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Th)17细胞(CD4+IL-17+T淋巴细胞)与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本文研究对象为2008年6月至2012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肝胆胰脾外科因良性终末期肝病行原位肝移植术的76例患者。根据患者术后有否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分为排斥组(17例)和非排斥组(59例)。所有患者均按常规定期随访。记录患者排斥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经过。排斥组患者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给予肝穿刺活组织检查确定排斥反应严重程度。所有患者分别于肝移植术前、出院后1年内定期(间隔3~6个月)、或急性排斥反应治疗前和缓解后(3~6个月),检测外周血CD4+IL-17+T淋巴细胞占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IL-17+T%)。比较两组患者各时间点的CD4+IL-17+T%。分析CD4+IL-17+T%与排斥活动指数(RAI)、免疫抑制剂血药浓度的相关性。结果急性排斥反应发生在术后0.7~12.0个月,中位数2.5个月。肝移植术后,与非排斥组比较,排斥组患者CD4+IL-17+T%明显升高[(1.79±0.44)%比(2.56±0.43)%,P0.001]。排斥组患者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CD4+IL-17+T%均较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明显升高[(2.56±0.43)%比(1.50±0.25)%,P0.001)]。非排斥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CD4+IL-17+T%变化不明显(P0.05)。排斥组患者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的CD4+IL-17+T%与RAI呈正相关(r=0.72,P=0.001)。排斥组和非排斥组患者他克莫司、环孢素血药浓度与CD4+IL-17+T%无明显相关性(r=0.21,-0.13;均为P0.05)。结论外周血CD4+IL-17+T%可作为诊断和评估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严重程度的监测指标,外周血CD4+IL-17+T%升高提示急性排斥反应严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在急性排斥反应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总结分析了我中心2005年9月至2007年9月的肝移植病例资料,常规于肝移植术前1天、移植术后第7天、第14天、第21天和第28天各采集静脉全血,分别测定CD3+CD4+细胞、CD3+CD8+细胞,并计算CD3+CD4+细胞与CD3+CD8+细胞的比值。在符合入选标准的74例肝移植病人中,术后一月内发生排斥反应8例(排斥组),一月内未发生排斥反应63例(对照组),对两组病人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排斥组和对照组术后第14天、第21天和第28天CD3+CD4+细胞和CD3+CD8+细胞的测定值缺乏组间统计学差异,但排斥组CD3+CD4+细胞/CD3+CD8+细胞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监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用CD3+CD4+细胞/CD3+CD8+细胞比值评估机体免疫抑制的水平,可能是预测排斥反应更为敏感的指标,并且能为寻求理想的免疫抑制状态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潜在免疫耐受者免疫状态,为临床指导抗排斥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纳入1999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本中心行肝移植存活至今潜在免疫耐受者29例,分为3~5年组(3Y组)10例,5~11年组(5Y组)19例,另纳入肝移植术后反复排斥反应者(RJ)10例,年龄匹配健康对照组(HC)17例;流式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自然杀伤(NK)细胞、记忆性T细胞、调节性T细胞(Treg)3个亚群的表达.结果 3Y、5Y组CD4+ CD25+T细胞(3Y:27.56±4.63;5Y:30.07±3.91)、静息性Treg占CD4+T细胞比例(3Y:0.22±0.05;5Y:0.17±0.03)比R J组明显升高(CD4+ CD25+ T:11.78±4.28;静息性Treg:0.05±0.02)(P<0.05);5Y组NK细胞占淋巴细胞比例(29.11±3.31)比RJ组(13.92±3.11)明显升高(P<0.05);效应性记忆性CD8+T细胞比例3Y组(12.92±2.05)比RJ组(8.74±1.69)明显升高(P<0.05).结论 肝移植术后潜在免疫耐受者外周血NK细胞、静息性调节性T细胞和效应性记忆性CD8+T细胞比例相对排斥反应者明显升高,可作为潜在的耐受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CD8+CD28-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体内输注在抑制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近交系大鼠肝移植自发耐受及急性排斥反应模型.从肝移植自发耐受模型受者脾脏中分离CD8+CD28-Treg,于急性排斥反应模型建立前1 d输注给受者,比较不同的输注组间受者的存活时间和移植肝病理学表现.结果 来自自发耐受模型(LEW大鼠为供者,DA大鼠为受者)的CD8+CD28-Treg输注可以延长急性排斥反应模型(LEW大鼠为供者,BN大鼠为受者)受者的存活时间,由(14.0±2.2)d延长至(24.0±3.0)d(P<0.01),移植肝病理学显示排斥反应程度减轻.结论 大鼠肝移植自发耐受模型受者体内诱导的CD8+CD28-Treg具有抑制急性排斥反应的作用,该免疫抑制作用具有抗原特异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体外刺激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方法进行免疫监测来预测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价值。方法选取40例肾移植受者,将其分为急性排斥反应组(20例)和肾功能正常组(20例);选取10名健康供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抽取所有研究对象的外周静脉血,分离出外周血淋巴细胞,并经佛波酯(phorbol myfismte acetate,PMA)和离子霉素(ionomycin,Ion)体外刺激8h。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白介素(IL)-2、IL-6的表达强度及CD3+CD69+、CD3+CD71+淋巴细胞比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IL-2联合IL-6、CD3+CD69+联合CD3+CD71+预测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急性排斥反应组的IL-2、IL-6的荧光强度和CD3+CD69+、CD3+CD71+淋巴细胞比例均显著高于肾功能正常组(P≤0.01);IL-2联合IL-6预测肾移植受者急性排斥反应的敏感度为0.90,特异度为0.95。CD3+CD69+联合CD3+CD71+预测急性排斥反应的敏感度为0.95,特异度为0.90。结论监测肾移植受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体外刺激上清液中的IL-2、IL-6及CD3+CD69+、CD3+CD71+的表达强度,可以预测急性排斥反应。此法简便,敏感度和特异度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对比肾移植受者术后体内淋巴细胞免疫表型的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多种单克隆抗体及流式细胞仪,对肾移植受者术后的淋巴细胞免疫表型进行了化验监测,分析了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变化与免疫用药及并发症的关系.结果移植受者淋巴细胞免疫表型阳性细胞数普遍偏低(P<0.05),肾移植后顺利恢复组的淋巴细胞免疫表型阳性细胞与健康对照组无差异(P>0.05),肾移植后并发症组受者CD4+、CD8+阳性细胞数低于临床正常值,NK细胞及CD19+阳性细胞数减少(P<0.05).肾移植后急排组的NK细胞及CD19+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CD4+/CD8+比值偏高(P<0.05).结论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可用于评价移植受者的免疫状态,临床上根据受者的化验结果综合评价受者的免疫抑制状态,并作为调整免疫抑制剂用量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以西罗莫司为基础联合槐耳颗粒、胸腺肽α-1的三联抗肿瘤疗法对大鼠肝癌肝移植复发模型T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 72只Sprague-Dawley(SD)大鼠以随机数字法分为三联组、西罗莫司组、槐耳组、胸腺肽组、阳性对照组、空白组,每组12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化学诱癌法建立模拟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的动物模型。模型建立后,取阳性对照组大鼠鉴定模型是否成功建立。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各组大鼠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占CD4+T淋巴细胞比例(Treg%)、CD4+T淋巴细胞占淋巴细胞总数比例(CD4+T%)及CD8+T淋巴细胞占淋巴细胞总数比例(CD8+T%)。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Treg%与CD4+T%、CD8+T%及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CD4+/CD8+)之间的关系。结果大鼠肝癌组织病理切片提示建模成功。阳性对照组的Treg%高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三联组的Treg%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胸腺肽组和槐耳组,明显高于空白组(均为P0.05)。与阳性对照组比较,三联组、西罗莫司组和胸腺肽组的CD4+T%和CD8+T%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三联组的CD4+T%和CD8+T%均高于胸腺肽组、西罗莫司组和槐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各组大鼠的外周血Treg%与CD4+T%、CD8+T%和CD4+/CD8+均呈负相关,且三联抗肿瘤疗法可降低Treg%与CD4+/CD8+之间的负性相关关系。结论西罗莫司为基础的三联抗肿瘤疗法可降低大鼠外周血Treg水平,提高T淋巴细胞数量及CD4+/CD8+,发挥抗肿瘤细胞生长和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肾移植、肝移植以及肝肾联合移植受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95、CD95L mR-NA的表达水平,评估其预测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acute rejection,AR)的价值。方法采用SYBR荧光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132例肾移植受者、59例肝移植受者以及18例肝肾联合移植受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CD95、CD95L mRNA的表达水平。根据术后1个月内有否出现AR将209例受者分为排斥组和无排斥组。对两组受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CD95、CD95L mRNA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在肾移植组、肝移植组以及肝肾联合移植组中,发生AR的移植受者的外周血CD95、CD95L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均为P0.01),且时间早于患者出现临床症状以及实验室指标异常,提前(2.5±0.9)d。结论CD95、CD95L mRNA表达升高与肾移植、肝移植以及肝肾联合移植术后发生AR密切相关,并且早于患者出现实验室指标异常。SYBR荧光实时定量RT-PCR法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CD95、CD95L mRNA,方法准确、易行,可作为移植器官发生AR的预测和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测激活的T_H1类淋巴细胞标记分子"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域及粘蛋白域蛋白-3(Tim-3)"在受者体内不同部位T淋巴细胞上表达的变化,探讨其与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 建立小鼠同基因和异基因心脏移植模型(简称:同基因组和异基因组);移植术后第3和第6天,分离和制备两组受者外周血、脾脏、引流淋巴结和移植心内淋巴细胞悬液,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im-3阳性细胞在CD4~+ 和CD8~+ T淋细胞中的比值.结果 两组受者术后外周血和脾脏内Tim-3~+/CD4~+以及Tim-3~+/CD8~+ 的比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与同基因组比较,异基因组引流淋巴结内Tim-3~+/CD4~+ 比值轻度升高(P<0.05);但异基因组术后第6天与第3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基因组比较,移植心内Tim-3~+/CD4~+和TiM-3~+/CD8~+比值均显著升高(P<0.01);异基因组术后第6天与第3天比较.移植心TiM-3~+/CD4~+和Tim-3~+/CD8~+比值也显著升高(P<0.01).结论 小鼠异基因心脏移植受者引流淋巴结和移植心内T淋巴细胞上Tim-3的表达升高与急性排斥反应的进展动态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在人类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三色流式细胞技术对47例肾移植术后肾功能正常、16例急性排斥反应、11例CMV感染三组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3+、CD3+CD4+、CD3+CD8+细胞的百分比进行检测,并计算出CD3+CD4+细胞与CD3+CD8+的比值,分析不同T淋巴细胞亚群在三组患者中的差别,并行t检验。结果:肾功能正常组、急性排斥反应组与CMV感染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3+细胞的百分比分别为(70.33±10.96)%、(74.46±8.78)%和(74.06±12.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3+CD4+细胞的百分比分别为(40.85±9.58)%、(50.85±8.43)%和(28.62±9.40)%,急性排斥反应组及CMV感染组与肾功能正常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871;P<0.01。CD3+CD8+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分别为(27.08±9.40)%、(20.15±5.47)%和(46.32±15.51)%,急性排斥反应组及CMV感染组与肾功能正常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87,P<0.01;t=5.346,P<0.01);CD3+CD4+/CD3+CD8+分别为1.78±0.98、2.88±0.76和0.69±0.31,急性排斥反应组及CMV感染组与肾功能正常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特别是CD3+CD4+/CD3+CD8+比值,对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及CMV感染具有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外周血CD4^-CD25^high Treg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比例对肾移植受者免疫力的影响,为CD4^+CD25^high Treg细胞的比例变化作为评估移植受者免疫状态及作为预测排斥反应和感染的特异性指标提供实验依据。方法:肾移植受者52例按肾移植术后恢复情况分为免疫力正常组26例,发生排斥反应组17例,发生感染组9例,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CD25^high Treg细胞的比例,所得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组CD4^-CD25^high Treg细胞比例较免疫力正常组显著降低(P〈0.05),发生感染组外周血CD4^+CD25^high Treg细胞的比例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K-506和CsA分别对CD4^+CD25^high Treg细胞比例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肾移植术后受者外周血CD4^-CD25^high Treg细胞比例与受者免疫状态密切相关。CD4^+CD25^high Treg细胞比例的变化可以反应机体的免疫状态的变化,其升高或降低可以作为预测肾移植受者术后发生感染或排斥反应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TPT)在小鼠同种异体胰岛移植中的抗排斥作用及其机理。方法采用BALB/c小鼠作为供体,进行胰岛分离,以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C57BL/6糖尿病小鼠作为受体,行左肾被膜下胰岛移植。将移植后糖尿病小鼠随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8只。于胰岛移植术后前5 d分别给予腹腔注射1%吐温80溶剂(对照组)、TPT 50μg/kg(L-TPT组)和100μg/kg(H-TPT组),之后隔天注射1次,至术后第14天结束。术后监测受体血糖水平变化;并于术后第10天每组随机(随机数字表法)选取3只小鼠,切取左侧肾脏行病理学检查,流式细胞术检测脾淋巴细胞中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比例。结果对照组、L-TPT组和H-TPT组移植胰岛的中位存活时间分别为12.6 d(9~16 d)、21.4 d(14~27 d)和27.6 d(19~34 d);脾淋巴细胞中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比例分别为(5.2±0.6)%、(12.0±1.3)%和(15.7±1.8)%。与对照组相比,L-TPT组和H-TPT组小鼠移植胰岛的中位存活时间明显延长(P〈0.05),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比例显著增高(P〈0.05)。结论 TPT通过上调移植受体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比例,减轻了胰岛移植后的排斥反应,显著延长了移植胰岛的存活时间,其免疫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西罗莫司在肾移植后近期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使用不同免疫抑制剂方案治疗的50例肾移植患者资料,应用环孢素A(CsA)+西罗莫司(SRL)+泼尼松(Pred)的18例患者为实验组,应用CsA+吗替麦考酚酯(MMF)+Pred的32例患者为对照组。对移植后6个月内的急性排斥反应、移植肾功能及血脂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实验组发生排斥反应2例,排斥反应发生率为11.1%;对照组为7例,发生率为2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实验组和对照组肾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术后3、6个月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实验组患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移植后近期采用CsA、SRL和Pred联合的免疫抑制治疗方案,可取得较好的免疫抑制效果。显著减少移植肾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但高脂血症是SRL临床常见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腺病毒载体介导的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3(suppressors of cytokine sig-naling3,SOCS3)基因转染对小鼠同种异体移植心脏存活时间的影响。方法以Balb/c小鼠为供体,以C57BL/6小鼠为受体,行同种异体心脏移植。C57BL/6同种异体小鼠心脏移植受体分为3组(21只/组):(1)对照组,单纯同种异体心脏移植;(2)Ad-SOCS3组,供体术前24h转染2×109pfu编码SOCS3基因的腺病毒载体;(3)Ad-GFP组,供体术前24h转染2×109pfu空病毒载体。每组10只受体用于观察生存期;每组5只受体分别于术后第1、3、5、7、9日处死,获取移植物,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检测SOCS3mRNA表达的变化;每组6只受体于术后第6日处死,获取移植物和脾脏用于组织学检查及Foxp3mRNA、白介素(IL)-17mRNA表达的检测,同时检测脾脏的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ixedlymphocytereaction,MLR)强度,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调节性T细胞(Treg)及Th17细胞的比例。结果供体术前SOCS3基因转染可明显增加术后移植物内SOCS3 mRNA表达;Ad-SOCS3组的移植心脏存活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Ad-GFP组(P0.05)。术后第6日,Ad-SOCS3组移植物淋巴细胞浸润程度较轻、排斥反应强度级别较低、MLR较弱;该组移植物内Foxp3 mRNA水平及脾脏内CD4+CD25+Treg比例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IL-17 mRNA水平及脾脏内CD4+IL-17+Th17比例较其他两组明显降低(均为P0.05)。结论腺病毒载体介导的供体SOCS3基因转染能够延长移植心脏存活时间,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淋巴细胞浸润、抑制T淋巴细胞同种抗原反应性以及抑制Th17免疫反应等有关,与Treg的产生及功能无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大黄素对大鼠肝移植后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以及对其免疫抑制功能的影响。方法双袖套法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以大黄素和环孢素A(CsA)分别在术后腹腔给药,并以给予PBS作为模型对照组,观察不同药物移植后大鼠存活时间的影响,以及对移植术后大鼠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ulatory cells,Treg)亚群的变化以及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大黄素能显著延长大鼠原位肝移植的术后成活时间,大黄素组大鼠的平均存活时间(17.4±2.5)d与肝移植模型对照组(8.8±1.9)d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大鼠肝移植后大黄素给药可显著上调受体大鼠外周血以及肝内CD4+CD25+Treg的比例,并显著增强CD4+CD25+Treg抑制效应性T细胞的增殖能力(P0.05)。结论大黄素能够延长大鼠原位肝移植的术后成活时间,并可能通过上调外周血以及肝内CD4+CD25+Treg的数量及免疫抑制功能来实现移植后免疫排斥反应的抑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供体特异性输注(donor specific transfusion,DST)细胞上CD47的表达在诱导同种异体小鼠心脏移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为3组,3组均以C57BL/6(CD47+/+)小鼠为供者,具体分为:(1)non-DST组:以未行CD47+/+DST及CD47-/-DST的BALB/c小鼠为受者。(2)CD47-/-组:以输注CD47-/-DST的BALB/c小鼠为受者。(3)CD47+/+组:以输注CD47+/+DST的BALB/c小鼠为受者。于术前7d、5d、3d分别接受共刺激因子封闭。观察心脏移植物存活时间;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受体脾脏内的树突状细胞的激活情况;用体外混合淋巴细胞试验检测供体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的增殖情况;排斥反应时及移植后150d行移植心病理切片检查。结果与non-DST组比较(移植心中位生存时间为7d),CD47-/-组移植心中位存活时间较长(中位生存时间为42d),但其存活时间明显短于CD47+/+组(中位存活时间150d,P0.01)。与CD47+/+组比较,CD47-/-组受鼠脾脏内表达CD11c+CD86+、CD11c+I-Adhi树突状细胞的百分比明显增加(P0.01,P0.05)。CD47-/-DST7d后,受鼠的供体反应性T淋巴细胞增殖明显增加,而CD47+/+组的供体反应性T淋巴细胞增殖明显受抑制(P0.01)。CD47-/-组移植心受排斥时,心肌组织内可见大量单个核细胞浸润,而CD47+/+组移植心术后150d时仍未见明显单个核细胞浸润,且与正常对照的心脏无明显差别。结论 DST细胞上CD47可以通过抑制受体树突状细胞激活及抑制供体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反应的途径诱导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17.
检测肾移植受者CD4~+T淋巴细胞内三磷腺苷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检测CD4+T淋巴细胞内三磷腺苷(ATP)水平用于评价肾移植受者细胞免疫功能的价值。方法采用植物血凝素刺激、单克隆抗体包被免疫磁珠分离CD4+T淋巴细胞,以荧光试剂标记,测定27例肾移植受者(研究组)的术前,术后3d、7d、14d、30d以及发生感染时的CD4+T淋巴细胞内ATP水平,并以14名健康人作对照(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术后均采用抗人T细胞CD3鼠单抗(OKT3)诱导治疗,并予免疫抑制剂治疗,其中21例采用以环孢素(CsA)为基础的三联用药方案,6例采用以他克莫司(FK506)为基础的三联用药方案,比较采用不同用药方案患者的ATP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肾移植患者ATP水平与环孢素或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的关系。结果肾移植受者术前CD4+T淋巴细胞内ATP水平为(382±187)ng/ml,明显低于正常成人的(496±116)ng/ml(P0.05),术后7d降至最低,14d开始回升,30d时仍低于术前水平(P0.01)。3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者,其CD4+T淋巴细胞内ATP水平下降,病情加重时下降更加明显,感染控制后有所回升。采用环孢素三联方案治疗的患者各时点的ATP水平与采用他克莫司三联方案治疗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肾移植受者的ATP水平与上述两药血药浓度变化无关。结论测定肾移植受者CD4+T淋巴细胞内ATP水平可反映患者的整体细胞免疫状态,指导临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HBV DNA、HBeAg含量不同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人白细胞抗原DR(HLA-DR)的表达情况.方法 收集2008年9月-2009年10月杭州市第六人民医院134例CHB患者,另外选取36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所有研究对象外周血CD3+HLA-DR+、CD4+HLA-DR+和CD8+HLA-DR+T淋巴细胞HLA-DR抗原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含量,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血清HBeAg含量.所有患者根据血清HBV DNA载量分为HBV DNA阴性组(≤103拷贝/mL)、低载量组(>103~105拷贝/mL)、中载量组(>105~107拷贝/mL)和高载量组(>107~109拷贝/mL);根据血清HBeAg含量分为HBeAg阴性组(≤1 PEIU/mL)、低含量组(>1~100 PEIU/mL)、中含量组(>100~1 000 PEIU/mL)和高含量组(>1 000~10 000 PEIU/mL).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随着HBV DNA、HBeAg含量的升高,CD3+HLA-DR+、CD4+HLA-DR+和CD8+HLA-DR+细胞百分比降低,其中CD8+HLA-DR+细胞百分比降低尤为明显.与HBV DNA阴性组比较,高载量组CD3+HLA-DR+、CD4+HLA-DR+和CD8+HLA-DR+细胞百分比均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686、4.592和3.216,P值均<0.01);中载量组CD4+HLA-DR+和CD8+HLA-DR+细胞百分比均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761和2.862,P值均<0.01);低载量组CD8+HLA-DR+细胞百分比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15,P值<0.05).与HBeAg阴性组比,HBeAg高含量组、中含量组CD3+HLA-DR+、CD4+HLA-DR+和CD8+HLA-DR+细胞百分比均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高含量=3.144、2.222和4.035;t中含量=3.311、2.362和3.374,P值均<0.05);HBeAg低含量组CD8+HLA-DR+细胞百分比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29,P值<0.05).结论 联合检测患者血清HBV DNA、HBeAg含量以及T淋巴细胞HLA-DR抗原表达不仅有助于评价CHB患者的免疫状况,对疾病进展和临床疗效评价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对胃癌术后疲劳综合征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65例胃癌患者分为两组,在手术后1~3 d治疗组85例静脉滴注磷酸肌酸钠,对照组80例静脉滴注等容积生理盐水;记录术前及术后第1、3、5、9 d疲劳评分(VAS评分),检测术前及术后第1、3、5、9 d两组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及免疫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较术前显著升高,治疗组升高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血清IgA、IgG、IgM、CD3+、CD4+、CD4+/CD8+水平均明显下降,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能够明显减轻患者胃癌术后疲劳综合征,改善免疫状况,有利于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