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比较肝癌肝移植术后肝内复发的患者分别实施肿瘤切除术、经导管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射频消融术(RFA)、再次原位肝移植术(re—OLT)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04年1月至2009年6月凶肝癌行肝移植手术术后肝内复发的患者53例。其中肿瘤切除术3例,TACE22例,RFA18例,re—OLT10例,观察术前一般情况、术后生存时间、术后并发症、肿瘤进展情况、治疗费用等情况。重点对比分析TACE、RFA、re—OLT三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肿瘤切除术3例,随访4~12个月,均无手术并发症,未见肝脏及远处复发或转移,一般情况良好。TACE组、RFA组与re—OLT组的平均生存时间、累积生存率、各部位进展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FA组的并发症,特别是胆道并发症发生率比TACE组及re—OLT组低;3组的治疗费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FA〈TACE〈re—OLT。结论TACE、RFA及re—OLT治疗方法对肝癌肝移植术后肝内复发的治疗效果相近。RFA的并发症及治疗费用明显少于TACE及re—OLT,可作为肝癌肝移植术后肝内复发的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探讨射频消融术(RFA)治疗单发小肝癌患者的术后效果及预后。选取“00例单发小肝癌患者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RFA组(53例)和传统手术切除组(47例),比较2/组患者的生存率、平均生存时间、复发情况及并发症。RFA组患者的肝内局部复发率比手术组高,但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手术组。射频消融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可重复操作等优点,而治疗后肝内局部复发率较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亚砷酸全身化疗对大鼠肝移植术后肝癌复发的影响.方法 采用联合免疫抑制与循环肿瘤细胞攻击大鼠肝脏建立肝移植术后肝癌复发模型,40只Sprague-Dawley大鼠经门静脉注射肝癌Walker-256细胞株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化疗组.两组术后均给予免疫抑制剂,化疗组术后同时给予亚砷酸(1 mg/kg)全身化疗,观察大鼠存活和肿瘤复发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肝癌组织内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比较两组生存时间和肿瘤肝内复发情况、荷瘤肝质量、荷瘤肝体质量比、肿瘤肝外转移及肿瘤组织中PCNA表达的差异.结果 对照组和化疗组大鼠存活时间分别为(17.2±7.3)d和(28.3±5.3)d,long-rank法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06,P<0.01),肝内复发率分别为100%(20/20)和95%(19/20, χ2=1.026, P>0.05), 荷瘤肝质量分别为(14.6±0.3)g和(12.7±0.3)g (t=2.205, P<0.05), 荷瘤肝体质量比分别为(7.21±0.12)%和(6.24±0.09)% (t=2.440, P<0.05),肿瘤肝外转移率分别为40%(8/20)和10%(2/20, χ2=4.80, P<0.05), PCNA指数分别为(80.8±2.1)%和(61.3±1.0)%(t=3.209,P<0.05).结论 静脉使用亚砷酸对肝移植术后肝癌复发大鼠肿瘤的恶性生长及肝外转移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探讨采用补救性肝移植(SLT)治疗肝切除术后复发性原发性肝癌(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至2012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连续施行的68例肝癌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0例患者行首选肝移植(PLT),即PLT组;8例患者行SLT,即SLT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无肝期时间、术中出血和输血量;比较两组患者重症监护室(ICU)入住时间和总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两组患者的随访结果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累积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结果 SLT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无肝期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输血量均明显长于或多于PLT组(均为P0.05),两组的ICU入住时间和总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术后出血、感染、急性排斥反应、肾衰竭及胆道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随访时间1~9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33个月。SLT组术后的1、2、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7.5%、75.0%、62.5%,PLT组分别为80.0%、73.8%、67.8%,两组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T组术后1、2、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5.0%、62.5%、50.0%,PLT组分别为81.2%、68.6%、64.6%,两组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LT治疗肝癌切除术后肝内复发疗效较好,在供体短缺的情况下选择实施补救性肝移植不失为一种有效可行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行经皮射频消融(RFA)后的疗效、生存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的67例患者临床资料,采用统计软件SPSS 21.0分析,生存曲线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Cox风险比例模型进行预后因素分析。结果 67例术后复发的肝癌患者经皮RFA治疗后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4%、62%、50%,1、3、5年无瘤总体生存率分别为56%、39%、26%。根据肝癌切除术后复发的肿瘤直径分为小肝癌组(≤3 cm,n=47)和中肝癌组(3 cm且≤5 cm,n=20),小肝癌组及中肝癌组行经皮RFA治疗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8%、67%、54%及86%、55%、40%,小肝癌组的生存率明显高于中肝癌组(P=0.007)。通过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复发病灶直径、术后甲胎蛋白(AFP)水平是影响患者经皮RFA后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结论经皮RFA治疗术后复发性肝癌疗效确切,能以较小的创伤达到治疗的目的,小肝癌及术后AFP低行RFA预后更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再次肝移植的病因、预后及并发症防治。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完成的26例再次肝移植供、受者临床资料。根据再次肝移植时间不同,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代表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时代早期再次肝移植治疗经验探索期)完成的再次肝移植受者纳入早期移植组(共9例),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完成的再次肝移植受者纳入成熟期移植组(共17例)。根据移植间隔时间不同,将26例受者分为移植间隔>1年组(15例)和移植间隔≤1年组(11例)。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早期与成熟期移植组受者再次肝移植术前年龄、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手术时长、供肝冷和热缺血时间、无肝期时长及术后第7、14天血清白蛋白水平。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受者移植间隔时长、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以及术后第7、14天总胆红素、ALT和AST。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再移植术后受者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早期与成熟期移植组、移植间隔>1年与≤1年组受者术后2年生存率。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再次肝移植病因包括:胆道并发症8例,移植物失功8例,原发病复发4例(肝细胞肝癌复发),慢性排斥反应2例,首次肝移植术后急性肝功能衰竭2例,血管并发症2例(门静脉血栓和肝动脉栓塞各1例)。早期移植组受者术中无肝期时长和术后第7天血清白蛋白分别为(53.3±7.9)min和(34±5)g/L,成熟期移植组受者分别为(45.1±1.8)min和(38±4)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98和-2.111,P均<0.05)。早期移植组肝移植术前年龄、MELD评分、移植间隔时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供肝冷和热缺血时间、术后第7天总胆红素、ALT和AST以及术后第14天总胆红素、ALT、AST和白蛋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访至2020年10月1日,26例受者中位随访时间为715 d(105~1 842 d),期间9例受者均于术后1年内死亡(早期移植组6例,成熟期移植组3例)。早期移植组和成熟期移植组受者术后2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33.3%和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48,P<0.05)。移植间隔≤1年组和移植间隔>1年组受者术后2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54.5%和7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90,P>0.05)。 结论胆道并发症及移植物失功能是再次肝移植的主要原因,器官捐献成熟时期的再次肝移植预后优于器官捐献时代早期。因再移植受者病情复杂、手术困难,应谨慎进行再次肝移植手术评估。合理的个体化治疗能够为再次肝移植受者带来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7.
大鼠肝癌肝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建立肝癌肝移植动物模型并观察术后肝癌复发的生物学特点。方法  130只近交系SD雄性大鼠 ,10 0ppm二乙基亚硝胺饲喂诱癌。共 98只大鼠据Kamada袖套技术行原位肝移植 ,术中根据肿瘤大小分为三组 :1组有明确肝癌结节但直径 <1 0cm (n =2 5 ) ,2组肝癌结节直径1 0~ 1 5cm(n =4 1) ,3组肝癌结节直径 >1 5cm(n =32 )。不行肝移植术的 10只大鼠作对照组。结果 三组大鼠肝移植术中死亡率 2 6 5 % (2 6 / 98) ,术后 30d累计死亡率 71 5 % (70 / 98)。术后存活 30d后计算平均生存期 ,1组 (81 3± 33 2 )d ,2组 (6 7 6± 2 4 9)d ,3组 (5 4 4± 2 4 9)d。对照组从诱癌开始 15 0d后计算 ,平均生存期为 (2 9 4± 12 9)d。术后肝癌复发率 35 7% (10 / 2 8) ,单纯移植肝内复发7 1% (2 / 2 8) ,肝和肺同时复发 10 7% (3/ 2 8) ,肝和腹腔同时复发 3 6 % (1/ 2 8) ,单纯腹腔肿瘤 7 1% (2 /2 8) ,单纯肺部肿瘤 7 1% (2 / 2 8)。结论 大鼠肝癌肝移植良好地模仿了临床过程 ,但诱癌大鼠体质差导致术中和术后短期死亡率高。大鼠术后长时间存活是观察到肿瘤复发的重要条件 ,肝癌复发的形式多样。该模型为肝癌肝移植术后抗复发和复发机制研究提供了极好的平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术后栓塞化疗(TACE)和射频消融(RFA)的序贯应用对大肝癌术后复发的防治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5年12月中山市人民医院大肝癌手术切除113例,其中术后53例行TACE(TACE组),34例行TACE和RFA(TACE+RFA组),26例行单纯手术切除治疗(单纯切除组)。以术后总体生存期,术后1、3、5年生存率,术后1、2、3年复发率等指标评价3组患者的中远期疗效。 结果(1)TACE组、TACE+RFA组和单纯切除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9.0、49.0、29.0个月,TACE+RFA组中位生存时间最长,单纯切除组最短(χ2=12.5,P=0.002)。(2)TACE组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6.8%、62.2%、34.0%,TACE+RFA组为82.3%、55.8%、41.1%,单纯手术组为76.9%、34.6%、19.2%,3组患者术后3、5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远期生存率以TACE+RFA组为最高(P<0.05)。(3)TACE组术后1、2、3年复发率分别为15.1%、33.9%、62.2%,TACE+RFA组为29.4%、55.9%、70.5%,单纯手术组为23.1%、42.3%、80.7%。单纯切除组3年复发率明显高于术后TACE组及TACE+RFA组,所有年复发率以术后TACE组为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术后TACE可预防大肝癌术后中、远期复发,而TACE联合RFA的序贯性应用能明显改善大肝癌术后复发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二次手术切除和经皮射频消融方法治疗肝细胞肝癌患者复发病例的临床疗效和生存状况。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期间58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患者资料,其中二次手术切除的患者25例(二次切除手术组)、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33例(RFA组)。采用统计软件SPSSl8.0分析,两组生化指标等计量资料的比较使用独立t检验,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情况、生存状况计数资料的比较使用χ2检验,检验水准取0.05,双侧概率。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TBIL、ALT、ALB、GGT指标RFA组均好于二次手术切除组(P<0.05);二次切除手术组患者并发症总的发生例次(34例次)明显高于RFA组(10例次)患者(P<0.05)。RFA组术后1年复发转移率(9.1%)和术后3年无瘤生存率(84.8%)均明显优于二次切除手术组(28.0%、5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经皮射频消融技术对肝细胞肝癌患者术后复发的治疗效果优于二次手术切除,患者有更好的肝功能、肿瘤复发转移发生情况及长期无瘤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开放手术、显微手术和腹腔镜手术治疗青少年原发性精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左侧精索静脉曲张患者106例,随机分为腹膜后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开放手术组(37例)、腹腔镜组(35例)和显微镜组(34例),对其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1年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开放手术组、腹腔镜组和显微镜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5.25±2.65)天、(5.89±2.28)天和(4.56±1.98)天、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2.93±4.23)ml、(13.45±5.12)ml和(14.27±2.33)ml,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手术时间分别为(51.42±22.53)分钟、(67.23±25.33)分钟和(105.68±35.52)分钟,住院费用分别为(5230.21±1850.25)元、(11045.50±2545.67)元和(7215.75±1286.26)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开放手术组手术时间最短,住院费用最低;开放手术组、显微镜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9.65±3.62)小时和(9.76±2.74)小时,腹腔镜组为(15.85±4.65)小时,腹腔镜组长于开放手术组、显微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开放手术组与显微镜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手术组出现阴囊水肿3例,睾丸鞘膜积液1例,伤口感染1例;腹腔镜组出现阴囊水肿2例;显微手术组无并发症发生,并发症发生率在开放手术组、腹腔镜组、显微镜组分别为13.5%(5/37)、5.7%(2/35)和2.9%(1/34);共复发4例,3组分别为8.1%(3/37),2.8%(1/35)和0.0%(0/34)。3种手术方式平均睾丸体积高于术前的平均睾丸体积,但3种手术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手术在术后复发及并发症等方面优于开放手术和腹腔镜手术,显微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疗效切确易于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射频消融术(RFA)在肝细胞肝癌(简称肝癌)根治性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检索近年来有关RFA在肝癌治疗中应用的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肝脏移植、肝切除术和RFA是目前被认为具有治愈性治疗效果的3种方法,其中RFA由于具有较好的局部肿瘤控制效果,近年来较多地用于肝脏移植术前的减瘤治疗,在延长患者的等待期的同时不增加病例脱落及死亡的危险。虽然RFA与肝脏切除术对小肝癌的疗效目前尚有争论,但是RFA联合肝脏切除术,扩大了肝癌患者的手术指征,提高了疗效。结论由于RFA技术良好的局部肿瘤控制能力和微创特点,使其在肝癌的各种治疗策略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与肝移植及肝部分切除术的优点相互补充,使更多的肝癌患者受益。无论是哪一种治疗方法,术中最大程度地减少残癌的发生率,术后密切随访,复发后积极地治疗才是提高疗效的根本。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nm23及E-钙黏连素(E—cadherin)蛋白表达与原发性肝癌(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2003年10月至2005年5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肝癌肝移植术的92例患者临床资料和术后病理标本。根据有否发生肿瘤复发(包括肝内复发和肝外转移)分为复发组(37例)和未复发组(55例)。病理标本为两组患者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和癌旁肝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方法对组织标本进行检测。比较92例患者的肝癌组织和癌旁肝组织中nm23和E—cadherin的蛋白表达差异;分析nm23和E—cadherin蛋白表达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比较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患者的肝癌组织中nm23和E—cadherin蛋白表达的差异。结果92例患者中,肝癌组织nm23蛋白阳性表达49例(53%),癌旁肝组织则全部表达阳性(10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织E—cadherin蛋白表达缺失39例(42%),而癌旁肝组织中有4例(4%)表达缺失,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织中,nm23蛋白表达阴性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否门静脉癌栓显著相关(均为P〈0.05);E—cadherin蛋白表达缺失与术前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肿瘤大小及有否门静脉癌栓显著相关(均为P〈0.05)。复发组和未复发组的rim23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2%(12/37)和67%(37/5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发组和未复发组的E—cadherin蛋白表达缺失率分别为62%(23/37)和29%(16/5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肝癌组织中nm23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对预测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转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Background: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FA) is an established treatment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in patients awaiting liver transplantation, due to its comparably low rate of complication and high effectiveness. Complications are thought to be rare and mostly self-limiting. By contrast, we report on a life-threatening complication and discuss it in the context of other complications. Patients and methods: Out of a total of 149 RFA procedures, the incidence of major complications was 4% on a per-procedure basis. Mortality was 0.67%. Major complications included intractable pain, intrahepatic hematoma, skinburn at the site of patch electrode, and sectorial bile duct stricture. All complications occurred after percutaneous RFA. Highlighted is a young patient listed for liver transplantation because of HCC recurrence following hepatic resection, who was treated by percutaneous RFA as a bridging therapy until a suitable graft became available. Post-operatively, gastric perforation occurred due to heat injury of the gastric wall. Conclusions: The percutaneous RFA approach can occasionally lead to detrimental complications, particularly in patients with intra-abdominal adhesions, due to previous surgery if new intrahepatic malignant lesions accrue near the resection margin. Even widespread HCC disease can be treated effectively with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if the tumor growth is limited to the liver.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挽救性肝移植治疗肝癌切除术后肿瘤复发患者的疗效.方法 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单中心376例肝癌患者接受了肝移植,其中36例(9.6 %)为行根治性肿瘤切除术后因肿瘤肝内复发而接受挽救性肝移植者(挽救性肝移植组).挽救性肝移植组中男性29例,女性7例;16例接受右半肝切除,10例接受左半肝切除,其余10例接受不规则肝切除或肝段切除.首次肝切除至行挽救性肝移植的时间为(34.9±16.2)个月(1~63个月).以同期符合米兰标准并接受首次肝移植的147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者的术中情况及术后生存情况、肿瘤复发情况等.结果 挽救性移植组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也长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挽救性肝移植组死亡11例,其中围手术期死亡1例;对照组共死亡36例,其中围手术期死亡3例.两组手术后并发症、肿瘤复发率、受者存活率以及无瘤存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挽救性肝移植虽然较首次肝移植手术难度增加,但不影响患者预后,是根治性肝癌切除术后肿瘤复发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experience with salvage liver transplantation for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hetaptocellular carcinoma(HCC)after primary liver resection.Methods From 2004 to 2008,376 patients with HCC received liver transplantation in our single center.Among these patients,36 (9.6 %)underwent salvage liver transplantation after primary liver curative resection due to intrahepatic recurrence.There were 29 males and 7 females with the mean age of 46 years old.Sixteen received right lobectomy,10 received left lobectomy and the others received sectionectomy or segmentectomy.As a control group for comparison,we used clinical data of the 147 patients who underwent primary OLT for HCC within Milan Criteria.Results The mean interval between initial liver resection and salvage transplantation was 34.9±16.2 months(1-63 months).Intraoperative bleeding volume,transfusion volume and operative time in the salvage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control group (P<0.05).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tumor recurrence rate,survival rate and tumor-free survival between these two groups(P>0.05).Conclusion In comparison with primary OLT,although salvage liver transplantation would increase the operation difficulties,it still remains a good option for patients with HCC recurrence after curative resection.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术前三维重建联合B超引导下RFA治疗肝癌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96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肿瘤单发,直径3~5 cm,接受术前CT检查三维重建联合B超引导下RFA治疗的43例患者作为射频组;选取同期收治的53例接受手术治疗的小肝癌患者作为手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采用门诊和电话进行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4年3月31日.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射频组43例患者完全消融率达到95.3% (41/43).手术组53例患者中行肝楔形切除术32例、局部肿瘤剔除术17例、肝叶规则切除术4例.射频组患者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4.7%(2/43),手术组患者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24.5%(13/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85,P<0.05).截至最后随访日期,射频组失访1例,手术组失访3例.射频组患者未发现肿瘤针道种植.射频组和手术组患者l、2、3年肿瘤复发率分别为21.8%和26.4%、44.9%和36.8%、50.4%和49.4%,两组患者术后3年肿瘤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0,P>0.05).射频组和手术组患者1、2、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0.6%和88.5%、76.1%和73.4%、57.9%和65.3%,两组患者3年总体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0,P>0.05).结论 对于直径3~5 cm的小肝癌,术前CT检查三维重建联合B超引导下RFA肿瘤完全消融率高,安全易行,可达到与手术切除相近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肝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肝细胞癌的临床综合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实施肝癌根治性切除的194例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全部病例以术后复发时间2年为界,划分为2年内复发组和2年内未复发组,比较两组之间21项可能影响肝细胞癌术后肝内复发的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示:2年内复发组的术前血清AFP浓度〉20ng/ml、术前血清AST浓度〉40U/L、术前血清ALP浓度〉135U/L、术前血清GGT浓度〉50U/L、血清HBsAg测定为阳性、肿瘤最大直径〉5cm、肿瘤病灶数目为2个、手术持续时间≥180min、手术中总失血量≥1000ml、手术中有输血的病例数的构成比高于2年内未复发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血清ALP浓度、肿瘤最大直径、肿瘤病灶数目、手术中总失血量是影响肝细胞癌术后肝内复发的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结论肝细胞癌术后肝内复发是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的结果,术前血清ALP浓度、肿瘤最大直径、肿瘤病灶数目、手术中总失血量是影响肝细胞癌术后肝内复发的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肝癌患者肝癌切除术后肝癌复发行补救性肝移植术的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治疗组自2000年4月至2008年6月间实施的88例肝癌切除术后复发行补救性肝移植术病例,分析该组病例手术特征、生存状况、病理因素对预后影响.结果 肝癌切除术后复发行补救性肝移植病例平均年龄为52.4±9.2岁(26....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肝移植治疗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后复发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后复发接受经典原位肝移植治疗的受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移植效果。结果在围手术期,1例术后发生移植肝功能不全和凝血功能障碍并发肾功能衰竭死亡;1例术后出现急性胰腺炎,给予生长抑素治疗10d缓解;2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行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3d逆转。10例受者顺利出院。出院后,3例分别于术后第5个月、第7个月、第19个月死于肝癌复发,1、2年受者存活率分别为72.7%(8/11)和63.6%(7/11),至今最长存活的1例已达4年余。获长期存活的受者肝癌肝切除术前原发病均为小肝癌,肝切除术后复发行肝移植时肝癌均符合Milan标准。结论小肝癌行肝癌肝切除术后应密切随访,如发现肝癌复发且符合Milan标准可考虑行肝移植治疗,患者仍有可能获较长时间生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D4+T淋巴细胞内三磷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含量与原发性肝癌(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关系。方法 64例次肝癌肝移植,56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纳入该研究。采集外周血标本,用ImmuKnowTM免疫细胞功能测定试剂盒检测CD4+T淋巴细胞内ATP值。根据样本采集时肝癌肝移植患者是否发生肝癌复发,将采集的64份全血标本分为非复发组(51份)和复发组(13份)。结果健康对照组、非复发组、复发组的CD4+T淋巴细胞内ATP含量分别为(459±121)ng/ml、(308±101)ng/ml、(138±97)ng/ml,复发组的ATP值明显低于非复发组和对照组。ATP值降低(147ng/ml)时肝癌复发的风险明显增加,与肝癌复发存在良好的相关性。结论 CD4+T淋巴细胞内ATP含量与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具有良好相关性,监测肝癌肝移植术后患者的上述指标对评估其免疫状态、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