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郑曙  包明波  许绍奇 《吉林医学》2012,(34):7515-75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及多平面重建技术对骨盆骨折的临床应用。方法:本组60例骨盆骨折患者,全部行128层螺旋CT扫描,并对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及多平面重建技术。结果:128层螺旋CT的三维重建及多平面重建图像不仅能清晰显示骨折线,而且可以精确显示关节脱位及骨折片的移位情况。结论:128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及多平面重建技术在骨盆骨折诊断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杨邦明  郑列祥  杨军  陈志萍 《吉林医学》2013,34(11):2103-2104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三维容积重建结合多平面重建在颌面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64排螺旋CT对32例颌面部外伤患者采用螺旋扫描,然后进行多平面重建和三维容积重建。结果:64排螺旋CT扫描轴位图像结合三维容积重建、多平面重建图像可以清晰地显示骨折的部位、范围、骨折线的走向和移位情况等。结论:64排螺旋CT轴位图像结合三维容积重建及多平面重建技术对颌面部骨折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成像和多平面重组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3例重症外伤病人,将螺旋CT扫描容积数据传输至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组和三维成像处理,并比较轴位,多平面重组及三维成像之异同。结果:多平面重组可以任意平面观察骨折及其周围情况,三维成像可以显示骨折的立体关系。结论:多平面重组,三维成像是轴位CT图像的重要补充,对于复杂解剖部位骨折术前制定手术计划及术后评价手术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颌面部复杂骨折32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曹亮  王鸿帼 《南通医学院学报》2004,24(3):280-280,282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在诊断颌面部复杂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颌面部复杂骨折32例行螺旋CT扫描后行三维容积重建及多平面重建。结果:全部病例三维立体显示良好,能够全面、立体、直观显示骨折线及其移位。结论:二维图像是诊断颌面部骨折的基础,三维图像较为直观地显示骨折的全貌及空间位置关系。二者结合是颌面部复杂骨折最佳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螺旋CT多平面及三维重建对踝关节骨折的诊断价值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螺旋CT轴扫、多平面(MPR)和三维(3D)重建图像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前螺旋CT资料25例,其中20例同时进行了MPR和3D重建图像,着重分析踝关节骨折线的走行、关节面塌陷程度、骨折碎片移位程度等,并评价轴扫、MPR和3D重建图像的优势。结果:25例病人25个踩关节骨折均被显示,MPR和3D重建图像可直观显示骨折的情况。依据螺旋CT重建图像,术前更改诊断5例。结论:螺旋CT轴扫结合多平面和三维重建图像,可更好显示踝关节骨折的情况,能为临床术前诊断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组(MPR)、三维表面遮盖法重建(SSD)及容积重建(VR)技术在颌面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Siemens Emotion全身螺旋CT扫描机,对36例颌面部外伤病人行螺旋CT容积扫描,于工作站行多平面重组(MPR)、三维表面遮盖法重建(SSD)、容积重建(VR)观察病变,并与二维CT比较.结果MPR、SSD及VR技术能直观显示骨折线的走行、移位及关节脱住情况,观察骨质内部的信息,并可动态旋转观察骨折的立体结构.结论MPR、SSD、VR技术对术前制定手术计划有重要意义,对诊断颌面部骨折尤其是多发复杂骨折应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对颌面部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2例颌面部骨折病人,均以多层螺旋CT于颌面部骨折部位行薄层连续扫描,运用三维表面重建处理软件,重建颌面部骨折的三维影像,获得最佳图像照片,并进行分析。结果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可清晰地显示颌面部骨折的部位、骨折线及碎骨片的移位等,并指导临床手术。结论螺旋CT的三维成像技术,在影像显示上有独特的优势,可直观地了解颌面部骨折在三维立体空间的实际大小、形态位置及周围结构的解剖关系,对颌面部骨折术前制定手术方案和术前、术后对比均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在骨盆及髋关节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例髋关节骨折及14例骨盆骨折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重建骨盆SSD图像。结果24例均经多层面重建术(MPR)和表面遮盖法(SSD)技术重建出三维图像。结论螺旋CT对骨盆及髋关节骨折三维重建能够直观、立体、多角度的显示出骨折部位.形态.移位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64排螺旋CT三维及多平面重建在髋臼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在现(VR)在髋臼骨折诊断中的价值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髋臼骨折患者的X线、MPR、VR图像,分析各种成像方法在髋臼骨折诊断中的价值。结果:所有病例64排螺旋CT扫描及重建均能显示骨折,MPR图像可以显示髋臼顶的骨折及移位、髋臼后壁骨折、受累范围及关节移位。VR图像立体地显示骨折线走行方向、骨碎片及股骨头移位情况。结论:64排螺旋CT对于术前充分了解损伤情况,制定严格的手术计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64排螺旋CT三维及多平面重建综合应用是诊断髋臼骨折的有效方法及术前常规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0.
多层螺旋CT在骨关节损伤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晓红  张军  赵世煜 《西部医学》2004,16(3):246-248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 CT在骨关节损伤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6 9例骨关节损伤患者全部进行多层螺旋CT薄层横断扫描 ,并进行三维成像 (3D)及多平面重建 (MPR) ,分析轴位、MPR及 SSD、VR对骨折或脱位的显示情况的异同。结果  MPR可从任意平面观察骨折及周围组织的情况 ,显示骨折线走向和移位情况 ,3D重建可显示骨折的立体关系 ,可从多角度多方向观察 ,清楚直观 ,但对微小骨折的显示率低于多层螺旋 CT横断面图像。结论 多层螺旋 CT骨关节多种重建方法结合使用可提高骨关节创伤诊断的准确性 ,为临床医师选择治疗方案和制订手术计划提供直观的立体信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计算机三维仿真技术在复杂骨盆骨折精确手术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例骨盆骨折患者行骨盆CT扫描,采用Mimics三维重建软件重建骨折三维数字化模型,模拟复位,将三维重建的螺钉、钢板内固定模板与之拟合,明确内固定置人的方向、长度、角度等数据,建立数字化虚拟手术设计系统,初步指导临床应用.结果:重建出骨盆骨折的三维数字化虚拟可视模型,可进行多种长度、角度、体积等数字化测量,与数字化内固定模板拟合良好,术中所见与虚拟三维重建图像及快速成型骨盆模型非常相似.结论:计算机三维仿真技术可个体化设计复杂骨盆骨折手术,是辅助治疗骨盆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特征和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2007-01~2011-01间,本院共收治19例经Tile分类确定为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并行手术治疗,术中使用重建钢板14例,使用重建钢板联合拉力螺钉5例。结果术后随访5~28个月,平均15.2个月。骨折愈合,患者满意。根据Mcars的影像学评价标准,本组骨盆解剖复位15例,复位满意4例。结论手术复位,合理的内固定可有效复位固定骨折,矫正畸型,恢复骨盆的稳定性,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韦吉风  马云彪  刘旭 《中国现代医生》2013,(35):58-59,F0003
目的 探讨16排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在骨盆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骨盆外伤患者的16排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后的影像学资料,即多平面重建(MPR)及容积再现(VR),同时与普通X线摄片(DR)图像进行对比. 结果 X线检查检出骨折89处,CT检查检出骨折143处,其中包括X线检查为阴性的隐匿性骨折和X线检查为阳性的其他部位隐匿性骨折. 结论 16排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是诊断骨盆隐匿性骨折的有效手段,提高骨折的检出率,对骨折的分类、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螺旋CT髋关节三维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 将76例髋关节外伤患者行螺旋CT三维成像,层厚2—5mm,重建间隔1.3mm,1.7mm,函数30,扫描范围包括全骨盆。结果 髋臼粉碎性骨折并碎骨块分离16例,全骨盆多处骨折并错位21例,股骨粗隆纵型骨折17例,股骨头粉碎性骨折22例,全部病例均获得较高质量的三维图像。结论 髋关节骨折行螺旋CT三维成像,能从不同的方向不同角度来立体观察骨折移位,髋臼损伤情况及髋关节脱位程度,对患者术前制定手术方案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15.
黄镜根  胡昇 《中原医刊》2009,(21):17-18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技术在颌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尤其是对颌面部复合、多发骨折的术前诊断和手术计划制定的意义。方法对90例颌骨骨折进行螺旋CT扫描和三维重建。结果90例患者中75例经手术治疗,15例为保守治疗,所有手术病例都证实了术前三维CT的诊断。结论CT三维重建可使颌面部复杂性骨折的移位情况近似模型般再现,有益于选择最合适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用螺旋CT三维重建来指导髋臼骨折手术入路的选择。方法:对33例髋臼骨折患者的螺旋CT三维重建资料进行分析。发现8例髋臼后壁骨折(均有髋关节后脱位引起),4例前柱骨折,4例髋臼前壁骨折,5例横行骨折,2例前柱伴后方半横行骨折,4例T型骨折,4例双柱骨折,2例后柱骨折。结果:本组8例行髂腹沟入路,19例采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6例采用上述联合切口,术后复位按Judet评分,本组12例为解剖复位,21例复位满意,晚期有3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生。关节功能按Matta评分法:优 12例,良 15例,可 4例,差 2例。优良率81.8%。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对复杂的髋臼骨折能明确骨折移位、粉碎程度,能显示整个骨盆的轮廓及立体感,对术前指导骨折的手术入路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运用数字化虚拟技术和骨折单位概念分析骨折病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数字化虚拟技术在骨折病理分析和术前设计中的意义。方法42例围关节骨折病人(其中骨盆骨折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9例、胫骨平台骨折5例、踝关节骨折13例和跟骨骨折7例)通过BrillianceCT扫描图象数据重建三维骨折可视模型并进行骨折病理分析,选择27例典型骨折(其中骨盆骨折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7例、胫骨平台骨折3例、踝关节骨折7例和跟骨骨折5例)三维模型进行内固定手术的初步设计。结果重建三维可视模型可准确反映出骨折特点,骨折移位方向和程度,并可进行任意旋转观察,基本实现了内固定手术模拟。结论数字化虚拟技术三维重建可视模型清楚地显示骨折移位情况,为骨折分类提供依据,虚拟化手术设计和内固定方式选择为临床提供有益帮助。  相似文献   

18.
目的讨论研究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应用于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与意义。方法选取我院骨科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0例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及X线检查。根据主要骨折数量及骨折端稳定性、骨皮质连续性及骨折端稳定性进行评估。结果 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所得结果与X线测量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与手术中所测量结果更接近,无显著差异(P0.05)。螺旋CT三维重建对骨折端稳定性及骨折皮质连续性评估与X线所得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可更加准确的显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解剖学变化并更好的将骨折部位情况及其稳定性、骨折块数量进行显示。相对于常规X线检查更具有科学性与准确性以便更好的指导临床制定正确且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同时,为制定内固定方式或假体置换方式提供更有利的参考依据,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治疗及手术治疗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对促进患者治疗及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微创接骨板内固定(MIPO)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6年12月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骨科收治的27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资料,所有患者骨盆前环、后环骨折均采用MIPO内固定技术,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时间,术后复位质量、术后5~12个月随访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27例骨盆骨折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及术中平均出血量前环分别为:(55.65±10.50)min、(110.50±50.41)mL,后环分别为:(45.83±6.62)min、(135.50±45.10)mL,术中透视时间平均为(1.25±0.81)min,术后第3天复查骨盆X线片及CT三维重建,优良率为88.94%;术后有1例患者手术切口出现感染,经过2次清洗、负压封闭引流(VSD)覆盖,1个月后痊愈;其余患者手术切口均I期愈合,且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经5~12个月随访,27例患者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双下肢及骨盆功能恢复良好,末次随访时采用Majeed评分标准评定骨盆功能,优良率为100.00%。结论 MIPO内固定技术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及固定牢靠等优势,临床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孙晓艳  贺永斌吕达 《吉林医学》2005,26(10):1055-1056
目的:探讨螺旋CT的不同成像方法对复杂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GELightspeed16排CT机,对59例外伤患者(包括鼻骨骨折4例,复杂性颅骨骨折15例,四肢粉碎性骨折23例,椎体骨折8例,多发肋骨骨折4例,复杂性骨盆骨折5例)采用横断面扫描和三维重建,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59例患者中,均行X线平片检查。结果:CT图像可清晰显示骨折线,并对复杂性骨折的骨折及脱位情况了解得更清楚。通过轴位、冠状位、矢状位以及3D骨重建分析,能清晰、准确地显示骨折线,并对骨折的分离、移位及周围软组织的损伤情况均可准确地了解。结论:多层螺旋CT能立体、直观、全面地显示复杂性骨折,对临床术前诊断提供全面的信息,对术后复位效果的观察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