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根据门静脉高压症病人不同情况,选择不同手术方法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法 前瞻性的选择门静脉高压症病人,视入院前出血次数、量,再出血倾向及彩色多普勒、MRI检查门静脉系和下腔静脉系血管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手术治疗。有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PCDV)、脾肾分流术(SRS)、肠腔分流术(MCS)、脾腔分流术(SCS),测定手术前后门静脉压力。结果 分流组手术后门静脉压力与PCDV手术后压力下降差异有显著意义;而分流组中不同术式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提出了门静脉高压症个体化治疗概念。还探讨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肝胆管结石致胆管狭窄并胆汁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临床处理颇为复杂,难有统一定论[1-4].我院自1995年至今对各种类型的肝内外胆管结石行手术治疗1053例,其中肝胆管结石为123例.  相似文献   

3.
杨威 《基层医学论坛》2003,7(10):958-958
原发性肝癌及门静脉高压症多发生于肝炎后肝硬化,因此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其治疗比较复杂.根据其发病机制及病理特征,采用肝癌切除的同时行脾切除术及停产胃底静脉断流术.……  相似文献   

4.
蔡景修 《四川医学》2001,22(11):1072-1073
炎性胆管狭窄合并门静脉高压症临床比较少见 ,而损伤性胆管狭窄合并门静脉高压症 ,临床较多见 ,其后果也远较前者严重。1 胆管狭窄的原因及其特点1.1 炎性胆管狭窄 :肝胆管结石、胆管狭窄也称为炎性胆管狭窄 ,是由于长期反复发作胆管炎、胆管壁溃疡 ,致胆管腔狭窄。炎性胆管狭窄多为局限性环状狭窄 ,狭窄部胆管壁增厚。慢性期 :胆管狭窄部粘膜表面光滑 ,狭窄环上下方胆管粘膜完整 ,外观正常。狭窄部上方胆管明显扩张 ,并堆积色素性结石 ;急性期 :胆管狭窄部及其上、下方胆管粘膜充血水肿 ,甚至有肉芽组织 ,狭窄部闭塞并发急性梗阻性化脓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合并胆汁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我院2011年—2016年收治的27例合并胆汁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取净肝内外结石后,胆总管外引流11例,肝叶切除(左外叶切除6例,左半肝切除2例,右半肝切除2例)胆管外引流10例,左或右肝管外引流5例.肝门胆管经整形后空肠Roux-en-Y吻合1例,并行脾动脉结扎2例,并行断流术1例,本组患者未行分流术.27例中发生9种近期并发症,2例死亡,其余经治疗痊愈.结论 合并胆汁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肝胆管结石外科治疗时存在较高的手术风险,需设计个体化手术方案,并可能联用多种治疗方式,其中出血和肝功能衰竭是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7.
原发性肝癌及门静脉高压症多发生于肝炎后肝硬化,因此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其治疗比较复杂。作者根据其发病机制及病理特征,采用肝癌切除的同时行脾切除术及食道胃底静脉断流术。这样既治疗肝癌,同时又解决了门静脉高压造成上消化道出血的危害。作者自1994~1998年施行此类手术9例,临床观察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9例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1例,年龄32~60岁,3例有乙型肝炎(乙肝)病史,患乙肝9~16a;6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2例有上消化道出血史。肝脏肿瘤直径3~4.5cm,均为单发。术前5例肝功能…  相似文献   

8.
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目的主要是治疗其并发症,尤其是上消化道大出血。其主要术式有分流和断流两种。两种术式各有其优缺点,其争论已经几十年,但仍未定论。目前认为很难有定论,应结合个人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亦即个体化。  相似文献   

9.
改良Sugiura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16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任俭 《安徽医学》2010,31(8):905-906
目的探讨改良Sugiura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施行改良Sugiura手术治疗的情况。结果无手术死亡,左膈下积液3例,肺部感染发热1例,切口感染1例,切口裂开1例,腹腔大出血1例,吻合口瘘1例。11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2~3年,无肝性脑病发生。结论改良Sugiura手术治疗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症的操作简便、安全,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微创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对腹部外科学仍是一个挑战。目前的手术方式主要有分流和断流术,然而肝硬化患者肝储备功能往往不足以耐受手术及麻醉的打击,因而手术病死率较高。随着内镜、影像技术的发展及新材料、新设备的出现,微创治疗以其创伤小、适应证广、疗效显著而成为当代研究的重点。该文作者对目前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微创治疗现状和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对83例门脉高压症出血术后出现的发热、腹胀、肝昏迷、再出血等护理问题做了较详细的护理观察,分析其原因,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表明:严密观察病情,可为此类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对症治疗提供可靠的保障。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通过自身对照研究探讨狗总胆管结扎(CBDL)所致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肝脏血流动力学的特征,结果表明:狗总胆管结扎后门静脉压力、嵌塞肝静脉压力、门-腔静脉压力梯度均较结扎前明显增加,门静脉血流量明显减少,而肝动脉血流量明显增加。门静脉血管阻力明显增加,而肝动脉血管阻力明显降低。肝脏组织学检查显示为完全和(或)不完全分隔型纤维间隔形成。上述改变与人类肝硬化门脉高压所见者一致。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门-奇静脉断流手术50例,其中有呕血史者27例(首次11例,2次12例,3次3例,5次1例),便血者5例,余18例仅有食管下端静脉曲张。肝组织病理检查27例,其中坏死后性15例,门静脉性12例。除急症手术4例外均行择期手术(其中有脾切除后再度手术1例)。采用切断出入左半胃、食管下端所有血管的门一奇静脉断流方法共17例,在此基础上,加行胃底粘膜外横断术(即浆肌层切开后缝扎粘膜下血管全周)33例。手术死亡率占2%。出院49例中,3例因肝癌分别死于术后3、6、7个月,1例死于大呕血(术后1年2个月),远期死亡率为8.2%。术后4例引起再度出血占8.2%,其中3例经保守治疗获愈,余1例死亡作者认为将左半胃及食管下端所有血管离断后,缝扎胃底粘膜下血管一周,可以达到阻断食管下端与胃壁间交通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将1980 年~1995 年外科治疗门脉高压症282 例每隔5 年左右分成3 个时期,各94 例,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比较:①临床特点中血吸虫性肝硬变逐年减少,肝炎性肝硬变则不断增多,从80 年代早期的1∶1 .76 上升到90 年代早期的1∶3 .27 。这两种性质不同的病变导致一系列不同的临床表现。②治疗措施上的变化与临床特点的改变密切相关;三腔管和各种止血药物的应用明显减少;预防手术和择期手术相对增多;手术方法以断流术、单纯脾切除或辅以冠状静脉结扎为主。③随访表明术后出血和脑病均有下降;1 、3 、5 年生存率均上升。认为近年来手术疗效的提高与重视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强调围手术期处理、合理选择手术时机和不断提高手术操作技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黄东航  王农 《医学理论与实践》1999,12(9):501-502,F003
为探讨甲氰咪(?)对门静脉高压症血液动力学的影响,应用胆总管结扎法,制咸犬实验性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模型,观察静脉注射甲氰味(?)后其肝脏及全身血液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用药后自由门静脉压、肝静脉楔入压、肝静脉压力梯度及门静脉阻力均呈同步下降,门静脉血流量及全肝血流量轻度增多,肝动脉血流量、平均动脉压、下腔静脉压均无明显变化。表明甲氰咪胍可通过降低门静脉阻力降低门静脉压力,而对肝脏血流及体循环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6.
杨耀鑫  朱家胜 《医学综述》2009,15(1):113-115
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HG)是一种内镜下胃黏膜呈特征性马赛克样改变的疾病,其组织学上无明显炎性改变。PHG是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因素之一,超过65%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会发展为PHG。目前PHG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PHG临床主要表现为消化道出血等症状,其诊断主要依靠内镜和组织学,治疗主要针对降低门静脉压力。  相似文献   

17.
门脉高压症患者内脏血管壁的组织病理学改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50例门脉高压症患者在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时取脾动脉、脾静脉和胃冠状静脉行光镜和电镜观察,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脾动脉壁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以研究门脉高压症和门脉高压性血管病变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①脾动脉壁的内弹性膜和弹力纤维断裂和变性,平滑肌细胞萎缩、凋亡和表型改变,平滑肌细胞iNOS呈阳性表达,其活性较非肝硬变患者明显提高(P<0.01)。②胃冠状静脉和脾静脉壁内膜增生,形成新内膜,广泛的附壁血栓形成,有类粥样硬化样斑块,伴有平滑肌细胞肥大。静脉的中膜平滑肌纤维明显增粗、变厚,伴细胞外基质聚积。提示:门脉高压症时合并有内脏动脉和静脉的血管病变。门脉高压症、内脏高动力循环和内脏血管病变在门脉高压症的发病机制中具有互为因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测定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远端脾肾分流手术围手术期内皮素1(ET-1)水平。方法收集住我院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共40例的临床资料,分为门静脉高压组20例和肝硬化组20例,另以健康成年人15例作为对照组。肝硬化组与对照组空腹采血4ml,门静脉高压组在术前48 h、术后24 h、72 h和7 d分别空腹采肘静脉血4 ml,用放射性免疫方法测定内皮素1浓度,并测术中及术后各相应时段的门静脉压力。结果手术前、后门静脉高压组患者外周血ET-1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静脉高压组手术前与肝硬化组外周血ET-1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T-1水平下降与门静脉压下降呈正相关(r=0.16,P=0.034)。结论ET-1水平的增高可能对门静脉血管阻力的增加有影响,远端脾肾分流手术可降低门静脉压力,从而使ET水平呈下降趋势。ET可能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形成中有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论证脾栓塞术治疗肝硬化所致脾功能亢进疗效,对15例住院病人采用经皮脾动脉栓塞术栓塞脾动脉外周分支,平均栓塞面积50%。术前、术后观测外周血象、肝脾8超和胃镜。栓塞后/前对比发现平均外周血白细胞上升75.24%,血小板上升18.50%,血红蛋白上升7.51%,门静脉直径缩小13.02%,脾静脉缩小23.73%,脾厚度缩小10.45%。结果表明脾栓塞术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能改善脾亢和降低门脉高压。  相似文献   

20.
本文观察了结扎狗胆总管形成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前后门静脉、肝静脉、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血浆5-羟色胺浓度的变化。结果发现:实验后门静脉、肝静脉、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血浆5-羟色胺浓度较实验前均明显增加;实验前或实验后门静脉、肝静脉、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血中血浆5-羟色胺的相互比较,均以门静脉中最高。本实验为应用5-羟色胺二型受体阻滞剂治疗门脉高压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