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7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胰管内置管获得的纯胰液,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环丙沙星和头孢哌酮在血清及胰液中的浓度。结果显示:环丙沙星和头孢哌酮的平均胰液渗透率分别为43%和16%,两药在胰液中的浓度均在大多数胰腺感染致病菌的MIC-90以上。 相似文献
2.
8种抗生素透入犬胰组织能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抗生素渗透胰组织的能力,以便为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继发性胰腺感染提供参考依据。作者在建立犬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模型的基础上,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犬血清和胰组织中抗生素的浓度,并计算出它们的胰组织渗透率。结果:头孢噻肟,氧氟沙星,丁胺卡那霉素,氧哌嗪肯青霉素,头孢哌酮,氨苄青霉素,甲硝唑和环丙沙星的胰组织渗透率由小到大依次为12%,19%,20%,46%,55%,63%,71%和132%。 相似文献
3.
慢性胰腺炎病人胰液中K-ras基因突变的临床意义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肿瘤 ,由于胰腺癌位置隐密 ,症状不典型 ,一旦确诊多属晚期 ,手术切除率低。但如果能早期发现胰腺癌 ,早期手术治疗则可以显著改善病人预后。胰液中K ras基因突变的检测是近年来胰腺癌诊断研究的一个热点 ,但也发现 0 %~ 4 0 %慢性胰腺炎中存在K ras基因突变〔1〕。临床流行病学已证实慢性胰腺炎是胰腺癌的高危因素 ,那么有K ras基因突变的慢性胰腺炎是否更易进展为胰腺癌 ?对于胰液中检出K ras基因突变而其它检查不提示恶性肿瘤的慢性胰腺炎病人应如何处理 ?为此我们检测了部分慢性胰腺炎病人… 相似文献
4.
背景与目的:急性胰腺炎(AP)病程中发生感染是导致重症患者病死率较高的主要因素,但是严重的感染相关并发症多表现在发病2周之后,疾病早期的体液细菌培养阳性率较低,使得早期的抗生素使用缺乏指导依据。盲目预防性用药可能面临真菌及耐药菌感染的风险,使病情雪上加霜。以往研究发现,在疾病早期已经存在细菌感染,肠道菌群通过各种途径迁移至胰腺参与疾病的发生发展。通过胰液细菌培养可能为疾病早期的抗生素使用提供参考依据,但目前相关的病原学研究鲜有报道。因此,本研究通过胰液细菌培养,寻找AP早期存在感染的证据,为AP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2019年1月1日—2020年6月30日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肝胆外科行胰液细菌培养的AP患者,记录并分析细菌培养的结果及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有156例患者被纳入研究,64例(41.03%)的胰液细菌培养阳性。共培养出94株细菌,其中革兰阴性菌(58.51%)最多,其次是革兰阳性菌(38.30%)和真菌(3.19%)。胆源性AP、高脂血症性AP和特发性AP的胰液细菌分布及构成比相似。胰液细菌培养阳性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APACHEⅡ评分及炎症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胰液... 相似文献
5.
软组织感染的成功治疗有赖于适当的外科引流、机体的抗感染能力和正确的抗生素治疗。抗生素的选择应基于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从理论上说还应考虑到感染组织中抗生素的透入性。不同的抗生素在人类胰液中的透人性是不同的。本研究试图评价 Mezlo-cillin、灭滴灵和甲氧苄氨嘧啶-磺胺甲基异恶唑(TMP-SMZ)在人类胰液中的透入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在已有实验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优化的用于人胰液差异蛋白质组研究的双向凝胶电泳(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2-DE)方法;探讨利用混合胰液进行胰腺疾病的胰液差异蛋白质组学的可行性.方法 通过ERCP术中放置鼻胰管引流收集5例胰腺癌(其中2例手术病理分别为胰腺中分化导管腺癌及导管内乳头状瘤癌变,另外3例经影像学检查结合临床诊断)和6例慢性胰腺炎胰液标本,取其中一例慢性胰腺炎胰液标本,通过改进胰液标本的处理方法、泡胀液的组成和一向等电聚焦条件后进行双向凝胶电泳,并和先前实验条件下的胰液2-DE图谱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利用优化后的双向凝胶电泳方法比较单份胰液和同病种混合胰液标本的2-DE图谱.结果 应用优化的2-DE方法,在胰液蛋白质加样量为200 μg时,可见凝胶上约有280个蛋白质点,有较好分辨率,较原条件下电泳图谱有较大改进.单份胰液和同病种混合胰液标本的2-DE图谱有较高程度的相似性(>75%).结论 优化后的胰液2-DE方法切实可行,通过各不同胰腺疾病混合胰液的2-DE图谱差异比较可为胰腺疾病的胰液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建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8.
胰液中K-ras基因突变和p16基因甲基化改变联合检测在胰腺癌诊断中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胰液中K-ras基因突变和p16基因启动子区5′CpG岛甲基化联合检测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ERCP下放置鼻胰管收集胰液,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法检测胰液中K-ras基因12密码子点突变,PCR-MSP法检测胰液中p16基因甲基化状态.结果 所有胰液标本均成功抽提出DNA,30例胰腺疾病病人胰液标本同时进行了K-ras基因突变和p16基因启动子区5′CpG岛甲基化检测,其中20例胰腺癌病人胰液中K-ras基因突变率为70%(14/20),p16基因甲基化率为35%(7/20),8例慢性胰腺炎中K-ras基因突变率为25%(2/8),2例胰腺囊腺瘤病人中K-ras基因突变率为50%(1/2),慢性胰腺炎和胰腺囊腺瘤病人胰液中无p16基因甲基化.单纯胰液中K-ras基因突变检测诊断胰腺癌的敏感性为70%(14/20),特异性为70%(7/10),阳性预测值为82.4%(14/17),阴性预测值为53.8%(7/13),诊断准确性70%(21/30).胰液中p16基因甲基化与K-ras基因联合诊断胰腺癌的敏感性为70%(14/20),特异性为100%(10/10),阳性预测值为100%(14/14),阴性预测值为62.5%(10/16),诊断准确性80.0%(24/30).结论 鼻胰管收集的胰液可用于分子生物学检测,联合检测胰液中K-ras基因突变和p16基因启动子区5′CpG岛甲基化更有助于胰腺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回输外引流的胆汁和胰液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09年3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51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回输外引流的胆汁和胰液分为回输组(32例)和非回输组(19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胆汁和胰液日均引流量,手术情况,肠内营养耐受性,肝脏功能及营养状态等指标.应用x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两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术后回输组患者肺部感染率为3% (1/32),低于非回输组患者的26%( 5/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输组患者自术后4~10 d胰液日引流量显著低于非回输组(t=7.143,9.244,8.808,7.915,6.461,14.097,15.038,P<0.05),而两组患者胆汁日均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营养支持治疗后,回输组患者腹泻发生率为9%(3/32),低于非回输组的37%(7/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输组达到全量肠内营养支持的平均时间为3d,短于非回输组的4 d(U=145.000,P<0.05).回输组和非回输组患者术前TBil、DBil、IBil分别为(261±108)、(132±55)、(129±55) μmol/L和(239±92)、(124±46)、(116 +46) μmol/L;营养支持治疗12 d后,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分别为(39±19)、(20±10)、(19±9) μmol/L和(55±22)、(29±12)、(26±11) μmoL/L,回输组患者上述指标下降程度高于非回输组(t=7.324,8.437,5.827,P<0.05).回输组和非回输组患者术前血清前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转铁蛋白分别为(0.261±0.021)g/L、(34.3±2.8) mg/L、(3.08±0.26) g/L和(0.263 ±0.021 )g/L、(33.8±3.5) mg/L、(3.10±0.27)g/L;术后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迅速下降,营养支持治疗3d后各项指标逐步回升,12 d后,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分别为(0.238±0.025)g/L、(30.7±2.0)mg/L、(2.78±0.19)g/L和(0.222±0.025) g/L、(29.3±2.1)mg/L、(2.63±0.21)g/L,并且回输组患者的上述指标明显高于非回输组(t=4.615,6.097,4.913,P<0.05).结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回输外引流的胆汁和胰液可提高患者对肠内营养耐受性,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促进血清胆红素水平降低,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具有较高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促胰液素(secretin,SCT)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骨转换指标和骨密度的影响。方法 采用双侧卵巢去除法制备绝经后骨质疏松大鼠模型,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雌激素治疗组和促胰液素治疗组,每组各15只。干预3个月后,测定腰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采取ELISA法测定血清I型胶原N前端肽(procollagen I N-Terminal propeptide,PINP)和I型胶原C末端肽(collagen type I C-terminal cross-linked telopeptide,CTX),另使用STRING10.0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分析工具分析骨质疏松相关差异蛋白。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对照组、雌激素治疗组、促胰液素治疗组的PINP含量升高(P<0.05),模型对照组的CTX含量升高(P<0.05),模型对照组的BMD下降(P<0.05),雌激素治疗组和促胰液素治疗组的CTX、BMD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雌激素治疗组、促胰液素治疗组PINP、CTX含量有所下降,而BMD含量升高(P<0.05);雌激素组与促胰液素组之间PINP、CTX、BMD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促胰液素能改善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的PINP和CTX含量,增加骨密度,抑制骨质丢失,具有较好的抗骨质疏松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胆汁或/和胰液与肠道隔离对大鼠血浆脑肠肽含量和胰腺炎症变化程度的影响。方法 观察对比胆胰管结肠组(A组)及胆胰管加胆总管结扎组(B组)、胆胰管结扎加胆总管结扎及胆汁内引流组(C组),胆总管结扎组(D组)和对照组(E组)血浆胆囊收缩素八肽(CCK-OP)及生长抑素(SS-OP)在不同时点的含量及胰腺组织学变化。结果 A,B,C,D组血浆CCK-OP及SS-OP在术后3h明显高于E组(P〈0 相似文献
12.
暴发性胰腺炎(FAP)是指在起病72 h内的急性胰腺炎,其临床特点是来势异常凶猛,腹痛、腹胀症状非常严重,腹膜刺激征很明显,生命体征无法稳定,很早即出现休克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由于FAP的发病机理和病理生理具有特殊性,治疗上存在很多难点,且并发症多及病死率高,因此,近年来备受关注。现针对近年来FAP治 相似文献
13.
经后上腰腹膜后引流术——治疗腹膜后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引流术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时胰液通常在腹膜后间隙广泛蔓延,并造成组织坏死和感染;由于手术引流不彻底形成的继发脓肿也多发生在此间隙,并成为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提高引流术的效果,我们于1985年设计了“经后上腰腹膜后引流术”。临床实践证明该术式可有效地减少术 相似文献
14.
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的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重症急性胰腺炎因其起病急、病情重、发展快、并发症多、死亡率高而不断受到消化内外科医师的重视。由于长期以来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的认识不足,对其治疗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和方法,因此疗效一直不佳。经过世界各国学者的长期努力,特别是近30年来的共同探索和研究,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理、病程演进及治疗方案,目前已初步达成共识,使疗效不断提高。下面就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的现状和展望谈一些看法。1直症急性胰腺炎治疗的现状随着国内外学者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经验的不断积累及B超、CT等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对于重症急… 相似文献
15.
刘续宝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7,14(4):385-387
慢性胰腺炎为胰腺持续性炎症性疾病,以胰腺实质发生慢性持续性炎性损害和纤维化为主要病理表现,可导致胰管扩张、胰管结石或钙化等不可逆性的形态改变,常引起顽固性疼痛和永久性内、外分泌功能丧失。迄今,其发病机理、病理生理和临床过程仍不十分清楚,各种治疗也仅限于慢性胰腺炎的症状和并发症,因此,此疾病仍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问题。 相似文献
16.
CT对重症胰腺炎诊断治疗和预后的价值施超我院自1969年以来将CT应用于重症胰腺炎的诊断治疗,现对7年来资料进行如下分析。临床资料1989年以来对27例急性胰腺炎进行CT检查,其中CT诊断重症胰腺炎11例,均经手术证实,漏诊2例,也经手术证实,诊断正... 相似文献
17.
我院自1990年2月至1997年2月共收治胰腺炎365例,其中胆石性胰腺炎173例,占47.4%,就其诊断和治疗加以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61例,女112例;年龄19~74岁,平均53岁。既往有胆道病史者68例,胰腺炎病史者23例。1.2主要临床表现均以急症病入院,上腹痛及压痛145例,全腹痛及压痛38例,伴黄疸41例,发热111例,呕吐126例,WBC升高135例。血AMS或/和尿AMS升高140例,AKP升高35例,全腹痛均行腹穿,20例抽出洗肉水样液体作AMS均大于血AMS正常值。除急诊手术20例外均行B超检查示:胆囊结石120例,胆管结石10例,胆囊伴… 相似文献
18.
慢性胰腺炎的诊断和治疗(附37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CP)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1月 ̄1999年12月间收治的37例CP。结果:我国CP病因与国外以长期嗜酒为主有所不同,而与胆道疾病关系最为密切。其主要症状是反复上腹痛向背部放射,易误诊为性溃疡、胆道病变、肠炎等。B超、CT、ERCP和MRCP等影像检查有助于早期确诊。15例症状轻者行保守治疗,22例症状严重或伴合并症 相似文献
19.
20.
高渗盐水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急性胰腺炎 (acute pancreatitis,AP)属危重急症 ,其启动及病情演变机制复杂 ,与胰酶激活自身消化、胰腺微循环障碍和炎性细胞因子等诸多因素有关。目前 AP的治疗方案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从以前早期手术治疗转为“个体化”的综合治疗 ,其病死率明显下降。自 6 0年代 [1 ] 7.5 %高渗盐水 (hypertonic saline,HS)用于治疗失血性休克 ,并作为药物开始用于临床 ,现已有 4 0年。目前在欧洲 HS主要用于创伤性休克和术前血容量支持的治疗。近年对 HS的研究不断深入 ,尤其是 HS用于治疗AP的实验研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有人提出将 HS治疗 AP…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