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脂肪组织一直被认为只是贮备能量的终末分化器官.近年研究证实脂肪组织可以分泌20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脂肪细胞因子如瘦素(leptin)、抵抗素(resistin)、脂联素(adiponectin)、网膜素(omentin)等等[1].目前人们已认识到脂肪组织还具有旺盛的内分泌功能[2].2005年1月日本大阪大学的Fukuhara 等[3]利用差异显示方法又发现了一种新的由内脏脂肪组织分泌的脂肪细胞因子,命名为内脏脂肪素(visfatin,VFN).近两年来,人们对VFN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新的成果.  相似文献   

2.
apelin是孤独G蛋白耦联受体APJ的内源性配体,在组织中分布广泛,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最新研究表明apelin是由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新的脂肪因子,胰岛素、肿瘤坏死因子及生长激素等因素可诱导其表达,它与肥胖、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内脏脂肪素、瘦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IR)的相关性.方法 102例T2DM患者和64例正常糖耐量(NGT)对照者,根据BMl分为肥胖组(Ob)和非肥胖(Non-Ob)组,均测定空腹血浆内脏脂肪素、瘦素和相关临床指标,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腰臀比(WHR).结果 T2DM组与NGT组比较空腹血浆内脏脂肪素和瘦素水平明显升高(t=3.922,P=0.00;t=2.128,P=0.038).相关分析显示T2DM患者空腹血浆内脏脂肪紊与HOMA-IR、WHR、瘦素、HbA<,1> c和TG正相关(r=0.543,P=0.001;r=0.442,P=0.008;r=0.385,P=0.013,r=0.345,P=0.025;r=0.427,P=0.005),瘦素与HOMA-IR、性别、BMI正相关(r=0.578,P<0.01;r=0.547,P<0.01;r=0.607,P<0.01).结论 T2DM患者空腹血浆内脏脂肪素和瘦素水平显著升高,且与IR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内脏脂肪素是新近发现的脂肪细胞分泌的特异性蛋白质,循环血液中含量较丰富。内脏脂肪素通过促炎症反应和致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在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在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如肥胖、2型糖尿病及胰岛素抵抗中也起到重要作用。它为深入研究冠状动脉心脏病发病机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性激素与内脏型肥胖及胰岛素抵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女性相对雄激素水平升高,成年男性睾酮水平降低均可引起胰岛素抵抗(IR)。性激素通过影响胰岛素和受体的结合减少葡萄糖转运体4(GLUT4)的蛋白表达及细胞内胰岛素受体底物(IRS)-1、IRS-2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的P85α亚单位含量,降低蛋白激酶B活性等使GLUT4的血浆跨膜转位减少。内脏型肥胖与性激素变化引起的IR有一定关系。短期性激素替代治疗或应用脱氢表雄酮可改善IR。  相似文献   

6.
性激素与内脏型肥胖及胰岛素抵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女性相对雄激素水平升高,成年男性睾酮水平降低均可引起胰岛素抵抗(IR).性激素通过影响胰岛素和受体的结合减少葡萄糖转运体4(GLUT4)的蛋白表达及细胞内胰岛素受体底物(IRS)-1、IRS-2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的P85α亚单位含量,降低蛋白激酶B活性等使GLUT4的血浆跨膜转位减少.内脏型肥胖与性激素变化引起的IR有一定关系.短期性激素替代治疗或应用脱氢表雄酮可改善IR.  相似文献   

7.
瘦素,肥胖与胰岛素抵抗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瘦素主要由皮下脂肪分泌,瘦素本身就可以造成脂肪组织的胰岛素抵抗,即脂肪合成减少,分解增加,产生大量的游离脂肪酸而引发肝脏和肌肉的胰岛素抵抗。内脏脂肪对瘦素的脂解作用较皮下脂肪更为敏感,因此内脏脂地胰岛素抵抗的形成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8.
尹洪涛  陈秋 《山东医药》2009,49(36):113-114
胰岛素抵抗(IR)是2型糖尿病(T2DM)发病的两个关键因素之一,但IR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炎症病因学理论备受关注,尤其脂肪炎症与IR之间的关系成为研究热点。资料表明,炎性因子、趋化因子、巨噬细胞是肥胖症脂肪炎症的重要参与者。我们就脂肪炎症与IR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替米沙坦对体外原代培养的人前脂肪细胞和OLETF大鼠脂肪组织中脂联素表达以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提取人腹部皮下和内脏的前脂肪细胞,原代培养并传代后接种于无血清培养基,分为对照组(H-N)、吡格列酮组(H-P)和替米沙坦(H-T)组.葡萄糖消耗试验测定细胞的胰岛素敏感性,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技术测定细胞脂联素mRNA的表达,放射免疫法测定培养基上清脂联素的分泌量.4周龄雄性OLETF大鼠28只,初始体重150~180 g.高脂喂养,分为对照组(O-HFD组,10只)、吡格列酮组(O-P组,8只)和替米沙坦组(O-T组,10只).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和高胰岛素-正糖钳夹实验检测胰岛素抵抗指数和60 ~ 120 min葡萄糖输注速度以测定大鼠胰岛素抵抗水平,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大鼠皮下和内脏脂肪组织脂联素的mRNA和蛋白表达.计量资料均数比较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H-T组和H-P组内脏前脂肪细胞的葡萄糖消耗量较之H-N组明显升高[分别为(5.6±1.6)、(4.4±1.6)、(2.0±0.8)mmol/L,F=20.240,P<0.05].O-T和O-P组大鼠高胰岛素-正糖钳夹实验得到的60 ~ 120 min葡萄糖输注速度明显高于O-HFD组大鼠[分别为(18±5)、(20±4)、(10±3) mg·kg-1·min-1,F=8.136,P<0.05].O-T和O-P组大鼠的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也显著低于O-HFD组大鼠(分别为10.0±8.6、5.5±2.0、17.8±10.1,F=5.784,P<0.05).替米沙坦可降低高脂饲养OLETF大鼠升高的腹围、内脏脂肪系数和血清游离脂肪酸水平,并改善大鼠的空腹高血糖,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24.0±2.0)比(26.5±2.7) cm、5.8%±2.4%比8.6%±2.4%、(2.8±0.7)比(5.3±1.8)μg/L、(10±6)比(15±7) mmoL/L,均P<0.05].H-T较之H-N组原代培养人前脂肪细胞和O-T较之O-HFD组大鼠脂肪组织脂联素的mRNA表达和蛋白分泌量均明显上调(均P<0.05).H-T较之H-P组人内脏脂肪细胞和O-T较之O-P组大鼠内脏脂肪组织脂联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或有上升的趋势(分别为59.9±2.0比6.0±1.6、1.807±0.297比1.332±0.112、4.43±2.57比1.71±0.57、2.6±0.9比1.9±0.5,均P<0.05).结论 替米沙坦具有提高OLETF大鼠与人前脂肪细胞胰岛素敏感性、缓解大鼠的内脏性肥胖和改善大鼠糖脂代谢功能紊乱的作用,并很可能通过上调脂肪尤其是内脏脂肪的脂联素表达来完成.  相似文献   

10.
瘦素,肥胖与胰岛素抵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瘦素主要由皮下脂肪分泌。瘦素本身就可以造成脂肪组织的胰岛素抵抗,即脂肪合成减少、分解增加,产生大量的游离脂肪酸而引发肝脏和肌肉的胰岛素抵抗。内脏脂肪对瘦素的脂解作用较皮下脂肪更为敏感,因此内脏脂肪对胰岛素抵抗的形成作用更大。胰岛素抵抗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肥胖机体为防止进一步增重而产生的一种代偿机制。在这个过程中,瘦素、脂源性肿瘤坏死因子和游离脂肪酸均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网膜素是新近发现的一种脂肪细胞因子,特异性表达于内脏脂肪组织.目前研究表明,网膜素能促进皮下和网膜脂肪细胞胰岛素刺激的葡萄糖转运和蛋白激酶B磷酸化,且与肥胖相关,在调节糖代谢中具有一定作用.因此,对网膜素的表达、作用机制及生物学功能的深入研究,有助于进一步阐明肥胖、代谢综合征及糖尿病等的发病机制,从而为这些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脂肪组织除具有储能作用外,还作为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分泌一系列脂肪因子参与能量平衡的调节.脂联素(APN)是近年发现并受到关注的由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特异性因子.许多研究显示APN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IR)、抗动脉粥样硬化、 抗炎等作用.本文综述了现阶段APN与肥胖、IR抵抗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内脏脂肪素——一种能模拟胰岛素作用的新脂肪细胞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人员最近发现了一种新脂肪细胞因子——内脏脂肪素(visfatin),其具有很好的类胰岛素活性,能够通过与胰岛素受体结合激活胰岛素信号通道,从而降低血糖。目前科学家对其在机体中的具体作用还不清楚,进一步研究有可能为糖尿病的研究和治疗开辟新途径。日本研究人员Fukuhara等发现visfatin主要在人类和小鼠的腹部内脏脂肪中表达,在肥胖发展过程中其血浆浓度升高。  相似文献   

14.
网膜素是新近发现的一种脂肪细胞因子,特异性表达于内脏脂肪组织.目前研究表明,网膜素能促进皮下和网膜脂肪细胞胰岛素刺激的葡萄糖转运和蛋白激酶B磷酸化,且与肥胖相关,在调节糖代谢中具有一定作用.因此,对网膜素的表达、作用机制及生物学功能的深入研究,有助于进一步阐明肥胖、代谢综合征及糖尿病等的发病机制,从而为这些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网膜素是新近发现的一种脂肪细胞因子,特异性表达于内脏脂肪组织.目前研究表明,网膜素能促进皮下和网膜脂肪细胞胰岛素刺激的葡萄糖转运和蛋白激酶B磷酸化,且与肥胖相关,在调节糖代谢中具有一定作用.因此,对网膜素的表达、作用机制及生物学功能的深入研究,有助于进一步阐明肥胖、代谢综合征及糖尿病等的发病机制,从而为这些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甘精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内脏脂肪素(Visfatin)水平的变化与胰岛素抵抗及血糖的关系。方法共32例2型糖尿病患者,比较其治疗前后空腹(FPG)及餐后血糖(2hPG)、甘油三酯(T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Visfatin等相关指标。同时选择性别、年龄等相匹配的26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32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的TG、FPG、2hPG、HbA]C、HOMA-IR、HOMA-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Visfatin水平降低(P〈0.05),与健康人相比,糖尿病患者Visfatin水平降低(Pd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Visfatin与HbA1C、Fins、HOMA-IR呈正相关(r=0.259,Pd0.05;r=0.586,P〈0.01;r=0.385,P〈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HOMA-IR是血浆Vis—fatin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Visfatin水平的变化与胰岛素抵抗及平均血糖有关,可能在糖尿病及胰岛素抵抗的发病机制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内脏脂肪素水平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T2DM患者47例,健康对照(NGT)35名,测定受试者一般临床及生化指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空腹血清内脏脂肪素水平,并分析各指标的关系。结果与NGT组相比,T2DM组内脏脂肪素水平明显升高(70.43±20.710g/Lw98.48±22.37μg/L,P〈0.01);相关性研究显示,内脏脂肪素水平与腰围、臀围、腰臀比、空腹血糖、HbA1c均呈正相关;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腰围和空腹血糖是影响内脏脂肪素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T2DM患者空腹血清内脏脂肪素水平升高,血清内脏脂肪素可能在T2DM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2型糖尿病病人的内脏脂肪性肥胖和胰岛素抵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病人内脏型肥胖和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对50例2型糖尿病病人进行内脏脂肪测定,采用CT影像学检查方法;胰岛素抵抗采用高胰岛素—正血糖钳夹试验,得出葡萄糖利用率。根据有无内脏型肥胖将病人分为内脏肥胖组和非内脏肥胖组。结果 (1)内脏肥胖组的内脏脂肪平均值为127.28cm~2,非内脏肥胖组为70.41cm~2;内脏肥胖组比非肥胖型组有更高的甘油三酯水平和收缩压;内脏肥胖组的葡萄糖利用率平均值为3.54mg/(kg·min),非内脏肥胖组的平均值为9.66mg/(kg·min),二组差异有显著意义。(2)内脏脂肪和皮下脂肪与2型糖尿病病人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利用率显著相关,内脏脂肪是胰岛素抵抗的影响的最强指数,即使与年龄、性别及体重指数校正以后也不影响结果。结论 内脏脂肪肥胖和心血管危险因子密切相关,是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独立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内脏素水平变化及与胰岛抵抗和胰岛B细胞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检测了2型糖尿病患者95例和正常对照组54例内脏素、血脂、血糖和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并评价了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采用稳态模式(HOMA)评价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结果 2型糖尿病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颈动脉IMT和内脏素水平高于对照组,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内脏素与空腹血糖(r=0.496,P=0.000)和HOMA-IR(r=-0.380,P=0.000)呈正相关;与HOMA-β(r=-0.355,P=0.000)呈负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内脏素与空腹血糖呈独立正相关(P=0.000).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内脏素水平升高,内脏素可能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损害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正>桥本甲状腺炎(HT)又名慢性淋巴细胞细胞性甲状腺炎,发病核心是炎性细胞及炎症因子浸润甲状腺[1]。最新研究发现,HT患者可伴有胰岛素抵抗(IR)[2-3],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均伴有不同程度的IR,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此外,有学者发现HT患者肾脏组织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染色阳性,也反映出HT患者中多器官的自身免疫损害[4]。IR是一种慢性系统性低度炎症,巨噬细胞(M?)浸润内脏脂肪是IR发生的关键步骤[5]。脂肪组织的M?存在不同的表型:M1型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