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胰癌与肺癌、乳癌、结肠癌一样,有显著增加倾向,死亡病例仅次于胃癌、肺癌、肝癌、结肠癌,居第5位,今后仍有增加的倾向。男女比为1.7 : 1,年龄从55岁开始增多,70岁形成峰值。胰癌增多的原因首先是由于肿瘤标志与超声波(US)、CT、内镜逆行胆囊胰腺造影(ERCP)等影像诊断技术的进步,因而诊断为胰癌的病例增多。另一方面,流行病学调查也证明生活环境变化促进了胰癌增加,一般认为特别是生活的欧美化与胰癌增加密切相关。在流行病学上,饮食与嗜好品方面,如肉食与吸  相似文献   

2.
消化系癌包括食道癌、胃癌、结肠、直肠癌及肝、胆、胰等恶性肿瘤。近年来,由于诊断方法的进步和普查的开展,使早期癌的发现逐年增多,治疗效果也明显提高(表)。以下分别介绍消化系癌的流行病学及诊断、治疗的现状。  相似文献   

3.
胰腺切除术是在胰腺炎症、外伤、肿瘤初期、胃、胆道癌症根治术时所实施的手术,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为其代表术式。因手术切除了消化吸收的中间脏器,为再建消化道需实行胰空肠吻合。而活化的胰液具有很强的消化作用,且胰的内、外分泌机能与周围各脏器密切相关,因手术影响,术后可出现具有消化作用的胰波外漏及消化吸收机能低下等问题。本文将术后管理分为呼吸循环管理、各种引流管管理及营养管理三部分论述如下。一、呼吸循环管强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手术时间长,麻醉清醒也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清醒后因疼痛,不能深呼吸及咳嗽,很容易发生换气量低下及咯痰困难。对存在呼  相似文献   

4.
在日本自1981年以后,癌症连续占据死因的第一位,而且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究竟在一年中有多少人又新患上癌症,厚生省疾病对策科在截止6月28日已公布的《恶性肿瘤全国推测患病数及粗略患病率——1985年》中推算1985年在日本全国一年间有32万1千人成为癌症患者。患者中以胃癌、肺癌、乳腺癌、子宫癌4种占多数。这四个部位癌的总数从10年前调查时的11万人增加到16万人,在这4种癌的基础上如果加上肝癌,结肠癌,直肠癌(加上大肠癌)可占全体的70%。胃癌、肺癌都比以往调查有所增加,尤其是肺癌  相似文献   

5.
经皮穿刺胰组织活检是在超声引导下行胰腺穿刺抽吸,作活体细胞组织学检查,是诊断胰腺癌的较有效方法,对慢性胰腺炎等胰腺疾病也可进行诊断。1.对象及方法:本组41例,均行经皮取胰组织活检。在确诊的39例中,有14例开腹手术,5例尸体解剖,20例保守治疗,其结果均证实诊断正确。39例中胰腺癌30例(胰头癌20例,体尾部癌10例);慢性胰腺炎9例,其中肿瘤形成性胰腺炎7例。穿刺针外  相似文献   

6.
作者等收集12所医院结肠、直肠癌及息肉的切除标本,经病理检查共812例,发现早期癌72例(粘膜癌39例、粘膜下癌33例),根据临床、病理的详细检查和分析,提供了大肠癌的早期诊断及组织学的特点。早期症状:有详细记载的粘膜癌33例及粘膜下癌28例中,血便作为唯一的早期症状各占85%、93%。症状出现从<1个月~24个月。内窥镜活检:粘膜癌33例中诊断为腺瘤5例,癌15例,活检诊断假阴性  相似文献   

7.
胰癌患者人数近年有所增加,而手术效果尚未提高,所有确诊病例的转归均在一年内死亡。根据最新的预后调查,手术切除病例的五年生存率均为18.6%,T_1病例的五年生存率为39.6%。如早期切除,其预后并不一定悲观。自1973年以来,试用血清早期诊断胰癌,使用过胚胎癌抗原(CEA)、胰腺胚胎肿瘤抗原(POA)、组织多肽抗原等多克隆抗体。自1979年Koprowsk等研制CA19-9以来,多应用单克隆抗体。胰癌的早期症状:如出现胰癌的早期特有症状或症状群则便于诊断。厚生省主办的早期发现胰癌学习班,调查比较可切除胰癌病例的早期症状和不可切除胰癌病例的早期症状,发现可切除胰癌病例多有黄  相似文献   

8.
癌性疼痛是癌症进展阶段的并发症,在这个阶段,射体、精神上处于异常状态,特别是显著消瘦较为多见。这种情况下可用中药方剂如补中益气汤、十全大补汤,加用附子。有镇痛、强心、利尿、抗炎症、提高代谢机能的作用。合用上述中医方剂能够治疗身心的异常状态及控制癌性疼痛。中医方剂在治疗癌性疼痛上必须与神经封闭或吗啡等西医治疗方法合并使用,中医方剂和附子的中医疗法,是治疗癌性疼痛不可缺少的治疗方法。现代对于癌症的治疗方法有了飞跃的进步,手术疗法、化学疗法、放疗、免疫疗法,特别是把这些疗  相似文献   

9.
吗啡的新作用——抑癌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十年来 ,吗啡在减轻癌症患者疼痛方面的应用急剧增加。针对难治的癌性疼痛 ,人们倾向于大量使用吗啡。新近发现了该药除了镇痛以外的作用 ,即在使用吗啡后癌症患者的预期寿命得到延长。作者们注意到了这一点 ,并就吗啡抑癌作用进行了基础研究。一、吗啡临床应用的现状在癌生长期 ,有 50 %以上的患者有剧烈疼痛 ,而吗啡是在癌性疼痛发生时不可或缺的药物。自 1986年WHO公布了关于在减轻癌症患者疼痛中使用吗啡的方针以来 ,在日本吗啡的使用量开始急剧增加。1997年一年使用量达 930 kg,增加到 10年前的 11.8倍。吗啡在癌性疼痛中使用量可…  相似文献   

10.
一、胃癌的外科治疗1.胃和癌灶的切除大阪府立成人病中心外科1961~1973年的12年中共行胃切除1,368例,其中胃远侧切除1,021例(74.6%),胃近侧切除16例(1.2%),全胃切除331例(24.2%)。在胃癌向食道浸润的根治手术86例中,距切端0.5cm 以内发现有残留癌组织者16例,未残留者70例。两者切端癌的复发率分别为37.5%、7.1%,5年生存率分别为6.3%、27.1%,有明显差异。作者认为从癌的肉眼界限向上4~5cm 处切除食道最佳,如距1.0cm 处切断时,则发生残留癌的可能性较大。需特别注意本组小于0.5cm 处切断的9例中的口侧断端  相似文献   

11.
肺癌患者近年明显增加,每年约死亡3万人。肿瘤标记物对癌症的辅助诊断、进展程度、治疗效果、复发及转移、预后的判断等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然而单一的肿瘤标记物已满足不了临床的需要。作者应用癌胚抗原等肿瘤标记物,对原发性肺癌60例、腺癌30例、扁平上皮癌17例,小细胞癌8例及大细胞癌5例进行了临床研究,并结合有关文献做以综述。癌胚抗原(CEA):已广泛于用临床,可信度较高。肺癌阳性率为40~90%(本组52%),其中腺癌  相似文献   

12.
一般认为,癌症患者可出现凝血和纤溶异常。凝血活性亢进的结果是凝血酶迅速与血流中或血管内皮细胞上的抗凝血酶Ⅲ结合而形成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纤溶活性亢进的结果是纤溶酶和α_2抗凝血酶结合而形成纤溶酶-α_2抗凝血酶复合物(PAP);而D-二聚体为凝血活性亢进后所产生的稳定性纤维蛋白被纤溶酶水解后的降解产物,它能特异地反映继发性纤溶状况、评价凝血和纤溶性亢进的指标。本文以55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了D-二聚体、PAP、TAT,观察了肺癌进展(按T、N、M、分类)与上述指标的夫系。55例中男50例,女5例;平均年龄63.6岁;腺癌33例,鳞癌12例,小细胞未分化癌10例;Ⅰ期5例,Ⅱ期4例,Ⅲa和Ⅲb期21例,Ⅳ期25例。结果发现:  相似文献   

13.
1935年美国的Whipple 首次对壶腹癌病人作了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获得成功。在日本直到1949年吉冈、森梶谷等对胃癌、硬化性胰腺炎和胰腺癌的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首次成功。同年本庄对胰癌实行了全胰切除术,术后存活6个月,因癌复发和肠梗阻死亡。四十余年来胰头领域癌手术切除率已上升到21~45%,其中胰癌切除率最低(14%),壶腹癌切除率最高(89.5%)。手术死亡率为6.2%~38.4%。术后五年生存率:胰癌0~14.3%(全日本统计为2.3%),乳头部癌14~  相似文献   

14.
1907年Oberndorfer根据小肠肿瘤在组织学上与癌相似,在临床上却是良性经过,称为类癌。临床上有潮红、腹泻、支气管哮喘等表现的称类癌综合征,是由于肿瘤分泌出五羟色胺所致。此病好发于支气管、胃、回肠、阑尾、直肠,偶见于胆、胰、睾丸、卵巢及喉部。作者报告爱知县肿瘤中心医院1965~1980年的15年间13例消化道类癌。男性9例,女性4例。年龄32~74岁。发生于食管1例(8%)、胃7例(54%)、小肠1例(8%)、大肠4例(30%)。各部位都列举了  相似文献   

15.
据朝日新闻7月1日报道:京大外科教室肿瘤免疫组将癌患者淋巴细胞在体外培养,提高其抗癌能力后,再注入到癌患者癌灶中治疗癌症,取得良好效果。大垣和久、菅典道小组从癌患者血液中取出T细胞,用癌细胞抽出液(可溶性抗原)及T细胞增殖因子(TCGF)加以培养,既提高了抗癌力,又可以大量增殖。把这些T细胞注入10名复发癌、晚期癌患者病灶中,一个63岁女性甲状腺癌患者,一个月注射5次,肿瘤由5cm缩小到3cm;6例腹水减少,细胞学检查癌细胞减少;10例局部进行性癌患者,并用手术疗法,一年后没有复发的。用小白鼠试验,局部注入39天后,9只中有5只癌肿消失。大垣医师认为:“对癌细胞多,有多处转移者,很难取得预期效果,此时本法同手术并用可能对预防癌症复发有相当效果”。  相似文献   

16.
肺癌常规分类有鳞癌、腺癌、小细胞癌、大细胞癌。除此之外 ,还包括一些少见的肺癌类型 ,包括类癌、腺鳞癌、腺样囊肿癌、粘液表皮癌、癌肉瘤。 1 997年日本肺癌手术病例数计 1 4 590例 ,其中类癌、腺样囊肿癌、粘液表皮癌、腺鳞癌合计 4 1 9例 ,占全部肺癌的 2 9%。一、类癌类癌分为典型类癌 (TC)与非典型类癌 (AC)两种。类癌是来源于嗜银细胞的肿瘤 ,在嗜银细胞来源的肿瘤中 ,恶性程度最高的是小细胞肺癌 ,而恶性度较低的是TC ,介于两者之间的是AC ,TC生长速度慢 ,转移也少见 ,而AC与TC相比却容易引起浸润及转移 ,组织学上…  相似文献   

17.
1935年,Whipple等首次报道对壶腹癌二期施行胰头切除术,但那时的胰头切除术并没有切除胃和十二指肠。1946年,还是Whipple等人报道了壶腹癌和慢性胰腺炎的一期胰头切除术,为彻底切除胰头区而把十二指肠和一部分幽门同时切除。1969年,Warren报道了胰头切除兼广泛的幽门侧胃大部切除和迷走神经切除术,术后吻合部位溃疡的发生率降至7.5%,而Whipple原来只切除部分幽门的胰头切除方法,术后吻合部溃疡发生率高达17%。此后,尽管胃切除会导致消化不良、腹泻、倾倒综合症等征并发症,但从防止消化性溃疡发生的角度上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时行幽门侧胃大部切除几乎已成为常规,并顺利地开展应用。1978年,Traverso、Longmire等人报道了保留幽门(胃)的胰十二指肠功除术(Pylorus preserving  相似文献   

18.
早期胃癌     
作者根据自己去日本参观学习和日本专家来华交流的内容等,概括地介绍了日本在早期胃癌(以下简称早癌)的研究上所取得的进展。一、较高的早癌检出率据高木氏等列举资料:46~55年手术胃癌为1,313例,早癌28例仅占2.1%;66~75年手术胃癌2,413例,其中早癌竟有678例,占28.1%。30年今昔对比,该院早癌占胃癌手术率之比上升了14倍。日本对胃癌普查发现的例数用发现率表示,而对普查发现的早癌数通常用早癌/切除胃癌之比来计算,即检出率。作为早癌最后确诊是靠切除胃病理诊断.这样计算早癌的检  相似文献   

19.
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自Whipple报告十二指肠乳头癌根治术成功病例以来,已能进行胰头部范围癌根治术。过去,因手术死亡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术后远期效果不好,故也有否定该术式的报告。但最近随着手术死亡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降低,而有术后远期生存率也比以前增高的报告。另外,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适应证的胰头癌、乳头癌、下部胆管癌、十二指肠癌,其预后有很大差别。本文就有关决定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的预后的因素进行叙述。1.胰头癌据全国统计,胰腺癌切除2102例中,5年存活率为17.4%,即便是胰腺癌中最多的普通型胰管癌,几乎全部病例均可见到淋巴管、血管或神经的浸润,淋巴结转移和后腹膜神经丛浸润发生率尤高,切除病例多数在手术时已为进行性胰腺癌。即使是小胰腺  相似文献   

20.
消化道癌症腹膜播散或并发癌性腹膜炎时,预后极恶,平均生命3~6个月。对腹膜浆膜面播散做抗癌治疗,始于1980年 Spatt 对胰癌腹膜播散的患者,在手术后将含有氨甲喋呤的42℃灌注液,进行腹腔内温热灌注。作者、Koga、Fujimura 等对腹膜播散的预防与治疗,是在胃切除术后立即采用加抗癌药物的腹腔内温热灌流治疗,现介绍如下。手术时,对原发灶及左上腹部进行广泛切除,同时切除部分结肠、摘除双侧卵巢,尽可能地将腹膜表面的转移灶摘除。术后暂时关闭腹腔,温热灌流装置的流入、流出管分别置于上腹部与 Douglas 凹陷处。灌流液流入与流出的温度分别为45~46℃及43~44℃。对温热灌流引起体温升高的处理,采用全身低温麻醉(见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