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肺痨的诊治     
肺痨是由于赫依、希拉、巴达干失调而紊乱,扩散于全身,扰乱各个穴道不通,胃火衰败,饮食精华不能成熟,身体精气耗损殆尽,随而淤血和热邪聚滞于肺中,并与巴达干粘液为伴,使肺腑失养所致,为耗损体力的一种慢性病。  相似文献   

2.
胃痉挛属于蒙医学中的"胃强哈病"之范畴。症状为剑突下、上腹部疼痛,其病因为肠胃衰弱之人饮食不节或突然受风,受凉,暴饮暴食,日光暴晒至胃火衰退,巴达干过盛,血希日凝结于脉窍,气血运行受阻,胃肠功能失调所致。本文结合蒙医临床上对胃痉挛的诊断和治疗进行总结和分析,旨在将蒙医临床上治疗胃痉挛的办法、方案总结归纳,方便临床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CA72-4和CA19-9联合检测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电化学发光法对94例胃癌患者和107例良性胃病患者联合检测CA72-4和CA19-9.结果 CA72-4和CA19-9对胃癌患者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3.6%和36.1%,联检阳性率可达63.8%,有显著增加,而对107例良性胃病患者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0.93%、6.54%,联检阳性率为6.54%.结论 CA72-4和CA19-9联合检测可提高胃癌患者的阳性检出率,而不降低特异性,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蒙医学理论认为肾病是由于巴达干、赫依盛客于肾脏并于希拉相博引起肾脏功能紊乱所导致的一种疾病。肾脏具于“三根”之一巴达干之位。为调节体内水液。补养生殖之精的脏器,也是病变巴达干窜行之道。故患病以巴达干性者为多。  相似文献   

5.
胃癌患者胃液中CA242、CEA、CA19-9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胃液中CA242、CEA、CA19-9的含量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和ELISA法测定60例胃癌患者、32例良性胃病和31例对照者胃液及血清中CA242、CEA、CA19-9的含量。结果胃癌组胃液中CA242、CEA、CA19-9水平高于良性胃病组及对照组(P<0.05);胃良性病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三项肿瘤标志物在肿瘤临床分期Ⅲ Ⅳ组中的含量高于Ⅰ Ⅱ组,两组对应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胃癌组血清CA242、CEA和CA19-9检测水平与良性胃病组、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良性胃病组与对照组血清三项肿瘤标志物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胃癌组胃液中CA242、CEA和CA19-9检测灵敏度均高于血清检测值。结论检测胃液中的CA242、CEA、CA19-9,对胃癌的早期诊断和疗效追踪,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综述文献介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合理应用,为临床用药提供借鉴。方法引述文献,按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不同种类总结应用机制。结论β-内酰胺类抗生素被广泛应用,临床应用中应合理。  相似文献   

7.
大黄为临床常用之药.性味苦寒,其性刚烈,具有泻火攻下,破滞消积之力.主要用于阳明腑实、里热内盛诸证.笔者在临证时,或用其性,或用其味,根据胃病特点,分清虚实寒热,随症选用,其效极佳.兹介绍如下.1 除胃火、导热下行因素体热盛,或过食辛辣燥热之品,或情志过激,肝火犯胃而致胃院灼热疼痛,嘈杂易饥,烦渴饮  相似文献   

8.
<正>程恋乡主任医师系浙江省金华市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30余载,尤擅长治疗胃病,喜用对药,用方精简,疗效显著。笔者有幸跟师学习,深得教诲,现将其治疗胃病的常用对药分析如下,以飱同道。1蒲公英黄芩黄连蒲公英味苦甘,性寒,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之功。《本草新编》曰:"蒲公英亦泻胃火之药,但其气甚平,既能泻火,又不损土,可以长服久服而不碍。"黄芩、黄连均味苦性寒,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  相似文献   

9.
阿司匹林是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之一,是具有解热、止痛和抗炎等作用的非类固醇类药物。在临床上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病的预防和治疗。随着其临床应用范围的扩展,它的不良反应也越来越引起重视,特别是与之相关的胃病发生率显著增加,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已被公认为导致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素。作为疾病的两大致病因素,两者合并存在是否加剧疾病的发生尚不清楚。本文旨在探讨阿司匹林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β-二酮是一类用途广泛的螯合剂,它与稀土元素的络合性能等很引人关注;自从1959年Jensen首次合成了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5-吡唑酮并初步研究了它对金属离子的螯合作用后,β-二酮吡唑类的配合物及其生物活性也有报道。近年来我们也报道了一些该类化合物的合成和性质。  相似文献   

11.
蒙成药乌莫黑·达布日海-8味丸出自于《蒙医金匮》,异名为"兴棍-8"、"八味阿魏丸"等。蒙医临床上祛巴达干、赫依的主要功能,主治巴达干、赫依引起头痛,头晕,恶心作呕等。目前处方的单味药的化学成分研究的比较多。本论文对蒙成药乌莫黑·达布日海-8味丸处方组成、制法、蒙医疗效及单味药的化学成分进行综述,对本蒙成药综合利用及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β-内酰胺酶是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一个重要的原因,开发β-内酰胺酶抑制剂是解决耐药问题的方法之一。β-内酰胺酶抑制剂单独应用时抗菌活性较弱,但与抗生素联合应用则拓宽抗菌谱并增强抗菌活性。目前临床常用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克拉维酸、舒巴坦、他唑巴坦等的临床应用主要价值在于抑制或灭活内酰胺酶的活性。保护β-内酰胺环,使抗生素发挥其应有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分析1300例胃粘膜活检临床病理诊断结果,表明胃粘膜损伤是导致各类胃病发病和加重的主要原因。胃窦部是各类胃病的好发部位,胃角次之。其发病季节以春秋季为甚,男多于女(6.7:1),发病年龄除胃癌仍多见于老年外,其余胃病均以中年为多,而胃癌的发病年龄明显前移。  相似文献   

14.
氟比洛芬(Flurbiprofen)化学名为2-氟-α-甲基-(1,1,-联苯)-4-乙酸[2-fhloro—α—methyl-(1,l’-biphenylyl)-4-acetic acid],是-种非甾体抗炎药。临床上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及弯曲性脊椎炎等,与同类药相比,它有剂量小、疗效高、起效快、副作用小等优点。目前临床应用的是它的外消旋体,然而氟比洛芬的消炎活性主要来自其(S)-对映体,  相似文献   

15.
胃癌患者CEA、CA19-9与CA72-4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辉 《当代医学》2009,15(16):81-82
目的探讨血清CEA、CA19-9、CA72—4单项检测与联合检测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技术检测63例胃癌患者、71例良性胃病血清CEA、CA199、CA72—4的含量。结果胃癌患者血清CEA、CA19-9、CA72—4的阳性检测率明显高于良性胃病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三者联合检测灵敏度显著提高(P〈0.05)。结论血清CEA、CA19-9、CA72—4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胃癌诊断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16.
β-二酮是一类用途广泛的螯合剂,它与稀土元素的络合性能等已有大量报道[1~5].自1959年Jensen[6]首次合成了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5-吡唑酮并初步研究了它对金属离子的螯合作用后,β-二酮类配合物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7].本文以1-苯基-3-羟基-5-吡唑酮[4]和苯氧乙酰氯为原料,氢氧化钙为催化剂,合成了新螯合剂1-苯基-3-羟基-4-苯氧乙酰基-5-吡唑酮(PHPP),并对它的一些性质进行了研究.合成反应式为:  相似文献   

17.
5-氮-2’-脱氧胞苷对胆管癌细胞株生长周期及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甲基化抑制剂5-氮-2‘-脱氧胞苷对胆管癌细胞株生长周期及凋亡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应用于临床治疗的可能性。方法 应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5-氮-2‘-脱氧胞苷对胆管癌细胞株QBC939存活率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氮-2‘-脱氧胞苷对QBC939细胞生长周期及凋亡率的影响。结果 5-氮-2‘-脱氧胞苷在浓度为0.5μmol/L时即可以抑制胆管癌细胞QBC939的增殖,24h半数致死量为5.0μmol/L,细胞周期中处于G0/G1的细胞比例增多,凋亡的发生率增高,而且以上作用与药物浓度及作用时间在一定范围内呈正相关。结论 5-氮-2‘-脱氧胞苷可能通过消除某些抑癌基因的启动子甲基化状态,使其重新表达而抑制胆管癌细胞的生长,并促进其凋亡。  相似文献   

18.
β-环糊精及衍生物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汉镇  刘丹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9):890-891
环糊精(cyclodextfin,CD)是以淀粉为原料在环糊精葡聚糖转位酶的作用下形成的产物。由于它是环状中空筒状特殊结构,因此,它具有一些特殊性质。首先,它的外部为亲水性,而它的内部为疏水性,可以将一些大小和形状合适的客体分子包合于环状结构中,形成超微囊状包合物。其次,它为碳水化合物,进入人体可以断链开环,形成直链低聚糖,参与代谢。无毒、无积蓄作用,是一种应用前景广阔的药用辅料。β-环湖精(β-CD)包合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主要作用如下。  相似文献   

19.
白细胞介素-2及其受体与食管癌的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细胞介素-2(IL-2)是1976年Morgan和同事在诱生培育外周血单核细胞时首先发现的,当时被命名为T细胞生长因子(T cell growth factor,TCGF),从发现至今国内外学者对其结构、生物学特性、作用机制、纯化鉴定、基因分析及临床应用等做了大量研究,1979年统一命名为IL-2,由于IL-2所具有的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和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受到广泛关注。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是1985年由Rubin首先发现的一种蛋白,它有两种存在形式,一种位于细胞膜mIL-2R(membrane IL-2R),另一种出现于血液和培养上清液中即可溶性sIL-2R(soluble IL-2R),sIL-2R的增高与许多疾病相关联,并且检测容易而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现就IL-2及其受体在食管癌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综述文献介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合理应用,为临床用药提供借鉴。方法引述文献,按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不同种类总结应用机制。结论β-内酰胺类抗生素被广泛应用,临床应用中应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