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情况,为加强医院ADR监测和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22年1—8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上报到国家ADR监测中心的ADR报告200例,采用Excel软件从ADR类型、患者基本情况、ADR涉及的药品类别、给药途径、ADR累及器官与系统、临床表现、ADR上报科室及上报人员身份等进行分析。结果 200例ADR报告中,一般ADR 125例(62.50%),严重ADR 67例(33.50%),新的ADR 8例(4.00%);涉及患者男103例(51.50%),女97例(48.50%);>60岁老年患者发生ADR较多(30.50%);抗感染药物导致的ADR最多(32.50%),其次为抗肿瘤药物(26.00%)。65例抗感染药物中,引起ADR最多的为头孢菌素类(43.08%),其次是喹诺酮类(30.77%);静脉给药发生ADR最多(71.50%);200例ADR报告中,ADR累及器官与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最为多见(31.50%),其次为神经系统及血液系统(15.50%);上报ADR排名前5位的科室为药学部、急诊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肿瘤科、儿科。上...  相似文献   

2.
《中国药房》2014,(34):3233-3235
目的:探讨医院抗肿瘤药导致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肿瘤药。方法:对我院2010-2013年上报国家ADR监测中心的215例抗肿瘤药致ADR报告进行回顾性统计和分析。结果:ADR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女性患者(38.60%);发生ADR最多患者的原发疾病为乳腺癌(占24.19%),其次为肺癌(占15.81%)和肠癌(占15.35%);引发ADR的药物种类中以铂类为主(占36.55%),其次为植物来源的抗肿瘤药及其衍生物(占22.34%);最易引发ADR的抗肿瘤药为注射用顺铂(占14.21%);涉及ADR的最主要给药途径是静脉滴注和静脉推注(占95.81%);ADR多发生在用药后1 d以内(占44.65%);ADR主要累及消化系统(占45.58%),其次为血液造血系统(占28.84%);多数ADR经过相关处理后能够完全治愈(占58.14%)或者好转(占40.93%)。结论:医院需要进一步加强抗肿瘤药ADR的监测,加强临床药师的干预作用,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预防和减少抗肿瘤药物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21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原因,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医院2005-2006年各临床科室上报的ADR报告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215例不良反应中,抗感染药物引起的最多(42.3%),其次为中药制剂(20.4%);累及的器官/系统以皮肤及附件最常见(45.1%),其次为发热反应(16.3%),消化系统居第3位(13.5%);静脉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86.8%(186例);不良反应较严重的占3.3%(7例)。结论抗感染药物和中药制剂所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逐年增加,提示临床应加强用药监测,预防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我院235例抗菌药致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我院2007-2009年收集并上报的抗菌药致ADR报告23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235例ADR报告共涉及28种抗菌药,其中头孢菌素类引起ADR最多(占34.47%),其次为喹诺酮类(占22.13%);给药途径以静脉注射引起ADR最常见(占86.38%);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见(占50.64%);严重ADR报告共4例。结论:临床应加强抗菌药ADR的监测工作,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
我院105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我院2012年1-12月上报国家ADR监测中心的1 056例ADR报告为对象,对其一般情况、给药途径、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 056例ADR报告中,年龄≥60岁的患者发生ADR比例最高(355例,占33.62%);静脉给药引起的ADR最多(986例,占93.37%);引起ADR最多的药物为抗菌药物(434例,占41.10%),其次为中药注射剂(288例,占27.27%);ADR损害类型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460例,占43.56%)。结论:临床应加强ADR的监测与上报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
阚艳红  刘晓红 《中国药房》2011,(38):3602-3604
目的:了解唐山市抗感染药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6月唐山市ADR监测中心收集并上报至国家ADR监测网的1168例抗感染药致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引起ADR的抗感染药涉及13大类108个品种,头孢菌素类引起的ADR居首位,其次为喹诺酮类和大环内酯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主要为消化系统、皮肤及其附件、全身性等;严重的ADR发生率为1.88%;引发ADR的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占83.87%。结论:临床应规范抗感染药的应用,进一步加强ADR监测和预警工作,以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我院46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金小坡  卢美娇 《中国药房》2009,(20):1582-1584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6年4月~2008年3月上报浙江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465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引发ADR的药品中,抗感染药引起的ADR最多,有315例(占67.7%);神经系统用药次之,有39例(占8.4%)。静脉用药引起的ADR占83.0%,其次为口服给药占16.1%。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占54.9%。ADR的转归中,好转占71.2%,治愈占28.8%。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监测工作,提高报告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8-2013年收集的694例ADR报告按患者的年龄、性别、给药途径、用药情况及ADR临床表现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94例ADR报告中,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为主,占73.34%;药品种类中抗感染药引发ADR例数最多(占57.35%),其次为中药制剂(占19.31%);ADR损害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为主(占45.10%),其次为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分别占25.36%和19.02%)。结论:临床应提高ADR监测报告质量,加强抗感染药的合理使用,减少ADR的发生,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及一般规律.方法 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上报的315例ADR报告,按患者的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类别、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15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品共11类70种,其中抗感染药物引发的ADR最多,有139例(占44.1%);其次是中药注射剂58例(占18.4%);静脉给药引发的ADR例数最多,有263例(占83.5%);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有145例(占46.0%).结论 临床应重视和加强ADR监测和上报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我院儿童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品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14年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361例ADR报告进行分析和归纳。结果:361例ADR主要集中在6岁以下患儿(68.98%);涉及16类药品、96个品种,主要为抗感染药物(60.11%),其次为中药(13.02%)、抗肿瘤药物(5.26%);给药途径主要为静脉给药(85.32%);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73.96%),其次为全身性损害;医师和药师为ADR报告的主体,ADR类型主要为一般ADR(98.61%)。结论:应重点加强儿童群体ADR的监测,关注儿童专科用 药ADR,强化临床药学监护,以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1.
抗感染药不良反应809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沈斌  沈鸿  蒋利亚 《中国药师》2009,12(4):488-490
目的:分析抗感染药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和原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嘉兴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7年收集的809例抗感染药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引起ADR最多的药物为头孢菌素类,发生率最高的药物是头孢曲松钠;与合并用药有关的ADR占总例数的40.30%,以静脉给药方式为主;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见,其次是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结论:加强抗感染药临床合理应用,重视ADR监测工作,保障公众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2.
我院12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与一般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07年1~6月上报的120份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静脉给药较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发生ADR(占68.3%);抗感染药物引发ADR的比例最高(占46.7%),其次为神经系统与心血管系统药物;氟喹诺酮类是引发ADR的主要抗感染药(19例,占33.9%),其中又以左氧氟沙星为首。ADR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其次为消化系统以及循环系统损害。结论:应强化ADR监测意识,完善相关报告分析制度,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本院258例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分别从患儿年龄、性别、给药途径、涉及药物种类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统计。结果收集的258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13类,涉及的药品种类及例次中抗感染药物占首位(46.91%)。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附件损害(48.04%),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26.36%)。结论应重视ADR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遂宁市中心医院抗病原微生物药致不良反应(ADR)的发生规律及特点,推动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上报的113例抗病原微生物药引起的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60岁年龄段发生的ADR构成比高(51例,占54.13%);导致ADR的10种抗病原微生物药中β-内酰胺类发生率最高,其中,头孢菌素类及青霉素类药物构成比较高,分别为31.86%和28.32%;ADR的临床表现主要以皮肤及附件损害(56例,49.56%)、消化系统损害(13例,11.51%)多见。结论:建议在临床应用中加强抗病原微生物药ADR监测,最大限度地减少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5.
胡东梅 《北方药学》2015,(4):156-158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报告,为临床用药提供警示。方法:对我中心收集的1585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分类统计并分析评价。结果:1585例不良反应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1327例(83.7%),大环内酯类160例(10.1%);静脉注射(含滴注)1364例(86.1%)。结论: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马鞍山市51例抗菌类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汪荣华  钱崇付 《安徽医药》2005,9(2):156-157
目的了解抗菌类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为临床用药提供警示.方法:对我中心收集到的51例抗菌类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病历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评价.结果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共有19品种,其中喹诺酮类(21例,41.2%)、大环内酯类(15例,29.4%)、头孢菌素类(5例,9.8%)、青霉素(5例,9.8%)、氨基糖苷类(3例,5.8%).结论应合理使用抗菌类药物,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濮阳市油田总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该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临床科室上报的343例ADR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ADR上报科室有16个;男性明显多于女性,60岁以上老年人ADR发生率最高;抗感染药、神经系统药引发ADR比例较大;抗感染药以喹诺酮类最多;皮肤、神经系统、消化系统损害居多;给药途径以注射给药居首。结论:加强ADR监测对于提高该院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减少ADR的发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宁德市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相关因素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对策。方法:对我院2009—2011年收集到的482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82例ADR报告中共涉及药品166种,男性发生率(265例,占54.98%)略高于女性(217例,占45.02%);60岁以上患者发生ADR的比例最高(144例,占29.87%);静脉滴注给药途径最易引发ADR(295例,占59.48%);抗感染药引发的ADR例数最多(197例,占37.03%);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165例,占30.05%);严重的ADR有16例(占3.32%);所有ADR均治愈和好转。结论:ADR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医疗机构应完善医、药、护合作的ADR监测体系,加强ADR监测,发挥临床药师用药监护作用,合理用药,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0月上报的297份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类型、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给药途径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生ADR的患者中,男女之比为1∶0.98;抗感染药引起的ADR最多,有128例,占43.09%;消化系统和皮肤系统、神经系统的损伤较为常见,分别为28.85%(90例)、26.90%(84例)、12.51%(39例);注射给药引起的ADR最多,为182例,占61.28%;ADR以医师报告为主,占64.65%.结论:ADR在临床药物治疗中较常见,应加强ADR监测工作,尽可能避免和减少ADR发生,以达到用药安全、有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13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ADR的发生。方法:对2009—2010年收集的136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136例ADR患者中,女性所占比例(80例,58.82%)高于男性(56例,41.18%);经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发的ADR最多,为79例,占58.09%;抗感染药引发的ADR居首位,为79例次,占57.66%,其中以氟喹诺酮类引起的ADR最多,中成药居第2位;ADR主要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96例次,占50.53%)。结论:ADR主要由抗感染药和中成药引起,合理使用抗感染药及中成药是减少ADR的关键,加强ADR监测、提高ADR的预防和个体化用药是保证安全用药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