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复方倍他米松联合半导体激光治疗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EOLP)的临床疗效及对念珠菌(Candida)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在青岛市市立医院口腔黏膜科就诊的具有糜烂病损且病理确诊为EOLP的病例90例,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30例。A组患者采用复方倍他米松局麻下封闭治疗(1次/2周);B组患者采用半导体激光局部照射治疗(3次/周);C组患者采用复方倍他米松联合半导体激光治疗,3组疗程均为4周。分别在第2、4周观察记录每组患者病损面积和症状体征;分别采集治疗前及治疗后的唾液检测IL-17、IL-38的水平及白色念珠菌(C.albicans)的检出率,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后,C组病损面积均小于A组与B组(P0.05); C组疼痛程度评分均低于A组和B组(P0.05); C组症状体征评分均低于A组和B组(P0.05);治疗后,与A组相比B、C组患者白色念珠菌检出率下降(P0.05)。治疗后,与A、B组比较C组IL-17、IL-38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复方倍他米松联合半导体激光治疗EOLP的总体效果优于单一方法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HIV-1 RNA被有效抑制下T细胞与外周血中HIV-1前病毒DNA的相关性。方法:对云南地区90例确诊为AIDS,HAART持续治疗时间超过6个月,血浆HIV RNA<50 Copies/ml的患者进行研究,采用Spearmans秩和相关回顾性分析CD4+、CD3+、CD8+、CD4+CD28+、CD4+CD45RA+、CD4+CD45RO+、CD38+、CD8+CD38+T细胞的绝对计数和相对计数与外周血中HIV-1前病毒DNA的相关性,同时考察HIV-1前病毒DNA拷贝数与HAART持续治疗时间的相关性。将90例患者根据HAART后CD4+T细胞绝对计数分为A(CD4+<200 cells/μl)、B(200≤CD4+≤349 cells/μl)、C(CD4+≥350 cells/μl)3组,考察3组间T细胞亚群的差别。结果:HIV-1前病毒DNA的log拷贝数与CD4+CD45RA+T细胞绝对计数呈负相关(r=-0.231,P<0.05),与CD4+CD45RA+T细胞相对计数呈明显负相关(r=-0.270,P<0.01);与CD38+T细胞绝对计数呈正相关(r=0.250,P<0.05);与HAART持续治疗时间无相关性。B、C组的CD3+T细胞绝对计数明显高于A组(P<0.01);C组的CD8+T细胞绝对计数高于B组的(P<0.05);B、C组的CD4+CD28+T细胞绝对计数和相对计数明显高于A组(P<0.01),C组的CD4+CD28+T细胞绝对计数高于B组(P<0.05);B、C组的CD4+CD45RA+T细胞、CD4+CD45RO+T细胞绝对计数明显高于A组(P<0.01),C组的CD4+CD45RA+T细胞、CD4+CD45RO+T细胞绝对计数高于B组(P<0.05),B、C组的CD4+CD45RO+T细胞相对计数高于A组(P<0.05);B、C组的CD8+CD38+T细胞绝对计数低于A组(P<0.05),B组的CD8+CD38+T细胞相对计数低于A组(P<0.05);C组的CD38+T细胞绝对计数高于A组(P<0.05)。A、B、C组的HIV-1前病毒DNA的log拷贝数分别为3.561±0.297 9,3.605±0.277 6,3.434±0.289 1(copies/ml),3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过HAART治疗后HIV-1前病毒DNA可能处于稳定状态,HIV-1前病毒DNA拷贝数只是某些T细胞亚群数量改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三种不同雌激素治疗方案在结核性宫腔粘连中的应用效果,旨在为结核性宫腔粘连患者的促内膜生长提供新的诊疗思路及给药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月我院结核性宫腔粘连患者135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三组,每组45例,A组口服雌激素治疗,B组阴道用雌激素半片(0.5mg/d)治疗,C组阴道用雌激素1片(1.0 mg/d)治疗,比较三组临床疗效、月经恢复情况及治疗前后宫腔粘连程度、雌激素浓度、子宫内膜厚度,并记录不良反应情况及妊娠率。结果 C组总有效率97.78%,显著高于A组(77.78%)、B组(82.22%)(P<0.05),A组、B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月经恢复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12周后C组宫腔粘连程度显著低于A组和B组(P<0.05),且A组、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6周及12周后,C组雌激素浓度显著高于A组和B组,且B组显著高于A组(P<0.05)。治疗2周、6周及12周后三组子宫内膜厚度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近期预后的临床影响.方法 将136例极低出生体重儿根据肠内营养开始治疗时间分为A组(≤3d,n =73)、B组(4~6d,n=41例)和C组(≥7d,n=22)三组,比较三组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生长速度、消化功能改善情况,并比较三组极低出生体重儿治疗前后生长激素(h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三组低出生体重儿消化道症状发生率及头围增长幅度、体重增长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周时A组奶量均高于B组、C组(P<0.05),B组奶量高于C组(P<0.05);第2、3周时A组、B组奶量均高于C组(P<0.05);A组院内感染发生率低于C组(P<0.05);第1周时,A组身长增长幅度高于B组和C组(P<0.05),B组高于C组(P<0.05);A组达全肠内营养时间低于B组和C组(P<0.05),B组低于C组(P<0.05);A组、B组住院时间均低于C组(P<0.05);A组hGH、IGF-1水平均高于B组和C组,B组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增加了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奶量,缩短了达全肠内营养时间、中心静脉置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三种方法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诊治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n=30),A组给予ESWT治疗,B组给予局部封闭治疗,C组给予局部外用吲哚美辛软膏治疗,观察并对比三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1周、1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腕关节功能评分(Cooney),并评价三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的临床疗效。结果随访1周、1个月后三组患者的VAS评分和Cooney腕关节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0.05),且A、B组的VAS评分和Cooney腕关节评分均较同期C组明显改善(0.05);随访1个月后虽然三组患者的有效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0.05),但A组的痊愈率明显高于B、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B、C组(0.05),治疗后6个月后随访A组复发率明显低于B、C组(0.05)。结论ESWT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疗效优于局部封闭和单纯外用非甾体抗炎药物(NSAIDs)。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特布他林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60例AECOPD患者,以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各20例,均接受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予以特布他林,B组予以N-乙酰半胱氨酸,C组予以特布他林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比较3组治疗前后氧化应激反应[超氧化物转化酶(SOD)与丙二醛(MDA)]、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1s用力呼气容积(FEV1)与FEV1/FVC]、免疫功能(CD3+、CD4+、CD4+/CD8+)、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观察3组症状改善时间及疗效。结果C组总有效率100.00%,明显高于A组70.00%与B组65.00%(P<0.05);C组治疗后SOD明显高于A组与B组(P<0.05),MDA明显低于A组与B组(P<0.05);C组治疗后FVC、FEV1、FEV1/FVC、CD3+、CD4+、CD4+/CD8+显著高于A组与B组(P<0.05),EOS计数显著低于A组与B组(P<0.05);C组呼吸困难消失、咳嗽消失、喘息改善与哮鸣音消失时间明显短于A组与B组(P<0.05)。结论特布他林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可有效改善AECOPD患者免疫功能与肺功能,减轻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促进临床症状恢复,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人偏肺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hMPV)感染的哮喘小鼠模型,验证玉屏风散对hMPV诱导的哮喘小鼠气道高反应性和炎症的疗效并初步探讨其机理。方法:随机将48只雌性BALB/c小鼠分为对照组(A组)、OVA致敏激发哮喘组(B组)、偏肺病毒哮喘组(C组)、小剂量玉屏风组(D组)、中剂量玉屏风组(E组)、大剂量玉屏风组(F组),采用卵蛋白致敏和激发,hMPV滴鼻方法建立哮喘人偏肺病毒感染模型并给予玉屏风治疗,采用动物体描箱法测定气道反应性;采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细胞分类计数;肺组织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炎性细胞浸润;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测定肺部细胞因子IFNγ-和IL-4、IL-17。结果:(1)随吸入乙酰甲胆碱浓度增加各组气道反应性明显增加,C组比B组气道反应性显著升高(P<0.05);F组气道反应性明显降低,低于C组(P<0.05);(2)各组BALF中白细胞总数及炎症细胞数都比对照组显著升高,C组BALF中白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与B组、F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3)各哮喘组的炎症评分都显著高于对照组。在细支气管周围炎、肺泡炎方面B组和F组比C组明显减轻(P<0.05)。(4)A、B组IFNγ-无差异(P>0.05),各剂量组IFNγ-,IFNγ-/IL-4均显著高于B、C组(P<0.05);哮喘组、治疗组IL-4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但各组间无明显差异;与B组相比,C组IL-17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C组相比,E、F组IL-17水平明显降低。结论:大剂量玉屏风散可以抑制感染hMPV哮喘小鼠的气道高反应性及气道炎症,且改善Th1/Th2失衡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长效干扰素联合不同药物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对照研究,将其分为A组(40例)和B组(40例)。2组患者均接受长效干扰素180μg皮下注射,1次/周,疗程48周。A组口服阿德福韦酯片10 mg,1次/日,疗程48周;B组口服恩替卡韦分散片0.5 mg,1次/日,疗程48周。比较2组患者淋巴细胞亚群、HBeAg、HBV-DNA转阴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探讨不同药物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淋巴细胞及各亚群指标均有所改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B组指标CD3+、CD4+T淋巴细胞比例明显上升,CD8+T淋巴细胞降低,CD4+/CD8+比例明显上升,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明显升高,与A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HBeAg转阴率以及HBV-DNA转阴率明显高于A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长效干扰素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治疗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奥曲肽治疗急性胰腺炎(AP)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在A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90例AP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B组、C组,A组给予醋酸奥曲肽治疗,B组给予乌司他丁治疗,C组给予甲磺酸加贝酯治疗。治疗前后测定三组患者血清细胞因子(IL-2、IL-6、IL-8)水平,观察患者主要症状和体征,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情况,评价临床疗效。结果:A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3.3%,B组为60.0%,C组为46.7%,临床疗效总有效率A组B组C组,相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A、B二组IL-2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上升(P0.05),IL-6和IL-8水平明显下降(P0.05),C组IL-2、IL-6和IL-8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SAP患者并发症发生率A组B组C组,相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无死亡病例,B组死亡率为21.1%,C组死亡率为34.8%,三组死亡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奥曲肽治疗AP是安全、有效的药物,并且可以有效抑制炎症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徐雪  封洁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21,43(9):1626-1628
目的:探讨磷霉素联合美罗培南治疗新生儿获得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PKP)感染性肺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9年1月-2020年11月60例CRKP感染性肺炎新生儿临床资料,将采用磷霉素联合美罗培南治疗的患儿纳入A组(n=32例),将采用磷霉素的患儿纳入B组(n=28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细菌学疗效、临床症状、肺功能、炎性因子水平、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P>0.05);A组细菌学清除率87.50%高于B组64.29%(P<0.05);两组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比较(P>0.05);A组退热时间、肺部阴影消散时间短于B组(P<0.05);A组治疗后呼吸频率(RR)、吸呼比(Ti/Te)水平低于B组,每公斤潮气量(VT)、达峰时间比(TPTEF/TE)水平高于B组(P<0.05);A组治疗后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低于B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P>0.05).结论:磷霉素联合美罗培南治疗新生儿CRKP感染性肺炎相较于单纯磷霉素治疗,有利于提高细菌清除率,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有利于患儿疾病控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对早期梅毒患者采用不同抗生素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我中心治疗的9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 A组采用苄星青霉素治疗,B组采用头孢曲松治疗,C组采用阿奇霉素治疗,比较三组治疗效果。结果A组治疗治愈率为96.7%,B组治愈率为90%、C组治愈率为66.7%,A、B两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B组为13.3%,明显低于C组23.3%(<0.05)。结论苄星青霉素治疗早期梅毒疗效好,不良反应少,是治疗早期梅毒的首选药物,头孢曲松治疗早期梅毒疗效肯定,可作为早期梅毒青霉素过敏患者的替代药物。  相似文献   

12.
周卿  陈书艳  林强  张琼  颜雪芸  王飞 《中国微循环》2007,11(5):289-292,349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梗大鼠心肌血管新生及心肌eNOS及RhoA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急性心肌梗死大鼠60只,随机分为四组,即小剂量阿托伐他汀(3 mg.kg-1.d-1)组、中剂量阿托伐他汀(12 mg.kg-1.d-1)组、大剂量阿托伐他汀(50 mg.kg-1.d-1)组、对照组,每组15只。每只给予连续灌胃2周,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2周后处死动物,α-SMA及vWF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心肌血管密度;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及RhoA mRNA的表达。结果大剂量组α-SMA染色阳性血管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中剂量组vWF染色阳性微血管计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加,有极显著差异(P<0.01)。中剂量组eNOS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剂量组RhoA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血管新生的作用与剂量有关。eNOS、RhoA可能参与阿托伐他汀对急性梗死心肌血管新生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在肥胖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中应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及停服后对血管内皮功能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观察入选的55名肥胖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和58名健康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并检测血清中NO,可溶性E 选择素(SE)及高敏C反应蛋白(hs CRP)含量的变化。将55名肥胖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随机双盲分成两组:A组27例,在常规饮食控制基础上予阿托伐他汀10 mg/d;B组28例,在常规饮食控制基础上予阿托伐他汀20 mg/d。8周1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及停药1周后上述指标及血脂的变化。结果:阿托伐他汀治疗8周后可明显降低肥胖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SE和hs CRP水平(均P<0.01),明显提高NO水平(P<0.01),改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P<0.05或P<0.01);其中B组较A组上述改变更显著(P<0.05)。停药1周后两组TC和LDL C水平均较治疗8周时明显升高(P<0.05),但仍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或P<0.01);两组NO和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均明显下降,恢复至治疗前水平(P>0.05),两组SE和hs CRP均明显升高,也恢复至治疗前水平(P>0.05)。结论:对肥胖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20 mg/d较10 mg/d更能有效控制血脂水平,改善内皮功能和抑制炎症反应。而突然终止阿托伐他汀治疗可在1周内完全逆转该药对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善作用和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停药对血管内皮功能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是非胆固醇依赖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轻比重布比卡因腰椎麻醉在老年单侧下肢术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88 例老年单侧下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轻比重布比卡因 0.033 mg·cm-1,B组0.05 mg·cm-1,C组 0.08 mg·cm-1,比较手术指标,于术前(T1)、麻醉用药 5 min(T2)、15 min(T3),采用监护仪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同时评估麻醉平面固定时间、阻滞效果、术中低血压.结果:A 组、B 组血管活性药物应用率低于 C 组(P<0.05);C 组 HR、MAP 波动最大,A 组最小(P<0.05);麻醉平面固定时间、麻醉起效时间:A组>B组>C组(P<0.05);A组、B组阻滞持续时间短于C组(P<0.05),改良Bromage评分、术中低血压发生率低于C组(P<0.05).结论:0.033mg/cm轻比重布比卡因腰椎麻醉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小,0.08 mg/cm大剂量麻醉起效更快,阻滞持续更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中重度癌痛治疗中不同滴定策略的效果,为临床中重度癌痛患者选择较优滴定方案。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7年6月接受治疗的120例中重度癌痛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40例。A组患者使用即释吗啡片5 mg q4h作为初始剂量滴定治疗;B组、C组患者分别使用盐酸吗啡缓释片10 mg、20 mg q12h作为初始剂量治疗。各组滴定至显效后即改为足量盐酸吗啡缓释片维持治疗。观察三组滴定显效时间、用药依从性、主要不良反应及平均初始日费用。结果 给药后A、B、C三组滴定显效时间分别为(1.53±0.96) d、(4.13±1.71)d和(2.76±0.8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分别为35.00%、90.00%和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不良反应表现:B组便秘发生率为13.00%,低于A组的20.00%和C组的5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头晕发生率为3.00%,低于A组的23.00%和C组的2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平均初始日费用分别为(39.5±17.13)元、(55.25±27.43)元和(65.13±27.07)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10 mg盐酸吗啡缓释片为初始剂量治疗中、重度癌痛患者显效时间稍长,但具有良好的用药依从性,不良反应较轻,容易管理,价格适中,是基层医院首选的滴定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6.
认知行为干预疗法对癌症患者抑郁症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观察自行编制的认知行为干预疗法——“音乐治疗加放松内心意象法”在癌症患者抑郁症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对 90例抑郁症癌症患者随机分为 3组 ,A组 30例 ,采用“音乐治疗加放松内心意象法”,B组 30例 ,采用阿米替林治疗 ;C组 30例 ,采用“音乐治疗加放松内心意象法”合并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严重程度及疗效采用汉米顿抑郁量表( HAMD)评定和患者自评相结合 ,进行连续 1 2周的观察 ,其评定结果采用 t检验及 Ridit分析。结果  A、B、C 3组疗法在 4周前无明显差异 ,但在 4~ 6周 C组疗法与 A组疗法存在一定差异 ( P<0 .0 5)。 8~ 1 2周 C、B两组疗法与 A组疗法存在显著差异 ( P<0 .0 1 ) ,而 B、C两组却无明显差异 ( P>0 .0 5)。B、C两组从整体比较 ,C组疗法不仅疗效启动时间早 ( 8周 ,P<0 .0 5) ,而且同时可降低阿米替林的使用剂量 ( P<0 .0 1 )。结论 “音乐治疗加放松内心意象法”合并药物治疗是一种更经济、更安全、依从性更好的疗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柴胡皂甙d(saikosaponin-d,SSd)对NZBWF1狼疮肾炎小鼠尿蛋白含量及肾组织病变改善作用的影响。方法将雌性NZBWF1小鼠随机分为3组:①Ⅰ组(SSd治疗1组),SSd剂量0.2mg.100g-1.d-1;②Ⅱ组(SSd治疗2组),SSd剂量0.4mg.100g-1.d-1;③Ⅲ组(空白对照组);共治疗6周。用考马斯亮蓝法检测小鼠尿蛋白含量,用光镜、电镜和免疫荧光检查小鼠肾组织学变化。结果实验2周、4周以及6周末,SSd治疗1组和SSd治疗2组尿蛋白含量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SSd治疗2组尿蛋白含量显著低于SSd治疗1组(P<0.05)。实验6周末观察,与空白对照组比较,SSd治疗组小鼠肾小球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增生,透明变性、渗出以及足突融合现象得到改善,肾小管受损百分比降低,内皮下、上皮下以及系膜区电子致密物沉积等病理改变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免疫荧光检查结果显示SSd治疗组IgG、IgA以及IgM在肾小球系膜区和肾小球毛细血管壁的沉积比空白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SSd对NZBWF1自发狼疮肾炎小鼠有治疗作用,能够减少尿蛋白含量,和改善狼疮肾炎小鼠肾组织病变。  相似文献   

18.
杨玉科 《医学信息》2010,23(17):3200-3201
目的评价氟康唑静脉滴注后改口服的序贯疗法治疗老年人肺部白色念珠菌感染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用氟康唑序贯疗法治疗老年人肺部白色念珠菌感染60例,第1d 400mg静脉滴注,第2d改为20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用7~10d后改口服,200mg/d,每天1次。疗程3~4周。结果总有效率为90.0%,白色念珠菌清除率为85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结论氟康唑序贯疗法疗效高,不良反应少,用药方便,尤适用于老年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白念珠菌感染口腔上皮细胞诱导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70只小鼠平均分为两组,每组包含35只受试小鼠,模型组建立小鼠口腔白念珠菌感染的体内模型,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感染5 d后比较两组受试小鼠菌落计数、炎症细胞因子表达水平以及TLR2、TLR4表达量。结果感染5 d后,模型组受试小鼠的菌落数以及白斑面积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受试小鼠血清TNF-α、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GF-β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受试小鼠TLR2、TLR4 m RNA扩增带相对吸光度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念珠菌感染口腔上皮细胞后炎症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增加,其机制可能与感染白念珠菌后,其菌体作用于TLRs进而引起细胞内信号转导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比较胸腔镜下不同切除手术对早期肺癌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26例早期肺癌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A组(肺楔形切除术,n=41)、B组(肺段切除术,n=43)和C组(肺叶切除术,n=42).分析对比三组手术相关指标、疼痛程度、肺功能以及炎性因子水平.结果:A组引流时间和引流量均显著低于B组和C组;B组引流时间和引流量均显著低于C组(P<0.05).A组术后1 d和3 d VAS评分均显著低于B组和C组(P<0.05);B组术后1 d和3 d VAS评分均显著低于C组(P<0.05).A组术后7 d FVC和FEV1水平均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B组术后7 d FVC和FEV1水平均显著高于C组(P<0.05).A组术后1 d CRP和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B组和C组(P<0.05);B组术后1 d CRP和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肺楔形切除术对于早期肺癌患者疼痛程度、肺功能、炎性反应影响最小,肺段切除术次之,肺叶切除术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