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床麻醉是为手术病人提供无痛、安全、良好的手术条件,以完成手术治疗为目的。由于麻醉用药,手术创伤,病人体质状况,使得围手术期具有不同程度的风险,因此,做好麻醉护理的配合工作十分重要,现将我院自1998年以来,应用异丙酚静脉麻醉行人工流产手术278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深入了解麻醉科护士工作现状及其对麻醉前访视的认知和建议,为开展麻醉前访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半结构访谈法,对山东省6所三级甲等医院12名麻醉科护士进行个别深入访谈,对访谈资料录音后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关于麻醉科护士的工作现状,麻醉前护理包括管理麻醉药品、管理一次性耗材、管理麻醉仪器;麻醉中护理包括辅助麻醉、术中麻醉病人监护;麻醉后护理包括麻醉后监护病人、术后并发症监护和处理、熟知拔管指征、熟知出复苏室条件、麻醉后访视。对麻醉前访视内容的认知,提炼出两大主题:麻醉前评估和麻醉信息宣教。结论麻醉科护士工作局限于麻醉用物的管理和麻醉后复苏,未参与麻醉前访视和术中麻醉护理,对麻醉前访视内容及重要性认识不足,麻醉护理没有覆盖病人麻醉的全程。  相似文献   

3.
全麻拔管后15min内病人的应急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麻拔管后15min内病人的应急护理,是全身麻醉恢复前最早期的护理,期间的主要工作是针对病人在拔管和即将清醒期间的麻醉恢复前最早期的监护和护理,此时,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多端,实际上并不比麻醉期安全,  相似文献   

4.
我院麻醉苏醒室2004年12月~2005年12月共收治病人10072例,由于病人在麻醉苏醒室得到严密的监护、治疗和护理,最大限度减少了病人麻醉苏醒期的并发症,提高了麻醉效果。现将管理经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麻醉后恢复室又称麻醉后监测治疗室,是对麻醉病人进行严密观察和监测,直到病人的生命体征恢复稳定.随着全身麻醉在小儿外科手术的广泛应用,术后的护理工作要求也不断增高.在麻醉苏醒期患儿随时可能出现呼吸、循环、代谢方面的异常,所以此期的护理对于提高手术质量和安全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保证病人平稳度过这一阶段,对护理工作有一定的要求.现将200例患儿在麻醉恢复室期间的护理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王丹 《全科护理》2013,(29):2753-2754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世界上排在第5位的常见恶性肿瘤,也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病死率位居第3位。肝癌的治疗目前仍然以手术切除为最有效的治疗手段。由于有些肝癌病人术前肝功能损害比较明显,从而增加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病人在麻醉恢复期间得到优质高效的护理对提高手术效率、减少麻醉并发症、减轻病房护士工作压力具有重要意义。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麻醉恢复室共接收全身麻醉后肝癌术后病人60例,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系统性护理在单肺通气病人麻醉恢复期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74例单肺通气病人麻醉恢复期采用系统性护理,包括心理护理、呼吸系统护理、循环系统护理、神经系统护理、引流管护理、疼痛护理及保暖,并对护理效果进行总结。[结果]本组病人在麻醉加强监护室监护时间为(3.52±1.23)h。经系统性护理,除4例病人因苏醒延迟及循环系统不稳定送重症监护室(ICU)继续治疗外,其他病人麻醉恢复期生命体征及各系统监护平稳,安全返回普通病房。[结论]将系统性护理应用于单肺通气麻醉恢复期中,可以有效降低病人麻醉恢复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病人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病人为中心”的全新医学模式对护理学科提出更高要求,尤其对手术室的护理,手术室护士不仅仅协助外科医生手术,同时在麻醉工作中承当更多的职责和任务,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师的默契配合对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起关键作用,是手术病人安全保障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与麻醉医生协调配合的体会。  相似文献   

9.
麻醉是手术顺利实施与进展的必要前提、麻醉护理麻醉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手术室护士配合麻醉医师,从药品的管理,麻醉器械的准备,特殊液路的建立,病人体位安置,配合麻醉插管,各种麻醉穿刺到病人因麻醉状态的管理确保麻醉效果,手术顺利进行,促进麻醉清醒,术后无麻醉和护理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0.
开展麻醉护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缓解麻醉医师的工作负担,使其能有更多的精力关注麻醉质量的提高和手术病人的生命安危,逐渐兴起了麻醉护理学专业。麻醉护理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还存在一些定位、定性等具体问题,需要遵循法律法规,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寻找具有中国特色的麻醉护理模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双腔导管支气管内插管全麻的护理配合方法和经验。方法:双腔导管插管全麻70例,左侧导管38例,右侧导管32例,对病人进行麻醉期护理。结果:麻醉的护理配合顺利,无出现并发症。结论:手术室护士要了解双腔导管插管全麻的方法和目的,充分做好麻醉前的各项准备工作,麻醉过程密切配合麻醉师进行麻醉和管理,基层医院由于无配备专职的麻醉护士,而且麻醉师也不充足,巡回护士不但要做好巡回护士的工作,而且要熟练掌握麻醉的配合工作,才能使麻醉、手术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2.
麻醉恢复室(PACU)是对麻醉手术后病人进行严密观察、监测、治疗和护理,直至病人生命体征恢复稳定的场所[1]。全球第一个PACU是1923年由Dandy和Firor在美国Johna’s Hopkins医院成立的[2],时间和实践证明PACU能为麻醉后病人提供安全和高质量的监测、治疗和护理。现将我院89例PACU患儿的监测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刘娟  周娅颖 《全科护理》2016,(21):2226-2227
正随着社会的进步,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患儿提供更为全面、高效的舒适护理成为护理人员护理工作的重点~([1])。麻醉恢复室(post anesthetic care unit,PACU)是收治当日全身麻醉病人术后未苏醒者和非全身麻醉后病人情况尚未稳定者,或神经功能未恢复者;保障病人在麻醉恢复期间的安全,监护和治疗在此阶段内出现的生理功能紊乱~([2])。它的设立不仅提高了手术间的利用率,加快手术病人的周转,同时减少了术  相似文献   

14.
任晓芸 《全科护理》2016,(3):295-296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干预配合无痛麻醉的临床技术在口腔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60例需要进行无痛麻醉的口腔科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80例,实验组为无痛麻醉辅以心理护理干预的病人,对照组则为仅实施无痛麻醉的病人,对照两组病人在治疗过程中的恐惧程度与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观察结果有明显的差异(P0.05),实验组病人的心理恐惧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在无痛麻醉过程中辅以心理护理可以明显地降低病人恐惧程度,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静脉全身麻醉下宫腔镜检查与治疗术后病人恢复期的护理特点。[方法]观察250例在静脉全身麻醉下行宫腔镜术病人生命体征变化,对其特点进行分析,总结麻醉恢复期的护理。[结果]250例宫腔镜检查与治疗的病人经过术中严密观察,积极处理及恢复期的细致护理,绝大多数安全度过麻醉苏醒期;术中有10例出现低钠血症、1例轻度肺水肿,经治疗后恢复。[结论]全身麻醉宫腔镜检查及治疗病人在麻醉恢复期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护理,注意低钠血症和肺水肿发生,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麻醉恢复室护理管理模式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曼丽 《护理研究》2008,22(4):1100-1101
为加强围手术期病人的护理管理,减少和预防麻醉相关并发症和意外的发生,我院成立了麻醉恢复室,经过不断总结和探索,形成了一套规范的麻醉恢复室护理管理模式,有力地保障了麻醉术后病人的安全恢复,加快了手术病人的周转,提高了手术室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静脉全身麻醉下宫腔镜检查与治疗术后病人恢复期的护理特点。[方法]观察250例在静脉全身麻醉下行宫腔镜术病人生命体征变化,对其特点进行分析,总结麻醉恢复期的护理。[结果]250例宫腔镜检查与治疗的病人经过术中严密观察,积极处理及恢复期的细致护理,绝大多数安全度过麻醉苏醒期;术中有10例出现低钠血症、1例轻度肺水肿,经治疗后恢复。[结论]全身麻醉宫腔镜检查及治疗病人在麻醉恢复期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护理,注意低钠血症和肺水肿发生,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全身麻醉术后窦性停搏病人复苏期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术后窦性停搏病人复苏期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11例患有窦性停搏的术后全身麻醉病人进行复苏的护理.[结果]经过做好入恢复室的准备.加强复苏期的观察、监测及护理,使全部病人在麻醉恢复室恢复良好,安全转送到重症监护室作进一步的治疗.[结论]加强麻醉复苏期观察和护理是窦性停搏病人全身麻醉术后顺利复苏,减少麻醉后并发症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9.
王友红 《全科护理》2012,(30):2810-2811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术后病人在复苏期的护理监测与体会,以提高麻醉恢复室(PACU)的护理质量,减少麻醉术后并发症,使病人安全有效地度过手术期。[方法]通过对900例全身麻醉病人复苏期严密的护理观察和措施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总结。[结果]900例全身麻醉复苏病人在复苏期各项生命体征基本平稳、安全,未出现严重不良并发症。[结论]复苏室的安全护理工作是保证全身麻醉病人更加安全有效地度过围术期,防止术后并发症,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0.
齐永华 《护理研究》2007,21(8):2207-2207
良好的麻醉不但可消除病人痛感,使其保持安静,利于术者顺利操作,还可降低术中应激反应,减轻或消除不良心理体验,提高围手术期安全性。对于患儿,更要求麻醉医生与手术室护士在技术的熟练程度,应急状态判断和处理患儿对麻醉药物及手术耐受的个体差异等方面的判断比成人更要准确精练。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生是一个工作整体,在手术过程中,要互相配合,因此保证患儿麻醉安全,做好小儿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工作,对手术顺利进行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将我院78例3岁~7岁患儿氯胺酮麻醉手术过程中,保证麻醉安全及护理经验介绍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