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影响院内心肺复苏后近期存活率的有关因素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笔者对 15 6 0例院内急性心搏骤停的患者 ,以回顾性、对照性的研究方式 ,分析评价心搏骤停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心肺复苏期间的治疗措施与复苏后死亡率的关系 ,以确定急性心肺复苏成功率的预测指标或影响院内心肺复苏后近期存活率的有关因素。一、资料与方法  表 1 影响院内心肺复苏后近期存活率的有关因素因  素即刻 6h 12h 2 4h 72h 1周 3周总存活率 (% ) 6 3 146 139 431 5 2 8 5 2 3 6 19 4 ≥ 70岁 5 4 936 5 32 5 2 4 32 2 116 115 2  <70岁 71 35 0 2 41 2 37 731 72 6 5 2 1 3 室颤室速 6 4 45 1 843 736 931 6 2 …  相似文献   

2.
心肺脑复苏出院存活率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影响心肺脑复苏(CPCR)患者出院存活率因素。方法收集2004—05~2005—05固CPCR收入ICU患者临床资料,按照年龄、APACHEⅡ评分、心搏停止时间、发病地点、有无并发症、住院天数、基础疾病等分组,比较各组出院存活率。结果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存活率明显低于呼吸系统和其他疾病患者(P〈0.05),虽然其他因素(年龄、APACHEⅡ评分、心搏停止时间、发病地点、住院天数)对存活率有影响,但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诸多影响CPCR存活率因素中,基础疾病可能是最主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影响急诊科心肺复苏(CPR)成功的因素,并寻找影响自主循环恢复(ROSC)的独立影响因素。方法以2009年3月至2012年5月院前发生的240例心脏骤停(CA)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ROSC组和Non—ROSC组的CPR开始时间、CPR持续时间、除颤次数和。肾上腺素用量等。结果全部病例ROSC成功率为42.08%,脑复苏成功率仅为3.33%。两组在年龄、性别、CPR持续时间、除颤次数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开始CPR时间、气管插管时间、肾上腺素累计用量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影响CA患者ROSC的因素有心室纤颤、无脉搏电活动、电除颤次数、肾上腺素累积剂量以及CA绝对时间。结论CPR成功率与开始CPR时间和人工气道建立的早晚有密切关系。CA绝对时间、除颤、肾上腺素累积剂量是CA患者ROSC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诊科心搏骤停(CA)患者心肺复苏(CPR)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按Utstein模式要求登记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的CPR病例,比较不同因素分组的CPR效果,对可能影响CPR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725例CPR病例中,自主循环恢复(ROSC)、24 h存活、出院存活、神经功能良好出院存活分别为187例(25.8%)、100例(13.8%)、48例(6.6%)、23例(3.2%).创伤性、首次监测心律、CPR持续时间、肾上腺素使用剂量是影响ROSC的独立预测因素;创伤性、心源性、首次监测心律、CPR持续时间是影响24 h存活的独立预测因素;CA前状态、心源性、首次监测心律、CPR持续时间是影响出院存活和神经功能良好出院存活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可除颤心律、CPR持续时间≤15 min、肾上腺素使用剂量≤5 mg是影响ROSC的有利因素,创伤性是不利因素.心源性、可除颤心律、CPR持续时间≤15 min是24 h存活的有利因素,创伤性是不利因素.心源性、可除颤心律、CPR持续时间≤15 min是出院存活和神经功能良好出院存活的有利因素,CA前为疾病终末期、多脏器功能衰竭(MOF)是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5.
对院前心肺复苏效果影响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影响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效果的独立影响因素.方法 研究对象为做过CPR的1376例心搏骤停(cardiac arrest,CA)患者,行回顾性调查,用EpiData软件建数据库,用SPSS 13.0软件行两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选取变量为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影响CPR效果的因素.结果 对恢复自主循环(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第一目击者急救是保护因素,OR=2.21(P<0.01,95.0%C/=1.356~3.602);与女性比较男性是危险因素,OR=0.515(P<0.01,95.0%CI=0.320~0.826);20~29岁组较≥81岁组ROSC可能性大,OR=3.241(P<0.05,95.0%CI=1.146~9.138);CPR术前心跳骤停时间是危险冈素,OR=0.913(P<0.01,95.0%CI=0.887~0.948);与心脏静止比较,室颤是保护因素,OR=5.092(P<0.01,95.0%CI=2.927~8.861);电击是保护因素,OR=3.384(P<0.01,95.0%CI=2.033~5.635);肾上腺素0~4 mg组ROSC可能性高于≥5 mg组,OR=3.255(P<0.01,95.0%CI=1.606~6.597).对生存到院--2~12岁和13~19岁组生存到院可能性分别比≥81岁组高,OR=12.818(P<0.05,95.0%CI=1.299~126.508)和OR=10.505(P<0.05,95.0%CI=1.161~95.058);CPR前CA时间是危险因素,OR=0.862(P=<0.01,95.0%CI=0.82~0.906);室颤患者生存到院的可能性较心脏静止患者高,OR=7.330(P=<0.01,95.0%CI=3.962~13.560).结论 院前CA患者ROSC的独立影响因素有CPR前ECG、第一目击者急救、电击、CPR前CA时间、肾上腺素剂量、性别、年龄分组.院前CA患者生存到院独立影响冈素有CPR前ECG、CPR前CA时间、年龄分组.  相似文献   

6.
心脏骤停后心肺复苏和心肺脑复苏成功病例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影响心脏骤停患者成功脑复苏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对比分析心脏骤停后成功心肺脑复苏(A组,n=38)和仅心肺复苏成功(B组,n=42)患者之间的相关指标,包括性别、年龄、原发疾病、心脏骤停原因、心脏骤停环境、心脏骤停相关时间和心肺复苏后相关治疗持续时间.结果 两组性别比和平均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疾病:A组以外科为主(78.9%),B组以内科为主(6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心脏骤停原因:A组31例(81.6%)为急性缺氧、低血压、内脏神经反射和单纯心脏疾患, B组30例(71.4%)为慢性缺氧和慢性心脏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心脏骤停环境:A组24例(63.2%)发生在手术室和ICU,B组22例(52.4%)发生在普通病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心脏骤停相关时间:A组心脏骤停持续时间(8.2±8.7)min,自主心跳恢复时间(6.7±8.4)min,脑缺血缺氧时间(1.5±1.3)min,均明显短于B组[分别为(30.8±26.2)min、(27.7±24.9)min和(3.1±3.1)min,P<0.001或P<0.005].心肺复苏后相关治疗持续时间:A组亚低温持续时间(4.0±2.6)d,呼吸机持续时间(11.1±19.7)d,与B组[(5.9±3.8)d和(15.4±29.3)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原发疾病(OR=6.22,95%CI 1.64~23.46)、心脏骤停持续时间(OR=1.11,95%CI 1.04~1.19)和心脏骤停发生环境(OR=4.51,95%CI 1.22~16.61)与成功脑复苏的关系更密切,成为三个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没有明显慢性疾病,在手术室和ICU以急性缺氧、低血压和单纯心脏原因发生的心脏骤停,抢救及时有效,复苏后处理恰当、合理,尽早实施全面脑保护是成功脑复苏的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使用机械心肺复苏对心脏骤停患者复苏结局的影响。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中关于机械心肺复苏和徒手心肺复苏的相关文献,提取有效数据后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计纳入20项临床研究,包含29 727例患者,其中11 104例患者在...  相似文献   

8.
丁旻珺  谢娟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3):3956-3959
目的:探讨影响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以便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和抢救。方法:按Utsein模式要求登记本院急诊科2007年1月至2012年6月院内外心搏骤停,经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患者154例,对其可能与预后相关的指标分别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史对患者预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搏骤停至复苏开始的时间、复苏开始至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的时间、复苏后72h内的体温、复苏后第3天APACHEⅡ评分、复苏后有无肌阵挛或抽搐、复苏后血pH值、复苏后D-二聚体指标等7个指标对患者预后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心搏骤停至复苏开始的时间、复苏开始至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的时间、复苏后72h内的体温、复苏后第3天APACHEⅡ评分、复苏后有无肌阵挛或抽搐、复苏后血pH值及复苏后D-二聚体指标。结论:心搏骤停至复苏开始的时间、复苏开始至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的时间、复苏后72h内的体温、复苏后第3天APACHEⅡ评分、复苏后有无肌阵挛或抽搐、复苏后血pH值及复苏后D-二聚体指标是影响心肺复苏患者预后的基本指标。  相似文献   

9.
影响心肺复苏后存活率的相关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心肺复苏(CPR)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存活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并统计分析我院2001年1月至2004年12月在急诊科或院外发生心跳呼吸骤停,经急诊科CPR成功ROSC并在急诊科观察,维持6h以上后收入我院ICU病房进一步治疗年龄大于15岁患者的资料。结果:总43例,存活出院11例,存活率25.58%;ROSC间期、瞳孔情况、自主呼吸恢复情况、复苏后MODS与ROSC后的预后有着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心跳呼吸骤停发生地点、复苏后高血糖、低血压与ROSC后的预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年龄与ROSC后的预后关系不大(P>0.05)。结论:CPR后ROSC患者的病死率仍高,影响预后的因素包括心跳呼吸骤停发生地点、ROSC间期、瞳孔情况、自主呼吸恢复情况、复苏后多脏器功能不全、高血糖、低血压。  相似文献   

10.
心肺复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7,自引:14,他引:13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改变,高脂、高热量饮食、吸烟、精神紧张、高龄化和遗传等因素,使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发病率不断上升。冠心病的死亡率70年代国内统计为29.6/10万,80年代增至39.7/10万。美国每年约130万...  相似文献   

11.
林玉冲 《临床医学》2021,41(10):47-49
目的 分析影响心脏骤停患者院前心肺复苏抢救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419例行院前心肺复苏抢救的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心肺复苏成功与否分为成功组与失败组,比较两组性别、年龄、病因等相关资料差异,使用Logistics回归分析评估影响心脏骤停患者院前心肺复苏抢救...  相似文献   

12.
心肺转流行心肺复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观察狗心脏停搏30分钟后的心肺复苏效果,以10%氯化钾溶液静脉注射使实验狗心脏停搏、呼吸停止30分钟后,分两组进行心肺苏实验研究。实验狗每组5只,第一组采用常规法,第二组采用心肺转流法。实验期间,定时对心电图、动脉压、静脉压、动脉血气和瞳孔进行监测。心脏骤停后60分钟检查最终复苏效果。结果第一组仅1只狗于15分钟后恢复自主循环,瞳孔开始缩小,其余4只狗均未获复苏,第二组于2-3分钟后全部恢复自主循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抢救中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9月-2018年9月急救中心收治的304例成年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数据,包括患者基本人口学信息、现场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ion,CPR)情况[包括是否有目击者、目击者是否实施CPR、胸部按压分数(chest...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体外心肺复苏(ECPR)与传统心肺复苏(CCPR)对成人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和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在1980年1月到2015年1 1月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并对获得文献进行严格的筛选和质量评价,提取相关数据,使用Review Manager 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纳入8个研究,共计2 718例,其中ECPR组462例,传统心肺复苏(CCPR)组2 25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CCPR比较,ECPR可以提高成人心脏骤停患者的出院存活率(OR=2.92,95%CI:2.24~3.81,P<0.01),长期存活率(OR=2.97,95%CI:2.11 ~4.19,P<0.01)和神经功能状态(OR=3.50,95%CI:2.36~5.81,P<0.01.在纳入的8项研究中,4项建立了倾向评分匹配的队列,其中ECPR组与CCPR组各182例.Meta分析结果表明:在提高成人心脏骤停患者的自主循环恢复率、出院存活率、长期存活率和神经功能状态方面,ECPR均具有较为显著的优势.结论 ECPR可以改善成人心脏骤停患者的自主循环恢复率、出院存活率、长期存活率和神经功能预后,效果优于CCPR.  相似文献   

15.
16.
影响急诊科心肺复苏效果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寻找影响急诊科心肺复苏(CPR)效果的独立因素.方法 对照选择深圳市72家网络医院2004年9月至2009年1月急诊科进行过CPR的1 376例心脏停搏(CA)患者的调查表,用EpiData软件建立数据库,用SPSS 13.0软件进行两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影响急诊科CA患者自主循环恢复(ROSC)的多因素分析显示,心室纤颤(VF)患者较心脏静止患者ROSC可能性大,相对比值比(OR)=3.071,P=0.000,95%可信区间(95%CI)=2.019~4.670;无脉搏电活动(PEA)较心脏静止患者ROSC可能性大,OR=1.730,P=0.036,95%CI=1.036~2.890;电击是ROSC的保护因素,OR=1.574,P=0.015,95%CI=1.093~2.265;肾上腺素累积剂量≤4 mg患者ROSC可能性较≥5 mg患者大,OR=1.483,P=0.037,95%CI=1.024~2.147;CA绝对时间是ROSC危险因素,OR=0.961,P=0.000,95%CI=0.946~0.976.影响急诊科CA患者生存入院的多因素分析显示,VF患者生存可能性大于心脏静止患者,OR=2.013,P=0.002,95%CI=1.299~3.121;肾上腺素累积剂量≤4 mg患者生存可能性较≥5 mg患者大,OR=2.289,P=0.000,95%CI=1.487~3.524;CA绝对时间是急诊科患者生存入院的危险因素,OR=0.951,P=0.000,95%CI=0.933~0.969.结论 急诊科CA患者ROSC的独立影响因素有:CA时心律、CA绝对时间、电击、肾上腺素累积剂量.急诊科CA患者生存入院的独立影响因素有:CA绝对时间、肾上腺素累积剂量、CA时心律.  相似文献   

17.
我院急诊科2002年10月至2004年7月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呼吸骤停(不包括慢性疾病的终末衰竭期)患者进行心肺复苏(CPR)共238例,现分析回顾如下,旨在总结经验和教训,以进一步提高CPR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19.
心肺复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心脏复苏是心脏骤停发生时所采取的紧急救治措施,以保证人体重要器官的血液循环和供氧,提高存活率,作者主要介绍了心肌复苏的发展概况及发生心脏概况停时应采取的早期紧急处理方法,包括早期基本生命支持(BLS)、早期除颤及早做好进一步生命支持(ALS)和得苏后期处理等。  相似文献   

20.
心肺复苏的药物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心脏骤停早期最重要的治疗是电除颤、通气和心脏按压,在行这些生命支持的同时,通过对心脏骤停的原因和病理生理变化的分析,准确迅速合理的应用复苏药物是高级生命支持的重要内容,对提高复苏的成功率是非常重要的。1 心脏骤停病人的主要病理生理变化11 缺氧 心脏停止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