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目的]分析中医药治疗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pelvic congestion syndrome,PCS)的用药规律,为中医药临床诊治PCS提供依据.[方法]检索1994年1月至2019年6月Sinomed、Pubmed、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  相似文献   

3.
<正>王晖主任中医师是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拥有宁波市首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临床经验丰富,对肺癌的治疗有独到见解。笔者通过收集、整理王老师治疗的肺癌病例,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分析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关联规则,摸索处方规律及用药经验,提炼经验为临床诊治打下前期基础。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及诊断标准按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研究花宝金教授治疗大肠癌的组方用药规律,以期为临床治疗大肠癌提供借鉴。方法:收集花宝金教授2015年6月~2020年10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的门诊病历,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高频药物、药性、药味、归经、常用药物组合、核心组合、新处方等。结果:共纳入处方500首,涉及中药222味,高频(≥100)药物38味,有白术、茯苓、生姜等;药性以温、寒、平为多,药味多甘、苦、辛,多归脾、胃、肝、肺经。挖掘得到常见药物组合36组、关联规则20条,演化出18个核心组合和9个新处方。结论:花宝金教授治疗大肠癌以调理脾胃为核心,重视调理气机升降,组方以香砂六君子汤为基础加减,灵活选用祛瘀、化痰、解毒、散结之品,寒温并用,补泻同施。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田德禄教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with predominant diarrhea,IBS-D)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2016年8月—2022年5月田德禄教授治疗的IBS-D患者104例,提取患者病案中的有效方药120首,运用Microsoft Excel2020、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3.0)软件进行用药频次及分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结果 数据挖掘发现,田德禄教授在104例IBS-D患者的治疗中共使用了109味中药。药物频次分析显示,应用频次在30次以上的中药共22种,其中应用频次最高的中药包括白芍、防风、黄连、陈皮、焦神曲、焦麦芽、焦山楂、干姜、白术、木香等。关联规则分析显示,“白芍、防风”“焦神曲、焦山楂、焦麦芽”“干姜、黄连”药对出现频次较高。聚类分析得到4个核心聚类方药组合,第1组为防风、白芍、黄连、炒白术、陈皮、干姜,第2组为赤芍、白芍、太子参、黄连、防风、炒白术,第3组为白芍、陈皮、半夏、焦麦芽、焦神曲、焦山楂,第4组为干姜、乌梅、黄连、防风、炒白术、肉桂。结论 田德禄教授治疗IBS-D 患者以清降为原则,立足于肝脾,养肝柔肝以疏肝,补气温中以健脾,用药配伍以辛开苦降为主,调畅气机,邪祛正安,燥湿相济。  相似文献   

7.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魏玮教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魏教授门诊就诊的IBS-D患者病例,使用Excel 2019、SPSS 20.0、SPSS Modeler 18.0软件分析处方药物的频次、性味归经、强关联药物和核心组方。结果 共收集处方237张,涉及中药91味,中药频次共计3 014次,使用最多的药物为补虚药、消食药。药物使用频次前5位为太子参、肉豆蔻、补骨脂、炒谷芽、炒麦芽。药性以温为主;药味以辛、苦、甘为主;归经以脾、胃经为主。关联频次≥100次的药物组合有14组,聚类分析获得核心药物组合4组。结论 魏教授治疗IBS-D多采用补虚药、消食药,治则以健脾温肾,和中益气,醒脾开胃为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基于数据挖掘的王勋治疗痢疾用药规律。方法:统计王勋《慈航集三元普济方》中治疗痢疾的处方中所使用的中药,将药物名称进行标准化处理,分别查处其药性、药味、功效及归经,借助Microsoft Excel 2016、SPSS Statistic 24.0、SPSS Modeler 18.0计算机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用药频数分析、高频用药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结果:整理王勋治痢处方44首,使用中药64味,其中高频药物(使用频率≥5%的药物)22味,排名前十的药物为车前子、当归、甘草、木香、白芍、枳壳、槟榔、茯苓、莱菔子、大黄;关联分析共产生"莱菔子→车前子、枳实→甘草、陈皮→枳壳、枳壳→车前子、槟榔→车前子、枳实→木香"等15条2味药物关联,聚类分析得出当归、车前子、莱菔子、枳壳、白芍、甘草、槟榔、赤芍、陈皮;大黄、枳实、厚朴、黄连等4个聚类方。结论:数据挖掘的手段研究王氏治疗痢疾处方用药的规律,以此总结王氏治疗痢疾的用药特点,对临床治疗痢疾用药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证候分布,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探究中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的用药规律。[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平台、维普全文数据库、Web of Science、PubMed建库至今的中药辨证治疗PCOS的随机对照试验,使用Excel2019、SPSS Modeler 18.0、SPSS Statistics 26.0等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探究基于证候分布的中药治疗PCOS用药特点及规律。[结果]最终纳入281篇文献,中药使用频次3 427次,其中脾虚痰湿为涉及最多的证候类型,当归、茯苓、菟丝子等为使用频次最高的中药,处方中药物的用量多在10~20 g,补虚药为处方中最常见的功效类型,温、平为最常见的药性,甘、辛为最常见的药味,肝经、肾经、脾经为最常见的药物归经,不同证候下的用药类型亦有不同。对排名前3的证候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及聚类分析,绘制复杂网络图及树状图,探究不同证候下中药治疗PCOS的特点及规律。[结论] PCOS的临床表现具有高度异质性,治疗总体以补益脾肾、理气化痰祛瘀为主,不同证候患者治疗方式亦不相同,中药辨证...  相似文献   

10.
<正> 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以及继发性病理改变累及周围组织结构,导致筋骨失衡,引发临床表现的症候群[1]。随着科学的进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颈椎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且呈现年轻化趋势,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与精神负担[2]。目前西医治疗颈椎病主要方式是西药及手术,但西药副作用大,手术费用高风险大且可有并发症,而中医药在颈椎病的治疗与康复上具有独特优势[3]。王庆来教授系浙江省名中医、浙江省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硕士研究生导师,王庆来教授潜心骨伤临床及科研工作30余载,尤其对中医药治疗颈椎病颇有经验。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和数据挖掘的方法,收集近3年来王庆来教授治疗颈椎病相关病例,从大量的病案数据中分析、总结王庆来教授治疗颈椎病的用药特点及组方规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挖掘高祥福教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选方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2017年7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高祥福教授门诊就诊的SLE患者资料,构建方剂数据库,对药物的累计频数、药物类别及性味等进行描述性分析,提取出频数最高的50种药物,并进行系统聚类分析以及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的诊次共630次,其中涉及中药181味,使用频数最多的前5项为生地黄、青蒿、丹参、金樱子、芡实。累计用药20大类,清热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收涩药位居前四。使用频数最高的药性药味是寒性、甘味。系统聚类分析得出了7组药物组合及9种单药,涉及青蒿鳖甲汤、水陆二仙丹、犀角地黄汤等方剂。关联规则分析获得二项关联组合74项,涉及金樱子与芡实、鳖甲与青蒿、牡丹皮与生地黄等药对;三项关联组合97项,涉及清热药+收涩药、收涩药+活血药、清热药+补虚药等配伍。[结论] 高祥福教授治疗SLE以养阴清热、滋补肝肾为核心,并随证搭配活血化瘀、凉血解毒、补益肺脾、温肾利水、祛风通络之品,用药善于甘、苦、辛配伍。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的方法探究高祥福教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处方用药规律,以便更好指导和应用于临床。[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高祥福教授门诊就诊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资料,运用Excel 2019对使用的中药进行频数分析,包括性味、归经、功效等,并选取使用频次>49次的高频中药,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分层聚类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病案共计340诊次,共使用中药115味,总频次为4766。药物四气前3位为寒、温和平;五味前3位为苦味、甘味和辛味;药物归经前3位是肝经、脾经和肺经;按功效排序,前3位为补虚药、清热药和解表药。高频中药共28味,以补虚药、解表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祛风湿药和健脾化湿药6大类为主。聚类分析提示高频中药可聚为3类,且聚拢趋势较好,第一类为杜仲、续断、延胡索、防风、山药、生地黄、丹参,第二类为黄芩、黄连、葛根、淫羊藿、薏苡仁、牛膝、苍术、牡丹皮、黄柏、穿山龙、茯苓、川乌、青风藤、佛手,第三类为黄芪、当归、麻黄、附子、桂枝、知母、川芎。[结论]高祥福教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以扶正祛邪为原则,用药上寒温苦辛甘并用,多应用补虚药和解表药,病程中注意活血化瘀,标本兼治,同时配伍清热泻火、祛风除湿中药,从而可起到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干燥综合征的用药规律,为临床辨治决策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近20多年现代医家治疗干燥综合征的医案文献,采用频数统计分析和关联分析方法,在对现代医家医案按证型分类基础上进行关联分析,探讨治疗干燥综合征的用药规律。[结果]阴虚津亏型中北沙参、麦门冬、生地、石斛、玄参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用药配伍规律,气阴两虚型中生地、玄参、北沙参、玉竹、麦门冬、生黄芪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用药配伍规律,阴虚血瘀型中桃仁、红花、生地、白芍、麦门冬、石斛、玄参、当归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用药配伍规律,肝肾阴虚型中北沙参、麦门冬、生地、生甘草、山茱萸、生山药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用药配伍规律。[结论]通过数据挖掘方法,可以探明干燥综合征文献中用药组方规律,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也为进一步中医标准化研究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4.
<正>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是青春期及育龄期女性常见的一种病因复杂的内分泌及代谢异常的疾病,以排卵障碍、高雄激素血症和(或)临床表现以及超声下卵巢多囊样改变为主要特征[1]。全球范围内8%~13%育龄妇女受此病困扰[2],我国PCOS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10~54岁女性PCOS粗发病率从1990年的7.68%上涨至2019年的7.88%[3]。根据PCOS的临床特征,可将其归为中医“闭经”“崩漏”“不孕”等范畴,患者多以肾虚型为主,并兼有其他证型,如脾虚、血瘀、痰阻等[4-5]。  相似文献   

15.
皮肌炎是一种以皮肤和肌肉慢性炎症为特征的特发性炎症性肌病。其主要表现为对称性四肢近端肌无力、肌痛和特征性皮损,多伴有血清肌酸激酶升高,可出现特异性自身抗体。肌电图表现为肌源性损害,MRI可见肌肉炎症水肿,束周萎缩是皮肌炎肌肉病理的特征性表现[1]。目前皮肌炎没有根治的办法,西医治疗仍以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为主,长期使用出现较多的不良反应[2]。中医中药在皮肌炎的治疗中独具优势,与西药联合使用能更有效地改善病情,并减轻西药的毒副作用。但是目前中医药治疗皮肌炎多以个人经验为主,组方用药参差不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涎腺超声联合血清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AFF)检测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pSS患者80例(pSS组),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60例(RA组),健康体检者20例(健康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BAFF、增殖诱导配体(APRIL)、TNF-ɑ、IL-1β及IL-6水平;通过二维超声评估pSS患者涎腺受累情况。分析比较各组血清BAFF、APRIL、TNF-ɑ、IL-1β、IL-6水平,并分析pSS患者血清BAFF、APRIL、TNF-ɑ、IL-1β、IL-6与涎腺超声评分的相关性。结果3组血清BAFF、IL-1β、TNF-ɑ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pSS组患者血清BAFF、IL-1β、TNF-ɑ水平明显高于RA组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SS患者血清BAFF与涎腺评分呈负相关(r=-0.462,P<0.05),血清IL-1β与涎腺评分呈正相关(r=0.403,P<0.05)。涎腺超声、血清BAFF对pSS诊断的灵敏度高于抗干燥综合征A抗原(SSA)/干燥综合征B抗原(SSB)、类风湿因子(RF),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于涎腺超声评分≤2分的早期pSS患者,涎腺超声联合BAFF检测诊断特异度达到96.77%。结论pSS患者血清BAFF在疾病的早期即有明显升高,有助于早期诊断。涎腺超声对pSS的诊断比抗SSA/SSB有更高的灵敏度,特异度相当;BAFF对pSS的诊断比抗SSA/SSB灵敏度高,但特异度较低。对于涎腺超声评分≤2分的pSS患者,涎腺超声联合血清BAFF检测可提高诊断的特异度,可作为早期筛查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分析各中医妇科流派对崩漏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各妇科流派治疗崩漏的处方,采用频数分析挖掘核心药物,统计药物归经情况,采用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对核心药物使用规律进行挖掘。结果 收集处方27个,涉及中药110味。核心药物23味,前5位为白芍、地黄、当归、熟地黄、阿胶,药物主归肝肾脾心经。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得到28个药物组合,常用的是牡丹皮和地黄。聚类分析得到7个药物聚类组合。结论 各中医妇科流派灵活运用多种止血法,治疗崩漏均不忘顾护阴血。  相似文献   

18.
谢欢  刘毅  王健  周雅璐  喻琴梅 《西部医学》2022,34(3):438-442
目的 探讨淋巴瘤合并干燥综合征(SS)或未分化结缔组织病(UCTD)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9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淋巴瘤住院病例31187例,其中在出现淋巴瘤前曾诊断SS或UCTD的213例患者纳入A组,未出现免疫异常的淋巴瘤患者30974例纳入B组.比较两组患者发病年龄、性别、病理...  相似文献   

19.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何泽云教授治疗CKD的用药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何泽云教授治疗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何泽云教授治疗CKD病例336份,处方1110张,采用SPSS 17.0及数据挖掘软件clementine 12.0分别对处方进行频次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单味药使用频次由高到低依次是白茅根、山药、黄精、熟地黄、黄芪,使用频率最高的类别是补益类药物(总频率达49.6%);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支持度较高的药对依次白茅根-山药、白茅根-麦冬、白茅根-黄精、白茅根-熟地黄、白茅根-黄芪、山药-黄精、山药-熟地.结论何泽云教授以培元固本,健脾补肾为基本治疗大法,辅以固精、滋阴、泄浊之法论治CKD,数据挖掘方法对于中医临床经验总结具有重要实用价值,为中医治疗CKD用药筛选及中药研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合并焦虑抑郁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从建库至2021年1月31日期间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合并焦虑和/或抑郁的文献,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方剂和药物信息提取,建立Excel方剂数据库,进行药物频数、高频药物功效、药性、药味、归经统计,应用SPSS Statistics 25统计学软件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应用SPSS Modeler 18统计学软件对所有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数据库共检索出791篇文献,筛选后纳入79篇,涉及方剂83首,中药107味,药物总频数845次。频数≥10次的药物有26味,前5味为柴胡、甘草、白芍、丹参和川芎;功效分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和安神药等12类;药性有苦、辛、甘等7类;药味以温、寒、平为主;多归于肝、心、脾经。聚类分析将药物聚成6类,核心药物有龙骨、牡蛎、黄芩、桂枝、大枣、党参、半夏。因子分析可提取药组3个、药对2个、单味中药3个。所有药物关联规则可得到33个药对或药组,其中柴胡和白芍药对的支持度最高。结论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合并焦虑抑郁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和安神药为主,苦、辛合用,寒、温并调,以肝、心、脾经为主,临床可从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益气活血、养心安神等思路遣方用药,达到"祛瘀调神"治"双心"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