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三种TOAST分型的效果。方法:选取1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尤瑞克林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急性脑梗死三种TOAST分型患者神经功能、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三组亚型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CE型改善幅度最大,LAA型次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AA型的治疗有效率为90.57%(48/53),明显高于SAA型的65.31%(32/49)和CE型的83.33%(40/48),且CE型明显高于SAA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亚型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三种TOAST分型患者的有效率从高到低依次为LAA型、CE型和SAA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Hcy)水平与急性脑梗死TOAST分型和OCSP 分型的关系. 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73例和健康体检者98例,检测两者血浆Hcy水平并进行比较,对急性脑梗死进行TOAST和OCSP 分型,比较各分型Hcy水平和SNSS评分变化. 结果:急性脑梗死Hcy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LACI型、PACI型、POCI型、TACI型中Hcy依次升高,SNSS评分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SAO型、LAA型、SUE型、CE型SNSS评分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血浆Hcy检测、OCSP 分型能较好的评估急性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和病情预后,值得临床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基于OCSP分型及TOAST分型的脑梗死动脉溶栓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有效时间窗内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OCSP分型,对TACI、PACI、POCI型患者启动动脉溶栓程序,依据脑血管造影结果及TOAST分型对动脉闭塞组患者进行动脉溶栓治疗,观察溶栓后血管再通情况及动脉溶栓前后患者NIHSS评分变化。结果 42例患者中TACI 9例,PACI 13例,POCI 8例,LACI 12例。脑血管造影提示有16例动脉主干闭塞,动脉溶栓后9例完全再通,3例部分再通,4例未再通。溶栓前后比较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基于OCSP分型及TOAST分型的脑梗死动脉溶栓可操作性强,临床疗效确切,溶栓方法尚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4.
张扬  管得宁  李敬伟  罗云  徐运 《安徽医学》2013,34(2):149-151
目的探讨脑梗死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及与缺血性卒中分型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544例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比较复发与初发脑梗死两组患者不同TOAST分型中危险因素的差异。结果 544例脑梗死患者中,复发性脑梗死264例。在TOAST分型中,复发组最多亚型的患者是大动脉粥样硬化,此分型患者高血压病、糖尿病、脂代谢紊乱等危险因素要显著高于初发患者。结论高血压病、糖尿病、脂代谢紊乱等危险因素容易导致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卒中复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治疗不同Org10172试验(TOAST)分型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2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尤瑞克林治疗,比较两组各分型患者的临床疗效,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NIHS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L型、S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型、S型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不同TOAST分型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尤瑞克林可促使L型与S型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轻,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病因类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探讨其与TOAST分型的关系。方法测定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发病48h内的117例脑梗死患者及40例健康对照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按TOAST分型将脑梗死患者分为心源性脑梗死(CE)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LAA)组、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SAO)组、其他病因明确性脑梗死(OC)组、不明病因性脑梗死(UND)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LAA及SAO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余各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增高可能是LAA、SAO亚型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且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TOAST分型的提示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急性脑梗死改良TOAST分型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星宏  赵仁亮  王雁  张晨 《齐鲁医学杂志》2010,25(4):321-323,326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改良TOAST分型(M-TOAST)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调查187例急性脑梗死病人,分别进行M-TOAST分型与DWI影像学分型,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DWI病灶特点与M-TOAST病因分型有关(χ2=242.715,P<0.001).其中,14例皮质-皮质下梗死、22例单侧前循环多发梗死病因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有关(χ2=11.987、33.253,P<0.001);10例皮质梗死病因与心源性栓塞有关(χ2=28.866,P<0.001);59例小穿通支梗死病因与小血管病变有关(χ2=147.406,P<0.001).结论 在脑梗死急性期, DWI影像学表现与M-TOAST分型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静息心率与不同TOAST分型及NIHSS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将39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静息心率水平分为六组,分别为心率<60次/分组,心率60~69次/分组、心率70~79次/分组、心率/80~89次/分组、心率90~99次/分组、心率>100次/分组。按照TOAST分型标准,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心源性脑栓塞型(CE)、小动脉闭塞型(SAO)、其他原因型(OE)、不明原因型(uUE)五组。采用NIHSS评分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轻型组(0~6分),中型组(7~14分),重型组(15~42分)。比较不同心率组间TOAST分型及NIHSS评分的组间差异。结果:不同静息心率分组在LAA组(P<0.05)及CE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LAA组70~79次/分及60~69次/分组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30.1%及28.3%。在CE组60~69次/分、70~79次/分及80~89次/分组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20.2%、19.4%、21%。不同静息心率分组在神经功能评分为轻度组(P<0.05)及重度组(P<0...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青年脑梗死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连续性登记2009年1月-2011年12月入院的72例青年脑梗死患者(年龄≤45),按照TOAST标准进行病因分型,分析临床资料,分析病因,确定其所属分型,并统计学分析其主要危险因素。结果本组TOAST各亚型构成比如下:①心源性栓塞型19.4%(14/72);②大动脉粥样硬化型13.9%(10/72);③小动脉闭塞型26.4(19/72);④其他明确病因型12.5%(9/22);⑤不明原因型27.8%(20/72),且高发年龄段在36~45岁年龄段72.2%(52/72),危险因素最高的是高血压占41.7%(30/72),血脂异常占34.7%(25/72),糖尿病占18.1%(13/72),吸烟占15.3%(11/72),饮酒占9.7%(7/72),TOAST分型的组间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示:高血压(70%,χ2=11.82,P<0.05)在小动脉闭塞型中显著升高,而血脂异常在其他明确原因分型中显著升高(77.8%,χ2=9.50,P<0.05)。结论该地区青年脑梗死的病因分型以不明原因和小动脉闭塞型及心源性栓塞型所占比例高,且在36~45岁年龄段发病较高,应加强这个年龄段的诊治,危险因素以高血压及血脂异常明显,高血压在小动脉闭塞型中明显,而血脂异常在其他明确原因分型明显,为针对不同青年脑梗死亚型在诊治上有所侧重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冯晓燕  曹利民  李红琴  王建龙  侯群 《浙江医学》2017,39(13):1091-1093
目的探讨眼底血管分级与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80例,于入院3d内分别行眼底照相检查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根据2014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治疗3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分为转归良好组和转归不良组,分析眼底血管分级与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转归的关系。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眼底血管分级越高,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16.06,P<0.05)。转归良好组患者眼底病变分级较轻,转归不良组患者眼底血管分级较重,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c=3.05,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眼底血管分级与预后存在紧密联系:眼底血管分级越高,病情程度越重,且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巴曲酶联合阿托伐他汀对不同TOAST分型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1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48 h内发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4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120例.将患者按照TOAST分型进行分组和治疗,通过对患者在治疗前后使用修订Bathel...  相似文献   

13.
陆文欣  吴立宽  宋文明 《海南医学》2013,24(16):2360-236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抑郁情况与病变部位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2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合并抑郁的情况进行评定,统计分析抑郁情况与栓塞部位的相关性。结果 102例患者中合并抑郁者36例,发病率为35.29%。抑郁组中前部栓塞、皮层栓塞及多病灶栓塞的栓塞数量明显多于非抑郁组(t=7.81、6.91、6.54,P<0.05)。结论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抑郁情况与栓塞部位及数量具有相关性,前部、皮层及多病灶栓塞易导致患者出现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脑梗死急性期血清果糖胺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别于入院及7 d后测血清果糖胺,根据果糖胺变化分为果糖胺升高组、果糖胺降低组和果糖胺正常组三组.分析三组患者病情轻重、梗死灶大小及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果糖胺升高组病情重、梗死灶大、预后差,三组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果糖胺变化可反映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轻重、梗死灶大小及预后,动态观测果糖胺并控制其在正常范围内可改善预后.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rum fructosamine and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The serum fructosamine level was obtained on admission and 7 days later in 98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cording to the level of serum fructosamin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high serum fructosamine level group, low serum fructosamine level group and normal serum fructosamine level group.Then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rum fructosamine level and disease condition, size of infarction as well as prognosis.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two groups, the high serum fructosamine level group shown severe condition, large size of infarction, poor prognosis,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P<0.01).Conclusions The change of serum fructosamine level could reflect disease condition, size of infarction and prognosis.Observing serum fructosamine at dynamicly state and control it's level at normal range is advantageous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贫血对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9月于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梗死患者240例,根据入院时血红蛋白检测结果将其分为贫血组与非贫血组,其中贫血组56例,非贫血组18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特点及预后,对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与非贫血组相比,贫血组患者NIHSS评分更高,年龄更大,冠心病病史、慢性肾衰竭、出血性脑血管病史比例更高,而吸烟及饮酒比例更低,预后更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NHISS评分、吸烟、慢性肾衰竭、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史、贫血与脑梗死的预后密切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显示,贫血(OR=1.017,95%CI 1.005~1.029;P=0.007)、慢性肾衰竭(OR=1.788,95%CI 1.329~2.404;P=0.000)及出血性脑血管病病史(OR=4.315,95%CI 2.504~7.438;P=0.000)是脑梗死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合并贫血的脑梗死患者预后更差;贫血、慢性肾衰竭及出血性脑血管病病史是脑梗死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7):54-57
目的分析血清P选择素(CD62P)、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缺血修饰白蛋白(IMA)与急性脑梗死神经元损伤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9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0例为观察组,根据NIHSS评分分为轻度组42例、中度组72例、重度组36例,根据脑梗死后3个月改良Rankin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86例与预后不良组64例,收集所有患者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各组血清CD62P、HMGB1、IMA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例数及TG、TC、L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CD62P、HMGB1、IM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中、重度三组间血清CD62P、HMGB1、IM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CD62P、HMGB1、IMA水平在三组间呈逐渐升高的趋势。以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为因变量,血清CD62P、HMGB1、IMA水平为自变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D62P、HMGB1、IMA水平升高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受损呈明显正相关(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血清CD62P、HMGB1、IMA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D62P、HMGB1、IMA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呈明显高水平,三指标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急性脑横死患者神经元损伤程度,并有助于判断患者预后状况,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入院时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心肌坏死程度及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检测86例AMI患者和4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胸痛患者入院时血浆NT-proBNP水平。记录患者入院时Killip分级、心肌肌钙蛋白T(cTnT)峰值,计算患者发病后5~7d的心电图QRS积分,同期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记录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随访患者6个月,记录随访期间发生的心源性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和因心力衰竭再入院情况。结果AMI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经对数转换后为2.51±0.63,较对照组(1.89±0.44)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84,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NT-proBNP水平与QRS积分独立相关(r=0.001,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T-proBNP≥150ng/ml是AMI患者发病6个月再发心肌梗死(OR=2.421,95%CI:1.155~5.700,P<0.05)和心力衰竭(OR=2.114,95%CI:1.501~6.105,P<0.05)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MI患者入院时血浆NT-proBNP水平与心肌梗死面积及近期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8.
①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应激性血糖升高与近期预后的关系。②方法按发病后48小时内的空腹血糖水平,将94例非糖尿病性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血糖升高组、血糖正常组,观察病变程度、病变体积及预后。③结果血糖升高组于入院后第1、3、7、28天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eurological Deficit Score,NDS)分别为21.5±9.2、27.1±12.7、25.7±11.0、22.5±11.4,血糖正常组为18.9±15.7、21.8±15.1、18.5±14.2、16.0±15.6;入院后第28天应用Barthel指数(BI)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评价,血糖升高组为40.29±17.62,血糖正常组为72.67±21.24;血糖升高组病灶大小19.6±3.1,血糖正常组12.8±2.3;血糖升高组总有效率34.1%,血糖正常组64.1%;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④结论应激性血糖升高与急性脑梗死病情发展有关,可作为预测病损程度、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1):40-43+47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3个月后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n=68)与预后不良组(n=52)。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患者脑梗死面积更大,入院时血糖水平更高,溶栓前NIHSS评分更高,OCSP分型TACI比例更高,TOAST分型LAA型更高,24 h内NIHSS评分改善≥40%比例更低,溶栓后脑出血比例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梗死面积、入院时血糖水平、溶栓前NIHSS评分、TACI分型、LAA分型是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24 h内NIHSS改善≥40%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影响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预后的相关因素中主要有梗死面积、溶栓前NIHSS评分以及临床分型等,而溶栓后短时间NIHSS改善情况是保护因素,可以作为患者溶栓治疗后预后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