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次性注射器规定使用后就地毁形,再由供应室收回集中销毁处理,目的是防止流入社会造成不良影响.我们在工作中使用了一种新的毁形方法,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方法:用后的注射器左手握外壳、右手持针栓,将针栓外拉,使针栓最细处与外壳边缘对齐,稍用力就可使针栓最细处折断,然后再集中处理.传统的方法是将用后的注射器用剪刀将注射器乳头用力剪断,再集中处理.  相似文献   

2.
一次性注射器规定使用后就地毁形,再由供应室收回集中销毁处理,目的是防止流入社会造成不良影响。我们在工作中使用了一种新的毁形方法,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马洪玲 《现代护理》2002,8(7):558-558
近年来 ,一次性医疗用品已逐渐得到社会的推广和使用 ,但仍有不少地区医院及门诊 ,将使用过的医疗器具流入商品市场或供儿童随意玩耍 ,甚至引起民事纠纷 ,更有甚者个别小诊所在同用一类药者只换针头 ,输液器反复多次使用等现象 ,致使携带病毒和细菌的一次性器具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为了避免造成社会公害和再次传播疾病 ,我院于 1993年购置了EH 1型毁形机 ,对全院每天使用后的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统一集中定时毁形处理 ,但由于数量太多 ,注射器具又较坚硬 ,机器随时都有卡壳和损坏的可能 ,而经常维修加大了医院的开支。因此 ,我…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销毁器对注射器毁形消毒效果。方法采用人工染菌检测方法观察了注射器毁形后细菌残留情况。结果在一次性使用注射器针头上人工污染的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经LHZ-I型注射器销毁器毁形处理后,全部无菌生长,连续5次试验结果一致。经LHZ-I型注射器销毁器毁形后,可将污染在一次性注射针头上的HBsAg完全灭活。结论临床使用后的一次性使用注射器经销毁器毁形后,可达到有效的消毒效果。  相似文献   

5.
安伟 《现代护理》2006,12(4):371-371
每日做治疗使用的一次性无菌注射器,它的塑料外包装袋可以被重复利用。口服药研碎服是护士给有鼻饲管的病人服药时经常做的一项护理操作之一,但研药时药片易外溅丢失。护士配液掰安瓿几乎是每天要做的护理操作,但经常会被玻璃划伤手。巧妙的使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塑料外包装袋可解决上述问题。现介绍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材料一次性无菌注射器的外包装袋,剪刀。1.2方法1.2.1口服药研碎用剪刀剪开一次性无菌注射器塑料外包装袋一端,将注射器倒出使用,再用剪刀从袋中段剪断,包装袋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一端有开口,一部分是两端有开口),把药放入…  相似文献   

6.
每日做治疗使用的一次性无菌注射器,它的塑料外包装袋可以被重复利用.口服药研碎服是护士给有鼻饲管的病人服药时经常做的一项护理操作之一,但研药时药片易外溅丢失.护士配液掰安瓿几乎是每天要做的护理操作,但经常会被玻璃划伤手.巧妙的使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塑料外包装袋可解决上述问题.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一次性注射器在临床应用广泛必不可少,为了避免重复使用保证其一次性。现介绍一种一次性注射器的简单毁形方法:首先将使用后的一次性注射器针头连同针帽一起拧紧在注射器的乳头上,然后  相似文献   

8.
一次性注射器与玻璃注射器不溶性微粒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机抽取一次性注射器及灭菌玻璃注射器各30副,对其不溶性微粒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0 ̄25μm不溶性微粒的含量前者高于后者(P〈0.01),25 ̄50μm不溶性微粒二者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
李燕 《天津护理》1998,6(3):107-108
作者使用玻璃注射器与一次性注射器对64人次行动脉穿刺进行比较,随机分为玻璃组与一次性组各32人次。结果表明:一次性注射器涩滞,针头进入动脉血管,血液不易自动吸出。而玻璃注射器其表面光滑,针头进入动脉血管,血液自动吸出。穿刺成功率明显优于一次性注射器。建议行动脉穿刺使用玻璃注射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一次性医疗用品已逐渐得到社会的推广和使用,但仍有不少地区医院及门诊,将使用过的医疗器具流入商品市场或供儿童随意玩耍,甚至引起民事纠纷,更有甚者个别小诊所在同用一类药者只换针头,输液器反复多次使用等现象,致使携带病毒和细菌的一次性器具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1.
随机抽取一次性注射器及灭菌玻璃注射器各30副,对其不溶性微粒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0~25μm不溶性微粒的含量前者高于后者(P<0.01),25~50μm不溶性微粒二者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2.
在产科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产妇因各种原因引起乳房胀痛,为减轻其痛苦,我科自2005年以来,使用注射器改装成吸奶器,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1材料 一次性注射器(20 ml)两具,4-5 cm长塑料管(直径同注射器乳头,我科采用南通三利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吸氧管,取中间段)。  相似文献   

13.
一次性使用注射器与玻璃注射器热原检测结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解一次性注射器和反复使用的玻璃注射器含热原情况,用鲎试剂检测法进行了批量检测。结果,检测1、2、5、10、20、50ml等 6种规格 90批次一次性注射器,热原均为阴性,合格率 100%。对清洁灭菌后相同规格的玻璃注射器检测 90批次,检出热原阳性率平均为 9. 8%, 1ml规格的注射器检出热原阳性率为 25%。结论,本次检测的一次性注射器热原全部为阴性;反复使用的玻璃注射器热原阳性者占 9. 8%,说明存在清洗不彻底现象。  相似文献   

14.
沈育兰  李仙丽  吕新芝 《全科护理》2014,(18):1728-1728
在上消化道异物取出术中偶尔会遇到因病人年龄较小或做过口腔手术后嘴无法完全张开,导致牙垫无法置入,给手术带来困扰。而特制的牙垫因价格高且不常用,容易过期,而注射器是科室常备的物品,价格较特制牙垫低,故为减少病人费用和减少科室不必要的过期废用,本科胃镜宣十几年来一直使用改装注射器给病人取上消化道异物,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韦亚琴 《护理学报》2004,11(3):45-45
在进行肌内注射抽取药物后。为达到无菌操作要求。单人注射时,需预先备1块无菌纱布用以搁置抽药后的针筒;多人同时注射时则需铺无菌盘。与上述情况不同的是:(1)门诊注射病人往往陆续到来,注射时人均1块无菌纱布.过于浪费;(2)铺无菌盘保留4h,由于打开频繁、暴露时间长,不能真正达到无菌要求;(3)门诊注射药物品种较多,尤其是青霉素类易过敏药物混放一盘,易导致某些过敏体质的患者,发生不明原因过敏.甚至延误抢救。故对门诊注射室而言,铺无菌盘存在不安全因素。笔者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发现利用一次性注射器的外包装可轻而易举地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6.
章敏 《护士进修杂志》2004,19(11):988-988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为防止术后创内积液,腋下及胸壁下均置负压引流管。临床要求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量及性状。术后当日引流液可呈鲜红色,以后逐渐变淡呈浆液性。术后24h引流液一般为100ml左右,若大于150ml或每小时大于50ml,提示有活动性出血特征,应报告医生及时处理。而负压引流球大多为乳白色,标示刻度间距大,用肉眼直接观测液体量及性状,易造成一定偏差。本科用50ml—  相似文献   

17.
徐娟  张强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6):6357-6357
目的为了使用自动安全回缩型注射器对肌肉及皮下安全注射。方法在试用科室中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完成100例次肌肉与皮下注射中,使用护士对注射器的性能均满意。结论自动回缩安全型注射器是安全可靠的,可以实现对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双向保护。  相似文献   

18.
在产科笔者经常遇到产妇用吸奶器吸不出奶的现象,这可能是市场上销售的吸奶器上橡胶捏管质硬,弹性差,而导致吸力小,因此,使用效果差.我科于2001年应用一次性注射器(20~50ml)制作吸奶器,经30例产妇应用,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韩世范  王旭梅 《护理研究》2007,21(12):3116-3118
阐述了喷射注射器的感染潜在性问题及其发生机制,指出预防喷射注射器感染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手术室电外科设备保护器一般多为塑料材质,若电外科设备使用不当,可造成病人及医护人员的灼伤。我科2012年12月采用一次性注射器自制电外科设备保护盒,取材、制作方便,成本低廉,使用效果较好。1材料与制作选用50ml一次性注射器1个,去除针头和活塞,将针筒与洞巾用巾钳固定于手术台上。(脑科使用的双滴水电凝镊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