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5 毫秒
1.
孙斌  王康荣等 《江苏医药》1996,22(7):503-503
例1,女,32岁。术前诊断动脉导管未闭。于1991年5月21日在全麻气管插管下开胸手术。游离导管后壁时,导管破裂大出血,术者立即以手指压迫导管破裂处,分离主动脉,切断肋间动脉3支,用无损伤止血钳阻断主动脉近远端,切开心包阻断肺动脉。发现导管近主动脉侧断裂,主动脉侧裂口1.2cm,主动脉后壁有0.3cm裂口,用带垫片间断褥式缝合各裂口。主动脉阻断16分钟。病人恢复顺利,痊愈出院。例2,女,10岁。术前诊断动脉导管未闻合并空间隔缺损。于1992年4月24日在全麻体外循环下手术。建立体外循环后分离探查导管时,导管破裂大出血。术者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主动脉窦瘤破裂的临床诊断和手术治疗经验。方法;主动脉窦瘤破裂26例,合并室间隔缺损14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8例,动脉导管未闭3例。窦瘤直接线合7例,补片修补19例,其中同一补片修补主动脉窦瘤和室间隔缺损9例,同期行主动脉瓣悬吊成形术5例,主动脉瓣置换术2例。结果:全组无死亡病例,随访0.5—17年,除1例主动脉瓣轻度返流外,25例健康状况良好,心功能正常。结论:主动脉窦瘤破裂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治疗;术中注意探查窦瘤情况并选择相应手术方式,处理合并畸形以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3.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指主动脉壁有病变,在主动脉壁中层内形成血肿,向其周围及长轴伸延,使主动脉壁分为两层,常常合并有内膜横裂口,使主动脉腔与血肿相通,发生在升主动脉的裂口占60%,发生在降主动脉起始部的裂口占25%。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主动脉较常见的急重危症之一。如不能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多数病人在短期内就会死亡。本病死亡率每10万人死亡一人,胸部主动脉瘤比肤部主动脉瘤破裂的机会多。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发病后未得到及时治疗者,发病后6小时内死亡率为22%,24小时内为28%,48小时内为50%,一周后达70%。然而3个月生存病例为48 %。  相似文献   

4.
我院 1970~ 1999年在近 80 0例食管癌手术中发生了 4例罕见的医源性损伤 ,发生率约为 0 5 % ,病死率高达 2 5 %(1/ 4)。现就这些罕见医源性损伤的预防和处理总结如下。1 主动脉损伤当肿瘤侵及主动脉外膜或弹力纤维层 ,或食管营养动脉支被肿瘤包绕 ,在分离肿瘤时可能会损伤动脉壁造成难以控制的大出血。此时切不可用血管钳盲目钳夹 ,可用手指按压出血点或用无损伤爱力斯钳夹住出血点 ,使用阿氟钠作临时控制性降压处理 ,用细针线缝合止血。亦可用弧形心耳钳或Pott’s钳夹住出血点 ,或将受肿瘤侵犯的主动脉壁夹住作线形切除加以缝合。…  相似文献   

5.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冠状动脉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钮红音  邹毓斌 《江苏医药》1999,25(10):776-776
冠状动脉瘘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其发病率约占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的0.2%~0.4%。我院1987年至1998年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出冠状动脉疾8例,其中5例已被外院手术或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现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本组男女各4例,年龄5~42岁,平均23.5岁。临床表现不同程度的胸闷、心悸、活动后气急5例,平时易感冒4例,无症状3例。体征:心前区听到连续性杂音6例,单纯性舒张期杂音l例,收缩期杂音1例。临床疑诊室间隔缺损1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例,动脉导管未闭2例,主动脉窦瘤破裂1例,杂音待查3例。应用美国HP77O20AC型…  相似文献   

6.
经胸超声心动图监测介入封堵治疗缺损性先天性心脏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经胸超声心动图在缺损性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及观察封堵术后的近期疗效。方法本组选择各种缺损性先心病患者30例,男11例,女19例。其中房间隔缺损6 例,室间隔缺损16例,动脉导管未闭6例,左室右房通道1例,室间隔膜部瘤破裂1例。超声心动图封堵术前观察各种缺损类型、大小、形态,术中封堵器的释放监测,术后观察封堵术疗效。结果房间隔缺损 8.0-18.0mm,平均约12.8mm;室间隔缺损2.5-8.0mm,平均约4.6mm;动脉导管未闭3.0-7.0mm,平均约 3.5mm;室间隔膜部瘤破裂口约2.7mm,室间隔缺损口距主动脉的距离>2.0mm;各种缺损选择的封堵器号, 房间隔缺损6.0-30.0mm;室间隔缺损4.0-12.0mm;动脉导管未闭4.0mm;三者平均11.2mm。室间隔缺损口距瓣膜距离过小者应用偏心型封堵器。30例封堵术成功率达100%。其中2例封堵后出现少量返流,均为室缺。1个月后1例呈微量残余分流,1例残存分流消失。术中出现相应心律失常,多以早博及传导阻滞出现,术后逐渐消失。结论经胸超声心动图可准确观测各种缺损性先心病的缺损大小、形态及与周边的结构关系,用以指导封堵器大小的选择和释放观测,评价封堵术后疗效。  相似文献   

7.
我院自 1985年 2月至 2 0 0 1年 2月完成心内直视手术12 3例 ,现就术中硝普钠的应用作如下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 12 3例 ,男 6 8例 ,女 5 5例 ,年龄 4~ 39岁 ,体重 12~ 76 kg。手术种类 :室间隔缺损 ,房间隔缺损 ,动脉导管未闭 ,主动脉瓣狭窄伴关闭不全 ,法洛三联征 ,法洛四联 ,主动脉窦瘤破裂 ,三房心 ,左房黏液瘤。1.2 麻醉方法 :术前肌注东莨菪碱 0 .0 0 7m g/ kg,吗啡 0 .2m g/ kg,2 .5 %硫贲妥纳 5 mg/ kg,琥珀胆碱 1~ 2 m g/ kg,芬太尼 10 μg/ kg,静脉注射完成气管插管 ,控制呼吸 ,芬太尼35~ 40 μg/ kg,潘可…  相似文献   

8.
我院 1988年 4月至 2 0 0 0年 8月共收治 185例心脏外科病人 ,共进行心脏外科手术 15 6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 185例 ,男 97例 ,女 88例 ,室间隔缺损手术 5 9例 ,其中伴主动脉瓣脱垂 2例 ,伴主动脉窦瘤破裂 1例 ,伴动脉导管未闭 2例 ,伴右室双腔心 1例。房间隔缺损 2 7例 ,左房黏液瘤 3例 ,肺动脉瓣狭窄 5例 ,法洛四联征 3例。动脉导管未闭 5 4例 ,其中心内直视缝闭 6例 ,左开胸结扎 49例。主动脉瓣置换 2例。二尖瓣置换 7例 ,双瓣置换 1例 ,其中左房血栓清除 3例 ,巨大左房折叠 1例 ,三尖瓣成形 3例。二尖瓣闭式分离 16例 ,…  相似文献   

9.
我院 1994年至 2 0 0 1年间实施心内直视手术15 0 0余例 ,期间发生主动脉插管意外 3例 ,报告如下。例 1:男 ,5岁 ,15kg ,术前诊断室间隔缺损 ,在体外循环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并行循环开始时泵压急剧上升至 4 0kPa以上 ,泵管胀硬 ,接头处漏血 ,平均动脉压仅 2kPa ,心脏空瘪。立即停机检查 ,发现主动脉插管太浅 ,部分在主动脉夹层内 ,调整插管后恢复正常体外循环 (此过程 2min) ,手术过程顺利 ,术后 7d康复出院。例 2 :男 ,11岁 ,2 7kg ,术前诊断室间隔缺损 ,经前正中切口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主动脉插管顺利 ,并行循环时未发现异常 ,术中…  相似文献   

10.
李昱 《江西医药》2006,41(12):1039-1040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etion,AD)又称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指主动脉内膜破裂,血液从内膜破裂处进入主动脉中膜。使中膜分离。并沿主动脉长轴方向扩展。形成血肿和主动脉壁的二层分离状态。其病因至今尚未明确。80%患者伴有高血压。是高血压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临床上常表现为突发的剧烈疼痛、休克外貌和压迫症状.病死率高。据统计,急性主动脉夹层死亡率在2d内为50%.1周内为70%。近年来。通过血管腔内介入技术.应用支架型人工血管治疗主动脉夹层降低病死率已备受推崇。我科于2005年12月~2006年8月成功地应用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对5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了治疗.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主动脉窦瘤破裂的临床类型、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主动脉窦瘤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主动脉右冠窦瘤和无冠窦瘤破裂分别为48例和6例。其中50例破入右心室,4例破入右心房。合并室间隔缺损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分别为11例和15例,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3例。54例手术,术后5d因多脏器功能衰竭(MSOF)死亡1例。随访53例,平均随访时间4.5年,心功能Ⅰ级16例,Ⅱ级17例,Ⅲ级3例。结论主动脉窦瘤破裂一经确诊,应及早手术治疗,同时矫治合并畸形,可获得满意的近期和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2.
为评价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的院内及中期临床疗效,对近4年施行的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46例进行总结。经股动脉置入覆膜支架封堵胸主动脉破裂口,置入后造影检查证实疗效。术后随访1~52个月,平均17±16个月,分析其临床特点及疗效。结果表明,住院期间及随访30天内无死亡。46例中发生主动脉腔内隔绝术后综合征11例。2例左锁骨下动脉被封闭;5例发生内漏。术后3个月4例内漏自行封闭;1例术后1年出现迟发性内漏。1例术后半年发生截瘫。随访3个月,所有患者内膜破裂口封闭,胸降主动脉和腹主动脉真腔扩大,假腔内血栓形成,支架位置、形态正常。1例术后1年升主动脉发现夹层。随访期间3例死亡,4年生存率89.3%。结论:腔内隔绝术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的院内及中期疗效满意。术前严格掌握适应证,准确的影像学评价和选择合适的血管支架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急性主动脉综合征诊断和腔内修复治疗中的价值。方法我院选取在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160例急重症胸痛患者,为其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判断是否是主动脉综合征。通过多平面重建、容积重建等多种方法对扫描原始数据进行处理,根据原图图像分析对急性主动脉综合征进行分型和诊断,确认主动脉夹层内真假腔的关系、膜破裂的部位及夹层的范围,对累及重要分支动脉进行判断其受累程度,最后根据检查出的结果选择移植物和腔内修复治疗。结果通过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后,确诊160例急重症胸痛患者中有124例患有急性主动脉夹层,在DeBakey统计中有60例I型,有28例Ii型,有36例川型。其中创伤性主动脉破裂发生5例和动脉瘤破裂6例,发生主动脉壁内血肿合并穿通性溃疡25例。判断主动脉夹层的范围及真假腔的关系,重要分支动脉的受累程度准确率为100%(160/160),通过多平面重建、容积重建及横断面的处理后夹层内膜破裂的部位准确率为94%(160/151)。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急性主动脉综合征诊断中,对夹层内膜破裂的部位的检查效果非常准确,为其提供精密且正确的影像信息,为腔内修复治疗的指导起了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主动脉窦瘤破裂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69例主动脉窦瘤破裂患者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主动脉窦瘤破裂修补术,同期行室间隔缺损修补41例,房间隔缺损修补6例,主动脉瓣成形8例,主动脉瓣置换4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残余分流,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5个月~6年,平均随访27.6个月,心功能Ⅰ~Ⅱ级,复查心脏彩超无主动脉窦瘤复发或残余分流,主动脉瓣成形术后有2例轻-中度反流。结论外科手术是主动脉窦瘤破裂的有效治疗方法,修补技术是防止术后窦瘤复发、残余分流或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在诊断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肺栓塞回顾性分析CTPA的影像学表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例554支血管中256支发生肺动脉栓塞(46.2%)。54.0%肺叶以上动脉、65.5%肺叶动脉及42.2%肺段动脉受累。肺栓塞的CTPA表现:(1)直接征象:①腔内充盈缺损,包括中心型充盈缺损(8,6%)、锐角附壁型充盈缺损(18.4%)、钝角附壁型充盈缺损(46.9%)及完全闭塞(19.1%)。其中中心型及锐角型充盈缺损提示急性肺栓塞,钝角型充盈缺损及完全闭塞则为慢性肺栓塞的征象。②管腔突然狭窄(7.0%)。(2)间接征象:主动脉和(或)右侧叶间肺动脉扩张、胸腔积液、“肺少血”征、肺梗死、右室增大伴或不伴室间隔偏移、“马赛克”征等。治疗后CTPA上肺动脉血栓部分或基本消失,肺动脉显示率显著提高,急性PE变化更明显。结论螺旋CTPA能够清楚显示PE的征象及其演变过程,是诊断PE的一种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主动脉窦瘤破裂外科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昌学  宋艳苹 《河北医药》2010,32(10):1251-1252
目的 研究主动脉窦瘤破裂及合并心脏畸形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1999年9月至2009年9月,本院共治疗19例主动脉窦瘤破裂患者,合并室间隔缺损12例(63.2%),主动脉瓣关闭不全5例(26.3%).所有患者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主动脉窦瘤破裂修补术,其中以同一补片修补主动脉窦瘤及室间隔缺损10例,同期行主动脉瓣置换术3例,直接缝合2例,行主动脉瓣成形术2例.结果 本组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无远期死亡.1例术后早期发生主动脉窦瘤残漏,再次手术修补.术后随访3个月-10年,手术效果满意,随访者心功能恢复到Ⅰ-Ⅱ级.结论 主动脉窦瘤破裂是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同时矫正其合并畸形,可获得满意的近期和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7.
我院从 1992年 1月至 1999年 3月施行急诊体外循环(ECPB)手术 14例 ,兹将麻醉处理的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4例中 ,男 12例 ,女 2例 ;年龄 16~ 6 3岁 ,体重 33~80 kg。其中瓦氏窦破裂 3例 ,主动脉瘤破裂 3例 (包括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 1例 ) ,二尖瓣置换手术后心衰 3例 ,Marfan氏综合征大血管破裂 2例 ,冠心病左前降支球囊扩张破裂 1例 ,右冠氏窦破裂入右室 1例。其中 2例进手术室前呼吸、心跳骤停 ,经胸部正中切口行胸内心脏挤压 ,全身肝素化后 ,主动脉和右心房分别插管行 ECPB。全身降温至 2 2~ 2 8℃ ,术中主动脉根部或切…  相似文献   

18.
我院自1997年6月~1999年12月进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共38例,现将术后机械通气的呼吸道管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人38例,男21例,女17例,动脉导管未闭11例,房间隔缺损7例,室间隔缺损20例,其中5例并发肺动脉高压。1.2 方法:经鼻气管插管10例,口气管插管28例。使用SIEMENS servo900c呼吸机15例,Servo ventilator300呼吸机23  相似文献   

19.
1989年1月至1997年1月,我科对52例室间隔缺损(VSD)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在心肺转流(CPB)下进行了根治性手术治疗,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52例中,男34例,女18例,年龄5~37岁。合并有动脉导管本闭(PDA)3例,房间隔缺损2例,主动脉窦瘤破裂2例。患者活动后均有心悸、气短。46例患者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及3~4/6级收缩期杂音,可抑及震颤者46例。胸部X线示肺血增多者45例,心胸比率为056~0.70。心电图示右心室肥厚19例,双心室肥厚24例。心脏超声检查显示室间隔水平以左向右分流为主。右心导管检查肺动脉压与主动脉压比值(…  相似文献   

20.
沈九红  陈开武 《江苏医药》1996,22(3):202-202
本院从1989年6月至1994年12月采用带蒂大网膜移植同时作空肠双管造口术,治疗食管破裂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8例中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38~65岁。自发性食管破裂4例;器械性食管破裂4例。破裂部位在食管中段3例;下段5例。裂口长度1~5cm。破人右侧胸腔4例,破八左侧胸腔3例,破八纵隔三例。病人均有严重中毒症状。除1例破人纵隔外,其余病例术前均作胸腔闭式引流。食管破裂距手术时间4~96小时。手术经右脚4例,经左胸4例。行食管裂口修补6例,行病灶切除后食管胃吻合2例。住院时间平均29天。二、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