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芩连温胆汤具有清热化痰,清胆和胃的功效,治疗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证。张小萍认为病因以痰热为主的疾病均可用芩连温胆汤加减进行治疗。现主要探讨张小萍运用芩连温胆汤治疗汗证、口腔溃疡、不寐、胃痛、便秘、泄泻等,总结其应用芩连温胆汤的临床经验,为临床上应用芩连温胆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运用温胆汤治疗神经内科疾病:不寐,证属痰热内扰,痰浊中阻,心神不宁所致不寐,治宜清胆和胃、化痰宁神。郁症,证属肝气郁结,痰热内扰所致郁证,治宜疏肝理气、清热化痰。眩晕,证属痰浊中阻,上蒙清窍所致眩晕,治宜理气化痰。癫狂,证属痰热扰心所致狂证,治宜清热化痰、通腑开窍。指出:温胆汤证的病机是痰和热,其方的要点是清热化痰。  相似文献   

3.
黄连温胆汤由温胆汤加黄连而成,其所治之中心病证在于“痰”,主要功效为清热燥湿、理气化痰、和胃利胆。临床可用于治疗中风、胸痹、消渴、痴呆等老年疾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赵佩毅 《光明中医》2014,(6):1280-1281
柴芩温胆汤是由名方温胆汤加入柴胡、黄芩组成,具有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之效。笔者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0余年,临证运用本方加减治疗多种辨证为痰证类的心脑系疾病,常常可获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如下。  相似文献   

5.
龚杰  陆语迪  刘红权 《河南中医》2019,39(7):989-992
从痰论治的中风证型有风痰阻络证、痰湿蒙窍证、痰热(痰火)闭窍证、痰瘀互结证、痰热腑实证、气郁痰阻证、风痰瘀阻证,分别应用导痰汤、涤痰汤、黄连温胆汤、四物温胆汤、硝黄温胆汤、十味温胆汤、桑钩温胆汤治疗。风痰盛者,加半夏、白术化痰熄风;湿痰盛者,加泽泻、桂枝利湿化饮;痰热盛者,加黄连、胆南星、川贝母清热化痰;痰瘀互结者,加桃仁、红花逐瘀行血;痰热腑实者,加生大黄、玄明粉清热通腑导滞。但是目前对于温胆汤及相关类方究竟如何干预血管病的进程,如何有效逆转或延缓血管病相关痴呆的发展等相关方面还缺少深入的研究,因此从具有中医特征性的病理因素"痰"入手,进行温胆汤相关的研究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绝经前后诸证中的痰热郁积证是临床常见而又顽固的病证,李敬林教授认为,其病机为肝郁气滞,痰热内扰,治宜理气化痰,疏肝解郁,善用温胆汤加味,常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7.
正温胆汤最早出自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由半夏、竹茹、枳实、生姜、陈皮、炙甘草组成,至宋·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于方中纳入茯苓、大枣而沿用至今,是治疗胆郁痰扰之名方。临证凡痰湿或痰热之邪,郁于少阳胆腑,中焦升降运化失司所致各种病症,皆可用之加减。笔者(第一作者)随导师赵淑华主任医师出诊时,观之其常以温胆汤作为基础方,加减化裁,治疗疾病,每获良效。现整理导师运用温胆汤加味治疗中风后偏身麻木、汗  相似文献   

8.
张丽娜 《新中医》2008,40(4):94-95
温胆汤出自<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由陈皮、半夏、茯苓、甘草、竹茹、枳实、生姜、大枣组成.具有理气化痰、清热除烦之功效,乃治痰之要方,主治痰热内扰证.笔者临证用温胆汤加减治疗多种疾病,每获良效.举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温胆汤出自孙氏《千金方》,是清热祛痰之常用方,全方由茯苓、法夏、陈皮、竹茹、枳实、甘草诸药组成。柴芩温胆汤为夏度衡老中医自拟方,由温胆汤加柴胡、黄芩而成。以增加疏肝、清热作用,为疏肝解郁,清热化痰之方。我曾有幸随诊于夏老,常见其熟练运用该方治疗气机升降失常者,疗效满意,兹举例略述如下。例1:池某某,男,49岁,干部。住院号:  相似文献   

10.
柴胡疏肝散合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肝郁痰热型不寐证3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疏肝清热化痰类中药治疗肝郁痰热型不寐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柴胡疏肝散合黄连温胆汤治疗肝郁痰热型不寐证。结果:总有效率为85.7%。提示:柴胡疏肝散合黄连温胆汤对肝郁痰热型不寐证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沈佳 《江苏中医药》2008,40(11):72-73
柴芩温胆汤为<医宗金鉴>所载之温胆汤加柴胡、黄芩二味,笔者用治失眠、嗜睡、郁证及梅核气、痞证、麻木等病症,效果十分显著.据临床观察,只要患者表现有肝气郁滞、痰湿内蕴,肝胃郁热、痰阻气滞等见症者,均有应用本方的机会.  相似文献   

12.
黄连温胆汤是由温胆汤加黄连而成,出自清代陆廷珍的《六因条辨》[1],由黄连、半夏、竹茹、枳实、陈皮、茯苓、生姜、甘草组成,具有理气化痰、清热燥湿之效,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诸证.笔者在临床上按辨证施治原则,应用本方加减治疗痰热内蕴、气机运行不畅等内科杂症,体会到中医治疗疾病"异病同治"之妙,受益颇深,兹举案四则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3.
邵银  孙辰莹  王巧云 《中国中医急症》2013,22(10):1765-1766
目的 探讨刘氏温胆汤治疗室性早搏(痰火扰心证)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刘氏温胆汤治疗40例室性早搏(痰火扰心证)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以刘氏温胆汤为主方治疗室性早搏(痰火扰心证)患者,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以疏肝解郁、清热化痰、宁心安神为法治疗室性早搏(痰火扰心证),以口服中药刘氏温胆汤为主方治疗,能达到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4.
谷春燕 《北京中医药》2006,25(2):103-104
通过临床运用温胆汤治疗身热、自汗、失眠、暑湿低热及眩晕等不同病症,发现温胆汤加味可以治疗辨证属于胆胃不和,痰热内扰的诸多病症.因此,在辨证准确的情况下,以不变之方而应万变之证,可取得满意疗效,进一步体现出"异病同治"为中医治疗疾病的一大特点.  相似文献   

15.
谷春燕 《北京中医》2006,25(2):103-104
通过临床运用温胆汤治疗身热、自汗、失眠、暑湿低热及眩晕等不同病症,发现温胆汤加味可以治疗辨证属于胆胃不和,痰热内扰的诸多病症。因此,在辨证准确的情况下,以不变之方而应万变之证,可取得满意疗效,进一步体现出“异病同治”为中医治疗疾病的一大特点。  相似文献   

16.
温胆汤在心血管病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金玺 《国医论坛》1998,13(2):19-21
温胆汤在中医治疗中属和法范畸,具有调和脾胃之气,宣畅气机之效。临证,不论何型冠心病,凡舌苔腻者,可用萎薤温胆汤加味治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均存在着心肺气虚这一基本病机,标实主要表现在痰浊阻抗或痰热壅肺,可用生脉曙胆汤加味治之;病毒性心肌为其病本为心气不足,慢性者多见痰热或温热阻滞,故可用参刺温胆汤加味治之;高血压各湿热所致者,可用秦钩温胆汤加味治之。  相似文献   

17.
刘海彦 《陕西中医》2009,30(5):611-612
温胆汤出自《三因极-病证方论》,由半夏,陈皮、茯苓、枳实、竹茹、甘草、大枣组成,具有化痰清热作用,用于痰热内扰之证。临证中只要在辨证中抓住痰热征象,不论是有形之痰还是无形之痰,加上舌红或淡红、苔黄腻、脉滑或滑数,用本方加减治疗均能取得良效。  相似文献   

18.
十四味温胆汤为朱进忠教授在温胆汤基础上加味而成,具有益气养阴、化痰清热之效,主要治疗气阴两虚,痰热阻滞,郁而化火之证。十四味温胆汤是在温胆汤清胆和胃的基础功效上,加黄芪、当归、生地、麦冬、五味子、远志、石菖蒲、生地共同组成。此方既弥补温胆汤单纯治疗中焦病证局限,又加强清热益气的疗效。因此临床上常运用此方化裁治疗气阴两虚,痰热阻滞之心系、肾系、肝系、气血津液及肢体经络病证,且均已取得较好的疗效。在临床使用十四味温胆汤可以为临床治疗上述疾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9.
栗锦迁教授以黄连温胆汤为基础方,随证加减,或取其法而不用其方,治疗证属胆郁痰热、胆胃不和,以情志异常为主要表现的多种疾患;使用中强调其"清胆"作用,治疗以理气化痰、清胆和胃、清热除烦。医案一中眩晕属痰热郁阻证,医案二失眠属痰热扰神证,医案三心悸属痰热互结证,治以清热化痰、清热涤痰。栗主任强调黄连温胆汤的运用,要领会痰热、脾胃、情志几个关键点,如恶心欲呕、纳呆、大便不调、腹胀满等脾胃系症状,以及心烦、胆怯、头晕、失眠、头痛等情志方面的表现。本方结合不同的加减可以治疗心悸、脏躁、眩晕、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习惯性便秘等。  相似文献   

20.
李广  张世葳 《河南中医》2020,40(5):704-706
经方辨证治疗抑郁症的主要方法有:补益心脾法、疏肝健脾法、滋阴清热法、清热化痰法、甘润缓急法、化痰解郁法和回阳益阴法等七种。补益心脾法适用于心脾两虚,气血不足证,方用外台茯苓饮加味;疏肝健脾法适用于肝郁脾虚,气滞血瘀证,方用小柴胡汤合当归芍药散、四逆散加减;滋阴清热法适用于阴虚火旺,心肾不交证,方用百合地黄汤、百合知母汤合黄连阿胶汤加减;清热化痰法适用于肝郁气滞,痰热扰心神证,方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甘润缓急法适用于脏躁病,证属心肝血虚,心神失濡所致,方用甘麦大枣汤加味;化痰解郁法适用于痰气郁结之证,方用半夏厚朴汤合半夏秫米汤加减;回阳益阴法适用于心肾阴阳两虚,且以阳虚为主所致的烦躁不安证,方用茯苓四逆汤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