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TCMISS),探讨中医药治疗胸痹痰湿证用药规律及特点,为临床胸痹的辨证治疗和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分别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知网(CNKI)、万方、维普3个数据库近16年中医药治疗胸痹痰湿证的相关文献,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方剂的组方规律。结果:对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文献进行整理,共筛选出中医药治疗胸痹痰湿证文献656篇,中药处方158首,中药157味。其中,用药频次排在前五位的是茯苓(70)、半夏(56)、丹参(55)、陈皮(45)、甘草(44),设置支持度个数为20及置信度0.9时,得出排在前五位的药对频次为甘草,茯苓(113)、甘草,陈皮(107)、半夏,甘草(105)、丹参,甘草(101)、桂枝,陈皮(99)。此外还对处方中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等进行分析,挖掘出60个核心组合,新处方10首,可以看出治疗胸痹痰湿证主要以健脾祛痰、活血化瘀为主。结论:为临床治疗胸痹痰湿证及开发治疗胸痹痰湿新药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Hp) 感染相关疾病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检索古今医案云平台医案库中有关中医药治疗Hp 感染相关疾病的医案,建立标准化医案数据库,借助平台的数据挖掘技术对其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功效、性味归经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医案64 则,诊次164 次,涉及处方42 首,中药197 味。高频药物有甘草、黄连、半夏、白术、茯苓等;性味以苦、甘、辛为主,主入脾、胃、肺经,功效类别以补虚药、清热药为主。关联规则提示半夏-甘草、白术-甘草、白芍-甘草为临床常用药对。聚类分析获得4 个组合,有缓急止痛、温中助运、益气健脾、消食和胃之效。复杂网络分析提取出的核心处方为六君子汤加减。结论:中医药治疗Hp 相关疾病的核心药物为甘草、黄连、半夏、白术,以“扶正、祛邪”为治疗大法,多采用补虚、清热、理气药,临床可用芍药甘草汤、六君子汤等方加减辨证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探讨中医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检索1985—2020年中国知网(CNKI)有关中医药治疗IBS-D的临床研究。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6建立中药处方信息表,利用SPSS20与SPSS Modeler 18软件进行频数、性味归经、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以挖掘中医药治疗IBS-D的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文献366篇,中药处方417首,涉及中药205味。药物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有白术、甘草、白芍、茯苓、陈皮、防风等。治疗药物以补虚药、理气药为主;药味多见甘味,药性以温、平性为主,多归于脾、胃、肺经。治疗常用药对组合有白术-白芍、白术-白芍-茯苓、防风-白术-茯苓等。聚类分析得出5类处方,主要功效为调和肝脾、健脾祛湿、温阳止泻、补虚止泻等。结论:中医药治疗IBS-D主张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采用调和肝脾、健脾祛湿、温阳止泻等法治疗,临床常用痛泻要方、四神丸等加减方辨证治疗。  相似文献   

4.
葛国岚  韩雪  潘丹萍 《新中医》2023,55(11):22-28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总结儿童慢性咳嗽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及中药遣方用药规律。方法:检 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2006—2022 年收录的中医药治疗儿童慢性咳嗽的临床 观察或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文献,运用SPSS26.0 对纳入文献的中医证型、证素、中药进行频数统计和药物聚类 分析,R4.2.1 apriori 函数进行关联规则可视化分析,通过Cytoscape 3.9.1 构建中药核心复杂网络。结果:共纳 入文献122 篇,涉及患者6 328 例,涵盖中医证型45 种,出现频次前4 位的证型依次为肺脾气虚、痰湿犯 肺、痰热壅肺、风热犯肺。共提取出14 个病性证素和5 个病位证素,其中病性证素频次前6 位依次为痰、 热、外风、气虚、湿、阴虚,病位证素频次前2 位为肺、脾。共使用处方150 首,涉及药物163 味,使用频次 较高的前6 味药物依次为甘草、苦杏仁、法半夏、茯苓、陈皮、桔梗。常用对药有茯苓-陈皮、陈皮-法半夏 等,药组有法半夏-甘草-陈皮、茯苓-甘草-陈皮等。聚类分析结果显示,32 味高频中药可聚为9 类。结论: 儿童慢性咳嗽应分清虚实表里,病位主要在肺、脾,虚性证素常见气虚、阴虚,实性证素主要为痰、热、湿, 治疗以健脾益肺、祛风清热、化痰止咳为基本大法,随症加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寻中药治疗肥胖痰湿证的用药规律及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中医药文献检索系统数据库(TCM)、重庆维普数据(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和PubMed等数据库建库至2018年12月31日所收录的有关肥胖痰湿证中医药治疗的相关期刊文献以及《中华医典》(第5tisti析和聚类分析。结果经过筛选,共有420首处方入选,涉及271味中药,总共用药频次4368次,高频药物有茯苓(284次)、白术(227次)、泽泻(195次)、半夏(184次)、陈皮(163次)、苍术(154次)、甘草(147次)、山楂(147次)、黄芪(119次)、丹参(100次)等,中药性味以温、寒、平、甘、苦、辛为主,多归胃、脾、肺、肾经;因子分析得到公因子1:半夏、陈皮、茯苓,公因子2:桂枝、白术,公因子3:荷叶、决明子、山楂,公因子4:山药、薏苡仁,公因子5:川芎、当归等11个公因子;聚类分析得到祛湿化痰、利水燥湿,行气活血、清热燥湿,补益健脾、化瘀利湿3个聚类方。结论肥胖痰湿证的治疗用药以祛痰湿为基,补脾虚为本...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失眠的用药规律,以跨学科的研究思路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1.4.5)这一大数据挖掘技术作基础,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搜索《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失眠的方剂,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并录入古今医案云平台(V1.4.5),采用系统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如频次统计、复杂网络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药对分析、功效统计、药物性味归经统计、聚类分析等对纳入数据从单味药频次、药对关联、性味归经、功效、聚类处方及结合临床辨证处方等角度进行分析,运用新颖多彩图表对数据进行直观展示。结果筛选后,共纳入方剂207首,涉及中药总数277个,总用药频次1825次;功效396个,总功效频次5486次;四气9种,总频次1676次;五味11种,经计算总频次2734次;12经总频次2428次。聚类处方为C201:酸枣仁、人参、茯苓、甘草;C202:当归、白芍、地黄、麦门冬;C203:半夏、黄芩、黄连、栀子;C204:茯神、远志、朱砂;C205:川芎、陈皮、黄芪、白术、熟地黄、五味子、柏子仁;C401:酸枣仁、人参、茯苓、甘草;C402:当归、白芍、茯神、远志、麦门冬、地黄。结论: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1.4.5)分析数据,以图表展示出《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失眠的用药规律,可指导临床实践应用,但请结合临床具体情况临证加减。  相似文献   

7.
《光明中医》2021,36(19)
目的 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V 2. 1)分析中医药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 通过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收集建库至2020年10月中医药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相关文献,严格按照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进行筛选文献,通过应用Note Express软件进行文献管理,建立符合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数据库,从而建立Excel数据表,将相关数据导入古今医案云平台软件,并进行分析中药处方中各种中药的使用频次、性味、归经以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等。结果 共筛选出154首处方涉及中药172味,其中使用频次≥30的中药为高频药物,主要为甘草、白芍、延胡索、陈皮、木香、半夏等,药味以苦为主,药性以温居多,归经多属脾、胃、肺经,并演化得出茯苓-甘草,白芍-甘草,白芍、延胡索-甘草,陈皮-甘草等核心组合10个;通过系统聚类分析推演出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新处方共计4个。结论 通过对药物频数、药物聚类分析、药物关联规则,可以揭示中医药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处方用药规律,为临床遣方用药、提高临床疗效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研究现代中医药治疗尿路感染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尿路感染提供用药参考。方法: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检索其现代中医医案库中所整理的来自于期刊文献、书籍、名医工作室的中医药治疗尿路感染的有效验案,经过数据筛选、清洗、标准化处理,并建立标准化医案数据库,利用频次统计、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等数据分析方法,分析中医药治疗尿路感染的用药频次、四气、五味、归经、核心处方等用药规律,并进行可视化展示。结果:本研究共纳入处方501首,涉及药物245味,其中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为甘草、茯苓、瞿麦、生地等,性味以寒性、平性、甘味、苦味为主,归经以归肺经及肝经为主,核心处方以八正散和知柏地黄丸为基础加减。结论:中医药治疗尿路感染多用清热、燥湿、利尿通淋之药,同时滋阴补肾、疏肝解郁,虚实兼顾,标本同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方法探讨现代中医药治疗儿童哮喘缓解期的用药规律和组方特点。方法计算机检索1998~2018年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关于中医药治疗儿童哮喘缓解期的研究,严格筛选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建立Excel规范化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药物的使用、性味归经及功效进行频数统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复杂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符合条件的文献216篇,涉及中药193味,累积药物使用频次2142次,用药频次较高的药物为黄芪、茯苓、白术、甘草、陈皮,常用的药物类型为补虚药、解表药、化痰药、止咳平喘药、利水渗湿药,药味甘、苦、辛,归肺、脾、肾经,药性温、平、寒。经关联规则分析,得出药对关联规则12条,3味中药配伍关联规则58条,4味药配伍关联规则40条,基本以补气药,止咳平喘化痰药和理气健脾药物之间相配伍。聚类分析挖掘出5个核心组方,为黄芪、白术、防风、半夏、茯苓等的组合加减。结论中医药治疗儿童哮喘缓解期主要以补肺健脾益肾为主,辩证予以行气、化痰、祛瘀和敛肺等。数据挖掘得出的用药和组方规律对临床中医药辩证治疗儿童哮喘缓解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为新药开发和新方组合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挖掘国内主要数据库中收载的有关中药治疗小儿厌食症文献中的复方,分析其用药规律。【方法】 搜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重庆维普全文数据(VIP)中有关中药治疗儿童厌食症的文献,采用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等数据挖掘技术,探讨中药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用药规律。【结果】 共纳入复方690首,含单味药265味。频次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小儿厌食症的高频药物有山楂、白术、麦芽、茯苓、陈皮、鸡内金、神曲、甘草、山药、党参等;频次居前 7 位的药物类别依次为消食药、补气药、理气药、化湿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解表药等,累积频率占90.17%;药性以温、平为主,其次为寒;药物归经涉及十二经脉,主要归经为脾经、心经,其次为肝经、肺经。关联规则分析发现白术为治疗厌食的核心药物,白术-党参、白术-甘草-茯苓、白术-党参-陈皮、山楂-麦芽-神曲为常用药物组合。【结论】 中药治疗小儿厌食症的常用治法为消食、补气、理气、化湿之法,药物的性味以温平为主,用药以四君子汤为主方进行加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中医医疗与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湖北中医大师吴寿善教授 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用药规律。方法:应用结构化电子病历采集767例吴寿善接诊慢性乙型病 毒性肝炎门诊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数据集成、汇交、整合后,利用数据分类、关联、聚类规则方法对临床资料进 行分析。结果:①确定259个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前五位药物分别是茯苓、茵陈、陈皮、丹参、连翘;②药物配 伍方面,关联度最高的配对分别为茯苓-甘草-白术、茯苓-丹参-白术、茵陈-茯苓-甘草等;③挖掘核心处方时, 发现蒿芩清胆汤、大安丸、半夏白术天麻汤等经典方加减使用频次最高。结论:通过数据挖掘方法,我们发现吴 寿善教授以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在治则治法上,主要从毒痰瘀虚进行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现代文献探析当代医家治疗疳证(疳气型)用药规律。方法:以疳证或疳气为主题词检索1979年1月~2019年12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当代医家治疗疳证(疳气型)处方。通过Excel 2010建立药物数据库,然后应用古今医案云平台软件挖掘处方中的用药特点和组方规律。结果:最终纳入文献34篇,涉及中药处方34首,高频药物主要有白术、茯苓、陈皮等;药物类别主要为补虚药、消食药、理气药等;药性主要为平、温、微温;药味多以苦、甘、辛为主;归经多以脾、胃、肺经为主;配伍茯苓与白术配伍最高,其次为茯苓与陈皮配伍使用。结论:中医药治疗疳证疳气型重视健脾益气,适当予以利水渗湿,理气之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中医药治疗食管癌(EC)的宏观用药规律,为临床应用中医药治疗食管癌提供用药参考。方法:对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维普数据库(VIP)三大中文数据库中有关中医药治疗食管癌的文献进行检索,在Excel中录入文献中方药的信息,建立食管癌处方数据库,对其中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并对其进行归纳总结,对处方中的用药进行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根据中医对食管癌的证型分类,指出各证型对应的临床指征,将高频药物和药对组合与证型对应分析。结果:共筛选得到136首处方,包含240味中药,累计出现频数1 853次,使用频数排名前5位的中药依次为甘草、茯苓、白术、黄芪、半夏;中药类别以补虚药、利水渗湿药、化痰止咳平喘药为主;性味归经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以苦、甘味,温、寒、平性药,归脾、肺、胃经药物居多。关联规则分析得出9个潜在组合药对,高频药物聚类分析得到4类组合。中医对食管癌的4种证型分类对应相应的临床指征及治疗药物和药对。结论:补虚扶正、降逆化痰、活血化瘀是中医治疗食管癌的基本法则,辅以清热散结的同时,注重调畅气机;高频药物及关联分析得到的药对组合为食管癌不同证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探讨肿瘤化疗后消化道反应的中医证治及用药规律。方法通过文献检索中医方药治疗肿瘤化疗后消化道反应相关文献,运用频数统计分析常用方剂应用频次、单味中药应用频次及性味归经规律。结果肿瘤化疗后消化道症状在中医辨证分型上主要分为脾胃虚弱型、痰湿困脾型、胃阴不足型、寒热错杂型等。在治疗上多采用扶正祛邪原则,最常用的基础方剂为四君子汤、半夏泻心汤、旋覆代赭汤、参苓白术散等加味;常用药物按功效分类依次为补气药、化痰药、理气药及利水渗湿药等药物;单味药使用频次较高的是甘草、茯苓、白术等。结论通过文献检索及频数分析可知,用药频率及用药规律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应组方遣药的总体倾向性,可为临床选方用药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目的:尝试以古籍性味归经为依据分析血脂异常痰浊阻遏证汤剂用药规律。方法:以万方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CHKD中文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数据库中公开发表的文献为基础,运用SPSS22.0与IBM SPSS Modeler 14.1软件,通过频数统计、聚类分析、关联规则算法分析药物组成及用量。结果:(1)发现高频性味为寒、温,甘、苦,归经为肝、脾经。(2)得到9味高频药物,分别是泽泻、白术、丹参、山楂、茯苓、半夏、陈皮、黄芪、决明子,与既往研究结论较为一致。(3)得到潜在药物组合7对。结论:(1)在一定程度上证明甘温益气健脾,苦寒清热燥湿是目前血脂异常痰浊阻遏证的主流治疗方法。(2)痰饮形成可能不止包括水液代谢障碍,可能也涉及食物消化吸收利用排泄的异常。(3)本次数据挖掘支持从肝脾论治血脂异常的观点。(4)决明子、荷叶,山楂、决明子等组合或可作为代茶饮,用以防治血脂异常痰浊阻遏证。(5)泽泻、白术、丹参、山楂、茯苓、半夏、陈皮、黄芪、决明子为治疗血脂异常痰浊阻遏证的常用药物,其中泽泻、丹参、白术尤为常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总结临床治疗小儿便秘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儿童便秘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收集2000年1月-2021年12月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全文期刊数据库中关于中药口服治疗小儿便秘的相关文献,用WPS 2016软件建立原始数据库,采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4.3)对纳入药物使用频次、四气、五味、归经、常用药物组合等进行分析。结果:共筛选出120首中药口服处方,纳入中药178味,其中以火麻仁、枳实、白术、厚朴、陈皮、玄参、麦冬等使用频次较高;药物性味以平、温、甘味、苦味为主;归经多入脾、胃经;中药配伍规则显示以黄芪-白术、地黄-麦冬、麦冬-地黄、玄参-麦冬等药对为主;聚类分析得出聚类处方3个。结论:中医药治疗儿童便秘多以润肠、养阴、健脾、理气为法,药物多为甘、平、归脾经者,首重健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用药及配伍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整理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等数据库,2001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运用中医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有效处方,运用复杂网络、频次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归纳总结中医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用药和配伍规律。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共501篇文献,1 042个处方,涉及中药279味,使用药物频次共11 358次。得出核心处方组成(关联频度≥135):天麻、钩藤、茯苓、石决明、杜仲、桑寄生、黄芩、白术、栀子、泽泻、半夏、夜交藤、陈皮。结论:通过复杂网络分析得出中医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用药及配伍规律,体现了平肝潜阳、清肝泻火、化痰行瘀、滋养肝肾的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的证治规律。方法:在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2012年1月1日—2022年1月1日关于中医药治疗MAFLD的中文文献,严格遵循纳入、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得到符合要求的225篇文献,对其证候、证素、治法、用药进行多维度评价。结果:MAFLD临床多见肝郁脾虚证、痰瘀互结证、湿热内蕴证、痰湿内盛证、湿浊内蕴证5个证型;以气滞、气虚、血瘀、湿、痰、热为主要证素;以活血、化湿、健脾、疏肝、化痰为主要治法;常用药物有山楂、茯苓、泽泻、白术、柴胡、丹参、陈皮、决明子、甘草、半夏等,使用剂量多在10~15 g之间;常涉及二陈汤、四逆散、四君子汤、越鞠丸等。结论:气滞、气虚、血瘀、湿是MAFLD发病的关键,以实证和虚实夹杂证为主,攻补兼施是MAFLD的基本治则。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脾胃湿热证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用药规律,总结药物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基于医院信息系统,收集2021年10月―2022年3月名老中医刘德清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所有门诊处方,使用Excel 2019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处方进行归纳整理,通过SPSS 26.0及SPSS Modeler 18.0平台分析名老中医用药的关联规则及核心药物组合,由此总结临床用药规律,并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相关文献对药物作用机制进行探讨。结果:共收集有效处方331首,涉及药味110味,根据药物性味归经进行分类,得出中药以补虚药为主,其次为清热药、理气药、活血药。总结得出使用频次超过90次的高频中药共14味,为甘草、陈皮、黄连、茯苓、川芎、白术、半夏、黄芩、白芍、佛手等。对使用频次超过50次的中药共20味进行中药聚类分析,共得到6个聚类群组,分析得出名老中医用方由经典方黄连温胆汤、二陈汤、芍药甘草汤等化裁。通过构建分类值共线频率进行复杂网络分析,得出常用药对10对。对高频用药进行文献检索,得出这些药物通过抗炎、镇痛、调节胃肠道运动、保护胃黏膜等作用机制发挥治疗作用。结论:通过数据挖掘的方式对名老中医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收集有关单纯性肥胖的中医临床治疗研究,将其处方和用药拆解为各个独立事物体,并寻找各个事物的出现频次、事物间的联系和规律。筛选出最佳关联规则,指导今后的临床试验研究。方法(1)对维普、万方、知网和中国生物医药数据库建库至2015年12月收录的有关"中医药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试验进行文献检索;(2)整理文献,将文献中出现的处方和用药描述进行整理;(3)采用Excel和Spss Moldeler数据挖掘软件,通过Apriori计算方法,求得各关联规则的支持度和置信度并排序。结果共收集文献总数1070篇,最后纳入文献共83篇,收集处方109首,药物156味。药对分析组最佳关联规则为茯苓→陈皮(S=27.52%C=90.00%)。药组分析组最佳关联规则是茯苓→陈皮、白术(S=18.35%C=100.00%)。组方分析组最佳关联规则是陈皮→半夏、白术、茯苓(S=14.68%C=87.50%)。症状与药物之间最佳关联规则是形体肥胖→陈皮、白术、茯苓(S=23.53%C=91.67%)。结论结合药物与药物、症状与药物的关联规律,认为以利水渗湿药、消食药、泻下药治疗单纯性肥胖病脾虚痰阻证居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