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缬沙坦对高龄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缬沙坦(商品名:代文)对75岁以上高龄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40例75岁以上高龄心力衰竭患者服用缬沙坦40-80mg每天1次,连用6个月。结果:缬沙坦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有效率为72.50%。服药后心率、血压下降,心肌耗氧减少,心肌缺氧和心肌收缩、舒张功能改善。结论:缬沙坦是一种对高龄心力衰竭患者疗效显著,服药方便的药物。  相似文献   

2.
黄占宏 《临床医学》2010,30(10):24-25
目的探讨舒张性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的诊治。方法对46例舒张性心衰患者给予控制血压,控制心律和心率,利尿,控制血糖,抗血小板,降脂,扩张冠状动脉,控制感染,纠正电解质紊乱,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等治疗,观察2~4周后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46例患者中,显效28例(60.87%),有效10例(21.74%),总有效率为82.61%。结论随着舒张性心衰日益被重视,以及组织多普勒及B型脑钠肽检测技术的普及,使得舒张性心衰在基层医院确诊率及治疗有效率均有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3.
赵华丽  吴伟利  薛玲  王燕  傅向华 《临床荟萃》2007,22(19):1431-1433
现在认为导致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是心室重塑。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和交感神经系统的过度激活在心肌重构和心功能恶化的恶性循环中起关键作用[1]。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是RAAS中最主要的血管收缩剂及心血管系统的生长刺激剂,可减少左室射血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舒张性心力衰竭诊断及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80例心力衰竭住院患者,其中收缩性心力衰竭(SHF)42例,舒张性心力衰竭(DHF)38例,另选20例心功能正常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检查超声心动图、定量检测血浆NT-proBNP;将DHF组患者随机分为A组(18例)和B组(20例),A组接受常规心力衰竭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倍他洛克治疗;6个月后复查血浆NT-proBNP和超声心动图,比较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DHF组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E/A值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SHF组和DHF组NT-proBN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DHF患者血浆NT-proBNP值与E/A值呈负相关(r=-0.687,P〈0.01)。加用倍他洛克治疗后,DHF患者E/A值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NT-proBNP则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结论:血浆NT-proBNP值在DHF的诊断和疗效评估中具有重要价值,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β-受体阻滞剂可显著改善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5.
缬沙坦治疗老年性心力衰竭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性心力衰竭是常见的老年性疾病,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很高.其发生、发展的机制是心脏重塑,而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过度激活则导致心力衰竭进行性恶化,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是RAS最重要的血管活性物质,通过与受体结合发挥作用.为此,就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治疗老年性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和应用进展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舒张性心力衰竭(DHF)患者血清BNP价值及左室功能相关性。方法:将100例患者分为3组,心功能正常组30例,DHF组40例和CHF组30例。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患者左室功能的多项指标并同时测定该患者血浆脑钠素(BNP)的浓度。结果:(1)DHF组和CHF组的血浆BNP水平均显著高于心功能正常组,DHF组的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DHF组(P<0.01);(2)DHF组的E/A比值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心衰患者血浆BNP水平与LAD、LVD、呈显著正相关(P<0.001);与EF、FS、E/A呈显著负相关(P<0.001)。结论:利用血清BNP浓度的检测和应用多普勒超声对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患者进行诊断是安全、简便、有效的方法。血清BNP的浓度与超声检查的结果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左室心功能多项指标的检测,同时测定血浆脑型钠利尿肽(BNP)的浓度,对提高舒张性心力衰竭(DHF)诊断及其代表心功能状态和心脏结构多项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门诊及住院患者共142例,检测左室心功能多项指标及血浆BNP浓度,所有资料进行统计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1.心功能正常组超声指标LVEDD、LVM、LVMI与BNP呈正相关(P<0.01)与EF、EV、EV/AV呈负相关(P<0.001);2.单纯性DHF组EDT、LVEDD、IVSD、LVPWD、LVM、LVMI、AV与BNP呈显著正相关(P<0.0001)与EF、IVRT、EV、EV/AV呈显著负相关(P<0.0001);3.舒张合并收缩性左室衰竭组EDT、LVEDD、LAD与BNP呈显著正相关(P<0.0001)与EF、IVRT呈显著负相关(P<0.0001)。结论1.三组中超声多普勒多项指标与血浆BNP均有相关性;2.随着超声指标与BNP水平升高和部分指标降低心衰严重程度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8.
缬沙坦对高血压病左室质量指数和舒张功能的远期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徐予  徐岩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2,2(9):1357-1358
血管紧张素 受体拮抗剂 (ARB)是抗高血压的一线药物 ,缬沙坦是 ARB类的一种新药 ,其长期应用后的降压疗效以及对左室肥厚和舒张功能的影响 ,目前国内报道尚少 ,本文通过缬沙坦治疗高血压患者 12个月 ,自身对照 ,观察其长期降压疗效以及对左室肥厚和舒张功能的远期作用。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根据 1999年 WHO/ISH规定的高血压病诊断标准 [1 ] ,选择 4 6例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 ,其中男 2 6例 ,女 2 0例 ,年龄 5 0~ 78岁 ,平均 6 2 .8岁。经病史 ,体格检查、血尿常规、生化、心电图、胸片、腹部 B超检查 ,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及严重…  相似文献   

9.
缬沙坦是非肽类选择性血管紧张素Ⅱ(AngⅡ)1型受体(AT1)拮抗剂,本文对73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用缬沙坦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国产缬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方法 选择轻中度高血压患者62例,分为实验组32例,对照组30例.试验组服用国产缬沙坦胶囊每日一次,每次80~160 mg,对照组服用进口缬沙坦胶囊每日1次,每次80~160 mg.两组均为晨起服药,疗程8周.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疗效基本相同(P>0.05),两组治疗2周后起效明显,至第6周达到最大降压幅度,两组在显效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DBP及SBP的T/P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国产缬沙坦与进口缬沙坦降压效果相同,国产缬沙组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基础抗高血压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一氧化氮(NO)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的变化及相互关系。方法选取CHF患者60例及正常人30例,检测BNP、NO、AngⅡ水平及左室射血分数(EF),进行组间比较及相关分析。结果 1)CHF组BNP、NO、Ang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EF水平相反(P〈0.01)。2)随着心功能减退,BNP、NO、AngⅡ水平逐渐升高(P〈0.01或0.05)。3)EF与BNP、NO、AngⅡ呈负相关,BNP、NO及AngⅡ之间呈正相关(r〉0或r〈0,P〈0.01)。结论 BNP、NO、AngⅡ参与了CHF形成的病理生理过程,且与CHF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2.
舒张性心力衰竭动物模型的建立及超声心动图监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建立舒张性心力衰竭(DHF)兔动物模型,方法 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建立兔压力负荷性心肌肥厚动物模型。通过超声心动图监测和左心导管检查测定左室舒张末压和松驰时间常数,判断是否存在DHF,结果 DHF兔室间隔和左室后壁明显增厚,左室舒张末压明显升高,松弛时间常数明显延长,结论 提示本研究成功地建立了DHF动物模型,并且在动物模型建立的过程中,超声心动图为心肌肥厚时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的监测提供了无创性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氯沙坦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对86例不能耐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心衰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沙坦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应用氯沙坦后心功能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为88.4%。结论对不能耐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心衰患者,可用氯沙坦替代治疗。  相似文献   

14.
缬沙坦联合苯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志娟  刘月欣  高华 《临床荟萃》2006,21(10):737-739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严重慢性并发症之一,目前在很多国家已成为导致终末期肾病的最主要原因.近年来研究证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y inhibitor,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 Ⅱ receptor blocker,ARB)均能降低血压、减少尿蛋白、保护肾功能、延缓肾脏病进展.因此,这两类药物在DN治疗中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旨在探讨厄贝沙坦片(科苏)降低血压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86例采用随机、开放方法,于每日6~9点服用科苏75~300mg,或依那普利片5~20mg(依苏)每日两次,受试者取坐位测量右侧上肢血压,取平均值,记录所有报告和发现的不良反应。结果:科苏组4周总有效率为74.68%(59/79)。显效53.16%(42/79),有效21.52%(17/79),无效25.32%(20/79)依那普利组4周总有效率为73.68%(56/76),显效46.05%(35/76),有效27.63%(21/76),无效26.31%(20/76),有效率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科苏(厄贝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与依那普利相似,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4例C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4例,对照组60例,两组均经常规休息、限盐、强心、利尿、减轻心脏负荷联合消心痛10mg3次/d,倍他乐克12.5—50mg 2次/d治疗,通过比较观察口服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取得较好的效果。结果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治疗心力衰竭显效22例,有效34例,无效和死亡共8例,总有效率87.5%。结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对CHF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舒张性心力衰竭(DHF)临床上并非罕见,占心力衰竭(HF)病人中的1/3左右,由于其多发于疾病的早期和(或)收缩性HF并存,往往不易引起人们的重视。以往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用于收缩性HF报告较多,而针对单纯DHF则较少。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9):1647-1648
观察和分析倍他乐克和依那普利在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效果。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10月收治的84例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分成甲组和乙组各42例,乙组予以常规治疗,甲组在乙组基础上予以倍他乐克和依那普利治疗,比较两组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甲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95.23%,乙组为76.19%,甲组和乙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甲乙组患者治疗前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等容舒张时间和左心室射血分数、E峰/A峰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而治疗后甲乙组除左心室射血分数以外其他各项指标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甲组和乙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90%、14.28%,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倍他乐克与依那普利联合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有显著的疗效,能明显的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疗效安全。  相似文献   

19.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许多原发性或继发性心血管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共同表现,与许多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和发病率不断下降的趋势相反,CHF的发病率则在不断上升,已成为严重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现代观点认为心室重塑和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系统的激活是CHF发生、发展的重要发病机制。心衰的特征之一是RAS系统的激活。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氯沙坦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冠心病、高血压病、扩张型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性心力衰竭患者共38例,在强心、利尿治疗的基础上,每天给予氯沙坦50mg口服治疗,疗程12周。作治疗前、后NYHA分级,心功能的对照分析。结果:治疗后NYHA分级、心功能均得到改善。结论:氯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12周后,能抑制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恶化,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