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机制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脑损伤是今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患之一,重型颅脑损伤的死亡率高达30~50%,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一不可忽视的原因是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继发的脑血管痉挛。本文对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病机理和防治作一综述。 1 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机制 颅脑损伤后发生的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与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病机制相似,都可引起脑血管痉挛(CVS),而CVS是导致  相似文献   

2.
覃柳生  左仁杰  韦文华 《右江医学》2012,40(4):553-554,613
目的探讨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的CT表现特征和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185例患者,分析CT表现特点。结果 TSAH位于脑池(纵裂池、侧裂池、环池、枕大池)90例,位于脑表面沟50例,脑池、脑沟同时有出血45例,大部分患者合并有其它的颅脑损伤及有多处蛛网膜下腔出血。结论 CT检查是诊断TSAH较为可靠的依据及主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raumatic subarachnoidhemorrhage,tSAH)是颅脑损伤的一种常见的病理变化[1]。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生率为33%~60%,是加重继发性脑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tSAH并发脑缺血和脑积水与出血量及血液在蛛网膜下腔存在的时间密切相关,同时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则  相似文献   

4.
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指颅脑创伤后,脑组织损伤,脑皮层细小血管损伤,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其为创伤后神经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致残致死率较高。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共收治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52例,现将其诊治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52例,男30例,女22例;年龄15岁~72岁,平均年龄38.4岁。交通事故伤41例,坠落伤8例,  相似文献   

5.
颅脑损伤并发癫痫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癫痫是颅脑损伤及术后并发症之一,任何部位的脑损伤均可能导致癫痫.成人闭合性颅脑外伤的癫痫发生率为0.5%~5%,开放性损伤为20%~50%,癫痫多在伤后2年内发生[1].其原因与颅脑外伤后脑出血、脑损伤、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积液、脑水肿以及手术后损伤、再出血所致的颅内压增高引起的全身性抽搐有关[2].我科于2007年1月-2009年1月共收治颅脑损伤后癫痫发作病人56例,经积极救治和精心护理,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常与颅内其它类型损伤并存,是影响颅脑外伤死亡率和病残率的重要因素之一,据我院自1999年1月~2001年10月间外伤性SAH患者85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指各种原因出血流入蛛网膜下腔的一种综合征[1].临床上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所谓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占急性脑血管病15%.  相似文献   

8.
单纯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raumatic subarachnoid hemorrhage,TSAH)是基层医院神经外科最常见的颅脑损伤之一,我科2000-2009年对收治的88名单纯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治疗组采用反复腰穿配合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经随访2年,治疗组较对照组迟发型硬膜下积液的发生率显著下降。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王毅  刘若平 《广西医学》2007,29(8):1210-1211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约占急性脑血管疾病的10%~15%,仅次于脑梗死及脑出血.30%~50%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由于颅内动脉瘤破裂所致[1].  相似文献   

10.
脊髓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较少见,约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的1%[1].症状不典型者较易漏诊误诊.本文就笔者近年诊治的2例脊髓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并结合文献检索的26例进行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11.
加拿大多伦多消息:一项新的研究表明,硝苯吡酯治疗头部损伤伤后的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能降低病人的死亡率及病残率。据德国的研究人员报道,用钙通道阻滞剂硝苯吡酯治疗TSAH病人可使不良预后结果下降50%。TSAH是头部损伤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约为头部损伤病人的35%~40%。  相似文献   

12.
颅脑损伤并发外伤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并发外伤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颅脑损伤患者 1 2 60例的年龄、性别、脑挫裂伤、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疝等相关因素与外伤性脑梗死的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年龄、脑挫裂伤、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疝等因素与外伤性脑梗死关系密切 ,P<0 .0 5。结论 :年龄、脑挫裂伤、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疝是颅脑损伤并发外伤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成年人群颅内动脉瘤的发病率为2%~5%,其中每年发生破裂而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危险是1%~2%[1].脑血管造影通常用于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但是,脑血管造影中有0.33%~0.5%有导致永久性神经并发症的危险[2].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技术是一种非创伤、不用对比剂血管成像技术,已经用于破裂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本文报告23例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颅内动脉瘤MRA诊断,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比较分析,探讨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MRA)诊断并发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的价值与限度.  相似文献   

14.
李伟频 《吉林医学》2012,33(16):3418-3420
目的:探讨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的CT表现特征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收治的200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田本祥等的方法进行CT分型,并作预后评估。结果:200例TSAH中以纵裂池积血最多见(128例),其次为侧裂池及天幕区积血。合并颅内其他部位出血的以脑实质居多(93例),其次为硬膜下出血及脑室内出血。分型为单纯局限型TSAH(Ⅰ型)20例,完全康复;单纯弥漫型TSAH(Ⅱ型)28例、轻度混合型TSAH(Ⅲ型)80例,基本康复;中度混合型TSAH(Ⅳ型)53例,2例死亡,致残4例,约半数病例遗留神经系统症状;重度混合型(V型)19例,8例死亡,5例致残,生活质量下降,均遗留神经精神症状。结论:CT检查可明确显示TSAH局限或弥漫性颅脑挫裂伤、各脑池、脑裂出血部位、大小、范围及程度、颅内血肿情况,可作为临床诊断、指导治疗及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的CT表现特征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收治的200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田本祥等方法进行CT分型,并作预后评估.结果200例TSAH中以纵裂池积血最多见(128例),其次为侧裂池及天幕区积血.合并颅内其他部位出血的以脑实质居多(93例),其次为硬膜下出血及脑室内出血.分型为单纯局限型 TSAH(Ⅰ型)20例,完全康复;单纯弥漫型TSAH(Ⅱ型)28例、轻度混合型TSAH(Ⅲ型)80例,基本康复;中度混合型TSAH(Ⅳ型)53例,2例死亡,致残4例,约半数病例遗留神经系统症状;重度混合型(V型)19例,8例死亡,5例致残,生活质量下降,均遗留神经精神症状.结论 CT检查可明确显示TSAH局限或弥漫性颅脑挫裂伤、各脑池、脑裂出血部位、大小、范围及程度、颅内血肿情况,可作为临床诊断、指导治疗及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16.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临床常见病,病死率高[1].临床观察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死亡率与患者的情绪是否紧张、是否就诊及时、对该病知识缺乏、生活护理不当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健康指导对提高治愈率、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枢性低钠血症是重型颅脑损伤、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和鞍区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主要由脑性盐耗综合征(cerebral salt wasting syndrome,CSWS)引起,临床医师容易误诊为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syndrome of inappropriateantidiuretic hormone secr e tion,SIADH),二者临床表现和电解质检验结果相似,而处理原则相反[1].  相似文献   

18.
尼莫地平对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尼莫地平在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38急性颅脑损伤合并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尼莫地平治疗组70例和对照组68例,观察两组脑梗死、脑积水发生情况,随访3个月进行预后判断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尼莫地平治疗组脑梗死、脑积水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预后较对照组好。结论在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颅脑损伤病例,早期使用尼莫地平可降低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的脑梗死、脑积水等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颅脑损伤后,脑组织挫裂,细小血管损伤出血,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常伴有颅骨骨折。脑血管痉挛是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致残、致死的主要并发症之一。2006年1月~2007年8月,我院收治22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脑血管痉挛患者,均经CT扫描、脑脊液及经颅彩色多普勒检查确诊。进行综合治疗和护理,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运用护理对策预防蛛网膜下腔再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多种病因所致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又称原发性SAH[1].SAH起病急骤,国内报道约占出血性脑血管病的30%左右,且有20%-45%的SAH患者于首次出血后发生再出血,本病的预后与病因、病情及是否及时得到适当的治疗、护理有关.其中,再出血是引起患者死亡的最危险的因素[2].因此,再出血的预防是SAH护理的重要环节.我科于2000-2002年共收治64例SAH患者,现将再出血原因及护理对策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