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很多人觉得肿瘤离我们很遥远,不会平白无故地得病,所以病人和家属常常对于患肿瘤觉得很突然,因而不知所措;另一些人则觉得环境中致癌物这么多,肿瘤早晚会逼近我们自己,也十分恐惧。对于认识疾病来说,目前重要的误区之一是:肿瘤似乎很难预先知道,治疗也就困难,更谈不上预防。那么,真实的  相似文献   

2.
唐源 《癌症康复》2015,(1):78-79
我是一名肿瘤放射治疗科医生,工作这么多年,接触过许许多多、各式各样的癌症病人,一些病人的面容在脑海中已渐渐模糊,而有一些则让我终生难忘,李强(化名)便是其中一位。  相似文献   

3.
肿瘤的血行转移机制及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是影响肿瘤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血行转移是指癌细胞进入血管随血液循环转移到全身其他器官。血行转移是肿瘤的转移途径中最为常见的方式,目前,很多学者都将研究重点放在肿瘤的血行转移机制方面,以期为肿瘤的预防和治疗寻找新的方向。现将肿瘤的血行转移机制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虽然近年来肺癌治疗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但5年生存率依然不高.因此,有效的化学预防比肺癌的治疗更有意义.化学预防在肺癌以外的肿瘤中已经得到应用.在肺癌化学预防领域也对很多物质进行了研究,有些显示预防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5.
肿瘤转移是导致肿瘤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对于肿瘤转移的机制以及如何预防和抑制肿瘤的转移一直是肿瘤研究的重点和热点。目前研究认为,肿瘤相关淋巴管的形成能够促进肿瘤的转移扩散,所以现在有很多研究聚焦于如何抑制肿瘤环境淋巴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自1950年Willis提出"交界性"肿瘤(borderline tumors)概念以后,2000年,WHO肿瘤工作小组正式确立"交界性病变及交界性肿瘤"作为实体的存在,并给予肿瘤的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for Oncology,ICD-O)编码.笔者曾发表文章对交界性病变和交界性肿瘤进行评述,并提出正确认识这类病变对于肿瘤的临床处理及肿瘤预防的重要性[1].目前对这一问题仍存在不同理解,本文对乳腺交界性病变与导管上皮内瘤变(duct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DIN)分级系统的关系及其重要意义进行阐述,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7.
李明 《癌症康复》2011,(3):28-33
结直肠癌不可怕 没有人愿意走进肿瘤医院,为什么?就觉得走进这个医院就得了肿瘤、判了死刑.但实际上,从目前来看应该不这么去理解,很多恶性肿瘤是可防、可查、可治的.比如我们今天讲的大肠癌,我们就以比较轻松的心态来面对它,因此我们的题目叫做"漫话大肠癌".  相似文献   

8.
肿瘤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当一个患者听到自己被诊断为"癌症"时,很多人一时之间难以接受.这个消息对于一个没有心理准备的人来讲,真不亚于一个晴天霹雳,甚至整个家庭也被恐惧、焦虑、抑郁、绝望笼罩着.针对肿瘤患者这一特殊的心理状态,北京肿瘤医院采取入院心理访谈、住院心理护理、出院康复指导的方法,对患者进行全程心理治疗与护理,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癌症的信心,教会患者出院后如何进行康复.这一做法很受患者的欢迎.  相似文献   

9.
刘昊 《抗癌之窗》2011,(2):44-45
近年来,很多医院都开设了"肿瘤标志物"体检项目,然而很多人在拿到检查结果时,面对体检报告单上半懂不懂的字母和数据,却是一头雾水。下面就请您跟我一道来认识一下"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肿瘤患者在接受化疗、放疗或内分泌等治疗的过程中,往往会引起皮肤色素沉着,皮肤晦暗等.我在门诊时,常有患者问我,吃什么对改善皮肤有帮助?其实,到皮肤变得晦暗、色斑多时,靠吃已有点儿"来不及"了.我的一位患者曾对我说:"我的脸色这么难看,我都不愿意出门了."看来注意保养皮肤,让自己皮肤靓丽,对增强患者的自信,提高生活的勇气有更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适应改革的需要,1998年上海市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整合进入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文章主要介绍了近5年来肿瘤预防控制工作沿袭上海市原来的工作经验,充分利用现有的公共卫生三级网络,发挥自身职能,在加强常规管理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方法,开展了一些工作.  相似文献   

12.
《中国肿瘤》2001,10(5):262
当前国际有名的肿瘤学参考书很多,比较具有权威性的有Abeloff、Armitahe、Lichter、Niederhuber(两位是内科肿瘤学家、两位是放射肿瘤学家)主编的Clinical Oncology,初版于1995年,2000年出第2版。 我特别将其推荐给我国广大的临床医师。该书由223位欧美专家编写,除对与肿瘤学有关的迅速发展的基础理论作适当介绍以外,更为注重临床实践。四位主编均是临床第一线的教授,突出介绍了近年来临床方面重要的进展和发展的新方向,而且比较新颖、完整、全面、深入,可供临床医师参考。该书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是临床肿瘤学和科学基础;第二部分是癌症和其治疗的一般问题;第三部分是常见肿瘤;第四部分是肿瘤病人的康复。我比较仔细地翻阅了第2版,可以看出在第2版中增加了很多新的内容,对于临床医师参考价值更大。例如:第1版第1编是癌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第2版改为癌的遗传学基础。内容也作了很多的增订:如癌的分子生物学诊断和遗传在临床肿瘤学的地位等;原来的第2编癌症病因改为癌症发生的环境基础,突出了预防的措施。在第二部分中对于新的诊断和治疗也均有更新,可以看出编者力图不遗漏近年来的新资料。书中对我国常见肿瘤的诊疗均有程序图,很多我们可以借鉴作为临床上处理具体肿瘤的指南。 孙燕 Clinical Oncology(第2版)书讯见本期第272页。  相似文献   

13.
孙燕 《癌症进展》2004,2(2):79-82
我和金显宅教授可以说是很有缘分.1959年冬我调入日坛医院(即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做住院医师.那时金教授在我们医院任顾问,每月从天津来北京参加大查房1~2次.我和金教授初次见面是在全国肿瘤学术会议在天津召开以后他来北京,当吴桓兴院长向他介绍已经由我和周际昌组成化学治疗组开展工作后,他表示十分欢迎:"我们已经期待多时了,这是一个新学科,将来会有发展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建立膀胱肿瘤患者的教育与管理对监测与预防膀胱肿瘤复发的模式.方法 依据肿瘤生物学的特点,设计预防肿瘤复发患者的教育与管理模式.在我院膀胱肿瘤住院及门诊确诊有膀胱肿瘤病史患者41 例实施有计划地实施患者教育与管理,并建立规范化的监测管理程序.结果 41例膀胱肿瘤患者术后进入规范性管理,患者对医学监测的认知水平显著提高,合作良好,无失访.规范监测中发现5例早期复发者并及时进行有效地干预和治疗.结论 膀胱肿瘤患者术后的教育管理与监测对预防复发、及时对早期复发病变予以有效干预,这对提高生活质量是极有价值和意义的.有计划规范性地实施患者教育与管理对监测与预防肿瘤复发是可行的.有必要建立肿瘤患者的教育与管理模式以预防和监测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15.
提起做胃镜,很多人都是望而却步,我就是如此,觉得那根黑管子从口腔插入是多么难受呀!因此,胃不舒服时只是吃药,不敢检查.当时胃也不疼,只是感觉有点儿"别扭",就是觉得胃里有点儿"揪的慌"(肿瘤在胃壁上没法待着,我认为是"瘤子的根"抓住了胃壁),那个劲儿很特别,反正是胃不太舒服.  相似文献   

16.
肿瘤干细胞标志物的发现及应用对于肿瘤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的意义。DCLK1是首次被发现只存在于肿瘤干细胞而不存在于正常干细胞的标志物。DCLK1在胃肠道癌、食道癌、胆管癌和神经胶质瘤等肿瘤细胞中均有表达,并且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迁移复发都密切相关。尽管DCLK1作为肿瘤干细胞标志物还存在很多未知,但是DCLK1为肿瘤的靶向特异性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初冬方到,乍寒还暖,在程书钧院士的办公室里,一杯香茶,身穿白大褂的程书钧院士谈起自己从事了四十多年的医学事业,像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一样热忱。他说:"44年了,我从来没有离开过肿瘤这个领域,我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肿瘤的科学研究上。  相似文献   

18.
很多患者来就诊时常会问这样一个问题:我老爱感冒有什么办法预防吗?生活上应注意些什么? 肿瘤患者,特别是多次化疗后,免疫力较低,怕风怕冷.除了必要的药物治疗外,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内经>中的顺应四时的自然养生法.  相似文献   

19.
《癌症康复》2006,(2):22-24
我的心理归因方式 也许因为我是心理医生的缘故,在生活中我对周也围的人或事都非常敏感,对自己的身体体验也很敏感,以至让家人觉得我的心理有问题.我常能感觉到身体当中的一点点的不适,让别人听起来似乎都不太可能,比如我的手臂疼,我能说出是皮疼或是肉疼或是骨头疼,于是马上去医院检查,检查结果常常是没有什么问题.类似这种事情很多.我的很多同学是大夫,看病往往也是找他们,于是我常听到大夫说:"你这点事儿根本不构成病,在常人身上可能都很难感觉得到,你真是太敏感了.你是学心理的,应该学会调整自己."话是这么说,可如何调整呢?我很茫然.  相似文献   

20.
古有谈虎色变之说,今有谈"癌"色变的讲法,老百姓对于"癌症"的恐惧从这一说法可见一斑。那么"癌症"是否真的这么可怕,能否从心理上来预防癌症呢?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我们可以先看一些案例和临床调查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