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松果体区肿瘤的手术方法和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直接手术的28例松果体肿瘤患者手术方法及预后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肿瘤全切除23例,次全切除3例,大部分切除2例。术后随访6个月-4年,轻偏瘫1例,眼球活动障碍3例,6例因出现早期或迟发性脑积水而行分流手术,复发2例。结论松果体区肿瘤的手术治疗效果较好,积极手术可达到治愈或肿瘤减容并取得病理标本,并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经小脑幕下小脑上入路切除松果体区肿瘤5例,全切除和近全切除各1例,大部切除加分流术3例。指出熟悉该入路,显露优良,其最大优点为切除肿瘤时不受深静脉影响,并便于行分流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枕骨大孔区肿瘤的手术入路及技巧。方法总结我院2001年5月至2009年6月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12例枕骨大孔区肿瘤的经验。结果8例采用枕下正中入路,其余4例采用远外侧入路,全切除肿瘤9例,次全切除3例,无手术死亡。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合理选择手术入路是提高肿瘤全切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取得满意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张晓路  程超  吴志峰  王诚 《江苏医药》2012,38(18):2202-2203
目的总结切除蝶岩斜区肿瘤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显微手术治疗的36例蝶岩斜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脑膜瘤19例,神经鞘瘤13例,表皮样囊肿4例。采用乙状窦前入路15例,颞枕经小脑幕-经岩嵴入路19例,乙状窦后入路2例。结果肿瘤全切29例(80.6%),次全切除7例(19.4%),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采用颞枕经小脑幕-经岩嵴入路切除蝶岩斜区肿瘤,有利于降低颅神经损伤、减少脑脊液漏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改良Poppen入路切除松果体区肿瘤的技术要点及手术间隙的应用,为松果体区肿瘤的手术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11年1月在本院进行Poppen入路切除松果体区肿瘤手术的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手术要点,各生理间隙的应用情况及预后。结果32例患者肿瘤全切除28例(87.5%),近全切除3例(9.38%),大部分切除1例(3.13%);手术过程中有10例患者联合应用第2,3间隙,22例患者联合使用第3,4间隙;术后3个月KPS评分为100分的患者22例,90分的患者为6例,80分的患者为1例,60分的患者为1例。结论改良Poppen入路切除松果体区肿瘤安全有效,且通过生理间隙进入手术创伤小,肿瘤切除率高,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脑干肿瘤的手术疗效,本文分析总结25例经显微外科手术的脑干肿瘤的病例资料。25例中,肿瘤全切除16例,次全切除6例,大部切除3例,死亡1例,随访0.5-6年,24例中仅2例生活不能自理,本文认为掌握及干肿瘤的手术适应症,根据肿瘤的特点选用适当的手术入路,手术技戈 辅助器械的合理应用是提高脑干肿瘤显微手术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松果体区肿瘤处理对策。方法 自1990年1月至2000年1月共收治48例松果体区肿瘤患者,其中26例直接手术切除,15例全切,17例术后因脑脊液通路障碍予以脑室一腹腔分流 放疗;未经直接手术的22例则行脑室一腹腔分流术 放疗。结果 33例患者随访3年以上,其中手术证实良性病变者6例,均存活;经手术证实恶性病变者3年生存率为67.7%(8/12);未经手术者3年生存率40%(6/15)。结论 积极的手术切除是提高松果体区肿瘤疗效最根本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松果体区肿瘤的CT及MRI表现,为诊断提供帮助。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CT及MRI资料完整的松果体区肿瘤13例,对其CT及MRI表现进行分析。结果本文13例中,生殖细胞瘤8例,畸胎瘤1例,松果体细胞瘤1例,胶质瘤2例,脑膜瘤1例。其共同的CT及MRI表现为肿块、脑积水、钙化。结论CT和MRI在松果体区肿瘤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岩斜区肿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比较采用7种不同手术入路治疗的53例岩斜区肿瘤的临床、影像学特征、手术方法、手术结果、手术的暴露范围和术后并发症等。结果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35例,枕下乙状窦后入路4例,扩大中颅窝硬膜外入路3例,颞下外侧入路3例,枕下-颞下联合入路3例,经鼻-碟窦入路3例,额下硬膜外经筛经蝶入路2例。肿瘤全切24例,术后重残1例、死亡1例。结论(1)不同的手术入路有不同的适用范围,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是目前处理岩斜区病变较好的手术入路;(2)充分的术前准备、扎实的解剖基础和娴熟的手术技巧是降低手术并发症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切除儿童松果体区肿瘤的手术入路。方法经额胼胝体-穹隆间切除儿童松果体区肿瘤30例。结果肿瘤全切除24例,近全切除6例,无手术昏迷死亡。结论经额胼胝体-穹隆间切除儿童松果体区肿瘤可直视下操作,按生理间隙进入,全切率高,手术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1.
12.
13.
目的研究枕大孔区肿瘤的诊断与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枕大孔区肿瘤的临床表现和MRI影像,手术技巧和预后。结果全切5例,次全切3例,部分切除1例。结论熟悉枕大孔区解剖,运用显微外科技术,选择合适手术入路,注重术后处理,都与疗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经改良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治疗鞍区肿瘤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复杂鞍区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分析4年来通过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治疗的56例复杂鞍区肿瘤的临床资料.手术采用改良翼点入路,运用显微外科技术从鞍区的各个手术间隙分块切除肿瘤.结果:33例垂体腺瘤肿瘤全切26例,大部分切除7例;12例颅咽管瘤全切8例,大部切除4例;ll例脑膜瘤全切9例,大部分切除2例,病人术后均神志清楚,6例发生了视神经功能障碍,2例发生了动眼神经功能障碍.结论:改良翼点入路是处理复杂鞍区肿瘤的极佳手术径路.熟练掌握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和熟悉鞍区的各个手术间隙解剖并能在术中充分利用之是完成复杂鞍区肿瘤切除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松果体区肿瘤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28例松果体区肿瘤患者MRI诊断资料。结果生殖细胞瘤8例,胶质瘤及畸胎瘤各5例,脑膜瘤2例,绒毛膜癌4例,神经母细胞瘤、松果体母细胞瘤、蛛网膜囊肿及皮痒囊肿各1例。诊断结果显示,仅依靠MRI信号难以准确诊断,还需结合临床资料,有助于准确诊断。结论 MRI检查能够准确显示松果体区肿瘤的形态以及位置,诊断与鉴别诊断可以结合肿瘤的组织学来源确定,有效提高诊断以及鉴别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我科自1998年~2004年收治丘脑肿瘤患者9例。因丘脑肿瘤位于脑的深部,毗邻下丘脑、第三脑室和内囊等重要结构,手术切除困难,其外科治疗颇有争议。我科收治9例患者均经显微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陈益民  吴若秋 《贵州医药》1999,23(5):353-355
蝶鞍区脑膜瘤位置深在,与颈内动脉等重要结构关系密切,术中暴露较为困难,常因损伤周围重要结构而引起并发症甚至死亡,放以往治疗态度偏向保守,影响治疗效果。我科自1994年1月一1999年6月应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蝶鞍区脑膜瘤25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14例,女11例;平均年龄45.8(27一68)岁;病程5个月一3年。1.2临床表现:单侧或双侧视力下降18例,头痛或头昏8例,单眼失明4例,癫痫发作2例,轻偏瘫2例。1.3影像学资料:全部病例均行头颅CT扫描,显示蝶鞍区高密度或等密度影像,增强CT扫描密度更高…  相似文献   

18.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36例椎管内肿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椎管内肿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技巧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本院2002年7月~2008年8月收治的36例进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椎管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位置:肿瘤位于颈段18例,胸段10例,腰段5例,骶段3例;术后病理表明:室管膜瘤、畸胎瘤、蛛网膜囊肿各1例,脊膜瘤3例,神经纤维瘤11例,神经鞘瘤19例。肿瘤全切22例,次全切8例,大部分切除6例,术后症状和体征与术前相比明显好转25例,轻度好转10例,1例术后症状加重。结论:椎管内肿瘤大多为良性,手术效果比较好,宜早期诊断,早期手术,MRI检查和显微外科手术的应用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旨在进一步提高高颈段脊髓肿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高颈段脊髓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均在显微外科条件下全切除肿瘤,随访8个月至4年半,9例生活工作如常,2例自理生活。结论:高颈段脊髓肿瘤,早期诊断困难,对其临床表现须提高认识。MRI为此类肿瘤首选的诊断方法,优于脊髓造影和CT扫描。手术应持积极态度,根据肿瘤的具体位置选用适当的手术入路和手术技巧。显微手术可提高高颈段脊髓肿瘤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额部纵裂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鞍区病变的手术方法及手术技巧。方法应用经额部纵裂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脑膜瘤13例,垂体瘤10例,颅咽管瘤5例,三脑室前部海绵状血管瘤破裂出血1例,视神经胶质瘤1例,夹闭前交通动脉瘤5例。结果脑膜瘤全切除12例,近全切除1例;垂体瘤全切除7例,近全切除3例;颅咽管瘤近全切除5例;前交通动脉瘤5例均成功夹闭;三脑室前部海绵状血管瘤破裂出血1例全切除;视神经胶质瘤1例大部切除。结论经额部纵裂入路对前颅底、鞍区重要解剖结构有良好暴露,有利于术中对大脑前动脉、颈内动脉、前交通动脉、垂体柄、视交叉、下丘脑及重要穿通血管等结构的保护,防止术后垂体、下丘脑功能障碍,也可避免传统的额底入路对嗅神经、直回的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