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临床上较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国外报道其在人群中发病率为1%~2%,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也增高,80岁以后达到10%~17%~([1])。国内早期流行病学数据显示:AF发病率为0.77%,其中50~59岁人群为0.5%,而大于80岁者则上升到7.5%~([2])。目前中国AF患者近800万。据报道AF患者每年发生脑卒中的概率为  相似文献   

2.
正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之一,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根据2014AHA/ACC/心律学会和胸外科学会联合发布了新版AF患者管理指南,有研究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60岁以下的AF患者发病率为1%,75~84岁的AF患者高达12%,有三分之一的患者年龄达到80岁以上[1-2]。年龄作为A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是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自主神经系统在  相似文献   

3.
我国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发病率为0.61%,约有1000万患者,6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约为7.2%。平均70岁AF患者的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约为5.3%,80岁以上住院AF患者占住院AF患者的32.9%[1-2]。大量随机临床研究证实,华法林与安慰剂相比,  相似文献   

4.
<正>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呈增高趋势,年龄>65岁人群AF发生率为5%,年龄>75岁可达10%[1]。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速,AF已成为影响公众健康的重要医疗问题[2]。AF发生后,心房失去有效收缩,心室率快而不规则,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导致心脏功能受损,甚至发生血栓  相似文献   

5.
心房颤动的电生理重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心房颤动 (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持续性心律失常 ,其发病率随年龄而增加 ,40岁以下人群发病率约为 0 .2 %~ 0 .3% ,6 0~ 90岁年龄组发病率增至5 %~ 9% [1 ] 。新近 Framingham的研究表明 AF可以成为一种独立的因素使患者病死率增加 [2 ] 。 AF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 ,可能为非单一机制 ,普遍认为持续性 AF是由于心房内的多子波折返 ,每 1个折返环本身都在不停地改变其大小及传导方向。近年来 ,在 AF的基础及临床研究中 ,两个方面的进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发现部分 AF起源于心房内某些部位如肺静脉口…  相似文献   

6.
胺碘酮在心房颤动治疗中的有效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心房颤动(AF)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仅次于窦性心律失常和早搏而居于第三位,发病率约1%,在年龄>60岁人群中为6.5%,在80岁以上人群中的发病率则高达30%[1]。因此AF一直是临床上心律失常治疗的重点课题之一。本文着重就胺碘酮在AF治疗应用中的价值研究,综述如下。1房颤的分类及药物防治目标1.1房颤的分类以往AF分类缺乏统一标准,从而影响了对AF的深入研究。近来由欧洲心血管学会(ESC)和北美起搏和电生理学会(NA SPE)心律失常工作组联合起草发表的国际统一的AF命名和分类标准[1],弥补了AF分类不统一和命名混乱的缺陷。它建议将AF分类…  相似文献   

7.
<正>心房颤动(AF)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年龄≥75岁人群中发病率为10%,AF发病率的增加除了人口老龄化因素外,越来越多的致命性心肌病变患者,经过有效治疗而度过急性期存活下来,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欧美国家年龄≥65岁人群患病率为7.2%,≥80岁者达到5.1%~15.0%,而在40~50岁人群只有0.5%。中国AF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AF患病率为0.6%,其中年龄50~59岁人群为0.5%,≥80岁人群为7.5%,据此估计全国有AF患者800万。AF可造成严重的临床后果,包括脑卒中及外周  相似文献   

8.
正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高而不断上升,6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为7.2%,80岁及以上人群发病率高达5.1%~15%[1]。AF是血栓栓塞和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尤其是在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的高龄患者中,栓塞的发生率和危险性更高。另外AF也可引起心力衰竭、心室颤动及猝死等严重后果,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  相似文献   

9.
缝隙连接蛋白40在心房颤动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之一,人群中总发病率达1%,并且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增高,75岁以上者可达10%。我国部分地区AF住院病例回顾性调查[1],发现1999-2001年间AF占同期心血管住院病人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平均为7.9%。AF是脑卒中最强的独立危险因素,15%的中风事件与AF有关[2]。虽然AF具有高致残率和致死率,已引起广泛关注,但由于其具体的发生和维持机制仍然不清,因此,如何有效预防和治疗AF是一直困扰心脑血管医生的难题。目前对心房电活动的离子决定因素在AF发生中的作用已有了较为深入的了…  相似文献   

10.
正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最常见的老年心律失常之一。与51~60岁人群比较,年龄≥80岁人群的AF患病率增加了6倍,其中非瓣膜性AF为主要类型。缺血性脑卒中是高龄老年AF患者主要并发症之一,80~89岁AF患者发生率为23.5%,30 d病死率高达24%[1]。由于指南中CHA2DS2-VASc评分增加了年龄的权重,大多数老年心血管共病患者的CHA2DS2-VASc评分≥2分,  相似文献   

11.
心房颤动(AF)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70岁以下的人群发病率为0.4%,而70岁以上者则达到2%~4%[1]。AF影响患者的心功能、增加脑卒中的发生率和住院次数。故AF的治疗已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但目前无论是药物还是非药物治疗,包括手术、消融、起搏、体外复律等均未取得理想的效果。随着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成功地应用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1993年Levy等[2]提出了埋藏式心房复律除颤器(AtICD)的设想。晚近,已对AtICD进行了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本文就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At-ICD的基本功能  AtICD基本功能为正确感…  相似文献   

12.
<正>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与卒中等栓塞事件的发生直接相关。目前我国30~85岁人群AF的总患病率为0.77%~[1],AF中卒中的相对发生率为17.5%~[2]。《2012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心房颤动管理指南》~[3]、《2014年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律学会(HRS)心房颤动患者管理指  相似文献   

13.
心房颤动(AF)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Framing ham流行病学研究发现,65岁人群AF的发生率在4%左右,到75岁时发病率上升到15%.AF的最大危险性在于发生体循环栓塞,其中脑血管最易受累,缺血性脑卒中是AF患者致残率最高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正>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中国人患病率为0.77%,人群发病率为1.22/1000人年[1]。按人口数推算,目前我国AF患者800万~1000万。AF的主要危害是引起卒中和诱发心力衰竭,非瓣膜性AF(nonvalvular atril fibrillation,NVAF)是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AF患者随访研究显示,5年的卒中发生率高达  相似文献   

15.
正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作为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所致的血栓栓塞现象是对AF患者危害最大的并发症,尤其在大于65岁的老年人群中,有15%~20%的缺血性卒中与其相关[1]。口服抗凝药物(oral anticoagulation,OAC)是CHA2DS2-VASc积分≥1分的非瓣膜性AF患者预防缺血性卒中的经典治疗,但在某些特定人  相似文献   

16.
心房颤动与脑卒中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1 心房颤动和脑卒中的发病率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 ,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高。Framingham流行病学研究发现 ,65岁人群房颤的发病率在 4 %左右 ,到 75岁时 ,房颤的发病率达 15 %[1] 。近年来 ,房颤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在 60年代末期 ,65~ 84岁人群房颤的发病率为 3 .2 %,到 80年代末期 ,同一人群房颤的发病率升高至 9.1%[2 ] 。房颤最大的危害之一即常发生血栓栓塞性并发症 ,非瓣膜性房颤使患者的脑卒中率升高 5 .6倍 ,而瓣膜性房颤患者的栓塞率更高 ,为非房颤患者的 17.6倍[3] 。随年龄增长 ,心力…  相似文献   

17.
正卒中是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2014年的数据显示,全球约有3350万房颤患者,占世界人口0.5%[1]。2004年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我国30~85岁人群中房颤总患病率为0.77%,其中50~59岁人群中患病率为0.5%,8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达7.5%[2]。此外发现,房颤相关性卒中  相似文献   

18.
心房颤动 (atrial fibrillation,AF) 是老年人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我国50~59 岁人群中 AF 患病率为 0.5%,80 岁及以上人群为 7.5%[1];并发脑栓塞的比例在 70 岁 AF 住院患者中为 24.8%,80 岁及以上达 32.86% [2],其 30 d 病死率高达 24%,幸存者多为残疾 [3];AF使老年患者心脑血管死亡风险成倍增加,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预后[4-6].  相似文献   

19.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导致脑卒中和心力衰竭的重要原因,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1]。随着年龄的增长,房颤的发病率逐渐增高[2]。据估计在未来的(20~30)年中房颤患者人数将会是现在的(2~3)倍[3],因此积极预防及治疗AF显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心房颤动电重构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 AF)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快速心律失常。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40岁以下人群发病率约为0.2%~0.3%,60~90岁组发病率增至5%~9%[1]。尽管AF本身不直接危及生命,但快速的心室率可引起血流动力学变化,引起明显症状,尤其可增加发生脑血管栓塞的危险,一直是关注的热点。近年来房颇机制研究中突破性进展有二方面:一是发现肺静脉心房端等局灶起源可引起AF,经射频消融这些异位节律灶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