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肋间后动脉在进入肋沟前与上下肋骨的空间位置关系,并指导肺穿刺活检。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0月于我院住院的27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经胸部增强CT扫描筛选出显示清晰的肋间后动脉,行三维重建,分别在横突外侧、横突外侧至肋角连线二分之一位置处测量肋间隙上下径、肋间后动脉与其上方肋骨下缘的距离,并统计分析。结果 (1) 27例患者共计262支肋间后动脉纳入分析,各肋间隙自下而上,在横突外侧、横突外侧至肋角连线二分之一位置处逐渐变窄。(2)在横突外侧至肋角连线二分之一位置处的肋间后动脉几乎都在靠近上方肋骨或位于肋间隙中间位置。在横突外侧位置处,肋间后动脉在第11肋间隙的位置多数靠近上方肋骨,少数位于肋间隙中间位置;在第10肋间隙,较多位于肋间隙中间位置,第9、8肋间隙肋间后动脉较多靠近下方位置、中间位置。(3)随肋间隙往上,肋间后动脉在横突外侧、横突外侧至肋角连线二分之一位置处两处位置的走行逐渐移行至肋间隙的中间及下方位置。结论 横突至肋角之间的肋间后动脉并非在固定的肋间隙位置走行,如确需在该区间内完成经肋间隙的穿刺术,应在增强CT评估肋间后动脉的空间位置后进行。如果缺...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带状疱疹性肋间神经痛采用药物配合神经阻滞方案进行治疗缓解疼痛的效果.方法:本研究共62例研究对象,均为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带状疱疹性肋间神经痛患者,按照抽签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药物治疗,n=31)与研究组(药物配合神经阻滞方案,n=31).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统计临床效果.结果:在NRS评分上,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在临床疗效上,研究组96.77%高于对照组的80.65%(P<0.05).结论:药物配合神经阻滞方案治疗带状疱疹性肋间神经痛的效果理想,对于疼痛具有缓解作用,临床可进一步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3.
我科近年来对乳腺区段切除手术应用肋间神经阻滞获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选择ASA~级乳腺小叶增生病人40例,年龄23~49岁。随机分为肋间神经阻滞组(A组)和连续硬膜外麻醉组(B组),两组年龄、体重等一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均于术前30分钟肌注阿托品0.5mg、鲁米那钠0.1g,麻醉药液均为0.25%地卡因和1%利多卡因混和液。A组病人取第2~5肋间神经,在对应的肋骨角处之下缘定为穿刺点,右手持BD注射针经皮垂直刺入达肋骨骨面后,再将针尖沿肋骨面逐渐向下移动至滑过肋骨下缘,继续缓慢进针约2~3mm,此时有一落空感。嘱病人屏气,回…  相似文献   

4.
我院从1999年至现在对乳腺小叶增生瘤化的患者进行乳腺区段切除加整形术,选择肋间神经阻滞麻醉,效果较满意,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25例,女性,ASA Ⅰ~Ⅱ级;年龄~30岁7例,~40岁18例;手术时间1~2小时30分钟,全组术 后均痊愈出院。 1.2 麻醉方法: 1.2.1 术前处理:术前禁饮、禁食12小时,术前30分钟肌注鲁米那钠0.1g和阿托品0.5mg。入室后开放静脉通道,选用静脉套管针。应备好各种复苏器械及药物。成年人乳房位于胸大肌浅层、2~6肋骨水平,肋间神经外侧皮支从腋中线处分出,故欲阻滞肋间神经应在腋中线之脊柱旁进行。因T1~T5肋骨被肩胛骨所遮盖,因此,我们采用腋路臂丛阻滞法体位。 1.2.2 操作步骤:病人仰卧,头偏向对侧,被阻滞侧上肢外展,肘屈曲,前臂外旋,手背贴床且靠近头部作行军礼状。常规消毒皮肤,戴无菌手套,在腋中线上摸清肋骨。在肋骨下缘处作皮丘,取6.5~7号针由皮丘直刺肋骨骨面,先注入0.5ml局麻药,然后将穿刺针沿肋骨面向肋骨下缘移动,使针尖滑过肋骨下缘,再刺入0.2~0.3cm,即穿过肋间肌,此时有落空感。令病人屏气,抽吸无血或气体后注入局麻药3ml。按手术所需阻滞相应肋间神经(T2~6),用2%盐酸利多卡因5ml+0.75%盐酸布比卡因5ml配成1%盐酸利多卡因+0.375%盐酸布比卡因混合液10ml,内含1:40万~1:20万肾上腺素,每一个肋间神经阻滞3ml,总量12~15ml。术中均给予氟哌啶2.5~5mg+芬太尼0.05~0.1mg或盐酸哌替啶50mg静脉推注。术中常规鼻导管或面罩吸氧。术中监护仪连续监测SpO2、HR、RR、无创血压,全组SpO2均维持在98%以上,HR、BP、RR与麻醉前无明显改变。 2 体会 肋间神经阻滞方法具有对病人生理干扰小、病人术中意识清醒、保护性反射存在、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由于患者术中常有焦虑恐慌等不适及手术牵拉反射等,因此,术中均予以神经安定药物消除病人恐惧焦虑情绪,必要时使患者入睡。本组有2例由于患者肥胖,第二肋骨触摸不清,第二肋间神经阻滞不完善,加用盐酸氯胺酮20~40mg静脉推注。气胸是肋间神经阻滞最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系穿刺过深刺破胸膜或肺组织引起。另一并发症是局麻药误入肋间血管或局麻药被吸收过快而引起全身毒性反应。本组均按常规操作,无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性,51岁,不慎被汽车压伤胸腹部,伤后右侧胸瓿持续性疼痛伴呼吸困难,腹部持续性疼痛,贫血外观,于1994-03-15入院。查体,心率132次/分,血压8.5/4kPa。气管左移右侧胸部膨隆,肋间隙饱满,叩诊呈实音.肺肝界消失,肝区叩击痛,叩诊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减弱,腹穿不凝血液,胸部,力线正位片,右侧胸腔积液,隔肌升高.B 超探查;患者仰卧,右侧卧位。肋间,肋缘下纵斜切面探查,右侧胸腔液性暗区,肝上界位于有锁骨中线第四肋间,肝脏右叶肿大,右叶下缘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复方利多卡因(CL)肋间神经阻滞用于胸科手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开胸食管癌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CL组、罗派卡因(R组)和单纯静脉镇痛(I组)三组.术毕,CL组和R组分别由术者实施0.8%CL 12 ml或0.375%罗派卡因12 ml肋间神经阻滞,范围包括胸部切口上下两个肋间.三组术后均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组.FCIA药物:芬太尼12μg/kg+格拉司琼6 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总量100 ml.记录术后1、4、24、48、72 h视觉模拟评分(VAS)、Prince-Henry(P-H)疼痛评分、镇静评分,并监测生命体征及不良反应.结果 CL、R组各时点VAS和P-H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I组(P<0.05),而CL组的疼痛评分又明显低于R组(P<0.05).CL组PCA次数和哌替啶用量均明显少于R和I组.结论 关胸前施行CL肋间神经阻滞能明显增强术后镇痛效果,减少术后静脉镇痛药用量.  相似文献   

7.
利多卡因吗啡复合液神经阻滞治疗肋骨骨折疼痛141医院外科(山东青岛266100)刘利东陈佳友我院于1993—08始对40例肋骨骨折病人进行了利多卡因、吗啡复合液肋间神经阻滞。其中男33例,女7例。年龄19~63岁。车祸伤25例,坠落伤10例,重物砸伤...  相似文献   

8.
《中国处方药》2006,(10):53
背景:利多卡因胸部硬膜外阻滞(TEA)和静脉滴注能够缓解术后疼痛,并缩短肠梗阻的时间。我们比较了利多卡因TEA和静滴(IV)两种给药方式对结肠术后患者细胞因子、疼痛和肠道功能的作用。方法:60例患者被随机分成3组。TEA组先给予利多卡因2mg/kg,随后按3mg·kg-1·h-1进行胸部硬膜外阻滞,并静滴同等量的生理盐水。IV组给予同等剂量的利多卡因静滴,并用生理盐水进行胸部硬膜外阻滞。对照组通过两种给药方式给予生理盐水。手术前30分钟开始以上方案,并持续整个手术过程。在72h内预定的时间点测定细胞因子。结果:TEA组和IV组都能较好缓解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地塞米松复合肋间神经阻滞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疼痛、恶心呕吐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72例,随机分为3组:地塞米松+肋间神经阻滞组,肋间神经阻滞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记录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使用量;采用vAs量表对术后患者1、4、12、24 h进行疲乏、静息和咳嗽时疼痛评分;记录发生恶心呕吐例数,首次肠蠕动、肠排气和出院时间.结果:地基米松+肋间神经阻滞组和肋间神经阻滞组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术后疼痛和术后4、12、24 h疲乏评分、恶心呕吐发生率、首次肠蠕动、肠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P<0.05);与地塞米松+肋间神经阻滞组比较,肋间神经阻滞组瑞芬太尼用量、术后1、4、12 h咳嗽时疼痛评分、首次肠蠕动、肠排气时间明显多于地塞米松+肋间神经阻滞组(P<0.05,P<0.01).结论:肋间神经阻滞能有效地减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疼痛,地塞米松能有效地减少恶心呕吐发生;地塞米松联合应用肋间神经阻滞镇痛效果更确切,有助于患者术后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0.
何玮 《医药导报》2001,20(6):352-352
目的:观察神经阻滞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2%利多卡因3-5mL,维生素B12注射液500ug,0.9%氯化钠注射液2mL,根据不同的发病部位分别作神经阻滞,少数病例作硬膜外注射,对照组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维生素B1片,地巴唑片,连服1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疼痛完全消失24例,明显缓解6例,轻度缓解3例。对照组分别为2,10,18,3(疼痛无缓解)例。结论:神经阻滞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显效快,止痛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1.
肋间神经阻滞麻醉在乳房包块切除术中的应用有其一定的优越性。本组40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本组40例女性病人,最小13岁,最大56岁,包块直径最小5mm,最大直径约12cm,均为单发。方法:取包块所在肋间,于腋前线,紧贴骨下缘穿刺至肋骨,稍退针,小心进针至肋骨下缘,回抽无血液或气体,注入1~2ml普鲁卡因或利多卡因。根据肿块大小,可选择1~5个肋间,对位于内侧象限肿块或瘤体较大者,可适量在内侧补充局部浸润麻醉。 对于较大包块,由于麻药用量有其极限,局麻效果难以肯定。而较小包块,局部浸润麻醉后,局…  相似文献   

12.
正利多卡因作为疼痛科常用局麻药,在各种神经阻滞、疼痛介入手术治疗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应用局麻药引起过敏反应是极为少见的,但是作为经常与利多卡因打交道的医生,应该重视利多卡因引起的过敏反。关于利卡多因,你要知道其适应症:局麻药、抗心律失常药。它主要用于局部浸润麻醉、硬膜外麻醉、表面麻醉、神经阻滞麻醉,可用于急性心肌梗塞后室性早搏和室性心动过速,也可用于洋地黄中毒、  相似文献   

13.
女性病人,64岁。右下胸部疼痛二年,近二月来疼痛加剧,但无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半月前因胸痛作透视,发现右下胸部有一球形肿块,经青霉素治疗,症状好转,但肿块未消退。X线胸部后前位摄影,右侧胸下后壁有一儿拳大小之球形肿块,边缘光滑无分叶,第七肋骨下缘受压,形成明显切迹,使第七、八肋间隙增宽(附图)。读片讨论胸片上发现球形块影,首先要在肺内、纵隔、胸壁三个区域进行定位分析。本例球形块影紧贴胸壁,透视下见于后胸壁,肋骨有受压  相似文献   

14.
胸腔镜手术虽有切口小、疼痛轻、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仍有术后疼痛特别是肋间神经痛,若不能及时镇痛,可形成慢性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神经阻滞越来越多被用于胸腔镜术后镇痛,其方法较多,本文就肋间神经阻滞、胸段硬膜外阻滞和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腔镜术后镇痛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讨论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肋间神经阻滞在乳腺手术中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于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期间,120例实施乳腺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A组0.596%甲磺酸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B组0.745%甲磺酸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C组1%利多卡因局麻;观察对比三个组的麻醉效果、术中生命体征指标、术后VAS评分。结果A组和B组相比于C组的镇痛效果好,术中的生命体征指标较为稳定,术后VAS评分较好。B组相比A组乳腺肋间神经的阻滞效果得以增强。结论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乳腺手术临床效果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张晓春  高爱英  祁涛 《江苏医药》2022,48(3):292-295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将80例择期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肋间神经阻滞分别采用0.5%罗哌卡因(对照组)和右美托咪定1μg/kg复合0.5%罗哌卡因(试验组).于肋间神经阻滞后即刻(T0)和阻滞后1 h(T1)、6 h(T2)、12 h(T3)和24 h...  相似文献   

17.
<正>目前临床上胸科手术后患者常用的镇痛方式有阿片类药物自控静脉镇痛、肋间神经阻滞、硬膜外阻滞等[1]。临床工作中,联合应用阿片类药物自控静脉镇痛及肋间神经阻滞,具有起效快、局部麻醉危险性小以及患者不舒适感少等优点,可减少患者术后疼痛,促进患者恢复。目前国内多数报道的肋间神经阻滞是单纯局麻药[2,3],但是存在镇痛时间短等问题。右美托咪定是一种高选择性的α2肾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开胸术后一种简单而有效的间歇给药的局部镇痛技术。方法 关胸前于切口后端上、下肋间处通过硬膜外套管针 ,经皮穿刺直视下放置硬膜外导管于切口上、下两根肋骨角下方的肋间神经处 ,术后间断注射局麻药以阻滞支配切口区域的肋间神经。结果 在病人手术结束后全身麻醉消失并开始诉说疼痛时作最初的肋间神经阻滞 ,5 3例中 ,42例 (79.2 %)肋间神经阻滞效果明显 ,术后完全停止肌肉或静脉的镇痛药使用 ;11例不同程度的减少了肌注止痛药的用量或次数。结论 该项技术能长时间保留镇痛管并连续或重复注药 ,镇痛效果好 ,持续时间长 ,简单易行 ,无置管并发症及药物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9.
肋间神经鞘瘤致顽固性胸痛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肋间神经鞘瘤致顽固性胸痛1例晁福**张某,男,56岁。无原因间隙性反复发作右季肋部痛年余,近加重呈持续性疼痛收住。否认胃肠、肝胆及泌尿系病史。检查:右第10肋下缘腋中线处有一固定压痛点。诊断为肋间神经痛,给镇痛、局封、肋间神经阻滞,奎宁注射及理疗等治...  相似文献   

20.
带肋间神经的胸腹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们自1998年先后对74例病人采用了同侧带肋间神经血管的胸腹皮瓣移植修复肘部、腕部、手等的创面,使病人关节等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较前明显减少,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带肋间神经血管的胸腹皮瓣主要是以肋间神经前支、血管为蒂的轴型皮瓣。血管口径较粗大,位置恒定,具有肋间神经伴行;肋间神经前支外侧皮支(LCAIN)或前皮支(A-CAIN)位置有规律性,可形成神经血管蒂皮瓣,在修复的同时重建感觉功能。带肋间神经血管的胸腹皮瓣较常规的胸腹部皮瓣移植成活率更大、同时可有感觉功能的重建;较皮肤移植有较强的抗压,耐磨擦能力,存活能力强,不易与肌腱、关节囊等形成黏连,极大地重建了肘关节功能,外形亦较佳。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上肢皮肤及皮下软组织缺损病人共74例,其中男47例,女27例;年龄8-65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