果A组PCI术后即刻靶血管TIMI血流分级明显高于B组,使用替罗非班治疗期间,A、B组出血事件及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ST段回落幅度较B组明显、30d内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随访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A组明显低于B组。结论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上,ACS患者急诊PCI术中应用替罗非班比单纯PCI术及常规药物治疗,能进一步改善心肌灌注,从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初步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择期PCI时应用替罗非班对冠脉血流和组织灌注及术后心血管事件的影响。资料与方法:收集武汉市一医院心内科2004年7月~2007年7月收住的急性心肌梗死(AMI)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1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3例行常规PCI治疗(PCI组),45例患者行常规PCI+替罗非班治疗(替罗非班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一周左心室射血分数、出血并发症、PCI术后即刻结果分析和30天内心血管事件。结果:与PCI组相比, 替罗非班组PCI术后TIMI3级血流获得率较PCI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MPG灌注分级3级获得率、术后一周左室射血分数高于PCI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IMI帧计数示血流快于PCI组(P<0.05),30天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PCI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出血并发症有高于PCI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择期PCI时应用替罗非班具有更好的血流和组织灌注,进一步改善围术期心功能,并明显减少AMI患者30天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案对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心功能及心肌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91例,随机单盲取法将其分为A、B、C三组。A组给予常规+替罗非班治疗方案;B组在A组基础上,术后给予曲美他嗪治疗;C组在B组基础上,术前及术后给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观察三组治疗前及治疗7 d心功能及心肌微循环指标变化,同时观察三组术后3个月心血管不良事件及出血并发症情况。结果 C组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同组治疗前及A组、B组同期(P0.05),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造影剂开始灌注时间(AT)、灌注达峰时间(APT)、灌注的峰值强度(PI)、振幅(A)、曲线上升斜率(β)低于同组治疗前及A组、B组同期同指标(P0.05),B组治疗后LVEF高于同组治疗前及A组同期(P0.05),LVDs、LVDd、LVESV、LVEDV、AT、APT、PI、A、β低于同组治疗前及A组同期同指标(P0.05)。B组、C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A组(P0.05),三组不同出血并发症程度及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替罗非班或加用曲美他嗪治疗方案相比较,替罗非班、尼可地尔及曲美他嗪联合应用于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术,可有效改善心功能,改善心肌微循环,不增加出血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