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鼻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是当前鼻部炎症治疗中应用较为广泛的药物,其在治疗急慢性鼻窦炎、急慢性鼻炎、嗅觉障碍和鼻息肉等疾病上具有较好效果。本文主要对鼻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的药理及临床应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3.
鼻用皮质类固醇具有全面强效的抗炎作用,是目前治疗变应性鼻炎最有效的药物之一。文中介绍了新型鼻用皮质类固醇糠酸氟替卡松的分子机制、药效学、药动学、临床疗效、安全性和装置等特点,并与现有其他鼻用皮质类固醇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4.
《天坛药讯》2005,17(2):41-42
使用皮质类固醇治疗严重颅脑外伤,在世界上已沿用多年。10月9日Lancet(2004;364:1321)发表的一项国际性研究表明,这种方法实际上是危险的,可使病人住院2周内的死亡危险增加20%。  相似文献   

5.
6.
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致面部皮炎24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质类固醇激素软膏 (简称激素软膏 )是皮肤科常用药物。但应用不当。则产生副作用。自1994年~ 1997年底 ,我科门诊共收治因滥用激素软膏而致面部皮炎 2 4 3例 ,现将临床表现及讨论分析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一 )一般资料 :患者共 2 4 3例 ,男 3例 ,女2 4 0例 ;年龄 18岁~ 4 5岁 ,平均 34.8± 5.0岁 ;使用软膏的缘由 :面部座疮 (占 6例 ) ;面部起皮疹(自述原因不清 ,占 2 2 4例 ) ;面部无皮疹而单纯为美容 (占 13例 )。所用药物 :皮炎平、肤轻松、醋酸去炎松尿素软膏、皮康王、适确得、复方康纳乐霜、维肤膏等。用药方法 :整个面部揉擦…  相似文献   

7.
许晨婕  严文洪 《上海医药》2010,31(7):300-302
鼻用皮质类固醇激素(Intranasal steroids,INS)的临床使用可追溯至20世纪70年代,Mygind应用二丙酸倍氯米松(Beclomethasone Dipropionate,BDP)治疗变应性鼻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近年来,其适应证从用于治疗变应性鼻炎扩展到治疗非变应性鼻炎以及急、慢性鼻-鼻窦炎等疾病,本文围绕INS的药理学基础及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皮质类固醇药物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有的皮质类固醇药物均为糖皮质激素的化学同系物。常用的药物有泼尼松 ( prednisone)和泼尼龙 ( hydroprednisone)。它们与可的松、氢化可的松的区别在于在甾环 1、2位置上增加一个双键。泼尼松必须通过 1 1 -酮基变成 1 1 -羟基转化为泼尼松龙后才有活性。泼尼松和泼尼松龙的活性是氢化可的松的 3~ 4倍 (见表 1 )。泼尼龙 6 - α位甲基化后即成甲泼尼松龙 ( Methylprednisolone) ,后者的活性是氢化可的松的 5~ 6倍。1 皮质类固醇药物在自身免疫中的作用皮质类固醇药物通过调节淋巴细胞的再循环 ,导致暂时性低淋巴细胞血症。它们还能…  相似文献   

9.
鼻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的药理及其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欣  董占军  吴茵 《中国药房》2008,19(29):2302-2304
20世纪50年代,丹麦变态反应学者Niels Mygind将鼻用皮质类固醇激素(Intranasal steroids,INS)应用于临床。经过30余年的研究,INS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发展,成为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一线药物,并且广泛应用于治疗急慢性鼻炎、急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和嗅觉障碍等鼻科疾病以及呼吸道高反应性、哮喘和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鼻部用药等。目前,临床上常用的INS主要包括二丙酸倍氯米松(Beclomethasone dipropionate,BDP)、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TAA)、氟尼缩松(Flunisolide,FLU)、布地奈德(Budesonide,BUD)、丙酸氟替卡松(Fluticasone propionate,FP)和糠酸莫米松(Mometasone furoate,MF)等。本文着重就其药理与临床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张继忠 《云南医药》1993,14(1):25-26
葡萄膜炎是一种严重损害视功能的常见眼病。由于病因诊断困难,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目前尚无根治疗法。故寻求一有效合理的疗法,最大限度地保护视功能,是眼科临床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近四年来应用皮质类固醇治疗葡萄膜炎22例的初步体会报告于后。临床资料1.一般情况治疗患者22例(住院9例,门诊13例)。  相似文献   

11.
12.
13.
常英霞 《河北医药》2001,23(7):546-546
我科自 1997年以来 ,采用皮质类固醇局部注射治疗婴幼儿眼睑血管瘤取得满意疗效 ,现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3 2例均为我院 1997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的门诊和住院病人。其中男 15例 ,女 17例 ;年龄 1~ 5岁 ,平均2 .5岁 ;右眼 18例 ,左眼 14例 ;毛细血管瘤 2 6例 ,海绵状血管瘤 6例。1.2 治疗方法 患儿取仰卧位 ,局部皮肤用 75 %酒精消毒后 ,用 2 .5ml或 5ml注射器抽取康宁克通A(丙酮缩去炎舒松 ) 2 0~ 40mg和地塞米松 2~ 4mg ,经皮肤直接注入血管瘤内及其周围 ,注射后用棉球压迫进针部位 3~ 5min…  相似文献   

14.
据英国的研究人员报告,由于延缓疾病进程,吸入性皮质类固醇(Ⅰ)可给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带来“小量但显著的长期利益及降低费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面部外用皮质类固醇所致不良反应。方法:临床观察200例患者,外用皮质类固醇包括皮炎平霜,肤轻松霜等。结果:面部外用皮质类固醇所致不良反应包括红斑、干燥和脱屑(100%),毛细血管扩张(76.5%),皮质醇痤疮(25.5%),皮质醇酒渣鼻(22.5%),口周皮炎(15.0%),多毛(11.5%),毛囊炎(6.0%)。色素沉着(5.0%),色索减退(2.5%),皮肤萎缩(1.0%),刺激性接触性皮炎(2.0%)。结论:面部外用皮质类固醇所致不良反应较多,临床使用应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以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17.
皮质类固醇问世至今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类疾病,给很多患者带来治愈的希望,但若使用不当亦会带来诸多不良反应。目前许多外用药物都含有皮质类固醇,很多患者为图方便随便滥用,结果却使病情加重,导致皮质类固醇依赖性皮炎的发生。另外掺入皮质类固醇的化妆品亦可导致面部皮炎的发生,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身心痛苦。  相似文献   

18.
吸入糖皮质激素的口腔沉积率约为 80~ 90 %,是引发局部和全身副作用的主要原因。不良反应多为下丘脑 -垂体-肾上腺轴(HPAA)抑制作用、骨质疏松、局部刺激、真菌感染等。根据病情适量用药,并于用药后及时漱口是防止糖皮质激素各种副作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20.
面部皮质类固醇激素依赖性皮炎25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面部皮质类固醇激素依赖性皮炎的诊断、治疗及预防的体会。方法停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外用20%锌氧油3%硼酸水,口服赛庚啶、甘草酸二铵等。经治疗25例面部皮质类固醇激素依赖性皮炎,结果28例经治疗1年后全部治愈。结论本病通过综合治疗是可以治愈的。关键是树立患者信心,加强医患沟通,提倡健康教育,预防为主,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