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报告5例具有典型临床症状的大型石膏并发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病人,经保守治疗后症状完全消失。认为脊柱尤其是胸腰段弯曲度的改变和腹壁肌肉顺应性的下降是本病发生的根本原因。此症不仅可在大型石膏固定的病人中发生。而且可以在脊柱畸形矫正术后、骨牵引、烧伤、枪伤等需长期仰卧的病人中出现。  相似文献   

2.
创伤中脊柱损伤发生比例很高,易造成截瘫。恢复期病人往往死于合并症,所以及时的诊治,伤后保护好脊髓,防止合并症的发生对于病人的愈后是很重要的。下面就我院收治的130例脊柱外伤病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在130例脊柱外伤病例中,  相似文献   

3.
石膏综合征首先由Willett在1878年为描述1例因使用髋人字形石膏后产生急性胃扩张伴有恶心和反复呕吐的病例提出。Evarts则认为石膏综合征这一命名实际上是一种误称,因为它也可以发生于采用不同方法治疗严重脊柱侧弯或后凸畸形的过程中,如骨盆牵引、脊柱内撑开器固定、躯体楔形石膏矫形、头颅-骨盆牵引等情况。国内仅沈侠1983年报告1例。现将我们所见3例报告如下: 例1,男,24岁,因胸_(12)、腰_1椎体压缩性骨折住院约3周,行过伸型石膏背心固定2小时后,大汗淋漓、心慌、上腹不适、恶心,因不安难忍被迫拆除石膏后,所有症状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4.
肥胖病人俯卧位下行脊柱手术时由于下腹部脂肪堆积及肌松药的影响极易出现下腔静脉压迫综合征,尤其下腔静脉下段受压后可引起椎管内静脉丛怒张而致手术的广泛出血。我院自2002年共发生此种情况10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DVT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评估、脊柱手术后DVT症状的观察、脊柱围手术期DVT预防与护理进行经验总结。方法对2014月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科行脊柱手术患者843例,进行手术后DVT症状的观察和护理的系统回顾。结果脊柱术后5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溶栓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结论护理人员要掌握DVT的发生机制及高危因素,并对患者实施围手术期健康教育,使各项预防措施严格落实,在发现脊柱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症状后能及时进行护理等,尤其是及早正确的肢体功能锻炼,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骨折的固定方法有两类,即外固定和内固定。而外固定的方法很多,石膏绷带固定就是其中的一种,石膏固定和小夹板外固定一样,固定后并不是万事大吉。如果不注意,仍然可能发生各种各样的并发症。为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文针对石膏绷带固定患者的临床特征,总结了石膏绷带固定的几点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7.
闫同建 《河北医药》2002,24(8):656-656
肌筋膜间室综合征指肢体创伤后 ,由于筋膜间室内压力增高 ,致内容物 (主要是肌肉与神经 )发生急性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作者在 1996年 5月~ 2 0 0 0年 6月 ,联合应用甘露醇和 β 七叶皂甙钠治疗 73例早期肌筋膜间室综合征患者 ,取得良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73例中 ,男 47例 ,女 2 6例 ;年龄 7~ 5 2岁 ,平均 2 4岁。合并骨折创伤 68例 ,软组织严重挤压伤 5例 ;手术后石膏固定后发生 13例 ,经整复夹板固定后发生 3 9例 ,经整复石膏固定后发生 16例。肱骨髁上骨折 11例 ,孟氏骨折 3例 ,前臂双骨折 2 7…  相似文献   

8.
徐凯  扈文海  胡彤宇  齐典文 《河北医药》2016,(18):2805-2807
目的:探讨骨髓瘤脊柱病变的外科手术治疗的指征、术式及并发症,明确术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接受手术治疗的脊柱病变为主的30例骨髓瘤患者资料,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及病变部位情况,分别行微创手术(经皮椎体成形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开放性手术(前路、后路或前后联合入路),术后全部转血液科后续治疗。手术前后分别对患者疼痛症状(VAS)、神经功能状态(Frankel)、生活质量(Karnofsky)、脊柱不稳定性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0例患者术后随访4~36个月,平均随访25.8个月。术后患者疼痛症状、神经功能状态、生活质量均有明显改善( P <0.01),脊柱不稳定情况较术前明显改善并且随访期间未曾发生脊柱不稳定情况。结论对于有严重脊柱区疼痛或有神经功能损害或可能发展为脊柱不稳、已经脊柱不稳的骨髓瘤患者,外科手术治疗具有较高的症状缓解率和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骨质疏松症治疗用药最新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足一种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骨强度减低、骨脆性增加而易骨折的全身性疾病。轻度OP病人几乎没有症状,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则发生持续腰背疼痛,脊柱变形,出现驼背、弯腰、身高下降甚至骨折。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并发症是骨折,而最易发生骨折的部位足髋关节、脊椎及桡骨远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膝关节内滑膜卡压综合症的诊断和治疗的初步探讨。方法:30例病人单膝28例双膝2例,共32个关节在关节镜下行滑膜皱襞刨削切除。结果:术后病人症状全部消失23例,占71.8%,症状缓解8例,占25%,症状未缓解1例。结论:关节镜直视下行膝关节滑膜卡压综合症治疗优点是可明显诊断,组织创伤小,对关节功能无明显影响是诊断和治疗此病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张涛  冯蕾 《云南医药》2010,(3):335-336
脊柱外科手术创伤大,患者术后疼痛严重且持续时间长,由于卧床,活动少,易发生肺不张、肺部感染、静脉栓塞、排尿困难等并发症。术后镇痛可使病人早期活动,减少下肢血栓和肺栓塞的发生,改善凝血功能及心肌缺血,预防肺部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脊柱外科回顾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工农业、采矿业、建筑业和交通事业的高速发展,脊柱脊髓损伤日渐增多,随之脊柱外科的迅速发展,使许多高难度手术广泛开展。对脊柱脊髓损伤、椎体骨折、脱位和矫正脊柱畸形的治疗,过去均采用闭合复位,石膏固定或卧床疗养,这几乎是唯一的治疗手段。对此,各国医生...  相似文献   

13.
强直性脊柱炎18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志红  李江涛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10):1759-1760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以骶髂关节和脊柱慢性炎症为主的周身性进展性疾病。常见症状为持续性腰痛伴晨僵,活动后可缓解,晚期则可发生脊柱强直、畸形以至严重功能受损。但其早期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临床症状和体征均非特异,因此临床易延误诊断。现将误诊的18例AS分析如下,并从中吸取一些经验教训。[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陈鹏  李波  彭智  朱昕 《贵州医药》2009,33(10):912-914
脑脊液漏是脊柱外科中较为常见的并发症,术中、术后一旦发现,应立即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如果处理不当,引起脑脊髓膜炎,将可能产生灾难性的后果。我院自2008年3月至2009年6月间收治脊柱手术病人824例,术后发生脑脊液漏并发症者共2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脊柱化脓性骨髓炎的发病率仅次于股骨,占第二位。但急性发病患者仅占50%左右,半数为亚急性或慢性过程。由于临床表现变化多端,可因不同部位出现不同症状和体征,容易误诊或漏诊。一、临床表现脊柱化脓性骨髓炎可有下列7种表现:1.典型病程仅占20%,以高热、全身中毒症状及局部剧痛为主。脊柱活动明显受限,棘突部压痛明显。血培养可能阳性。1~2月后X 线片可显示典型表现。2.以败血症为主的临床表现早期为典型败血症症状,因病情较重,有时神智不清,患者常无脊柱的主诉症状,因此也就不重视脊柱的检查。待全身症状好转病人活动度增加后,局部症状和体征才趋明显。3.以深部脓肿为主的临床表现早期全身感染症状消退后,根据不同脊柱节段出现相应部位的深部脓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预防性气管插管加硬膜外阻滞麻醉在脊柱外伤和脊柱畸形手术中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将24例脊柱外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全麻组、气管插管加硬膜外组;分别连续观察三组麻醉后病人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在术中的变化情况和麻醉过程中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1)硬麻组术中MAP下降、HR明显增快,SPO_2下降,RR明显增快,(P<0.01),提示术中必须加强呼吸循环管理和监测;(2)全麻组术毕完全清醒时间明显延迟,长时间的全麻对肺部疾患的手术病人不利,且术后并发症增加;(3)硬气组病人麻醉后MAP、HR、SPO_2、RR等生命体征都波动在正常范围,术中麻醉平稳,呼吸循环功能基本稳定,术毕清醒早,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预防性气管插管加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脊柱矫形手术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7.
《青岛医药卫生》2014,(3):238-238
1病情简介 患者女,45岁,因摔伤后左肘肿痛、活动受限1天,到附近医院诊治,当班医生给病人查体和拍片后,诊断为:右肘骨折。治疗:口服药物、手法整复、石膏固定治疗。1周后,病人感觉症状无改善,  相似文献   

18.
骨科截瘫病例多因各节段脊柱骨折所致,给病人带来终身的残疾,特别容易发生呼吸、泌尿系统感染、压疮、废用综合征等各种并发症,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甚至缺失,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和病人的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如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是值得医务人员重视和解决的问题。我们把美国护理学家萝西娅.奥伦(Dorothea.E.Orem)的自护理论[1]应用于对该类病人的护理,采用三个护理系统满足他们的自理需要,以发挥病人最大的自理潜能,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面,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无截瘫的压缩1/2以上的脊柱压缩性骨折,脱位,在脊柱损伤中,占有相当高的比例,除极少数病人得到植骨融合外,对极大多数病人一律进行保守治疗,其中部份病人脊柱稳定性已遭到破坏,未得到合理的治疗,以致病人长期腰痛,甚至终生不愈。  相似文献   

20.
常规颅脑CT扫描多采用病人仰卧伴横断层扫描,但对某些病人,如脊柱严重后凸的病人长期卧床(或半卧位)一旦呼吸困难呕吐或某些颈椎外伤已用石膏固定的病人等仰卧位非常困难,都不易定准扫描基线,为此,我们采用头颅侧位扫描法,经过实践证明效果满意与常规体位无明显差异,对诊断无影响,现将头颅CT侧位扫描法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