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0 毫秒
1.
万伟英  刘爱菊 《现代康复》1999,3(6):669-670
目的:了解冠心病患的膳食及营养状况。方法:膳食调查采用三日询问法与称重法同时进行。部分体格检查及生化检查:身高、体重、上臂围、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肌围、血脂及血红蛋白测定。结果:冠心病患的每天热能平均摄入量:男2730.24千卡,女2659.54千卡,上臂肌围男性患相当于正常值的93.95%,女性相当于正常值的96.3%,根据评价标准,说明大部分冠心病患没有营养不良及肌蛋白消耗。结论:通过膳食调查及部分体格检查,更好指导冠心病患改善膳食结构,积极配合药物治疗.预防复发具有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赖晓全  刘虹 《中国康复》2004,19(4):222-223
目的:探索植物状态患者的胃肠道内营养支持法。方法:7例植物状态患者按平衡膳食指南及疾病特点,配制1、2、3号治疗膳,并利用生化检验和体格检查测定患者管饲该3种治疗膳前后的营养水平。结果:7例患者在顺序管饲Ⅰ、Ⅱ、Ⅲ号治疗膳食后,消化吸收功能良好,管饲6个月,能维持机体营养水平,即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皮褶厚、上臂肌围保持在正常水平。结论:管饲治疗膳是维持植物状态患者生命、满足患者机体对各种营养素需要的一种经济、简便、实用的营养疗法。  相似文献   

3.
住院患者672例营养状况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住院患的营养状况,以制定营养治疗方案。方法:通过人体测量和生化分析对672例住院患营养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营养过剩患占所有评价患的40.2%,性别间无差别。营养过剩、营养正常和营养不足思考的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肌围、血红蛋白和前白蛋白值的异常率与营养状况呈正相关。营养不足患的三头肌皮褶厚度和上臂肌围低于正常值80%分别占75.6%和82.2%。白蛋白低于35g/L时,83.3%的患上臂肌围低于正常值。结论:营养评价有助于制定住院患的营养治疗方案,促进思考康复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不同膳食配方对鼻咽癌患者放疗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不同膳食配方对鼻咽癌患者放疗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3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饮食护理,实验组实施调配营养饮食护理,观察患者放疗后10d、20d,测量空腹体重,三头肌皮脂厚度、上臂肌围、血浆蛋白、白蛋白、外周围血淋巴细胞计数变化情况及营养状况。结果放疗后10d、20d两组比较,实验组体重、三头肌皮脂厚度、上臂肌围、血浆蛋白、白蛋白、外周细胞计数下降及营养状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P〈0.0001)。结论合理的营养饮食能明显减轻放疗副反应,保证治疗顺利进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胃癌患者术后早期的饮食及营养状况,为l临床营养护理提供参考。方法对70例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在人院时、出院时及术后4~6周时进行调查,评估其饮食、营养状况,调查患者接受饮食指导及在饮食恢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结果胃癌患者术后的饮食性质发生改变;入院时、出院时及术后4~6周时患者的每日进食量较未生病时减少。出院时患者的体质量、体质指数、上臂围、上臂肌围、白蛋白均低于人院时(P〈0.05);术后4~6周时患者的体质量、体质指数、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围、白蛋白均低于出院时(P〈0.05);术后4—6周时患者的体质量、体质指数、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围、上臂肌围均低于入院时(P〈0.05)。但发现患者得到的指导存在不足。结论胃癌患者术后的进食量不足,营养状况持续恶化,建议完善饮食指导的内容与方法,必要时为患者提供院外的饮食指导。  相似文献   

6.
不同营养评价方法评价住院老年患者营养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不同营养评价方法评价住院老年患者营养不良现患水平,探讨最适合住院老年患者的营养评价方法。方法:采用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肌围(AMC)、小腿腓肠肌围(CC)、体质指教(BMI)、微量营养评价法(MNA)对上海市3家三级甲等医院275例住院老年患者营养状况进行横断面调查,并比较不同评价方法的优劣。结果:TSF、AMC、CC、MNA评定住院老年患者营养不良现患率分别是40.1%、55.9%、40.4%和20.9%,BMI评定的低体重为8.8%,MNA在年龄、文化程度、食物选择权、感染、腹泻5个方面分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而其他评价方法显示有显著性差异的均少于5个方面。结论:营养不良在上海市三级甲等医院的现患率仍很高,MNA较其他方法更适用于老年人的营养评价,可作为老年患者入院营养状况筛查的方法,以便早发现、早治疗营养不艮患者。  相似文献   

7.
范晓晔 《全科医生》2001,10(2):74-75
目的 了解日托儿童的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方法 采用膳食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膳食结构欠合理;热量来源中脂肪摄入量偏高,产热比在32.34%;钙、锌、VitB1、VitA摄入不足,公占供给量标准的60%、82%、76%和60%。肥胖、营养不良及贫血的儿童分别占调查人数的3.35%、0.72%、0.48%。结论 保健机构应加强对幼儿园的保健指导,改善儿童的膳食结构,提高儿童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8.
陈玉萍  罗远芳  张慧 《护理研究》2006,20(9):2292-2294
[目的]探讨常规饮食护理与营养膳食护理对颌骨骨折钛板内固定术后病人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将83例颌骨骨折切开复位微型钛板内固定术病人,按时间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饮食护理,实验组实施营养膳食并辅助康全饮肠内营养液,分别于术前1d及术后10d、20d测量空腹体重、三头肌皮脂厚度、上臂肌围、血浆蛋白、白蛋白、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结果]实验组术后10d、20d体重、三头肌皮脂厚度、上臂肌围、血浆蛋白、白蛋白、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下降均较对照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颌骨骨折切开复位微型钛板内固定术病人实施合理营养膳食护理,能有效改善病人术后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上海市某社区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膳食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营养素摄入、生活习惯、健康知识、体质水平等情况的调查,以探讨其糖尿病发病有关的危险因素及可行的干预措施。方法:采用询问调查法,结合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对95名年龄在45~70岁的社区高危人群进行调查。结果:大部分调查对象对糖尿病健康知识缺乏全面认识;大部分人不知道自己的血糖情况;24小时膳食三大营养中脂肪摄入占总热量比例偏高;调查对象肥胖者(BMI≥25)占49.47%,并以向心性肥胖者居多,占80.85%。空腹血糖异常者占26.31%,其中空腹血糖≥7.0可诊断为糖尿病者占11.57%;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指标偏高,处在正常高值。结论:应重视对社区高危人群的健康干预,采取继续加强健康教育,膳食结构的干预,提倡坚持运动,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等干预措施,减少糖尿病的发病率,保障高危人群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2型糖尿病患者营养膳食及血糖控制状况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其与血糖关系进行调查与分析,研究膳食状况,为饮食治疗提供依据。方法2005年8月起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门诊随机选择已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250例,调查患者基本情况,测量耳高、体重和血糖等情况。结果250例患者平均空腹血糖为(7.60±2.56)mmol/L,体质指数(BMI)高出正常的占61.4%,26.3%患者的上臂肌围(AMC)低于正常。腹型肥胖的糖尿病患者血糖高于正常体重者。90%患者均有进食速度快的习惯,有20%的患者称基本不能做到合理膳食,有近10%的患者进食不能做到定时定量,有50%的患者继续选择一些不健康的食物和烹饪方式。结论饮食治疗是糖尿病综合治疗的基础,应给予患者科学、个体化的教育和指导方案,以达到积极控制血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患者性别差异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琳 《齐鲁护理杂志》2007,13(17):14-15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性别差异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汉密顿焦虑自评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自评量表(HAMD)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47例男性和41例女性冠心痛患者进行评定对比.结果:女性冠心痛患者HAMA、HAMD和PSQI三项总分均大于男性冠心病患者(P<0.05);女性冠心痛患者SF-36总分值均显著低于男性冠心病患者(P<0.01).结论:冠心痛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及睡眠质量与性别差异有密切关系,影响其生活质量.根据性别差异,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从而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刘彦慧  刘蕊 《天津护理》2005,13(5):281-282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并发抑郁状态的情况及护理措施。方法: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67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临床调查,并与健康老年组作对照。结果:老年冠心病患者SDS评分显著高于健康组(P<0.01),女性患者SDS得分与男性患者相比无统计学差别(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住院患者中抑郁状态发生率明显增加,临床护理中应给予患者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13.
背景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性是当前临床研究的热点问题.目的应用电子束CT(EBT)心脏扫描,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情况,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的危险性.设计以伴冠状动脉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对比研究.单位一所军医大学医院的老年病科病房.对象收集2002-01/2004-06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老年病科经EBT扫描的住院患者共93例,男80例,女13例,年龄36~78岁.其中25例健康查体者作为正常血糖对照组,男22例,女3例;其余按病情分为血糖异常组和冠心病组.血糖异常组57例,男49例,女8例,包括糖耐量低减组(IGT)29例,糖尿病组28例,44例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脏症状;冠心病组11例,男9例,女2例.纳入标准2型糖尿病患者符合1979年美国糖尿病协会的诊断标准,冠心病患者符合1979年国际心脏联合专题组冠心病诊断标准并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排除标准①1型糖尿病患者;②患重大躯体疾病者.方法93例受试者行心脏EBT平扫及增强扫描,计算冠状动脉钙化发生率、钙化积分、冠状动脉狭窄支数和软斑数,同时收集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等相关信息,进行冠状动脉的组间比较和危险性分析.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冠状动脉钙化发生率、冠状动脉狭窄支数和软斑数的比较,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性分析.结果糖耐量低减组、糖尿病组、冠心病组冠状动脉钙化发生率较正常对照组有明显升高(x2=18.88,P<0.01);冠状动脉狭窄支数和软斑数有明显增加(F=10.758,P<0.01;F=9.991,P<0.01);糖尿病患者发生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对危险度为7 514(95%可信区间1.885~63.778).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有明显的冠状动脉病变及高度的冠脉病变危险性,及早发现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早期实施二级康复干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及心脏事件发生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充血性心力衰竭住院死亡患者的性别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各种病因充血性心力衰竭住院死亡患者的性别差异。方法:对我科1997年12月到2007年9月的全部心功能为NYHA2~4级的死亡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心脏病心衰患者死亡的两性间差异。结果:冠心病死亡者、风心病死亡者有明显的性别差异。结论:两性比较,男性死于冠心病者较女性多,死亡年龄较女性小;女性死于风心病者较男性多。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冠心病患者体力活动自我管理行为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冠心病患者体力活动自我管理能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1年1月至4月对279例冠心病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冠心病患者体力活动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冠心病患者体力活动自我管理行为总分为(72.07±27.35)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职业状态、体育锻炼次数、体育锻炼方式、心功能分级、是否接受过心脏运动康复训练是冠心病患者体力活动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体力活动自我管理行为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应重视冠心病患者的体力活动自我管理行为,根据个性化差异,有针对性的为其开展相关健康教育,使患者安全有效的进行体育锻炼,从而提高冠心病患者体育活动自我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上臂围和小腿围与肌肉量的相关关系及其对肌量减少和肌少症的筛查诊断效果和最佳诊断截断值。方法 2020年3月至8月,方便抽取831例社区老年人(≥ 60岁)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身体成分测试仪检测肌肉量等指标,同时进行上臂围和小腿围的测量,握力及步速测试。上臂围、小腿围与肌肉量等指标的相关性行Pearson相关分析,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上臂围和小腿围对肌量减少和肌少症的诊断效果,并利用约登指数(YI)确定最佳诊断截断值。结果 上臂围和小腿围与四肢骨骼肌含量(ASM)和骨骼肌质量指数(SMI)呈显著正相关(r = 0.6~0.8, P < 0.001)。上臂围诊断肌量减少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是男性0.888、女性0.787,小腿围是男性0.933、女性0.854;上臂围最佳截断值男性和女性均为26 cm,小腿围男性34 cm、女性33 cm。上臂围诊断肌少症的AUC是男性0.902、女性0.744,小腿围是男性0.923、女性0.832;其最佳截断值无性别差异,分别是26 cm和33 cm。在社区老年男性和女性中,年龄、上臂围、小腿围、握力和步速等多指标对肌量减少和肌少症联合诊断的AUC均大于0.85。结论 社区老年人中,上臂围和小腿围均与肌肉量呈正相关,且对肌量减少和肌少症具有较好的诊断效果;多指标的联合诊断可显著提高上臂围在女性中的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17.
杨丽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25):3010-3012
目的分析体检人群不同年龄段并发常见疾病现状,并提出护理措施。方法对2011年1—10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国际医学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500例体检者的体检结果进行统计,列出不同年龄段常见疾病。结果高血压病、高脂血症、脂肪肝、糖尿病、冠心病、妇科疾病、心理疾病和癌症发病率较高。不同年龄段男性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1142,P〈0.05);不同年龄段的女性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年男性要积极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大对健康的关注度。  相似文献   

18.
女性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了解女性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346例(其中女65例,男28l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及造影资料。结果:女性冠心病患者的年龄较大.更易合并高血压及糖尿病,其三支血管病变多于男性患者。结论:女性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可能较男性患者更严重。  相似文献   

19.
AIM: This paper presents a review of the qualitative literature which examines the experiences of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The paper also assesses whether the experiences of both female and male patients are reflected in the literature and summarizes key themes. BACKGROUND: Understanding patients' experiences of their illness is important for coronary heart disease prevention and education. Qualitative methods are particularly suited to eliciting patients' detailed understandings and perceptions of illness. As much previous research has been 'gender neutral', this review pays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gender. METHODS: Published papers from 60 qualitative studies were identified for the review through searches in MEDLINE, EMBASE, CINAHL, PREMEDLINE, PsychINFO,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 and Web of Science using keywords related to coronary heart disease. FINDINGS: Early qualitative studies of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ere conducted almost exclusively with men, and tended to generalize from 'male' experience to 'human' experience. By the late 1990s this pattern had changed, with the majority of studies including women and many being conducted with solely female samples. However, many studies that include both male and female coronary heart disease patients still do not have a specific gender focus. Key themes in the literature include interpreting symptoms and seeking help, belief about coronary 'candidates' and relationships with health professionals. The influence of social roles is important: many female patients have difficulties reconciling family responsibilities and medical advice, while male patients worry about being absent from work. CONCLUSIONS: There is a need for studies that compare the experiences of men and women. There is also an urgent need for work that takes masculinity and gender roles into account when exploring the experiences of men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相似文献   

20.
王宇  刘浩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0):1858-1859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人群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冠脉病变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经冠脉造影检查(CAG)确诊冠心病患者46例,均合并糖尿病,根据性别分为两组,比较两组冠心病相关危险因素及造影情况.[结果]两组在年龄,高血压发病率,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尿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吸烟比例男性组明显高于女性组(P〈0.01).女性组与男性组相比,单支病变较低(P〈0.05),多支病变较多(P〈0.05),血管病变数较多(P〈0.05),右冠脉(RCA)病变较多(P〈0.05),RCA弥漫病变较多(P〈0.05).[结论]女性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较男性重,糖尿病对女性冠心病的影响较男性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