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对41例肛管直肠癌行自体游离肠管平滑肌片腹膜外结肠造口,取一段正常的长约3 cm乙状结肠,去除结肠浆肌层上的脂肪和黏膜,行节制性腹壁结肠造口。结果:粪便节制率为73.2%(30/41),15例行测压检查,造口处静息压平均为35.5±7.1 mmHg,无手术死亡,无远期并发症。提示自体游离肠管平滑肌片腹膜外结肠造口具有术后并发症少和排便节制功能好的优点,可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带血管蒂肠肌自体移植节制性结肠造口的功能。方法 :对 11例直肠癌行Mile’s术式患者取带有结肠系膜及血供的一段结肠长约 10cm ,去除黏膜 ,包绕移植于造口段结肠浆肌层外 ,形成 5cm宽的带血管蒂肠肌的人工内括约肌环 ,观察造口节制功能。结果 :术后平均观察 32个月 ,造口结肠血循环良好 ,未见移植物感染和坏死。全组节制功能良好 ,每天造口灌洗后平均 2 4h不需使用造口用具。 8例行测压检查 ,造口处静息压平均为 (39.0± 8.3)mmHg。结论 :带血管蒂节制性结肠造口移植物感染、坏死率低 ,有更好的节制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中低位直肠癌术后生存质量,避免永久性结肠造口,预防吻合口漏,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87例距肛缘6-10cm的直肠癌运用吻合器技术行直肠前列切除术(Dixon)。结果:无手术死亡,无吻合口漏及狭窄,随访63例,局部复发14例,死亡9例;37例术后排便功能不全,半年林逐渐恢复,结论:吻合器技术具有简单,安全,吻合可靠等特点,在中低位直肠癌手术成败中起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晚期直肠癌造瘘时机和结肠损伤避免术后吻合口瘘,对8例直肠癌、4例结肠损伤患者进行结肠外置处理观察。结果,直肠癌患者行结肠外置可减轻徒增人工肛门的负担,也可避免再次造瘘的痛苦;结肠外伤患者行结肠外置避免了肠瘘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提示,结肠外置在晚期直肠癌和结肠外伤术中的应用,确为一种有效、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5.
直肠癌根治术经腹膜外结肠造口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直肠癌根治术经腹膜外结肠造口效果。方法:对16例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Miles术)采用腹膜外造瘘。结果:无死亡病例。术后4~6天排便。无内疝形成,造瘘口无坏死、回缩,无狭窄。结论:直肠癌根治行腹膜外结肠造口,可减少与造口有关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术式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的护理对患者临床身心康复的作用.方法回顾72例直肠癌护理资料.结果 72例患者术后出现造口并发症15例,其中结肠造口坏死1例,造口水肿3例,造口狭窄6例,造口周围皮炎5例.结论 应加强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的正确护理,减少结肠造口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大肠癌致肠梗阻42例分别采用右半结肠切除术,Hartmann结肠造口术和乙状结肠造口术。结果:42例行右半结肠切除Ⅰ期吻合8例;行横结肠癌切除Ⅰ期吻合2例;左半结肠或直肠上段癌行Hartmann手术26例;直肠癌无法切除行乙状结肠造口6例。术后并发症7例(16.67%),围手术期病死率2例(4.76%)。结论:左半结肠癌致梗阻行Ⅰ期手术切除,Hartmann肠造口术仍不失为一种安全可靠的术式,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可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低位直肠癌结肠造口术后并发症的护理要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回顾性分析低位直肠癌Miles术结肠造口并发症的原因,探讨其观察和护理要点。方法:对94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行Miles术,并行永久性结肠造口。观察其术后近期及远期并发症情况,分析其原因并提出护理要点。本组术后随访3个月~1.2年。结果:早期并发症主要有:造口肠管坏死1例,造口水肿3例,造口周围皮炎9例。而造口感染、造口回缩、内疝均未发生。远期主要并发症:造口狭窄7例。结论:细致入微的观察可及时发现造口早期并发症,精心的护理可降低或避免结肠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这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预后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结直肠癌手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回顾分析结直肠癌患者608例,其中发生手术后并发症26例。发生吻合口漏11例中,6例行近端结肠造痿术,2例改行Hartmann手术。3例经保守治愈;骶前出血4例皆行纱布卷填塞;左侧输尿管损伤2例均行一期输尿管吻合术;造口坏死2例行二期造口术;造口狭窄1例行二期手术重建;腹内疝2例,行盆腔腹膜修补、部分小肠切除术;吻合口狭窄4例均行指法扩张术。结果死亡2例,1例为骶前出血致出血性休克,1例为吻合口漏致粪性腹膜炎、中毒性休克。认为结直肠癌手术后并发症与手术操作有直接关系,预防和治疗手术后并发症是降低手术死亡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分析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以及造口并发症,探讨其护理要点,以指导帮助患者正视并主动参与结肠造口的护理。方法:对6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行Miles术,并行永久性结肠造口,通过主动观察患者的心理状态及造口出现的并发症情况,针对性的实施心理护理、造口护理及并发症护理。结果:患者能够正视结肠造口并主动参与配合各项护理措施。术后发生造口水肿5例,造口周围炎6例,造口狭窄2例,造口肠管坏死1例,皮肤黏膜分离伴造口回缩1例。结论:细致的观察、及早的发现患者的心理问题和造口出现的并发症并给以精心的护理和心理支持,是降低造口并发症,确保患者早日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低位直肠癌保留肛门括约肌功能的最佳治疗术。方法2000年11月至2006年2月对42例低位直肠癌采用直肠拖出,双吻合器技术行保肛的手术切除。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吻合口瘘2例,吻合口狭窄5例,术后平均随访30个月,4例手术后18个月局部癌复发(9.5%),余38例无癌生存,全组术后平均8~12周排便次数及功能接近正常人。结论拖出式双吻合器直肠切除术在确保癌根治的情况下,保存了肛提肌和肛管内、外括约肌,保存了正常排便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重建内外括约肌原位肛门再造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2 0例中低位直肠癌设计一种再造肛门内外括约肌术式 ,即手术操作按miles术进行。结肠折叠再造内括约肌 ,保留耻骨直肠肌两断端 ,借助会阴浅横肌再造外括约肌。结果 :全组病例无手术死亡 ,术后功能效果较好 19例 ,效果不佳 1例。结论 :重建内外括约肌原位肛门再造术临床效果较好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6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68例超低位直肠癌(肿瘤下界距肛缘3.5~5cm)患者采用双吻合器行保肛手术治疗(保肛组),对同期52例超低位直肠癌行Miles术(Miles组),比较2组患者术后3 a生存率、局部复发率、排便功能和控便能力。结果保肛组和Miles组术后局部复发率分别为8.8%、7.8%,3 a生存率分别为89.7%、88.5%,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1 a后2组患者大便次数均明显减少,差别无显著性(P>0.05);Miles组术后丧失控便能力,而保肛组的控便能力逐渐好转,12个月时已无患者存在大便失禁,明显优于Miles组(P<0.05)。结论对于距肛缘3.5~5 cm之间的超低位直肠高中分化腺癌,处于Dukes A、B期以及侵犯肠周未超过1/2者,行保肛术是合理可行的,可获得与Miles术相似的近期疗效,且具有更好控便能力。  相似文献   

14.
腹腔镜DST,低位/超低位/结—肛吻合术治疗低位直肠癌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索腹腔镜双钉合技术(double stapling technique,DST)与低位/超低位/结-肛吻合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可行性。方法:用DST在腹腔镜下对3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实施低位/超低位/结-肛吻合术。结果:30例腹腔镜DST与低位/超低位/结-肛吻合术均获成功,保肛率100%,手术时间115-320分钟,平均155分钟;术中出血5-80ml,平均20ml,术后1-2天恢复胃肠功能并下床活动,住院时间5-14天,平均8天,术后仅14例患者应用了止痛剂,术中及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DT与低位/超低位/结-肛吻合术治疗低位直肠癌,除具有创伤小,出血少,保肛率高,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外,对自主神经丛的保护更准确,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及排悄功能良好,是一项微创治疗低位结肠癌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5.
125I粒子植入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Luo KY  Shao QH  Yang GK  Mao WY  Li B  Yang R  Duan BF  Yang Y  Wang MC  Liu WZ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19):1355-1357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术中永久性植入125I粒子对保留肛门括约肌功能及自主神经的结肠肛管吻合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低位直肠癌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与治疗组(B组),A组30例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保肛手术和术后化疗; B组46例,除A组的治疗方案外,术中永久植入125I粒子.术后两组患者于7 d及3个月观察血常规及免疫球蛋白的变化,3~6个月观察术后患者的排便功能及了解性功能状况.观察6个月、12、24、36个月肿瘤的局部复发率及患者生存率.结果术前、术后1周及3个月内血象虽有显著差异,但均在正常范围,免疫指标与术前无明显变化,无统计学意义.A组6个月、12、24、36个月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0%、11.1%、14.3%、23.3%;生存率100%、100%、85.7%、76.7%.B组的则为局部复发率均0%;生存率100%、100%、97.1%,93.0%,两组的局部复发率及生存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自主排便和性功能障碍有显著差异,B组优于A组(P<0.05).结论结合125I粒子永久植入治疗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方法简便、安全,疗效确切,并能扩展保肛手术适应范围,在保肛术式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仕荣  郑仰  王俊江 《吉林医学》2009,30(13):1244-1245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低位直肠癌患者行前切除保肛手术后出现吻合口漏19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其诊断与治疗方法。结果:3例采用经双套管冲洗,14例采用保持引流通畅,控制饮食,加强营养支持,控制感染等保守治疗痊愈,2例因漏口〉0.5cm,通过肛门行直肠漏口修补缝合而愈合。无再次经腹手术,平均愈合时间为12~18d。结论:吻合口漏是低位直肠癌前切除保肛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诊断要及时,必要时可通过造影等技术进一步早期确诊;治疗首选保守治疗,必要时可经肛门行直肠漏口修补缝合术;经腹行横结肠造口应慎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与开腹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的近期疗效,探讨总结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经手术治疗的低位直肠癌患者128例,其中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为观察组共62例;传统开腹直肠癌根治术为对照组共66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保肛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总体经济费用支出。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后并发症方面,观察组发生率(7/62)11.3%,明显低于对照组(17/66)2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中患者保肛率82.3%,对照组患者保肛率6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经济费用支出方面,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费用较对照组明显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安全、可靠,患者创伤小、恢复迅速,并发症发生率低,近期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临床观察(附48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48例低位直肠癌(肿瘤下界距肛缘4~7cm)患者采用双吻合器行保肛手术治疗(保肛组),其中2例为多发癌,6例合并肠梗阻,对前期60例直肠癌行Miles术(Miles组),比较2组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局部复发率、排便功能和控便能力.结果 保肛组和Miles组术后局部复发率分别为8.33%和8.33%,3年生存率分别为87.5%和88.3%,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1年后2组患者大便次数均明显减少,差异无显著性(P>0.05);Miles组术后丧失控便能力,而保肛组的控便能力逐渐好转,12个月时已无患者存在大便失禁,明显优于Miles组(P<0.05).结论 对于距肛缘4~7 cm之间的低位直肠癌,行保肛术是合理可行的,可获得与Miles术相似的近期疗效,且具有更好控便能力.多发癌或并发结肠梗阻、不是保肛手术禁忌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直肠全系膜切除术(TME)加经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手术经验和效果。方法对31例癌灶下缘距离齿状线≤2cm的直肠低位肿瘤进行术前评估,对其中18例进展期直肠癌患者行术前放射疗法和化学疗法。腹部手术施行直肠全系膜切除,向下切断骶骨直肠韧带和部分提肛肌达肛门外括约肌环上缘,沿外括约肌环和肠壁(内括约肌)之间再向下分离1~2cm。肛门手术于癌灶下缘2cm、齿状线下方垂直于肛管处长轴切开内括约肌全层,然后沿内外括约肌间向上游离至腹部,将近端结肠或结肠袋与肛管或肛管-齿状线端端吻合。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31例病人平均随访24月,26例患者无复发和转移,1例患者出现复发和转移,1例患者糖链抗原19-9(CA19-9)增高,但未见转移灶。30例患者手术后肛门功能恢复较满意。结论经括约肌间切除术可用于超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治疗,具有良好的根治性,并能较好保留肛门功能。对较早期或对术前放、化疗敏感的超低位直肠癌、直肠间质瘤、基底广泛息肉和骨盆狭窄的低位直肠癌患者,是一种可选择的根治性保肛方法。  相似文献   

20.
李邓松  刘金炎  庄丹 《吉林医学》2013,34(14):2639-2640
目的:探讨经肛门内外括约肌间径路行内括约肌切除术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并评估肿瘤根治效果和术后控便功能。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成功完成保肛手术的肿瘤下缘距肛缘<5 cm的超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通过采用经肛门内外括约肌间径路切除超低位直肠癌(A组)36例,通过双吻合器行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42例(B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复发率及术后控便功能情况。结果:采用经肛门内外括约肌间径路切除超低位直肠癌(A组)的术后复发率比通过双吻合器行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近期(1年内)和远期(>1年)的控便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肛门内外括约肌间径路行内括约肌切除术完成超低位直肠癌切除是一种可选择的保肛术式,具有安全性高、根治效果好的特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