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阳明经穴对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神经功能及肌电图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同一家系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4例给予阳明经针刺治疗,10d为1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分别观察治疗前后Appel量表评分、肌电图及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并分析。结果 Appel量表评分比较,与治疗前(79.8±4.35)相比较,治疗3个疗程后(79.0±5.29)无明显差异(t=1.000,P0.05);治疗前后比较,胸锁乳突肌、脊旁肌的失神经电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锁乳突肌、肢体肌、脊旁肌的时限波幅增宽增高、单纯相以及肢体肌的失神经电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传导速度结果比较,治疗前后MCV减慢条数以及SCV减慢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阳明经针刺在延缓ALS患者病程进展方面有一定的作用,患者的神经功能及肌电图基本维持在一个稳定水平,其近期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电针针刺颈、腰夹脊穴结合艾灸关元、足三里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的临床疗效,探讨针灸治疗该病的有效性。方法:选择符合诊断及纳入排除标准的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17例,电针针刺颈部双侧C5~T1夹脊穴,腰部双侧L1~S1夹脊穴,艾灸取关元、足三里穴。每天1次,6d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1d,共4个疗程。采用临床疗效评价、ALS功能评分量表(ALSFRS-R)及改良的MRC分级法行徒手肌力检查(manual muscle testing,MMT)进行疗效评估,并统计分析。结果:17例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经电针配合艾灸治疗后显效2例,好转3例,无效12例,且疗后ALSFRS-R评估量表及MMT检查评分均优于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电针针刺颈部C5~T1夹脊穴,腰部L1~S1夹脊穴配合艾灸关元、足三里穴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能力和肌力下降状态,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肺脾论治对肌萎缩侧索硬化(ALS)运动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36例肺脾两虚的ALS患者加服自拟健脾益肺方,疗程8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ALSFRS-R、ALSAQ-40的改变情况及不良反应,并进行随访。结果治疗前后患者ALSFRS-R总分、延髓症状积分及ALSAQ-40中社会交往亚组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9、0.032、0.008),余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期间ALSFRS-R每月下降均值为0.64±1.382,随访期间每月下降均值为0.66±1.95。结论从肺脾论治ALS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疾病进展,有改善疾病预后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健脾益肺方治疗吞咽障碍肌萎缩侧索硬化(ALS)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肺脾两虚的20例吞咽障碍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予服自拟健脾益肺方,疗程20周,应用洼田饮水试验、ALSSS量表吞咽部分及ALSFRS-R量表进行治疗前后疗效评价,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患者洼田饮水试验、ALSSS量表吞咽部分及ALSFRS-R量表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ALSFRS-R量表每月下降值总体呈减小趋势。结论初步研究表明健脾益肺方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安全,可在一定程度上对ALS患者言语、流涎、吞咽等延髓症状及部分运动功能进展速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运用龟鹿二仙胶加减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8例确诊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15例,采用力如太联合龟鹿二仙胶加减并配合中医药传统疗法治疗;对照组13例,单用力如太治疗。对于两组患者分别运用中医证候评分和ALSFRS-R量表行疗效评价,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中医症候临床积分下降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LSFRS-R量表评分仍都在下降,但治疗组下降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力如太联合龟鹿二仙胶加减配合中医药传统疗法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安全有效,可缓解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言语不利、流涎、吞咽困难、肢体无力等症状,并能在一定程度延缓ALS病程进展的速度,疗效优于单用西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 在口服利鲁唑片基础上,观察雷火灸对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口服利鲁唑片,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雷火灸.治疗前后,评定ALS功能评定量表修订版(ALSFRS-R)、ALS评估问卷(ALSAQ-40),测定用力肺活量(FVC)、第...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健脾益肺汤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ALS患者给予健脾益肺汤治疗3个月,分别观察治疗前后ALSFRS量表、Norris量表、Appel量表及中医证候量表积分变化情况,并对量表间一致性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LSFRS量表、Norris量表、Appel量表积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量表间相关分析提示ALSFRS量表与Norris量表呈高度正相关,而Appel与Norris量表及ALSFRS量表呈高度负相关;中医证候量表与Appel量表呈高度正相关,而与ALSFRS量表及Norris量表呈高度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搓飞针刺手法联合常规针刺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要求的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联合针刺组与常规针刺组,每组60例。常规针刺组采用单纯常规针刺手法针刺L2~L5华佗夹脊穴(双侧)、肾俞穴(双侧)、命门穴、大肠俞穴(双侧)、委中穴(患侧)、阳陵泉穴(患侧)和承山穴(患侧)治疗,联合针刺组采用搓飞针刺手法针刺环跳穴联合常规针刺手法(取穴同常规针刺组)治疗; 2组均每天治疗1次,7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1 d,共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个疗程后,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腰腿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改良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腰痛评分,并于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2组患者的综合疗效。结果:①腰腿疼痛VAS评分。治疗前2组患者腰腿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 23±3. 28)分,(7. 22±2. 03)分,t=0. 020,P=0. 984];治疗2个疗程后,2组患者腰腿疼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2. 79±1. 17)分,(7. 23±3. 28)分,t=9. 875,P=0. 000;(3. 57±1. 05)分,(7. 22±2. 03)分,t=12. 370,P=0. 000],联合针刺组腰腿疼痛VAS评分低于常规针刺组(t=3. 843,P=0. 000)。②改良JOA腰痛评分。治疗前2组患者改良JOA腰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 49±4. 61)分,(18. 12±4. 66)分,t=0. 744,P=0. 456];治疗2个疗程后,2组患者改良JOA腰痛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3. 81±2. 60)分,(17. 49±4. 61)分,t=20. 021,P=0. 000;(5. 69±3. 20)分,(18. 12±4. 66)分,t=17. 032,P=0. 000],联合针刺组改良JOA腰痛评分低于常规针刺组(t=3. 531,P=0. 004)。③综合疗效。治疗2个疗程后,联合针刺组治愈25例、显效14例、有效18例、无效3例,常规针刺组治愈15例、显效12例、有效19例、无效14例,联合针刺组的综合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组(Z=-2. 749,P=0. 006)。结论:采用搓飞针刺手法联合常规针刺手法与单纯常规针刺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能缓解腰腿疼痛和促进腰椎功能恢复,但前者的疗效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通督温阳"法针刺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8例符合诊断及纳入标准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以就诊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3例,口服西药利鲁唑片;治疗组15例,在口服西药利鲁唑片基础上给予"通督温阳"法针刺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用痿病中医证候评分、Appel功能量表评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痿病中医证候评分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治疗组证候评分减少分值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Appel功能量表评分均下降,对照组下降幅度小于治疗组(P0.05)。结论 "通督温阳"法针刺联合利鲁唑片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疗效优于单用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芪茸颗粒联合太乙神针灸法对运动神经元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脾肾阳虚型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30例脾肾亏虚型运动神经元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均给予芪茸颗粒口服,联合太乙神针灸法治疗。结果和治疗前基线水平相比,治疗3个月后的中医证候评分、ALSFRS-R评分、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结论芪茸颗粒联合太乙神针疗法通过补肾固脾、调和阴阳、通经活络,可以明显改善运动神经元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脾肾阳虚型患者临床症状和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阳明经穴后,FALS患者骨间肌中泛醌细胞色素C还原酶核心蛋白2的差异表达,揭示针刺阳明经穴治疗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分子机制。方法同一个家系患病组(n=4)与正常组(n=5),针刺穴位:双侧(肩髃、曲池、合谷、伏兔、足三里、解溪),每日针刺1次,留针30 min,每10 min行针1次,留针期间共行针2次,10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休息2天继续下一个疗程,共针刺3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提取两组(9人)的骨间肌组织,运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TRAQ)技术,对所有蛋白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获得患病组与正常组治疗前后的蛋白质表达谱,运用Gene Ontology(GO)分析细胞成分,生物过程功能注释对泛醌细胞色素C还原酶核心蛋白2分析。利用Western-blot进行验证。结果泛醌细胞色素C还原酶核心蛋白2表达在患病组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并且呈上调。在正常组治疗前后表达无差异(P0.05)。患病组与正常组治疗前表达无差异(P0.05)。患病组与正常组治疗后表达无差异(P0.05)。Western-blot验证结果显示泛醌细胞色素C还原酶核心蛋白2表达在患病组治疗前后对比呈上调与iTRAQ结果相符。结论针刺阳明经穴对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症(FALS)患者效应机制可能是通过对泛醌细胞色素C还原酶核心蛋白2的调控促使线粒体功能修复以达到保护神经细胞的作用,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配合按摩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医院神经科病房或门诊确诊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患者30例,随机分为护理组和联合组各15例,其中护理组采用出院后延续性护理措施,联合组在延续性护理基础上配合按摩,两组均进行3个月护理。观察两组护理干预前后两组肌力、呼吸功能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护理干预后,联合组上肢近端肌力、上肢远端肌力,均高于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联合组排痰量、呼吸频率、气道阻力,均优于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联合组肌萎缩侧索硬化功能评估量表(ALSFRS-R)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均高于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使用延续性护理结合按摩能有效延缓病程,明显提高患者生活及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呼吸机配合健脾益肺方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ALS)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9例ALS并发呼吸衰竭患者治疗期间给予营养支持、对症处理,在使用BIPAP呼吸机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健脾益肺方颗粒,每日1剂,分两次冲服,连续治疗1个月.治疗前后采用电极法测定pH值、二氧化碳分压(PCO2)、氧分压(PO2)血气分析,记录BIPAP呼吸机使用时间及ALS自我评估问卷(ALSAQ-40)评分. 结果 治疗后患者PCO2、PO2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好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使用BIPAP呼吸机时间明显缩短(P<0.05);治疗后ALSAQ-40量表情绪反应评分有所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IPAP呼吸机配合健脾益肺方可有效缓解ALS并发呼吸衰竭患者呼吸肌疲劳,改善其呼吸功能,并缩短BIPAP呼吸机使用时间,改善其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6例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病例在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予手法(以阳明经为主)配合PNF(促通疗法)法治疗进行分析;结果:本组共随访6例。随访时间8周~24周,治疗后8周效果评定,有效率67%;治疗后24周效果评定,有效率100%。结论:手法配合PNF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能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健脾益肺法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患者的疗效,对治疗前后患者的肢体力量、呼吸功能以及ALS功能进行评估。方法:选取于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在广东省中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或病房收治的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接受基础治疗,观察组同时连用自拟的健脾益肺方,观察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各组患者的ALS功能评分,MRC肌力评分、肺功能改变情况及不良反应,并进行随访。结果:治疗前后2组患者MRC肌力评分、肺功能指标,以及ALS功能量表得分均有降低,但观察组患者给药前后的ALS功能量表和MRC肌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给药8周后观察组的MRC肌力评分及ALS功能量表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益肺法治疗ALS有效,能在一定程度上使患者运动及呼吸功能保持稳定,延缓疾病进展,有改善疾病预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是一种罕见且致命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导致进行性瘫痪和死亡,为世界疑难病之一。现代医学暂无有效的治疗措施,探究ALS的致病机制及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针刺治疗有效地减轻患者痛苦的症状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总结近年来国内外针刺治疗ALS相关的机制研究,并提出未来针刺治疗ALS机制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7.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是全世界少见的疑难神经系统疾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采用针刺为主治疗1例ALS患者,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将其记录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枣连安神散配合阿普唑仑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伴焦虑的疗效.方法 将240例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伴焦虑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脱落1例)治疗组,在常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治疗基础上应用枣连安神散配合阿普唑仑,对照组只服用阿普唑仑,观察4周,记录治疗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结果 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75%和78.33%,组间焦虑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比较,HAMA评分和SAS评分均显著降低,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枣连安神散配合阿普唑仑是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伴焦虑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枣连安神散配合阿普唑仑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伴焦虑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均予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常规治疗措施及阿普唑仑,治疗组同时加服枣连安神散;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焦虑临床疗效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7%和83.3%;组间焦虑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HAMA和SAS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HAMA和SAS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枣连安神散配合阿普唑仑是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伴焦虑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联合肌肉牵张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要求的131例早中期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组66例和电针组65例。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组采用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联合肌肉牵张治疗,每周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电针组采用电针联合肌肉牵张治疗,每天治疗1次,每周5次,15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患者的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WOMAC)骨关节炎指数量表评分、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brief,WHOQOL-BRIEF)评分、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Lysholm膝关节评分,并于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患者的综合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WHOQOL-BRIEF评分、WOMAC评分、膝关节疼痛VAS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 325,P=0. 745; t=0. 875,P=0. 880; t=0. 095,P=0. 925; t=0. 160,P=0. 873);治疗结束后2组患者的WHOQOL-BRIEF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均高于治疗前[(90. 74±4. 55)分,(66. 64±8. 10)分,t=-54. 211,P=0. 000;(80. 31±4. 32)分,(66. 18±7. 78)分,t=-32. 347,P=0. 000;(68. 52±7. 88)分,(45. 26±10. 94)分,t=-49. 989,P=0. 000;(62. 60±4. 55)分,(44. 95±10. 74)分,t=-21. 354,P=0. 000],WOMAC评分、膝关节疼痛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12. 14±3. 68)分,(45. 15±9. 32)分,t=46. 976,P=0. 000;(22. 54±4. 43)分,(44. 91±9. 18)分,t=35. 922,P=0. 000;(2. 09±1. 08)分,(7. 06±0. 87)分,t=69. 494,P=0. 000;(2. 95±1. 26)分,(7. 05±0. 87)分,t=45. 640,P=0. 000],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组患者的WHOQOL-BRIEF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均高于电针组(t=13. 461,P=0. 000; t=5. 251,P=0. 000),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组患者的WOMAC评分、膝关节疼痛VAS评分均低于电针组(t=0. 243,P=0. 000; t=-4. 224,P=0. 000)。治疗结束后,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组痊愈6例、显效49例、有效7例、无效4例,电针组痊愈3例、显效33例、有效16例、无效13例;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组的综合疗效优于电针组(Z=-3. 401,P=0. 001)。结论: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联合肌肉牵张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能缓解膝关节疼痛、改善膝骨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疗效优于电针联合肌肉牵张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