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针对普连软膏和黄柏软膏治疗特应性皮炎时,其软膏内残存生药末对皮肤有刺激性等问题,采用凡士林直接提取法,分别将黄连、黄柏、黄芩、黄柏+黄芩(普连)、当归、蛇床子、苦参等生药以1:4的比例(生药与凡士林的重量比)掺入黄色凡士林,加热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除湿止痒软膏治疗特应性皮炎临床疗效。方法将195例特应性皮炎患者依数字随机法分为治疗组98例与对照组97例,分别外用除湿止痒软膏与丙酸氯倍他索乳膏治疗,2周后判断病损PASI评分下降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88%。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除湿止痒软膏治疗特应性皮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将黄连、黄柏、黄芩、艾叶各40g以1.5L乙醚提取,用回流冷却器常压下60℃热浴,蒸馏。剩余物用2L橄榄油溶解,加70℃白蜡500g混合,冷却后加130ml马脂肪制成软膏。并根据患者的皮肤症状,改变基质与生药的构成。需增强保湿效果时,增加白蜡用量;皮肤疼痛时,增加橄榄油用量。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石榴皮软膏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特应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石榴皮软膏治疗,对照组予软膏基质治疗。两组均口服地氯雷他定片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皮损及皮肤干燥改善程度。结果:第3、7、14天治疗组皮肤干燥改善程度总改善率为53.33%、83.33%、96.67%,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第3、7、14天皮损改善程度比较,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63.33%、86.67%、96.67%,对照组分别为56.67%、63.33%、70.00%,治疗第3天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7、14天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石榴皮软膏治疗特应性皮炎起效快、疗效佳、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
特应性皮炎因生活环境。饮食习惯等变化有难治化。重症化倾向,汉方治疗从调整,改善体质出发,既治标(皮疹),又治本(调整阴阳),常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顽疾,很难治愈,此病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根据各文献报道,中医治疗能有效地改善其症状和降低复发率。目前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内服汤剂、外用洗剂和中成药以及针灸等。本文就常用中医疗法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特应性皮炎因生活环境、饮食习惯等变化有难治化、重症化倾向,汉方治疗从调整、改善体质出发,既治标(皮疹),又治本(调整阴阳),常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介绍杨志波教授治疗特应性皮炎经验.杨教授认为本病是由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并通过免疫途径介导产生的结果,而基本病因病机责之于脾虚.在临床治疗上,其主张将非药物疗法与中医药疗法相结合,重视非药物疗法在特应性皮炎治疗中的作用,如避免诱因、精神疗法、避免搔抓、清洁和保湿皮肤等方法.中医药治疗须重视固护脾胃,临床分为发展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龙牡汤治疗特应性皮炎(血虚风燥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特应性皮炎(血虚风燥证)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龙牡汤内服加外洗,对照组给予氯雷他定片口服加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外涂,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记录指标包括: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等,评价有效率。结果:两组治疗后症状和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第8周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复发率及复发风险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龙牡汤治疗特应性皮炎(血虚风燥证),可有效降低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10.
郭雯 《河南中医》2007,27(4):83-85
特应性皮炎又称异位性皮炎(A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瘙痒性皮肤病,具有遗传易感性。治疗一般为抗组胺药、局部使用润肤剂和皮质类固醇激素等。但长期应用副作用大,患者不易耐受。近年来。中医药治疗AD的研究颇多。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就中医药治疗AD的研究现状做一总结,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中医药治疗特应性皮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医认为特应性皮炎多由于患儿先天禀赋不足而素体热盛;或后天调摄不当而致脾虚湿滞,复感风、湿、热邪,合而发病。近年来,通过辨证论治、应用经验方、针灸治疗、开发有效颗粒剂、中药外治等治疗方法,使中医药在治疗特应性皮炎方面的应用日益增加,并在治疗和防止复发方面,显示出比单纯应用西药更明显的疗效,而且可以更好地保障显著的近期疗效和低复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实验室研究也提示血清总IgE及IL-4的水平高低可作为特应性皮炎临床辨证分型的参考指标之一,为特应性皮炎的中医辨证治疗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刘卓琳  孙风峙 《河北中医》2009,31(9):1290-1291
宋业强教授系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主任、主任医师,山东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医学博士,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变态反应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从事临床及教学工作,学验俱丰。我们有幸随师学习,兹将宋老师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介绍刘巧治疗特应性皮炎的学术思想,主要包括从皮损、部位、瘙痒、体质进行辨病辨证论治,并重视调畅情志、健补脾胃、皮肤护理等方法的运用,随症加减,临床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4.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皮肤病,常以四肢屈侧出现多形皮疹,并且局部皮肤伴有苔藓样变为主要表现,瘙痒剧烈,时轻时重。杨志波教授行医三十余载,以祛风止痒、清热利湿、养血润燥法为主,并配合西医抗组胺药物口服及乳膏外用,联合治疗特应性皮炎,收获良效。  相似文献   

15.
总结孙占学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经验。孙占学认为特应性皮炎分为发作期和缓解期,脾虚之象贯穿发作期和缓解期始终。若复感外邪或情志不畅致心火旺盛,便会诱发特应性皮炎,因此在发作期治疗当以清心健脾为法,方用连苓汤加减;疾病发展到后期,津血亏虚,风燥之邪内生以致肌肤失荣,治疗当以养血润燥、健脾除湿为法,方用归苓汤加减。治疗期间,须结合外治法和日常调护,方可发挥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特应性皮炎中医药治疗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近些年特应性皮炎的中医药治疗作了系统回顾 ,介绍了中药内用治疗 ,中药外用治疗 ,针灸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及中医药治疗的实验研究等方面的新进展 ,指出了存在的问题 ,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又名异位性湿疹或遗传过敏性湿疹。其特征为患者或其家族中可见明显的异位性特点。异位性(atopiy)含义[1]是:①有容易罹患哮喘、过敏性鼻炎、湿疹的家族性倾向;②对异种蛋白过敏;③血清中IgE值高;④血液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其患病率各家报道不一,可能与流行病学调查中采用的诊断标准不同有关[2-3]。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迅猛发展,发达  相似文献   

18.
中医认为,特应性皮炎的发生与先天禀赋不足、心与脾两脏功能失调关系密切,治疗应健脾渗湿、清心培土、养血润肤等为主.本文查阅近年来关于特应性皮炎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归纳了本病发生的中医病因病机及多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应性皮炎(AD)的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平行设计,将146例AD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用中西医结合(氯雷他定内服+糠酸莫咪松霜外用+中药内服)治疗和仅用西药治疗,疗程4周。治疗结束时行基于研究者总体评估(IGA)评分,于疗前及疗后第l、2,3、4周时访视湿疹面积与严重度指数(EASI)评分,随访治疗成功者12个月内的复发情况。结果:①治疗结束时研究组IGA评分0、1、2、3、4和5级者分别是5、18、32、13、4和1例,对照组分别是2、9、34、12、10和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53,P=0.006。②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EASI评分逐渐降低(F=184.36,P=0.000),且研究组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F=18.156,P=0.000)。③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成功者12个月内的累计复发率分别是39.13%和81.82%,对照组复发的风险是研究组的3.118倍(HR=3.118),P=0.017。结论:中西结合治疗AD较单纯西药治疗具有较佳的改善症状体征、降低复发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性24岁,5岁时患特应性皮炎。长期外用激素软膏。查体:眼周、颈部、肘窝、手、腘窝处可见干燥皮疹,伴有红斑,苔癣化,有强烈的瘙痒感。血清IgE192 000IU/L,对螨虫、尘埃等过敏。曾给予消风散和黄连解毒汤,外涂凡士林,4周后症状未见改善。后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