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彪 《海南医学》2005,16(12):122-123
我院1999年12月~2004年11月采用腹横筋膜重叠修补术(Shouldice法)治疗腹股沟斜疝患者26例,收到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李林双 《基层医学论坛》2010,(32):1051-1051
腹股沟斜疝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治疗以手术为主,手术有传统加强前壁、后壁的修补方法以及人工合成材料的应用。我院普外科2001年6月—2006年6月共收治538例腹股沟斜疝,其中314例采用疝囊高位结扎后行腹横筋膜修补内环口方法,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腹横筋膜修补后壁 治疗腹股沟斜疝的体会。方法:采用腹横筋膜重叠缝合修补后壁方法,治疗腹股沟斜疝68例。结果:68例均治愈,随访1-4年,无1例复发。结论:此术式能有效加强腹股沟管后壁和内环,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4.
腹股沟斜疝腹横筋膜修补术98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年 10月~ 2 0 0 1年 12月 ,我院采用腹横筋膜重叠缝合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 98例 ,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98例 ,男 80例 ,女 18例 ;年龄 2~ 82岁。其中复发疝 2例 ,双侧疝 12例。1.2 手术方式 ①高位缝扎疝囊 :按常规切开皮肤和腹外斜肌腱膜 ,在游离精索后 ,打开疝囊并回纳疝内容物 ,离断疝囊 ,于近端高位作内荷包缝合加贯穿缝扎。②缩小深 (腹 )环 :游离精索至深环处。牵开精索 ,分离腹横筋膜移行的精索内筋膜 ,用示指伸入深环 ,触摸腹壁下动脉的位置。在深环上下缘间断缝合腹横筋膜数针 ,缩紧深…  相似文献   

5.
曹卫良 《海南医学》2006,17(1):72-72,10
目的总结腹横筋膜在腹股沟斜疝修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自1996年1月~2003年12月间以充分解剖内环及其周缘腹横筋膜为基础进行加强修补腹股沟斜疝78例临床资料.结果随访1~8年,无一例复发.结论充分解剖内环及其周缘腹横筋膜并在直视下加强缝合在腹股沟斜疝修补中意义重大,较传统的方法更能有效地修补和加强腹股沟管后壁和内环,复发率低,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6.
7.
我院自1988年~1992年间采用腹横筋膜重叠缝合治疗腹股沟斜疝64例,术后随访53例,随访时间1~5年,随访率82.8%,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了腹股沟斜疝62例,全为男性。其中60岁以上者18例,50—59岁者16例,40—49岁者5例,20—39岁者17例,10—19岁者5例,10岁以下者1例,62例中完全性斜疝37例,不完全性斜疝25例。经采用腹横筋膜重叠缝合治疗,获得满意的疗效,复发率甚低。本组治疗62例,1—5年随访,达到百分之百的治愈率,同时也减少了术后局部不适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正>小儿腹股沟斜疝在临床上甚为多见。我院从1989~1996年采用腹横筋膜重叠缝合修补小儿腹股沟斜疝108例,术后随防,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小儿腹股沟斜疝108例,年龄1岁以内9例,1~3岁62例,4~6岁23例,7~12岁14例。其中男102例,女6例。腹股沟右侧88例,左侧16例,双侧4例,其中嵌顿疝46例,均采用疝囊高位结扎加腹横筋膜重叠缝合修补后壁。 2.手术方法 本组手术采用腹股沟管斜切口法,切开腹外斜肌腱膜,切开疝囊后于疝颈部高位结扎,远端疝囊止血后不切除,患儿常有腹横筋膜薄弱区,将腹横筋膜下方的腹膜外脂肪充分游离,用“1”号丝线将腹横筋膜的内侧片“U”字形缝合于外侧深面,再将外侧片重叠缝合在内侧片前面各2~3针,修补内环,使修补后的  相似文献   

10.
11.
腹股沟斜疝修补术已有一百多年历史。手术方法很多 ,但每一种方法都有一定的复发率。近代斜疝修补术越来越强调内环的修补和疝囊真正的高位结扎。本院 35例斜疝病人 ,以充分解剖内环及其周缘腹横筋膜为基础进行修补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35例 ,男性 33例 ,女性 2例 ,男女之比为 16 .5 :1。单侧单纯疝 2 9例 ,嵌顿疝 6例。职业 :农民 2 1例 ,工人 8例 ,知识分子 4例 ,儿童 2例。年龄 :年龄最小 7周岁 ,最大 72岁 ,其中 30~ 6 0岁 2 8例 ,占 80 %。病史 :最短者 5月 ,最长 40年 ,以 5~ 10年病…  相似文献   

12.
彭勃  房健华 《吉林医学》1990,11(5):293-294
<正> 腹股沟疝修补手术方法众多,但尚无一种能完全杜绝疝复发。近年来,人们日益注重腹横层在疝发生过程中的屏障作用,强调腹股沟疝修补的重点层次是对腹横层的修补,重视了功能上的修复。我们从1986年开始应用腹横层修补治疗89例腹股沟斜疝病人,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999年以来,我们采用腹横筋膜重叠缝合治疗腹股沟斜疝126例,其中,男121例,女5例,年龄为16-74岁,右侧76例,左侧34例,双侧16例;复发性斜疝6例;术后随访1-7年,仅有2例老年人复发腹股沟斜疝。1.2手术方法常规腹股沟斜疝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腹外斜肌腱膜,  相似文献   

14.
腹股沟斜疝是腹股沟区出现可复性肿块,开始肿块较小,仅在病人站立、劳动、行走、跑步、剧咳或婴儿啼哭时出现,平卧或用手压时块肿可自行回纳,消失不见右侧腹股沟疝较为多见.我院采用腹横筋膜皱褶缝合治疗腹股沟斜疝62例.术后随访1年~3年,治疗效果良好.现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笔者选择性用腹横肌腱膜筋膜层修补腹股沟斜疝12例,均取得了良好效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及其结果:本组12例均为青年人(18~23岁)。男性9例,女性3例,病程为3个月至4年,均为不完全性可复性腹股沟斜疝。术中均见腹横肌腱膜筋膜层有不同程度簿弱,腹肌并不簿弱。手术时间比传统术式明显缩短,术后能早期下地活动,无牵拉痛。术后随访无一例复发。住院时间短,拆线后即可出院。手术步骤;均采用勃朗(Braun)氏区域阻滞麻醉。常取手术切口,充分游离精索疝囊,显露腹横肌腱膜筋膜层,寻找腹横筋膜的缺损。在缺损的边缘之上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腹横筋膜在腹股沟斜疝修补中的解剖和临床意义。方法分析总结我院患者35例以充分解剖内环及其周缘腹横筋膜为基础进行修补的斜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随访1年~6年,无1例复发。结论充分解剖内环及其周围腹横筋膜对斜疝修补术临床意义很大,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17.
18.
<正> 用腹横肌腱膜筋膜层修补手术治疗腹股沟斜疝8例。右侧5例次,左侧4例次,最大年龄75岁,最小1岁,均为男性。手术方法是将提睾肌和精索一并游离,用纱布带提起置于外侧暂不处理;然后打开提睾肌及疝囊,证实为斜疝后,检查疝囊颈部及内环口松弛薄弱程度,处理疝囊颈部及悬吊后,将提睾肌结节状细线缝合数针,上端不予缝合。提起纱布在精索后方用中号丝线将腹横肌腱腹膜层重迭缝合(约3~4针),直达内环精索根部,精索放回原处,然后将腹外斜肌腱膜在精索前重迭缝合,以加强前壁。本法(即Madden氏法)优于传统的Bassini修补法,本组病人术后第二天下  相似文献   

19.
陈华 《四川医学》2004,25(4):478-478
1997年1月至2003年5月,我院外科收治450例0—14岁小儿腹股沟斜疝,经手术高位结扎疝囊,精索后腹横筋膜修补以缩小内环口,加强腹股沟管后壁。治疗效果良好,降低复发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带蒂腹直肌前鞘片修复腹股沟斜疝腹横筋膜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一种腹股沟斜疝腹横筋膜缺损的手术修复方法。方法 对 2 8例腹股沟斜疝腹横筋膜缺损明显患者采用带蒂腹直肌前鞘片修复内环及腹横筋膜缺损的方法。结果 手术平均时间为 65min ,术后第 1次下床时间平均为 3 4h ,所有患者伤口均一级愈合。随访 1~ 3年无复发。结论 采用带蒂腹直肌前鞘片修复腹股沟斜疝内环及腹横筋膜缺损 ,简单、经济 ,无复发 ,无异物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