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刘洪涛  苏静  韩正学 《中国药房》2011,(46):4346-4349
目的:评价我院口腔颌面外科实施干预措施对围术期应用抗菌药物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口腔颌面外科实施干预措施前(2008年6-12月,干预前)、后(2010年6月-2011年6月,干预后)出院患者的病历各370份进行对照研究,对围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较之干预前,干预后Ⅰ、Ⅱ类切口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明显提高,术前用药时机合理率达67.6%,术后平均用药时间由干预前的5.13d缩短至3.48d,干预前存在的主要不合理用药现象得到抑制。结论:我院采取的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干预措施明显提高了合理用药水平,体现了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对存在的抗菌药物应用比例偏高、疗程较长等问题,需继续加强督导和监控。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百色市中医医院骨科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综合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以随机抽样法抽取干预措施实施前后我院骨科手术病例各120例,对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实施后,在适应证、预防给药时间、抗菌药物品种、联合用药情况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住院时间、抗菌药物费用及比例均有所下降。结论:实施综合干预措施可显著提高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采取干预措施前、后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规范该院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使用和管理。方法选择该院2011年3~6月外科围术期病历300份作为非干预组;在医院进行一系列干预措施后,另选取2012年1~3月外科围术期病历300份作为干预组。分析2组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结果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比例由干预前的10.33%上升到干预后的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干预后均有显著改善。结论实施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干预措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李振知  韩凤昭  杨文华 《中国药房》2012,(22):2036-2038
目的:调查我院临床药师干预前、后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4-6月(非干预组)和2011年9月-11月(干预组)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的出院病历,对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临床药师对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干预,围术期预防用药在药物选择、用法用量、给药时机等方面均得到明显提高,合理率分别由干预前的5.71%、68.57%、11.43%提升至干预后的75.90%、95.18%、75.90%(P<0.05);人均抗菌药物费用由814.6元下降至433.5元(P<0.05);人均抗菌药物应用时间由4.07d下降至3.65d。结论:通过制定规范的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干预措施,临床药师参与临床合理用药,可显著提高围术期合理用药比例,提高医院的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5.
肖萍  梁陈方 《中国药房》2010,(18):1656-1658
目的:探讨骨科围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方案实施的可行性。方法:通过综合干预,制定可行的规章制度及合理的用药方案,对运行病历及时监控与反馈相关信息等手段,比较干预前、后骨科手术患者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结果:干预组住院时间、费用、抗菌药物费用及其所占比例下降;各类切口预防性用药时间和选药方案逐步规范,平均用药时间缩短,术前0.5~2h用药的比例增大,选择第1、2代头孢菌素作为手术预防用药品种的比例增大;联合用药的比例下降,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率有显著提高。结论:实施合理用药综合管理措施有助于规范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和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6.
凌冠 《广东药学》2014,(10):744-746
目的调查本院骨折内固定物取出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情况及干预措施实施效果。方法采取技术与行政干预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实施干预前(2011-01~07)35例与实施干预后第一阶段(2011-08~2012-09)106例、第二阶段(2012-10~2013-12)103例患者使用抗菌药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预防用抗菌药物比例从100%下降到10.68%;预防用药疗程合理率从5.71%提高到100%;联合用药比例从57.14%下降至0%;抗菌药物使用时机合理率从11.43%提高到80%以上。结论临床药师协同行政干预可明显提高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7.
李晟琰  王典  李连茂  张愈东 《中国药房》2013,(18):1657-1659
目的:探讨对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药学干预,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7-12月外科围术期500份病历作为非干预组;在实施一系列药学干预措施后,另选取2012年1-6月外科围术期500份病历作为干预组。分析两组患者预防用抗菌药物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率由84.80%下降为29.60%,选药以第1代头孢菌素为主,术前0.5~2h预防用药比例由77.59%提高到94.59%,其他不合理应用现象较非干预组明显减少。结论:围术期实施药学干预,可以强化临床医师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意识,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明显降低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应用率,缩短抗菌药物应用疗程。  相似文献   

8.
泌尿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干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敏  梁陈方 《中国药房》2008,19(32):2557-2559
目的:评价我院泌尿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方法:统计我院泌尿外科2006年1~6月(干预前)与2007年1~6月(干预后)输尿管、肾、膀胱结石和前列腺增生手术住院病例(共600例),参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相关管理规范,调查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存在的问题。结果:我院泌尿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合理率由干预前的12.5%上升至干预后的88.2%;抗菌药物品种选择不当、给药时机不当和用药疗程过长等不合理用药现象得到极大改善。结论:我院实施的合理用药干预措施到位,使泌尿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朱卫江  张丹  郭喜红 《中国药房》2012,(18):1658-1660
目的:制定医院合理用药干预管理规范,观察对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Ⅰ类切口择期手术病例,试验组(180例)按"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规范"的方案用药,对照组(178例)按习惯方法用药。结果:通过实施干预措施,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用药率从干预前的49.4%下降至干预后的21.1%;抗菌药物应用种类从干预前的4类17个品种下降为干预后的1类2个品种;预防用药时机合理率从干预前的55.7%上升至干预后的76.3%;用药时间合理率从干预前的13.6%上升至干预后的68.4%。结论:通过制定和实施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规范的方案,能显著降低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应用率,对促进临床安全、有效、经济用药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李锐  刘福 《中国药事》2018,32(1):150-155
目的:调查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临床药师对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干预情况,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分别选取2014年1-12月出院的997例(干预前组)和2016年1-12月出院的958例(干预后组)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对其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进行统计,并对干预措施实施前后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临床药师干预,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干预后较干预前下降了9.87%;药物品种选择方面,干预后组预防性使用1、2代头孢菌素者比例明显高于干预前组(81.46% vs.62.12%,P < 0.01);用药时机及疗程方面,干预后组术前0.5 ~ 1 h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以及术后用药疗程≤ 24 h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干预前组(96.15% vs.85.10%,P < 0.01;68.18% vs.29.55%,P < 0.01);适应证方面,干预后组的合理性用药比例也明显高于干预前组(84.62% vs.73.67%,P < 0.01);另外,在用法用量、药物联用等方面干预后较干预前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临床药师对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进行干预能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对促进临床安全、有效地应用抗菌药物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实施药学服务和行政干预后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情况,推动医院合理用药工作的开展。方法:选取骨科Ⅰ类切口手术2011年3—7月出院病历为干预前组、2012年3—7月出院病历为干预后组,对比分析干预前后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结果: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由干预前的93%下降为干预后的67.1%(P〈0.01),术前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时间不当由干预前的63.01%下降为干预后的27%(P〈0.01)。实施药学服务和行政干预后,各项不合理用药情况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实施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干预措施是有效的,应进一步优化各项措施,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江苏省盱眙县人民医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研究提高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6月与7—12月2个时期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并统计数据;对比2个时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经过干预后,抗菌药物的使用率明显下降,头孢菌素类、单环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使用比例明显下降,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更为合理,总用药时间明显缩短。结论: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在2011年1—6月仍有较多不合理情况存在,值得重视。采取相关措施加以指导及管理后,2011年7—12月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3.
外科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干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干预措施对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实施干预措施前(2006年7~12月)及干预后(2008年7~12月)外科手术病历各120例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围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率由干预前的0%上升至干预后的56.7%,干预后平均住院天数和术后平均用药天数均缩短(P<0.05),干预前存在的主要不合理用药现象得到显著改善。结论:我院实施的干预措施明显提高了合理用药水平,体现了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熊汉申  张兆利  张引兰 《中国药房》2014,(14):1260-1262
目的:探讨我院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管理与干预措施实施的效果。方法:分别调查我院2012年7-12月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10 226张(含不合理典型处方75张)以及2013年1-6月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11 051张(含不合理典型处方70张),分别作为干预前和干预后数据。比较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指标变化,检验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抗菌药物处方合格率明显上升,由干预前的63.70%上升到干预后的75.50%;抗菌药物联合使用率显著下降,由干预前的8.99%下降到干预后的7.15%;不规范处方和超常处方大大减少,分别由干预前的44.30%和22.14%,下降到干预后的38.72%和11.66%;平均每张不合理典型处方不合理用药表现次数下降,由干预前的2.04人/次下降到干预后的1.54人/次,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不合理应用具体指标有改善,其他仍需继续改进。结论:合理的干预措施使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全面提升是可行的,但我院抗菌药物处方合格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干预前后我院普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探讨临床药师在普外科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中的作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普外科临床药师深入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前后腹股沟疝修补术出院病例,对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合理性进行分析评价,以考查临床药师的工作效果。结果:干预后腹股沟疝修补术抗菌药物使用率由96%(96/100)降至39%(39/100)(P〈0.05),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率由5%(5/100)升至69%(69/100)(P〈0.05);围术期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表现形式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平均药费、抗菌药物费用下降显著(P〈0.05)。结论:我院临床药师深入临床,采取多种技术手段有效干预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极大提高了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水平,为下一步开展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的药学服务模式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本院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对比分析临床药师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干预作用。方法收集临床药师未干预手术病例260例及药师参与干预后的手术病例260例,对比分析干预前后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结果干预后用药时机不合理的比例由干预前80.39%降低到6.92%,抗菌药物平均应用时间由干预前9.6 d减少到4.2 d;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合理性明显提高,伤口感染率无明显改变,但仍存在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用药疗程偏长、剂量偏大等问题。结论外科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但在使用期间需要区分患者的病症情况,再进行用药,降低患者药物使用的剂量,避免药物使用过度,临床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用药合理性,但还需要进一步地加强干预管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分析综合干预措施在医院内科抗生素合理应用中的重要作用。方法参照《抗生素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制定以抗生素的联用率和使用率为量化指标的评价标准,运用综合干预措施指导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并观察分析运用综合干预措施前后临床工作中抗生素的使用情况。结果运用抗生素综合管理措施之前,多以经验用药为主且无合理指征应用抗生素的情况较为多见,临床应用中问题较为突出,运用综合管理措施之后,病原送检率明显升高,同时抗生素药物的使用率和联用率也显著降低。结论运用有效措施对抗生素使用进行综合干预,可以显著提高病原送检率降低抗生素的使用率和联合用药率,对内科人员合理使用抗生素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干预前后I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对比情况,了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管理和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1年1月-3月间173例I类切1:2手术患者病例与2012年1月3月间203例I类切口手术病例,在抗菌药物的使用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I类切口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从2011年100%下降至2012年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给药时机、用药疗程等方面的合理性均有显著提高,但在药物选择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结论:干预措施对减少抗菌药物应用的不合理因素有了明显改善,用药的合理性还有一定的提高空间,还需进一步加强干预和监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