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初步观察并总结了预防性静脉注射2%利多卡因2ml对静脉注射50%GS40ml所致疼的预痛防作用。结果表明试验组主观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对照组观察期间疼痛评分明显高于观察前,试验组则无差异。此法对病人血流动力学无不良影响,亦无其它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对异丙酚静脉注射痛的作用.方法80例ASA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Ⅰ组:异丙酚纽;Ⅱ组:异丙酚+利多卡因组。异丙酚的用量均为1.5mg/kg,用0.9%氯化纳注射液稀释Ⅰ倍,利多卡因用量为2%利多卡固注射液1ml。结果Ⅱ组异丙酚的静脉注射痛明显低于Ⅰ组(p〈0.01)。结论利多卡囚可减少异丙酚静脉注射痛的发生率并减弱其疼痛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3.
利多卡因湿敷用于静脉注射外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5.
异丙酚是目前无痛诊疗中常用的镇静麻醉药物,具有诱导平稳、起效快、消除快的优点,但可引起静脉注射部位疼痛.本文介绍一种简单、经济、有效的预防异丙酚注射痛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30例ASAⅠ ̄Ⅱ级的择期剖腹产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碱化利多卡因组(B组),每组15例,用1.6%利多卡因(pH为4.46)和1.6%碱化利多卡因(pH为7.01)行硬膜外阻滞,按计划取产妇静脉血和新生儿脐血,应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利多卡因的血液浓度。结果在和药量无显著性差异的情况下,A、B两组产妇和新生儿血液利多卡因浓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新生儿1 ̄5min Apgar评分两组  相似文献   

7.
8.
利多卡因为局部麻醉药 ,用于治疗心律失常。根据VaughanWilliams分类法 ,属于Ⅰb类抗心律失常药 ,是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以及洋地黄中毒等快速型心律失常的首选药物 ,其临床作用迅速而安全 ,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约6% [1] ,且可逆而短暂。尽管如此 ,利多卡因引起严重不良反应仍应引起重视。现将 2例常规剂量应用利多卡因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报道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 1,女 ,5 6岁 ,汉族。以“心悸 ,胸闷、气短 2年 ,加重 2天伴晕厥 1次”为主诉于 2 0 0 2年 10月 15日 16时 3 0分收住急诊ICU室。 2年前间断出现胸闷、气短、心悸和腹胀 ,1…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马拉硫磷为内标物,建立了用气相色谱测定利多卡因血药浓度的新方法,该法简便快速准确,重现性好,易于普及推广,用于临床上血药浓度的测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利多卡因超声雾化表面麻醉及血药浓度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声雾化术用于清醒气管插管和口内小手术表面麻醉共22例,插管成功率100%。手术操作满意。插管生理反射少,循环反应轻,病人易于接受。尤其适合需要清醒插管的心脏病患者。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利多卡因血药浓度。结果,峰值时间为雾化后10min,平均峰值浓度为2.3268±0.1308mgL-1。因此,超声雾化表面麻醉效果完善、安全方便,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氯胺酮联合利多卡因与芬太尼在小儿静脉麻醉中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静脉麻醉的最佳药物配伍及用药方法。方法40例拟行非气管插管的静脉麻醉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利多卡因组和芬太尼组,每组20例。两组以同等剂量的氯胺酮和东莨菪碱分别复合利多卡因和芬太尼,给予负荷量后,以同样的速度微量泵输注。记录静脉用药后、术中、术后等时点的收缩压、心率、呼吸频率、脉搏、血氧饱和度以及恢复期苏醒时间。结果两组患儿用药后和手术中收缩压、心率组内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儿用药后和手术中呼吸频率、脉搏、血氧饱和度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苏醒时间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氯胺酮复合利多卡因微量注射泵输入用于小儿静脉麻醉镇痛完善,呼吸功能稳定,术后苏醒迅速,提高了围手术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苯妥英钠临床血药浓度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紫外法测定苯妥英钠血药浓度,进行了9例患者的血药浓度监测,其结果与临床疗效观察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重度颅脑损伤患者60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随机分为早期静脉注射利多卡因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对患者均进行GCS评分、颅内压(ICP)测定、头部CT、ECT、TCD检查。结果利多卡因治疗3~5d后即出现颅内压降低、挫伤脑组织血流供应改善、脑水肿减轻,GCS评分在治疗7d、14d后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早期静脉注射利多卡因能明显减轻重度颅脑损伤后继发性脑组织损伤的程度,利于神经功能的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察联合用药对精神障碍患者氯氮平(CLZ)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571例服用CLZ的住院精神障碍患者CLZ及去甲氯氮平(N-CLZ)的血药浓度;并结合CLZ剂量、联合用药(氯硝西泮等12种药物)等情况,运用SPSS 17.0软件包分析联合用药对CLZ血药浓度的影响。结果联合用药组CLZ剂量、CLZ血药浓度、N-CLZ血药浓度均低于CLZ单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联用氯硝西泮、帕罗西汀、文拉法新、阿立哌唑、喹硫平和利培酮组的CLZ使用剂量低于CLZ单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联用氯硝西泮、碳酸锂、丙戊酸钠和喹硫平组的CLZ血药浓度低于CLZ单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联用氯硝西泮、碳酸锂、丙戊酸钠、舍曲林、喹硫平和利培酮组的N-CLZ血药浓度低于CLZ单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CLZ单用组中,CLZ剂量与CLZ血药浓度、N-CLZ血药浓度三者间两两呈正相关(P<0.05,P<0.01)。结论一些常用精神科药物对氯氮平的血药浓度存在一定程度影响,临床上应加强对联合用药精神障碍患者氯氮平血药浓度监测,及时调整患者的氯氮平剂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静脉预先注射利多卡因对全麻诱导期间不同剂量芬太尼所致咳嗽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64例需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利多卡因Ⅰ组(利多卡因1.5 mg/kg 芬太尼3μg/kg)、Ⅱ组(利多卡因1.5 mg/kg 芬太尼5μg/kg)和对照Ⅰ组(生理盐水5 ml 芬太尼3 μg/kg)、Ⅱ组(生理盐水5 ml 芬太尼5μg/kg),观察4组芬太尼注射后的咳嗽发生率及程度.结果:对照Ⅰ组和Ⅱ组患者的咳嗽发生率分别为43.75%和62.5%,利多卡因Ⅰ、Ⅱ组静脉预先注射利多卡因1.5 mg/kg后,芬太尼诱导的咳嗽发生率分别降低至18.8%和31.2%,明显低于对照Ⅰ、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先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可有效降低麻醉诱导期间芬太尼所致咳嗽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应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FPIA)测定小鼠血药浓度的实验方法,探讨该方法测定庆大霉素、地高辛和丙戊酸钠3种常见小分子药物小鼠血药浓度的可行性。方法:选用庆大霉素、地高辛和丙戊酸钠标准品,采用荧光偏振(FP)值非线性拟合法确定药物检出限及线性范围,在线性范围内分别设置低、中和高3个浓度组,检测质控偏差、日间精密度和小鼠血清干扰水平。选用30只KM小鼠进行药物代谢曲线测试,分为庆大霉素组(肌肉注射5 μg·g-1)、地高辛组(灌胃20 ng·g-1)和丙戊酸钠组(灌胃15 μg·g-1),每组10只,给药后24 h内取5个时间点(1、3、6、12和24 h)测定小鼠血药浓度。结果:FPIA法检测3种药物的检出限均在50 μg·L-1以下,线性范围较宽(大于10倍检出限),检测质控误差小于5%,日间精密度较高[中和高浓度组变异系数(CV)<5%],小鼠血清对庆大霉素和地高辛的检测效果无明显影响[误差百分比(ER)<5%],高浓度血清对丙戊酸钠的检测效果有一定的负向影响(50%血清组ER为-12.84%)。小鼠给药1 h后庆大霉素达到血药浓度峰值,半消期3 h;1 h后地高辛达到血药浓度峰值,半消期>24 h;3 h后丙戊酸钠达到血药浓度峰值,半消期6~12 h。结论:FPIA法测定小分子药物小鼠血药浓度所需样本量小,精确度高,前处理简单,具有高通量和快速检测的优势特点,可广泛应用于药理学、药剂学和临床检测研究中。  相似文献   

17.
利多卡因与配伍羟丁酸钠的利多卡因药物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荧光极化免疫测定(fluorescencepolarizationimmunoasay,FPIA)法测定8名受试者利多卡因及另8名受试者的配伍羟丁酸钠的利多卡因的血药浓度.按双室血管处给药模型回归分析取得两组药物动力学参数.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单独给利多卡因组药物动力学参数与配伍羟丁酸钠的利多卡因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乳糖酸红霉素 (EM)静脉给药浓度和给药次数对血管刺激性的影响 ,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给家兔耳缘静脉单次或多次注射不同浓度的EM ,肉眼和显微镜观察给药血管及其周围组织的变化。结果 单次静注 1 2mg·ml-1、2 4mg·ml-1和 4 8mg·ml-1EM ,对血管无明显刺激性。连续给药 3天 ,1 2mg·ml-1和 2 4mg·ml-1EM对血管无明显刺激性 ,4 8mg·ml-1的EM有轻度刺激性。结论 EM对血管的刺激性与给药浓度和给药次数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小剂量利多卡因静脉持续输注在无痛肠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行无痛肠镜检查患者15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50例。S组先静注1%的利多卡因1.5 mg/kg后,按丙泊酚2 mg/kg诱导,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给予2 mg/(kg·h)利多卡因泵注至检查结束;L组以同样的方法诱导,给予4 mg/(kg·h)利多卡因泵注至检查结束;对照组C组以生理盐水替代利多卡因。分别于入室时(T0)、睫毛反射消失时(T1)、过脾曲时(T2)、过肝曲时(T3)和检查结束时(T4)记录各组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术中的不良事件、镜检时间、苏醒时间、离院时间、丙泊酚用量及不同时间点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苏醒质量评分(OAA/S)。结果三组患者行肠镜检查时T1~T4时的MAP均明显低于T0(P<0.05);组内与T0相比,C组T1、T3、T4时及S、L组T4时HR均明显降低(P<0.05);组内与T1相比,C组T3时HR明显降低(P<0.05)。与C组相比,S组、L组的注射痛、体动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S组、L组的丙泊酚用量、苏醒时间、苏醒5 min及10 min时的术后镇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L组苏醒5 min时术后镇痛评分要低于S组(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小剂量利多卡因持续输注在无痛肠镜检查中能减少丙泊酚用量,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维持患者循环稳定,并且还能减少患者苏醒时间和术后疼痛,因此可安全、有效的应用在无痛肠镜检查中。  相似文献   

20.
万古霉素静脉持续输注时脑脊液药物代谢动力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静脉持续输注万古霉素后脑脊液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变化规律。方法选择开颅术后保留脑室引流的患者12例。于手术后12h内开始以万古霉素0.5g精确静脉内泵入60min,后以2g/24h匀速持续泵入,顺序采集静脉血和脑脊液标本,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万古霉素浓度。结果万古霉素首剂负荷量500mg泵入结束后1h脑脊液的药物浓度达到前期峰值为1.67±0.82mg/L,12h后即相对稳定(2.23±1.20mg/L~3.42±1.18mg/L)。万古霉素脑脊液稳态药物浓度达到并超过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常见致病菌葡萄球菌属的MIC90(2mg/L),其脑脊液穿透率,以脑脊液与血清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之比计算为22%;脑脊液与血清最高药物浓度之比是13%。结论常规剂量万古霉素静脉持续输入时,脑脊液中稳态药物浓度可达到颅内感染主要致病菌(葡萄球菌)的MIC90水平,但为提高疗效,更高的剂量可能是需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