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循环是直接参与组织、细胞物质代谢的体液(血液、组织液、淋巴液)的循环动态,在显微镜下才能检测到。因为微循环是机体的内在环镜,内在环境相对稳定是保证机体正常生活活动的主要条件,所以微循环动态改变能灵敏地反映机体的功能状态。微循环检测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检测法,包括甲皱微循环、舌面微循环和肠系膜微循环,以甲皱微循环既方便,又简单,既卫生,又准确,不给患者带来丝毫痛苦。是一种可取的中医诊断辅助方法。为此,本文旨在通过检查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甲皱微循环形态与机能的活体观察,临床上已积累了许多资料,认为微循环能灵敏的反映体内神经体液的改变。借助甲皱微循环的观察,了解针麻手术过程中神经体液因素对外周血管的调节作用,并为临床针麻手术提供客观测痛指标,国内已见报导①。由于针麻效果具有很大的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3.
针刺过程中是否有体液因素参与作用,在1972年全国针麻会议资料报告,初步取得了针麻过程中体液因素作用的直接证据。但是,针刺对机体生理机能活动作用中是否也有体液因素直接参与,尚未见有报导。为了探讨这一问题,我们用血液交叉循环方法,对未受针刺家兔的小肠蠕动进行了观察,见到了小肠蠕动发生了变化,提示了针刺过程中有体液因素参与生理机能活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前言针麻临床和动物实验的研究表明,针刺镇痛效应与神经和体液因素的变化有关。研究在针刺的作用下,参与镇痛的神经结构,递质和体液因素的作用机制,不仅对阐明针麻原理有着重大意义,而且通过进一步改变这些神经结构、递质和体液因素的机能状态,对于解决针麻“三关”问题,提高针麻效果,可以提供有效的途径。大量的实验证明,环一磷酸腺苷对各种不同动物的各种不同组织的代谢与生理功能的调节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作为第二信使,参与神经系统的突触传递和激素合成、释放及其生理作用过程。因此,针麻过程中环一磷酸腺苷在有关器官组织中的变化,以及外源性 cAMP 的  相似文献   

5.
大量临床实践证明,要达到很好的针麻手术效果,必须循经辩证施针。根据祖国医学经络学说,不同穴位对不同部位或不同脏器表现出特异作用。这种穴位的相对特异性与针麻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针刺镇痛过程中体液因素变化是否与经络穴位特异作用有关,是阐明针麻原理和探讨经络物质基础颇为重要的问题。 神经介质在痛及镇痛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在药理学和临床医学上具有相当重要地位的乙酰胆碱,是机体内许多部位的神经——体液传递介质。 本文是在针麻手术病人中探讨针刺经络穴位是否伴随有乙酰胆碱的变化,并比较不同经穴乙酰胆碱变化的差别。  相似文献   

6.
<正> 微循环是指直接参与机体组织、细胞物质交换的体液循环动态。微循环改变是一种基本病理改变。微循环研究对于进一步了解机体体表及重要脏器微循环的特点,了解器官功能障碍及许多病理现象(炎症、水肿、出血、过敏、休克、肿瘤、烧伤、冻伤及放射损伤等)的发病机理以及恶性肿瘤的转移机制,都具有重要意义。业已证明,许多疾病如心肌梗塞、脑血栓形成等,其发病机理与病理过程和微循环的功能状态密切相关。在临床上,目前主要是活体观察甲皱、球结膜、舌等可见部位微循环。其中研究最多的是甲皱微循环。我们观察  相似文献   

7.
微循环是直接参与细胞和组织物质交换的体液循环动态。自从1661年 Malpighi 发现微循环以来,人们一直在探索微循环的奥妙。业已明确,机体的任何病理生理过程,任何药物的效应过程都要通过微循环的作用而表达出来。但由于微循环的结构和机能复杂,研究困难,所以对微循环的研究一直落后于对循环的研究。冠状动脉狭窄时微循环的变化近来渐受重视,因此,研制成一种能客观、定量准确研究人体微循环的仪器,监测其微循环变化及药物对微循环的作用,探讨冠状动脉狭窄病  相似文献   

8.
针麻是在中医针炙止痛作用的基础上创造成功的一种新型麻醉。现已有许多事实证明痛与镇痛效应和神经系统、体液因素有紧密的关系。因此,运用现代科学知识和方法研究神经系统与体液因素在针麻中的作用,对闸明针麻作用的原理,解决针麻三关,提高针麻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对发掘、提高祖国医学的脏腑经络学说及促进现代神经、体液科学的发展也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对针麻手术的广泛研究,证明针刺镇痛有其神经生理生化学基础,临床大量病例也肯定了针麻的效果。但是,针麻效果易受精神情绪、个体差异、针麻仪质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且决非暗示在起主要作用。本文拟对我院行额颞顶枕部针麻手术35例,与选择同等条件下的药麻手术进行比较,结果如下。临床资料 35例针麻患者选择意识清楚、病变明确、能配合手术并愿意接受针麻者,其中男性23例,女性12例,年龄最大者59岁,最小  相似文献   

10.
关于针麻的原理,目前看法很多,各家意见不一。基本可概括为“经络论”、“神经论”、“经络神经论或神经经络论”、“体液论”以及“生理电流论”五种。但争论较多的是“经络论”和“神经论”这两种说法。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指引下,我院几年来施行针麻手术2600余例,计110多个病种,成功率达96%以上,无一例针麻  相似文献   

11.
休克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急性综合症侯群。由于休克使机体微循环功能障碍,从而引起各重要脏器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学变化,给临床麻醉的选择及处理带来很大困难和危险性。我院自1970年5月至1974年12月,在针麻下施行休克、危重病人腹部手术共61例,取得较好的效果,显示了针麻的优越性。现在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交叉循环、皮泡、微循环等观察证明针麻作用有体液因素的参加,由于某些氨基酸是所谓假想神经介质,因此针麻过程中,血中游离氨基酸有无变化以及此种变化与镇痛作用有无关系是值得加以探讨的。我们对四对交叉循环试验狗,在针刺前、针刺引起痛阈升高至最高限时、以及停针后一小时,分别由交叉导管取血,血样品经旋离分出血浆,每毫升血浆加入固体磺基水  相似文献   

13.
人体体液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正常情况下二者平衡稳定,但机体内环境破坏时,体液平衡出现紊乱。对于危重和慢性疾病患者,精确地评估机体体液状态,控制液体平衡非常重要。临床上一般通过尿量、中心静脉压或肺动脉楔压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对体液含量进行评估,这些指标或间接、或复杂,或主观,准确性差。人体成分分析测定各种疾病体液状态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通过对人体成分分析在心力衰竭、长期透析、肝硬化、围手术期等疾病状态下体液状态评估,可证实人体成分分析同传统指标相比具有无创、实时、便利、精确度高等优点,可对病情的变化及预后有重要的预测意义,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体液学说是维吾尔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维医认识人体正常生理结构和异常病理变化的诊释工具。维医学认为组成人体的胆液质、血液质、黏液质、黑胆质等4种体液之间存在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的关系,正常的人体体液保持着结构和功能上的均衡状态。机体在内外因素的作用下可引起4种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和小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甲皱微循环是指左右手无名指的甲皱皮肤下的微细血管的血液循环,微循环是机体组织细胞取得营养和排除代谢产物的场所,其功能状态、直接关系到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甲皱微循环检查,可直接观察患者微循环动态,感染性疾患发热期可及早发现低血压预兆,对低血压休克患者,可指导临床扩容治疗时药物  相似文献   

16.
人体体液有一定的分布、一定的成分和一定的容量。这三方面生理动态平衡的保持与身体健康的关系极为密切。很多疾病,尤其是胃腸道疾病、創伤、手术、环境改变等因素,常常影响液体出量和入量的对比关系,最易导致体液平衡紊乱,影响全身各系統器官特別是循环系統和腎脏的功能,严重威胁病人的生命。小儿机体含水分較多,新陈代謝特別旺盛,很容易发生体液平衡紊乱。小儿机体尚未成熟,調节功能(如神經、內分泌、肺、腎等功能)較差,因而补液需要特別适宜、准确。  相似文献   

17.
对孕妇监测甲皱微循环的初步探讨王凤香王燕马旭哈尔滨铁路中心医院150001通过对孕妇甲皱微循环的检查,可以直接观察末梢微血管的形态、分布、血液及其中的红细胞、白细胞的循环动态,直接了解组织局部的灌流状态,对机体内在平衡有很大影响,而且对临床分析病情,...  相似文献   

18.
毛主席教导说:“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体液因素在针麻中的意义,也必须经过这样多次的反复过程。为什么要研究针麻中体液因素的变化研究体液因素在针麻中的作用,是从下列三个方面得到启示的。 (一)中医理论的提示针刺麻醉是从针灸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针灸疗法的理论基础是经络学说。根据中医经络理论“诸痛皆气血淤滞不通”所致。一般所讲“不通则痛,通则不痛”,即指  相似文献   

19.
到目前为止,针刺麻醉手术中的“三关”,尽管有了一定的解决方法,但仍未彻底解决。对“三关”的彻底解决,不仅有利于针麻手术的进一步开展,而且也有利于针麻原理的阐明。目前有不少的生理工作者,以动物内脏牵拉为模型,探讨针麻的原理,寻求克服手术对内脏牵拉反应的方法。但在这些模型上大多造成动物一定的损伤,因而与正常情况有些差别。本实验试图在动物清醒、机体无损伤的情况下,扩张雌兔阴道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肺心病为慢性气管炎之病危期,根据四川省人民医院1971年冬至1972年春临床资料,其病死率是非常高的。微循环是机体组织细胞取得营养并排除代谢分解产物的基本园地,它的变化直接或间接地受神经、体液因素所支配,机体的许多病理过程在微循环系统中都有反映。近年来,微循环的研究成了国际上医学界最重要的课题之一,尤其是动物实验开展得较为广泛。但是,根据现在所了解的资料,对于肺心病发病过程中微循环变化的规律,尚未见有人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