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张凤芹  郑东升  金英华  苑冬敏 《中国药事》2011,25(11):1153-1154,F0003
目的探讨氨曲南所致不良反应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1988~2011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有关氨曲南所致不良反应的文章进行文献分析。结果氨曲南所致不良反应以皮肤、呼吸系统的表现为主。结论临床应重视氨曲南的不良反应,加强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
周福永  蔡志琴  胡金芝 《中国药房》2014,(36):3431-3433
目的:探讨血栓通注射剂致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2000-2013年收录的血栓通注射剂致ADR文献报道,对收集到的76例ADR的相关情况进行分类、归纳、统计、分析。结果:76例ADR中,59例(占77.63%)在用药30 min内发生,以即发型和速发型过敏反应为主;累及器官/系统以全身性损害(占43.71%)、神经系统损害(占19.21%)、呼吸系统损害(占17.88%)为主;经停药及对症治疗后均治愈或好转。结论:通过提高药品质量并加强用药过程监测等措施,可避免和减少其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首次报道氨曲南用药后出现迟发性过敏反应,总结近十年氨曲南导致的超敏反应,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检索我院CNKI数据库(关键词:氨曲南、不良反应)及Pubmed数据库(Key words:Aztreonam,Adverse reaction),共收集11篇文献,剔除代表性不强文章,余列举分析如下。结果临床上偶尔出现氨曲南说明书上未提到的不良反应。结论使用氨曲南时应高度注意其不良反应,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鱼腥草注射液临床引用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发生类型及相关风险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医药信息资源系统(1979~2010年),以“鱼腥草注射液”and“不良反应”or“治疗”or“病例报道”为检索式,下载全文.收录中国期刊文献全文97篇,包含54篇不良反应发生类型和43篇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文献.结果 鱼腥草注射液不良反应可累及多个器官、系统,以皮肤损害、过敏反应、胃肠道损害最为常见,以速发型(30min)为主兼具迟发型,严重者可致过敏性休克.结论 加强鱼腥草注射液的不良反应监测,完善药品说明书及规范临床的合理用药,防止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血必净注射液致药物不良反应14例文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血必净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1994-2011年中国医药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华医学会全文数据库内有关血必净注射液不良反应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必净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多在用药30 min内发生,多为速发型变态反应,临床主要表现为胸闷、憋气、心慌、心悸、呼吸困难、呼吸急促、血压降低,严重者可致过敏性休克。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应了解血必净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加强其应用的监测,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中国药房》2015,(14):1956-1958
目的:为医疗机构安全使用氨曲南提供参考。方法:检索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2004-2014年收录的氨曲南ADR文献57篇,共65例,采用Excel进行统计,其内容包括发生ADR患者的年龄与性别、用法用量、ADR发生的时间、过敏史、ADR类型及临床表现等,并加以分析。结果:65例氨曲南ADR中,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1~45岁中青年患者居多(49.23%);患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累及人体多个器官/系统;53.85%的ADR发生于用药30 min之内;ADR以过敏反应为主,严重的可致过敏性休克,其他还有单纯皮肤反应、神经系统反应、白细胞计数减少、心律不齐及肝功能损害等。结论:临床使用氨曲南,应首先询问患者过敏史,使用中多观察、多巡视,并做好ADR的对症处理及抢救工作。  相似文献   

7.
氨曲南是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大多数需氧-革兰阴性杆菌具有较好作用,它在我国使用有10余年,广泛用于各种严重感染.本文对1994-2009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献报道的氨曲南的不良反应进行整理,收集氨曲南导致ADR 13例,以过敏反应最为常见,偶见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及造血系统损害.  相似文献   

8.
灯盏花素注射液的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及特点。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2008年灯盏花素注射液所致ADR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灯盏花素注射液的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性别、年龄无关,临床主要表现为过敏反应,严重可出现过敏休克,不良反应首次用药发生者有27例(79.4%),提示不良反应以首用即发型为主。结论临床医生、药师应重视灯盏花素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坚持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
串俊兰  吕晶  韩勇 《中国药师》2013,16(3):456-458
摘 要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和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Pubmed、ScienceDirect Onsite、西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有关氨甲环酸不良反应的个案报道,得到文献共27篇,35例病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氨甲环酸所致不良反应主要有过敏反应、血栓以及由此引起的肾脏、肝脏、心血管、肺以及左下肢损害,另外还有视力损害、耳鸣、癫痫全身性发作等。过敏反应发生的时间为给予氨甲环酸当天,而血栓形成则多发生在给药后6~15 d,甚至长达2个月。结论:临床应重视氨甲环酸的不良反应,加强其用药监测,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0.
清开灵注射液致170例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目的:探讨清开灵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方法:检索1994年~2005年国内医学期刊报道应用清开灵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案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清开灵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性别年龄无关,临床表现主要为过敏反应,严重者出现过敏性休克;不良反应在30min内发生者有110例,占64.71%;首次用药发生者有151例,占88.82%,提示不良反应以首用即发型和速发型为主。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应重视清开灵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坚持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1.
Background Information about medicines safety in children is very limited. Consumer 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 reports can provide information about serious and unknown ADRs from medicine use in children. Objective To characterize ADRs in children reported by consumers in Europe from 2007 to 2011. Methods We analysed ADRs reported to the European ADR database, EudraVigilance (EV) for individuals from birth to 17 years. Data were characterized with respect to age and sex of the child, type of ADR (system organ class and preferred term), seriousness and suspected medicines (anatomical therapeutic chemical classification system level 1 and 5). Results In total, 240 ADR reports corresponding to 670 ADRs were identified. The relatively largest share of ADRs were reported for infants below 1 year followed by teenagers, and 60 % of all ADRs were reported for girls. The majority of ADRs reported were of the general type (20 %) and nervous system disorders (15 %). The largest share of serious ADRs was of the type nervous system disorders (17 % of all serious). Three cases of death were reported. Vaccines and anti-infectives for systemic use contributed to 30 % of ADRs, antineoplastic and immunomodulating agents for 23 % and sex hormones for 13 %. Conclusion Only few paediatric ADR consumer reports were found in EudraVigilance. Many of these ADRs were serious, and fatal cases were reported, however also nonserious reports were present. 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consumer reports may be of value in paediatric ADR signal detection.  相似文献   

12.
乔敏茹 《安徽医药》2018,22(9):1851-1854
目的 统计分析中药注射液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规律、特点,为临床中药注射液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应用Excel回顾性统计宿州市立医院2016年1~6月各科室上报的52例中药注射液ADR报告.结果 52例ADR报告共涉及8个科室,以神经内科上报的ADR报告(30例,57.69%)最多;其中一般不良反应40例,占比76.92%,新的一般的不良反应12例(23.08%),无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男性24例(46.15%);女性28例(3.85%),女性占比略高于男性;65岁以上老人26例(50%),占比最大;涉及的9种中药注射液中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丹红注射液(25例,48.08%),注射用血栓通(13例,25%)及喜炎平注射液(4例,7.69%);以头痛、头晕、麻木等神经系统损害(15例,28.85%)最为常见;52例中药注射液引起的ADR预后均良好.结论 中药注射液成分复杂,ADR逐年增高,不断完善中药注射液ADR上报制度是科学合理应用中药注射液的动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某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5–2018年某院上报至国家ADR监测中心的441例ADR报告进行合理性分析。结果:441例ADR报告中,一般ADR居多(385例,87.30%);男性患者(229例,51.93%)略高于女性患者(212例,48.07%);发生ADR最多的药品为中药注射剂105例(23.81%),其次为抗脑血管病用药87例(19.73%);静脉滴注是发生ADR的主要给药途径362例(82.09%);ADR主要累及系统/器官是皮肤及其附件296例次(58.97%)和全身性损害78例次(15.54%)。结论: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医务人员应重视ADR监测,临床药师应加强相关培训与ADR数据分析,并及时反馈临床,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降低ADR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丙戊酸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为安全应用该类药物、有效开展药学监护提供参考。方法:调取2004年至2017年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接收的丙戊酸相关不良反应报告数据,提取患者性别、年龄等人口学信息,丙戊酸剂型、剂量、血药浓度等药品信息,以及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出现时间及预后转归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14例丙戊酸相关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前三位分别是皮肤和皮下组织(29.5%)、血液淋巴系统(22.1%)、神经和精神系统(17.1%);多数患者不良反应转归为痊愈(30.6%)或好转(48.5%),少部分患者未好转(8.0%),有2例死亡(0.3%)。在71例已知血药浓度的报告中,16例(22.5%)未达到有效血药浓度范围,34例(47.9%)在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内,21例(29.6%)超过有效血药浓度范围。结论: 皮肤和皮下组织、血液淋巴系统和神经精神系统是丙戊酸相关不良反应常累及的系统,同一患者可同时出现多种或累及多个系统的不良反应;多数患者出现丙戊酸相关不良反应后给予停药、减量或对症处理等措施可以逆转;血药浓度值对于预测丙戊酸用药的安全性仅作参考。  相似文献   

15.
279例抗感染药致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和分析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抗感染药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0年临床各科室上报的279例抗感染药致ADR报告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79例抗感染药致ADR中,静脉滴注导致的ADR最多(262例,占93.55%);以头孢菌素类引起的ADR例数最多(101例,占36.20%),其次为氟喹诺酮类(68例,占24.37%);ADR累及的器官和(或)系统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139例,占49.82%),其次为消化系统(77例,占27.60%);上报科室以外科最多(121例,占43.37%)。结论:不合理使用抗感染药是ADR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应加强抗感染药的临床合理应用和ADR监测,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抗肿瘤药物相关的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使用抗肿瘤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3–2018年抗肿瘤药物致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共计346例,对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分布、ADR累及系统/器官和临床表现、给药途径与发生时间、ADR分级与转归情况、关联性评价、报告主体等进行分析。结果:346例ADR报告中,女性患者占61.27%,男性患者占38.73%;年龄以45~59岁组占比最高(43.64%);药物种类占比最高的依次为抗代谢类(21.21%)、铂类(20.98%)和植物来源类(20.51%);累及系统/器官最常见的为血液系统(36.86%)、消化系统(16.80%);引发ADR最多的给药途径为静脉给药(85.08%);发生时间主要为用药后2 h(37.06%);严重ADR为64例(18.50%),新的ADR为6例(1.73%)。结论:抗肿瘤药物致ADR较多且严重,应加强监测高危品种、长期用药、严重ADR、新的ADR;药师应从多方面发挥作用,注重对特殊人群的药学监护,促进抗肿瘤药物在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奥马珠单抗致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临床表现和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等数据库关于奥马珠单抗致ADR的个案报道并进行分析。结果:收集奥马珠单抗致ADR的个案报道26篇,共35例,其中男性9例(25.71%)、女性26例(74.29%),年龄分布以30~69岁居多(82.86%),发生时间大多在用药后1年内(87.27%),过敏反应主要集中在用药3个月内(66.67%),ADR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48.78%)、呼吸系统损害(14.63%)和循环系统损害(12.19%)为主。多数患者对症处理后均好转,仅1例死亡,4例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接受脱敏治疗并成功脱敏。结论:临床应用奥马珠单抗应加强ADR监测,防范严重ADR的发生,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医疗单位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监测管理办法,提高ADR报告和监测管理质量,促进医院安全、合理用药。方法:运用PDCA循环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分析贵州省肿瘤医院2011-2015年ADR监测情况,提出持续改进措施,促进我院安全、合理用药。结果:我院5年上报ADR数量为1363例,其中运用PDCA管理方法前(2011年)有效例数仅为47例,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2012-2015年ADR有效例数分别为171、286、417、442例,报告总例数逐年升高;2011-2015年严重的ADR报告例数分别为0(占0.00%)、58(占33.92%)、142(占49.65%)、118(占28.30%)、172(占38.91%)例;有效报表的比例从2011年的82.46%上升到2015年100.00%;对比实施管理前我院ADR报告的品种和数量明显增多,以抗肿瘤及其辅助用药为主,占57.45%;2011-2015年抗肿瘤药物引发的严重ADR累及系统以红细胞异常为主,占68.67%。结论:运用PDCA循环和质量管理工具,坚持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序渐进,能有效提高ADR监测管理水平,最大程度地减低风险、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某三甲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某三甲医院2009年7月~2011年6月收集到的615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60岁人群发生ADR的比例最高,有160例(26.02%);静脉滴注引起的ADR有516例(83.90%);ADR主要累及的器官为皮肤及其附件,有285例(43.91%);严重ADR 23例,其中以发生过敏性休克为主,有13例;引起ADR的药品有16类171种,抗菌药居首位,有346例(44.88%),抗菌药中以喹诺酮类药物居首位,有81例(23.41%)。结论:加强合理用药教育和对ADR的监测,可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宁德市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相关因素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对策。方法:对我院2009—2011年收集到的482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82例ADR报告中共涉及药品166种,男性发生率(265例,占54.98%)略高于女性(217例,占45.02%);60岁以上患者发生ADR的比例最高(144例,占29.87%);静脉滴注给药途径最易引发ADR(295例,占59.48%);抗感染药引发的ADR例数最多(197例,占37.03%);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165例,占30.05%);严重的ADR有16例(占3.32%);所有ADR均治愈和好转。结论:ADR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医疗机构应完善医、药、护合作的ADR监测体系,加强ADR监测,发挥临床药师用药监护作用,合理用药,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