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遗传基因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骨质疏松症是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保健费用消耗大的最常见的骨代谢疾病。骨质疏松是Pornmer在 1885年提出来的 ,但人们对骨质疏松的认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逐渐深化的。早年一般认为全身骨质减少即为骨质疏松 ,直到 1990年在丹麦举行的第三届国际骨质疏松研讨会 ,以及 1993年在香港举行的第四届国际骨质疏松研讨会上 ,骨质疏松才有一个明确的定义 ,并得到世界的公认 :原发性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 ,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骨质疏松症的发病与众多因素有关 ,而遗传基…  相似文献   

2.
任艳  王娟  王胜峰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3):468-469
人类早在二千多年前的希波克拉底时代就认识到老年人骨骼变薄并易于骨折的现象。随着世界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已成为人类最常见的疾病,但直到1990年在丹麦举行的第三届国际骨质疏松研讨会,以及1993年在香港举行的第四届国际骨质疏松研讨会上,骨质疏松才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并得到世界的公认: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破坏,致使骨骼的强度降低和骨折的危险性增加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  相似文献   

3.
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机理和预防的探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质疏松是在1885年提出来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类的进步,人们对骨质疏松的认识不断深入,在1993年香港举行的第四届国际骨质疏松研讨会上骨质疏松有了一个明确的定义:原发性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松质骨骨小梁变细、断裂、数量减少、皮质骨多孔,变薄)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高以及易发全身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  相似文献   

4.
方岳建 《广西医学》1999,21(4):709-713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OP)是一种发展缓慢的慢性病,它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必然要发生的一种生理性退行性病变。早在1882年Pommer就对骨质疏松有所描述,以后Bauer于1960年称为“骨少症”,直到1990年在丹麦举行的第三届国际骨质疏松研讨会,以及1...  相似文献   

5.
骨质疏松是Pornmer在1885年提出来的,但人们对骨质疏松的认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逐渐深化的。早年一般认为全身骨质减少即为骨质疏松。直到1990年在丹麦举行的第3届国际骨质疏松研讨会,以及1993年在香港举行的第4届国际骨质疏松研讨会上,骨质疏松才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并认为原发性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胳疾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调查(NHANESⅢ,1988~1994年)结果表明,骨质疏松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50岁以上人群中,1/2的女性、1/5的男性在他们的一生中都会出现骨质疏松性骨折。在我国老年人居于世界首位,现有骨质疏松症患者9000万,占总人口的7.1%。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进程,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6.
骨质疏松是在1885年提出来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类的进步,人们对骨质疏松的认识不断深入,在1993年香港举行的第四届国际骨质疏松研讨会上骨质疏松有了一个明确的定义:原发性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松质骨骨小梁变细、断裂、数量减少、皮质骨多孔,变薄)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高以及易发全身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病。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两种类型,原发性骨质疏松性骨折尤其好发于脊柱部位,主要表现为腰背部疼痛、活动障碍、身长短缩及驼背等.目前认为原发性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传统中医没有骨质疏松及疏松性骨折这一病名,但大量中医学者认为骨质疏松症应属"骨痿"、"骨痹"、"骨枯"等范畴,肾精髓少、骨枯筋萎、脉络痹阻为其主要病机,临证特点是本虚标实.故遣方用药多按补肾填精、疏肝健脾、益气活血化瘀止痛等辨证施治,相关报道较多,而就原发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而言,复位、功能锻炼也是传统的基本疗法.现简要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骨质疏松是Pornmer在1885年提出来的,但人们对骨质疏松的认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逐渐深化的,早年一般认为全身骨质减少即为骨质疏松,美国则认为老年骨折为骨质疏松。直到1990年在丹麦举行的第三届国际骨质疏松研讨会上,以及1993年在香港举行的第四届国际骨质疏松研讨  相似文献   

9.
肾虚与骨质疏松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微观结构退化、骨脆性增加,以及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骨质疏松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为此WHO已将骨质疏松症列为老年三大疾病之一.目前临床防治骨质疏松症的药物,主要有骨吸收抑制剂(包括雌激素、选择性雄激素受体调节剂、降钙素、对磷酸盐、钙剂、维生素D及其衍生物等)和骨形成刺激剂(包括氟化物、小剂量的甲状旁腺激素等),疗效满意.但长期使用副作用大,远期疗效不肯定,且价格昂贵.根据"肾主骨"的理论中医,从多方面、多层次探讨了补肾防治骨质疏松的机理,采用补肾为主的治疗方法,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效.现就骨质疏松与肾虚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骨病,它严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并且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日常生活。1993年第四届国际骨质疏松症研讨会将该症定义为全身性骨病,特征为低骨量及骨组织细微结构的破坏,引起骨脆性骨折和增加,临床表现为骨折及其合并症,特征是髋、椎及腕骨骨折,并且任何部位均可受累,周身疼痛,身高降低以致体态变形,骨折的发生与骨量的丢失程度有密切相关。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骨质疏松症将成为我国公共卫生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根据美国有关学者的统计,在美国约有2500万人患此症,骨质疏松的危害…  相似文献   

11.
骨质疏松(OP)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代谢性骨骼疾病。  相似文献   

12.
骨质疏松,这个概念是1885年提出来的,直到1993年在香港举行的第四届国际骨质疏松研讨会上,才作出了明确的定义,并得到世界公认。依据这个定义,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而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则是由绝经后激素水平降低引起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据报道,大约有三分之一的绝经后妇女患有骨质疏松症,特别是绝经后的3~4年期间,骨量的丢失尤为显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发病因素是多方面的,如遗传因素、钙摄入量、运动、嗜烟、嗜酒等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的因素等…  相似文献   

13.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一种系统性骨病,其特征是骨量下降和骨的微细结构破坏,表现为骨的脆性增加,因而骨折的危险性大为增加.中医无"骨质疏松"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与中医之"骨痿"、"骨枯"等相似.我们根据患者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结果在常规西医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熏药治疗,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骨质疏松症(即Osteoporisis简称OP),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疾病,它是由于生理性或病理性骨矿物质丢失(各种原因)导致机被性骨机能不全或者骨折危险性增加的疼痛综合症即骨质疏松症,简称OP。1990年10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的第三届国际OP大会上下的定义是:OP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以及随之而来的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疾病。  相似文献   

15.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多因素性疾病,第四届世界骨质疏松大会对该病作了如下定义:全身性骨量减少,骨矿密度低于健康人均值2.5个标准差;骨组织显微结构退行性改变(如破鱼网状);骨脆性增加,在轻度或中度外力作用下就会发生骨折。临床主要表现是腰腿痛、驼背和身长缩短。生化改变表现为性激素和VD代谢产物水平降低、肠钙吸收降低等。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讨论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概述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世界卫生组织定义)。2001年NIH提出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的骨髂系统疾病,骨强度反应了骨骼的两个主要方面,即骨矿密度和骨质量。该病可发生于不同性别和任何年龄,但多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二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Ⅱ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包括青少年型)三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10年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指老人70岁后发生的骨质疏松;而特发性骨质疏松主要发生在青少年,没有明确的病因。  相似文献   

17.
锶盐在治疗骨质疏松症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妇女骨质疏松的一个普遍原因是绝经后雌激素水平迅速下降,骨代谢加快,造成骨形成与骨吸收之间的失平衡。大部分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是基于抗骨吸收作用的机制,减少过度的骨代谢,维  相似文献   

18.
唐忠秀  陈秀春 《华夏医学》2013,(6):1214-1216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致使骨的脆性增加,引起骨痛、畸形及易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据统计,2000年中国的骨质疏松患者约为8390万人,  相似文献   

19.
第四届国际骨质疏松大会于1993年3月27日至4月2日在香港召开。大会由欧洲骨质疏松和骨病基金会、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美国)国际卫生学会、国际关节炎、肌肉与骨胳以及皮肤病学会联合主办。大会组织委员会主席为丹麦的Christiansen教授和Riis教授,大会名誉主席为意大利的Gennari教授和美国的Riggs教授。  相似文献   

20.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表现为骨量减少和骨显微结构改变,导致骨脆性增加及继发骨折.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发生于老年妇女的常见疾病.目前全世界约2亿人患有骨质疏松,其发病率已跃居常见病、多发病的第7位.女性由于生理上的特殊性,骨质疏松的发病率特别在绝经后明显高于男性,绝经后妇女可高达25%~50%.由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日益增多,加强绝经期前后的妇女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并学会防治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