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体外无创性临时心脏起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体外无创性临时心脏起搏 ( ENCP)对心脏骤停及急性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抢救效果、安全性。方法  19例心脏骤停患者和 18例有严重临床症状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紧急行 ENCP。结果 所有病人均在 1~ 5 min内在床边得到 ENCP。心脏骤停组 12例起搏成功 ,其中 5例复苏 ,起搏成功者平均起搏阈值 ( 10 5 .2± 15 .6) m A,起搏成功率 63 .1% ,起搏成功并复苏2 6.3 %。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组 17例 ENCP后临床症状迅速明显改善 ,平均起搏阈值 ( 75 .3± 2 1.5 ) m A,起搏成功率 94.4%。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组的起搏成功率明显高于心脏骤停组 ,起搏阈值明显低于心脏骤停组。所有患者起搏过程中均出现与起搏脉冲同步的胸部肌肉抽动 ,但只有 1例因胸痛在 ENCP维持下安装了经静脉临时心脏起搏器 ,其余病人虽有不适 ,均能接受 ENCP。所有 ENCP患者均未发现皮肤、软组织损伤及严重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结论 体外起搏是心脏骤停、急性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1991~1994年,我院共安置生理性心脏起搏52例(男32例,女20例;年龄33~69岁)。其中双腔心脏起搏(DDD)36例,双腔频率应答起搏(DDDR)2例,心房起搏(AAI)13例,心房频率应答起搏(AAIR)1例。诊断为病窦综合征30例、心肌炎Ⅲ°房室传导阻滞15例、双结病变4例、冠心病合并Ⅱ°Ⅱ型房室传导阻滞2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三束支阻滞1例。术前对30例病窦综合征作经食管心房调搏检查,文氏阻滞点>120次/min者14例安装了AAI起搏器,文氏阻滞点<120次/min者安装了  相似文献   

3.
床旁临时心脏起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重缓慢心律失常是常见的心脏病急症之一,及时心脏起搏治疗是避免发生严重后果或挽救生命的重要措施。自1996年8月以来,我们应用床旁临时心脏起搏术治疗严重缓慢心律失常3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心脏起搏的某些进展成都核工业416医院陈厚骧综述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刘运德审校成都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心脏起搏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已获广泛应用,欧美国家每年新安置起搏器(PM)约400台/百万人口,其中70%为生理性起搏,国内每年安置PM约2000台,生理性...  相似文献   

5.
永久性心脏起搏在儿童病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7.
起搏脉冲引导的临时心脏起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用起搏脉冲引导的临时心脏起搏的可行性.方法应用深静脉穿刺和带漂浮球囊的起搏电极,经体表心电图在起搏脉冲的指导下定位,进行床旁临时心脏起搏.结果86例起搏均获成功,且无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结论床旁经静脉临时心脏起搏在体表心电图监测下,用起搏脉冲定位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用无创性临时心脏起搏器对 2 5例心脏急症患者行经胸壁体外心脏起搏 ,讨论影响无创性临时心脏起搏成功的因素及应用经验。结果 :2 5例心脏停搏患者 ,10例起搏成功 ,7例诉严重胸痛。结论 :一旦需要体外无创性临时心脏起搏应尽早实施。出现与起搏频率一致的脉搏 ,并测到血压是起搏成功的标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用起搏脉冲引导的临时心脏起搏的可行性。方法:应用深静脉穿刺和带漂浮球囊的起搏电极,经体表心电图在起搏脉冲的指导下定位,进行床旁临时心脏起搏。结果:86例起搏均获成功,且无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结论:床旁经静脉临时心脏起搏在体表心电图监测下,用起搏脉冲定位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应用无球囊普通电极导管床旁心脏起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时心脏起搏术是预防和抢救缓慢性心律失常病人的主要方法,临床上应用广泛。常规是在X线指导下经静脉(常用股静脉、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右心室心内膜起搏,但需搬动病人、多科协作、耗时较长。兹报道无球囊普通电极导管床旁临时心内膜起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12.
银剑斌  韦金儒 《内科》2008,3(4):581-584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可以产生一系列并发症,包括心律失常、心泵功能衰竭、心脏机械结构破坏等,20%-25%的AMI患者合并有一种或以上并发症,总体院内病死率为5%-15%。对这些并发症的及时和正确处理,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3.
14.
人工心脏起搏器治疗的一项最新进展是应用于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本文就该领域的进展作一综述。主要叙述抗心动过速起搏器,并简要介绍经静脉心内复律及埋藏式自动复律器-除颤器。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非心脏手术中临时起搏器(TPM)植入后的起搏比例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7年6月宝鸡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非心脏手术中植入TPM患者200例,依据右心室起搏比例分为高搏组128例和低搏组72例,比较2组患者并发症、术前和术后1 d心率(HR)、心脏指数(C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肌钙蛋白T(Tn T)、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以及房颤发生率。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χ2检验或Z检验。结果高搏组和低搏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69%(6/128)和6.94%(5/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搏组患者术后1 d相比术前HR、CI和LVEF水平降低,CKMB、Tn T和NT-pro BNP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搏组患者术后1 d相比低搏组患者HR[(62.47±6.51)vs(69.43±7.24)beats/min]、CI[(2.45±0.30)vs(3.86±0.42)L/(min·m~2)]和LVEF[(35.12±3.55)%vs(39.94±4.11)%]水平降低,CKMB[(46.87±5.43)vs(38.32±4.16)U/L]、Tn T[(86.45±9.05)vs(68.02±7.36)ng/L]和NT-pro BNP[(275.12±30.24)vs(228.31±29.57)ng/L]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搏组新发房颤发生率为7.81%(10/128),低搏组无新发房颤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91,P=0.045)。结论非心脏手术中植入TPM后≤50%起搏比例可有效保持患者心功能稳定,有利于避免术后新发房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床旁临时心脏起搏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5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男性28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48-81(62±13.5)岁,通过床旁置入临时心脏起搏抢救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置入临时心脏起搏,平均置入时间(3.5±1.2)min。起搏位点:38例为右室心尖部,5例为右室流出道起搏,2例为心房起搏。平均起搏时间(3.8±1.3)d,电极导管脱位4例。结论床旁临时心脏起搏置入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起搏心电图的临床应用系列分析(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经静脉紧急床旁临时心脏起搏7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静脉紧急性床旁临时心脏起搏的方法、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对43例意外心脏停搏和29例严重心律失常患者,采用球囊飘浮导管或普通双极起搏导管,进行经静脉紧急性床旁临时心脏起搏。结果:72例中51例起搏成功,起搏时间1天-11天,此51例中严重心律失常23例,在院外意外心脏停搏15例(心脏停搏至开始起搏时间为10分钟-30分钟),在住院期间意外心脏停搏13例;21例失败。起搏失败的主要原因与心脏停搏至开始起搏的时间,患者心脏的基础疾病,起搏的电极选择有关,本组未出现与临时起搏相关的并发症。结论:经静脉急床旁时心脏起搏为心脏意外停搏和致死性心律失常急救的重要方法,其疗效肯定,并发症较低。  相似文献   

20.
床旁经静脉临时心脏起搏65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床旁经静脉紧急临时心脏起搏的效果和可行性.方法患急性心肌梗死和病毒性心肌炎等疾病,且并发Ⅱ度2型以上房室传导阻滞(AVB)、窦房结传导阻滞(SAB)、窦性停搏和室内阻滞等缓慢性心律失常病人65例,经右侧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插入双极球囊飘浮临时起搏电极导管,球囊充气量为0.5 mL~1.0mL,通过连接电极导管远端到心电图所提示的心内电图图形指导电极的走向和固定电极位置,以4 V~10 V起搏心脏.结果 电极飘浮到位,并能够正常夺获心房或心室者6 3例(96.92%),失败2例(3.08%).经人工心脏起搏后,病人的血流动力学不同程度地得到了稳定和改善.术后感染5例(7.94%),无1例发生气栓.电极移位4例(6.35%),经及时调整恢复正常起搏.结论床旁盲插球囊漂浮电极人工心脏临时起搏具有简便和经济的特点,特别对于病情重、不宜搬动的病人,免去了搬动和途中发生意外的情况,从而使病人得到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