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说"魂"话"魄"     
“魂”与“魄”虽皆可用以表示精神、神志等,但就本义而言,有“阴”与“阳”之分。中医学中与之相关的许多名词术语及理念,既发端于先民对“魂”、“魄”不同初始义的认识,又促进了其词义的外延。  相似文献   

2.
"白芍"与"赤芍"的分化与应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芍”和“赤芍”现在分别应用于临床,但在《伤寒论》及中国早年传统方剂中只有“芍药”之称,如何正确理解和利用这些传统方,多年来已备受关注。该文通过对芍药属野生种分布、栽培历史、“芍药”炮制方法发展等方面的考察,认为历史之“芍药”与现在的“白芍”同源,“赤芍”只是前者加工与炮制方法发展中的衍生应用之一。  相似文献   

3.
《临证指南医案》详载“久病入络”的各种症候,却不见其病机阐释,本文拟通过河间“玄府学说”对“玄府”的认识,从玄府的特性,玄府在气血津液升降出入中的功用,玄府闭密的各种临床表现,浅述玄府闭密与阴络病变之间的联系,从而解释“久病入络”病机。  相似文献   

4.
"肺主治节"管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曹健 《吉林中医药》2006,26(12):8-8
“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是用国家行政政权分配来比喻脏腑的生理功能和他们之间的关系,认为肺与心同居膈上,心为“君主之官”,肺位高近君,犹如“宰辅”,故称之为“相傅之官”,功“主治节”。治节者,治理调节也。指各脏腑之所以依照一定规律活动,全依赖于肺的治理与调:常。正如《血证论》中谓:“肺之令主行制节,以其居高,清肃下行,天道下际光明,故五脏六腑皆润利而气不亢,莫不受其制节也”。肺如何“治节”,历来说法颇多。  相似文献   

5.
论"三体"战略发挥中医"治未病"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贯彻健康观念“前移”、防治重心“下移”的方针,凸显中医“治未病”的理论优势和方法优势。在现代社会发展的今天,实施中医“治未病”的“主体、实体、整体”战略,有利于发挥中医“治未病”学术思想,完善中医“治未病”体系。  相似文献   

6.
从《黄帝内经》原文及相关文献的角度,探讨“肾主骨”与“肾主外”的关系,得出重要结论;“肾主外”虽有多种意义,但“肾主骨”是最符合原意的。  相似文献   

7.
从"一证多方"探讨"同证异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方证对应”、“方证相关”、“一证一方”、“一证多方”的角度,对“异病同证”、“同证同治”、“同证异治”等问题进行探讨。认为“一证一方”、“一方一法”属“同证同治”,是最经典、最精确的辨证论治方法;“一证多方”,方变法变,是总的大法不变,而在此之下的具体细法发生变异,属“同证异治”,是辨证论治的变法或灵活运用,是对辨证论治体系的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中医说的“证”是针对一系列有关的证征——即所谓证候或症候群来说的。“证”的产生是反映病情的客观表现,通过证候的观察,可以了解到疾病的病因、病机,从而给临床治疗提供了立法处方的依据,因此“证”的掌握在临床上是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形神合一”是中医基础理论中重要的学术思想之一,形神共养是中医养生的重要法则。养形侧重于动,应注意腰应自然利其形,调摄饮食养其形,运动锻炼强其形;养神侧重于静,应注意清心寡欲以宁神,怡情养性以畅神,勤于用脑以健神。炼形不忘调神,调神不忘炼形,动静结合,形神共养,方能“形与神俱”,“形体不蔽,精神不散”,“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相似文献   

10.
通过考释“苦杏仁”与“杏仁”的源流,发现现代有关中药著作及《药典》中“苦杏仁”既未遵照古代主要本草命名传统,也未参考临床用药习惯,其命名欠妥,建议应以“杏仁”作为正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